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富贵荣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77节


  文墨立刻注意到,大少爷手里的鸟笼里,不见那只鸟了,不禁惊讶道,“大少爷,鸟怎么不见了?”

  “可能是飞哪去了吧。”锦荣随口道,“到时候就会回来了。”

  连爱鸟的大少爷都不在意,文墨就更不放在心上了。

  锦荣瞥了他一眼,“我累了,回房睡觉吧。”

  文墨应喏,一主一仆离开了假山处。

  而躲在假山里的蓝衣姑娘,听见外头彻底没声了,才敢出来。再往来时的路走回去,终于碰上了自家的侍女。

  侍女早就急得不得了,深怕小姐出了事。

  蓝衣姑娘柔声安慰道,“没事,我们先回去吧。”

  好在,碰上了一个好心人。

  蓝衣姑娘回到席上,坐在母亲身边,不见半分异样,哪怕是之前因为惊慌而乱了的鬓发,衣衫也被侍女重新整理过了,依旧温婉怯弱。

  而她,即便私下敢同母亲说了迷路的事,也不敢说碰到过别的男子,只把此事藏在了心里。

  

  回到自己屋里后,锦荣把鸟笼放在了书桌上,“你先出去吧,我休息的时候,屋里不需要有人伺候。”

  这也是大少爷最近改的习惯,文墨乖顺地退出房外,合上门,在院子里守着。

  没过多久,还听见了鸟儿啾啾的声音,文墨心想,那鸟儿还真回来了,怕是舍不得大少爷的精心喂养吧。

  鸟儿的叫声未断过,兴许是大少爷在逗弄爱鸟呢。

  文墨却不知,除了笼子里的灰鸟,房内并无他人。

  而另一处三重门内的后院里,靠西北角坐落是安国公的书房,因来的客人多,府里的下人也不怎么够用,也就院子门口有人把守着。

  锦荣悄无声息地解开了书房的锁,推门走了进去。

  皇宫里,

  面容威严气势轩昂,着明黄色龙袍的皇帝坐在案桌后,沉声道,“你见过安国公府的大公子了。”

  “安国公的大公子,实在……不成器。”赵内监说了今日在安国公府发生的事,因着到陛下身边不过三年,赵内监也不知为何陛下关注方锦荣,但也不敢有所遗漏。

  已年过四十被民间称为圣明之君的宁景帝,玉指敲打在案上,眼眸晦暗不明,让人猜测不出心思来。

  赵内监低着头,忽然听到陛下叹了一声,“那孩子十八了吧。”

  “回陛下,是。”赵内监恭谨道。

  宁景帝叹息道,“毕竟是怀英的孩子,朕还是想见一见啊。”

  前安国公方恩,字怀英。

  若是真的没有了威胁,又是在暗卫的监视下,给他两分荣耀也无妨,顺便警告一下安国公家的夫人,别做的太过了。

第216章 前国公世子

  锦荣知道,她的这位便宜叔父,安国公方晟的确不是个多聪明的人,连重要书信放在他的书房里哪里,一眼便能看透了。

  以为上了锁就安然无忧,又是堂堂安国公府,便觉得没人会擅闯。

  锦荣都不禁怀疑当今这位宁景帝知人用人的智商了,不那么聪明的臣子是好用,但过于无能平庸,却又知道那么多重要秘密,用起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瞥过上面一叠有关朝政的密函奏折,锦荣的目光也不作停留,直到找到了几封有些泛黄陈旧的书信,落款有天元九年的字迹。

  天元九年,大宁朝安国公方恩战死沙场,其妻李氏殉情而死。

  锦荣拆开了信,一字一行看了下去,

  前面倒也正常,不过是普通兄弟间的谈论家事,方恩常年征战,府中也多托付于二弟和二弟媳照顾,帮妻子李氏打理事务,照顾老夫人还有幼儿。

  信中可见,方晟行事多以这位兄长为主,不似今日的威势,而是个老实憨厚的弟弟,语气也是信服兄长的。

  方恩之名,锦荣这些日来也没少关注他过去的事迹,多是赞誉,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天纵奇材,容颜俊美,爱妻情深,观其一生,除了英年早逝外,竟无半点遗憾。

  忘了,还有个被无声无息养废的独子方锦荣。

  信中也尽是捷报,天元九年那一战,也是令南朝宣诏臣服宁朝百年,每年纳贡进献。

  但方恩却死在了战事即将结束之时,一场不过三千人的峡谷埋伏。

  据传是中流矢,不治身亡。

  更令人奇怪的是,方恩妻子李氏,在战事中途,舍下幼子和国公府,奔赴战场,去了方恩身边。

  方晟在信中也颇为惶恐,说没能拦住大嫂,是他的过失。

  锦荣眉角微挑,为什么要这样说?

  李氏的举动奇怪,方恩和方晟的态度更令人寻味。李氏也因此第一时间知道了夫君战死,二话不说,拔剑自刎,全了这段夫妻之情。

  安国公方恩之死,令宁军大哀,而最后哀兵必胜,南朝连连败退,溃不成军,最后议和以宁朝臣属自居。

  看到最后一封信,锦荣眼眸渐暗,所有疑惑瞬间得到了解释。

  原身的父亲方恩不是战死,而是自杀的。

  

  看完后,锦荣想了想,还是按原样放了回去。以她的过目不忘,哪怕是只看了一遍,也足以全部复述出来。

  方晟虽还在寿宴上,也没人关注书房这里,但这地方始终不便久待。

  等锦荣离开时,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

  “大少爷。”文墨清脆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锦荣慵懒道了一声,“进来吧。”

  文墨推门一进,手里端着个托盘,放着甜汤和几碟糕点,都是太太吩咐过的,怕大少爷睡醒饿了,厨房随时都准备着小吃糕点,可谓是细致妥帖至极。

  文墨见到大少爷正倚窗逗着鸟儿,闲情逸致,不知为何,感觉大少爷好像比以前好看了些,是他的错觉吗?

  锦荣拿了块松瓤点心,也没放什么别的东西,味道也不错,她自然吃的毫无顾忌。

  原身父母的死,她也知道了大半真相,那压在最底处的密函上,写着埋藏了十几年足以震惊朝野的隐秘,也不知方恩是抱着什么样的没有毁去这封信。

  是因为愚蠢,还是想留着证明什么,证明他不是为了谋夺国公之位害死兄长的小人。

  也许是当时心情过于复杂惶恐,连他的字迹都微微带有颤抖潦草。

  天元九年十一月,南朝使者秘密向宁景帝送上他们国家皇帝的意思,方恩死,南朝降。

  安国公一脉自开国以来,向来是抵御南朝的主战势力,其中尤以方恩和方恩之父方域,不知多少南朝儿郎死于他们军队手中。

  南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军兵,都对方恩和安国公府恨之入骨。

  提出这个条件,既是一搏,也存着恶意,因为他们还把这件事告诉了正在领军作战的方恩,哪怕事情不成,也能挑拨君臣关系。

  宁景帝本是不愿的,方恩与他自幼一起长大,既有君臣之情,又有手足之谊。但南朝使者将原先说的五十年增加到了一百年。

  连方恩都动了心,若能以他一人之死,换大宁百年休戈,再无战事,也不会有百姓送走他们的亲人骨肉,他方恩死而无憾。

  之后的事,便是包括宁景帝和方晟在内的人都心知肚明的了。

  李氏殉情是个意外,方恩知道妻子为人聪敏,迟早会知道真相,便送了一封信告知自己将死,无需介怀。

  他没想到的是李氏能做到那帮决绝,舍下父母孩儿,一切荣华,与之同生共死。

  这样的真相有些荒唐,但也在情理之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方晟夫妇只是一味地养废侄儿,却不伤及性命,老夫人也睁只眼闭只眼。

  因为方恩夫妇死前唯一向宁景帝的请求,就是保住他们的血脉方锦荣。

  但宁景帝,还有当年曾参与过此事甚至知情的人,都怕方锦荣知道了半点真相,为父报仇,或是无意透露,那便是两国之耻了。

  真相虽然荒诞无稽,但如果是前国公遗孤站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那些曾忠于方恩的军中将士,曾受过安国公一脉恩情的朝廷官员,会有什么反应呢?连平民百姓,也会对朝廷甚至宁景帝生出质疑吧。

  方锦荣可以当个富贵闲人,可以醉生梦死,甚至是犯了大罪,也很可能被轻易赦免。

  但他不能聪明,不能出色,不能有机会触碰到任何当年的真相,他得在宁景帝的眼皮子底下活着。

  而方锦荣的亲生父亲,安国公方恩,也许他也早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结果吧。只是对他而言,和天下安泰,身为臣子的责任比起来,太轻了。

  结果也如方恩所愿,南朝依诺,立誓臣服大宁百年,尽臣属国之职。

  连连征战,也终得到了安宁,宁景帝也因此胜过先帝得功绩,而被赞为圣明之君,得万民拥戴。安国公府虽失去了兵权,却弃武从文,依旧昌盛,圣眷隆恩。

  和这些大局相比起来,一个小小的方锦荣,实在太不起眼了。

  就连锦荣也为原身觉得悲哀,从一开始就被人决定了命运,还是他的亲生父母,方恩爱国爱民,胜过爱他的骨肉,而李氏也更爱与她情深意重的夫君,留下方锦荣一人在这世上,

  只得富贵,不得自由。

  

  方世玥回来时,如白玉的面容上神色有些奇怪,正在花厅饮茶看书的方晟见状,问道,“怎么了?”

  方世玥顿了顿,“陛下今日考校二皇子学问时,说起春猎一事,还提到了堂兄的名字,让堂兄也参加今年的春猎。”

  春猎每年都有一次,在皇家林场,圣上都会携众皇子公主出席,参加的人不是皇亲贵族,就是平日里蒙圣上看重的官员,以及青年才俊。

  方世玥也只去过两回,还是有赖于安国公世子之位,不想今日圣上突然提起让他堂兄参加春猎了。

  方晟不以为意,“许是圣上念起故人情谊了。”

  方世玥不解道,“故人情谊?”

  方晟缓缓道,“锦荣父亲,也就是我兄长方恩,曾是圣上还是太子时的伴读,相处多年,自然有感情。”

  当年他也没少艳羡过,可以随意出入宫廷,与太子皇子结交,意气风发。只是他虽未得到这样的荣宠,他的儿子却得到了,也足以令他欣慰了。

  方世玥知道他的这位令人仰慕的伯父,甚至心生向往过。虽说他记事起,伯父已然逝去,但他的彪炳事迹,战功赫赫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记得年少时求学,还有人问起过,他伯父可是安国公镇南大将军方恩。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若是伯父泉下有知,见到堂兄如今文武不成的样子,怕是不得安宁。

  方世玥不禁惋惜想道。

  晚饭时,锦荣就得知了春猎的事,惊讶了一瞬过后,也没什么多大的感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