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富贵荣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76节


  “媳妇自是会为侄儿着想的。”宋氏一派柔和恭顺地样子,面上确是关心侄儿的好婶母,“锦荣的婚事怕是……有些艰难。”

  岂止是艰难了,样貌称不上好看,还不学无术,贪花好色,日后顶多分两成国公府的家产,还无官无爵的,京城里稍微好一个的勋贵人家,都看不上这位前国公世子。

  那些找上宋氏谈论亲事的高门大户,看中的可都是世子方世玥,而不是他的纨绔堂哥方锦荣。

  老太太也是叹了口气,“只要找到对锦荣好的,令人顺心的姑娘就好。”

  宋氏眼眸微闪,这个意思是找个门户低些,性子柔顺听话的,脸上浮现笑意,“老夫人放心,我一定用心为锦荣相看。”

  老太太脸色又缓和了下来,“但世玥的事,你这个做娘也不能不用心。”

  宋氏笑盈盈地道,“不如,赶着老太太下个月大寿,把各府的小姐千金都请到府里来,或许有中意的也说不定。”

  老太太笑呵呵地道,“你倒是个心思机敏的,就按你说的做。”

  这时,侍女打起了帘子,锦荣走了进来,笑道“祖母和叔母在说些什么呢?”

  半点不提她在外面听得一清二楚,幸好来时记得找了个理由打发文墨走了。

  宋氏笑语盈盈,“老太太可是等着你的寿礼呢。”

  老太太嗔怪地看了小儿媳一眼,转而看向锦荣的目光却满是慈和,“锦荣送什么,祖母都喜欢。”

  锦荣唇角微勾,面上看不出半点差错来,“祖母的寿礼,我自然是用心的。”

  宋氏温柔笑意浅浅道,“若是银钱少了,只管找叔母来,绝不让你的心意白费了。”

  给老太太请安后出了院子,锦荣神色稍淡,已经急着给她相看亲事了,如今这般情况,何必再连累他人。

  那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老太太的寿宴?锦荣若有所思道。

第215章 前国公世子

  安国公老夫人大寿,安国公又是出了名的孝顺母亲,这寿宴自然办的盛大非凡,又向京城中的达官显贵人家几乎都送了帖子。

  历代安国公荣光及身,这代国公虽才能功绩都不如前几任,但也称得上颇得圣宠。接到帖子的人家也不会傻的不给面子,纷纷携家眷重礼贺寿。

  寿宴还未开,自辰时起国公府前就已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上门的宾客贵人也络绎不绝。

  安国公方晟一身深灰色锦袍,显得儒雅端方,在庭院中迎客,即便见到是未送帖子的人家上门贺寿,方晟也只见笑意,不见冷淡。

  他身侧还带着世子方世玥,年纪虽轻,却目若朗星、风度翩翩,已有良材美玉之象。

  听闻少年英才,文采斐然,连圣上也多有夸赞。

  但一些上了年纪又与安国公素来交好的人家,想起安国公府以军功兴起,只觉恍然,却也不禁赞道安国公方晟聪明,如今战事已休,圣上又一心发展国事,与邻国互通往来,安国公府自方晟起转武从文,也是顺了圣上的心意。

  只是终不比当年煊赫闻名天下。

  临近寿宴将开,还有天子使者驾到,奉上贺礼祝寿。

  安国公方晟拉着儿子方世玥就要跪下接礼,却被这次来的赵内监一把扶住,笑得不见眼,“国公爷何必多礼,老奴可受不起,而且圣上说了,此次为贺寿,不可喧宾夺主,扰了老夫人寿宴。”

  赵内监又私下低声语道,“圣上本也想来探望老夫人,亲自贺寿的,只是奏折太多实在脱不开身。”

  方晟惶恐道,“这如何担得起,圣上隆恩浩荡。”

  赵内监又轻笑道,“安国公知道就好,圣上可是常言道,安国公府乃功臣,对朝廷也是忠心不二。”

  他目光又瞥向了世子方世玥,对方与皇子常常同行,出入宫廷,他也没少见过。

  到底是宫里来的人,说起好话来一串一串的,“还有世子爷,日后若入朝廷,也必是国之栋梁。”

  方时玥保持着礼仪,微笑以对,也未因赵内监的话而得意什么,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话听得太多了。

  见圣上如此厚待,其他人在心里对安国公府的态度又慎重了两分,而坐在嘉福堂内里席陪着安国公老夫人和太太宋氏的众宾客家眷,在得闻陛下遣人来送礼道贺,看向席上正位两人,尤其是仪态端方,即便年近四十依旧秀美温雅的国公夫人宋氏。

  她们心里可有数,那位名满京城,风姿俊秀的世子还尚未娶妻,连亲事都没定下来呢。

  哪怕是来之前没这个打算的贵夫人,也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家中或是亲戚家里可有合适的姑娘。

  堂内热热闹闹的,与安国公交好又辈份低的年轻贵妇人们,都说着讨巧的话,逗得老夫人眉开眼笑的,而这种场合,宋氏也从不会去挡了老夫人的风光,句句不离老夫人,以老夫人的心意为主,一派恭顺贤良的样子,不负京城中的名声,老夫人收入眼底,心里也舒坦。

  也有人心思太活,直接试探了安国公世子的亲事,被宋氏不露声色地给挡了回去,也就知趣得不再说。

  而老夫人忽然笑道,“锦荣呢?我怎么打今个早上,就没见他?”

  宋氏闻弦歌而知雅意,神色温柔亲切道,“想来是去玩了,听说前两天,他带回了一对玩意,最近喜欢的不得了。”

  “这个混不吝的。”老夫人笑呵呵得,半点也没见怪。

  但其他人却是听进了心里,祖母大寿也不见人,只顾玩乐,也就老夫人这宠溺大孙子习惯了的,还有安国公夫人这般贤良的婶母。

  这位安国公府的大少爷真是不像话。

  直到开席,而宾客们也见到了这位素来不成器,庸碌放荡的大少爷方锦荣。

  他面上也无半点姗姗来迟的愧疚之色,只是嬉笑了一会儿,就到老夫人身边去了。

  正好赶上献寿礼,安国公方晟准备给母亲的是一颗夜明珠,而国公夫人宋氏送上的是自己亲手绣的一卷佛经,老夫人信佛,也是众所周知的事。老夫人轻拍她的手背,语气怜爱叹道,“你平日里打理国公府家事,已是辛劳无比,又是绣佛经的,岂不是伤了身?”

  宋氏温柔笑道,“能为母亲尽孝,是媳妇的福分。”

  其他宾客见了,也纷纷赞叹不已,称道安国公府母慈子孝,婆媳和谐。

  安国公府也没什么别的亲戚,老夫人也只有两个孩子,安国公夫妇献完贺礼,就到了两个孙子。

  众人正等着看世子方世玥准备了什么礼物,却听宋氏忽然出声道,“锦荣是你兄长,论献寿当他先,你做弟弟的应谦让才对。”

  宋氏的话说的无不道理,连安国公方晟也没说什么,他们自家不论身份尊卑,重亲戚礼仪,旁人也不会插嘴。

  方世玥一顿,点头道,“母亲说的是。”

  “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声音倒是清朗,可惜这样貌,尤其是和世子爷一比,似乎高低立见,

  已有许多人不记得这位前国公遗孤了,前来的宾客中不乏军中的人,与他的父亲或是祖父交情匪浅,对其父亲方恩更是印象深刻,数次大败敌军,追击千里。

  若是方锦荣稍微出彩一点,看在方恩面子上帮他也无妨,甚至还能全了故人情谊。可惜这孩子实在不肖其父,哪怕还有些期盼的人,在这么多年方锦荣却是越发不成器中消磨干净了。

  “这是我为祖母准备的寿礼。”

  锦荣从文墨手里拿过一个长方形的大锦盒,一打开,金光灿灿几乎晃得离得稍微近的人觉得刺眼,稍稍适应后再看发现,是一尊相当大的佛像,还是用金子打的。

  “祖母信佛,这是我特地让人打得一尊黄金佛像,给祖母祝寿的。”

  “没想到和叔母想到一块去。”锦荣看向太太宋氏,似乎很高兴的样子。

  宋氏却是心里一抽痛,她总算知道前两日锦荣为何从帐房支了那么一大笔银两了,依她这个侄儿的性子肯定是花了高价。

  其他宾客却是在心里道,这位大少爷不会是个傻的吧,堂堂国公家,还送这样俗气不可耐的寿礼,对方锦荣的评价更低了。

  尤以被皇帝派来贺寿的赵内监为最,见多了玩心眼的,就没见过这么直白送金子的,陛下居然还特地吩咐他看看方锦荣,一个不争气的勋贵子弟而已。

  赵内监心底暗暗摇了摇头,仿佛已能预见方锦荣日后的下场。

  最好不过做个富贵闲人,若是差点,待世子继承国公府,被分出去也是个败落的结局。

  宾客们也有些尴尬,似乎是不知道能说什么好话。

  宋氏似乎是为了缓和气氛,不让侄儿丢脸,立刻让儿子献礼,“世玥,你给老太太准备的寿礼呢?”

  方世玥似乎也是刚从黄金佛像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若非极好的涵养,他都忍不住出言指责堂兄了,真是给国公府丢脸。

  “孙儿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方世玥准备的寿礼,显然才符合常人的心理,一柄翠绿美丽的玉如意。

  这次,众人的笑容也真心实意了许多,包括老夫人的。

  

  宴席后,即便方锦荣不知去哪了,也没人过问,连老夫人也忙着和老姐妹拉家常,顾不上大孙子是去玩了,还是去哪睡觉了。只有夫人宋玉秀还记得叮嘱文墨一句,去看看大少爷在哪,别让他乱跑了。

  受万众注目的也是世子方世玥,他父亲方晟也被敬了好几杯酒。

  这次来的不少贵夫人都清楚,安国公老夫人的寿宴多半是为了孙子相看亲事的,有心或通过气得都带上了家里的姑娘。

  安国公府有两位少爷,但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奔着世子爷的婚事来的。

  世子妃的地位,艳羡的人可多着呢。

  男女宾客不同席,也是不在同一处活动的场所。

  花园里,各府千金们成群结伴的赏花,而宋玉秀就和其他夫人们在亭子中饮茶闲聊,时不时打量一下可有合适的姑娘。

  她对娘家的侄女虽满意,但若儿子能有更好的婚事,她也是愿意的。

  曲折游廓,同样花团锦簇,假山堆筑,环植竹木。

  一提着浅蓝色襦裙,似乎是迷了路又没有侍女在旁边的年轻贵小姐,见到栏杆边有个人,还是个男人,立时吓了一跳。

  锦荣捧着鸟笼转过身来,瞥了她一眼,也无心理会。

  那位小姐也是在家听娘亲说过安国公府的事,国公府这个年龄,又衣着打扮不凡的公子就两位,而那位名满京城的世子还在正堂那里,在这的不用想,也知道是谁了。

  见他没过来,心下稍安,看来安国公家的大少爷也没传闻的那么放荡。

  着蓝衣襦裙的姑娘正欲从原路返回,却又听到了一阵笑语,脸色霎时变得惨白。

  本一心逗着鸟的锦荣,瞧见她都快哭了,又听那笑声渐近,也不欲徒惹麻烦。

  大宁朝风气保守,尤其是贵族女子,哪怕遗失了一方手帕,在别人手里,也说不清。

  向蓝衣襦裙的姑娘指了指右侧的假山,示意她躲进去。

  那位姑娘也早就慌得无措了,一受到指点,也顾不得什么,直接低头钻进了假山里,她身形娇小,假山倒也容得下,外面看起来也没什么异样。

  蓝衣姑娘捂着口,深怕发出了任何声响,已经躲进来了,再被发现就更不好解释了。

  她这却是多心了,因为过来的也是几个结伴的贵女,身边还有安国公府的下人,早就远远认出了大少爷,自然为避嫌,换了条路走。

  还没等她出去,这时文墨也找了过来,“大少爷。”

  跟在锦荣身边的文墨,应该是最能感受到锦荣身上变化的人了,可在他看来,大少爷也就脾气好了些,其余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上进,甚至比过去还甚。

  以前还会因为挨教书师傅的骂而发脾气,现在仿佛是压根不在意了,连去都不去。

  至于爱好还一样,之前为了给老夫人买寿礼,还看中了一只鸟儿,买了回来天天逗弄,文墨也没觉得有多好看,灰不溜秋的,和寻常鸟儿没什么分别。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