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富贵荣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242节


  周氏没想到,为锦荣找的夫婿没成,反倒是她在女儿相亲中与对方父亲一中年富商员外看对了眼。

  此朝也不拘着女子守节,二嫁之事也不会有什么闲言碎语。周氏多年来都没动这个心思,一是忙于操持王记酒坊,二是女儿年幼,如今却再无担忧。

  那员外姓沈,单名一个诚,妻子早逝,为护两个儿子也是多年未娶,对周氏柔中带刚的性子很是喜欢,他家中也都是孝子贤孙,长子从家业行商,幼子则是今年考上的新秀才,也是媒婆安排与王家姑娘的相亲对象。

  谁料在茶楼见面谈了不过两句诗词经义,那沈小公子便纳头要拜王姑娘为师学习,即便未能成,他对王姑娘也是尊敬非凡,如师长待之,媒婆苦笑不得,再提起相亲之事,年纪轻轻的沈小公子就怒道断然不可起亵渎之意。

  沈员外又早几年就分了家,妥善安排了店铺田产归属,不会因家产而再起纷争,伤了手足情谊。家中对沈员外再娶也无异议,与周氏也见过,除了周氏扭捏了些,相处倒是融洽。

  锦荣更是爽快,除了酒坊之外的所有房产田产都归于周氏名下,又拿酒坊里近八成的大笔银子做了周氏的陪嫁,

  这一手豪气,即便周氏在沈家过得不好,也大可和离,自己舒舒服服过完一生了。

  周氏本是不愿收下东西的,虽说这其中一半都是她这些年经营酒坊挣下的,但在她心中,这都是王家的财产,她既然打算再嫁了,就不可能带走半点前夫家的东西,何况留着给女儿做嫁妆也好。

  锦荣微微一笑,叹道,“娘亲与我生养之恩,此生难偿,这些不过是我的些许心意。”

  锦荣执意给,周氏不得不收下,这事很快传遍了江城,听者大多叹王家姑娘的孝心,也有少数人觉得不值当,那可是大半家产,说给就给了。

  锦荣却是不在乎外人言语的,钱财于她无用。这事也传到了沈员外的耳里,立刻决定在迎亲的彩礼上多加三分,也是向未来夫人的女儿表明他的诚心,并表示那些财产都在周氏名下,他却不会过问,周氏百年后是给谁也是她做主。他娶周氏是真心与她结为夫妻,相伴到老,绝不会贪图她这些钱财。

  周氏再嫁之日,乃是良辰吉日,一路吹吹打打,风光之盛大,更是胜过了新嫁的姑娘。周氏的娘家人也过来参加喜宴了,周氏的哥哥嫂子心中感叹道妹妹真是好福气,既有那样的好女儿,又是嫁到沈家当主母。

  甚至请来了最好的手艺娘,周氏不过三十有六,也不显老,在为新人妆容的巧手下,更显姿容。

  周氏舍不得女儿,依依惜别才上了花轿。

  锦荣送走了此世的母亲,望着远去红妆,眉目一片淡然,含笑自若。

  一仙风道骨,白发苍苍的小老头在她身旁化出,恭敬道,“土地向大人贺喜。”

  这个世间的土地大事管小事不管,但地界上出了锦荣这样的人物,尤其是在锦荣沟通天地神能时,连他也动弹不得,虽猜不出是哪路仙君转世,但也知道不可得罪。

  锦荣对土地道,“你倒是来得快。”

  “大人庇护江城,此恩土地不敢忘,如此喜事怎能不来,”土地轻捋白须,“王夫人,不,是沈夫人日后必当顺遂,大人无须担忧。”

  “我知道。”锦荣淡淡笑道。

  周氏成了沈周氏后,依旧挂念女儿,只是不便再常见到女儿。

  锦荣劝服了周氏,给酒坊又重新装修了一番,改了楼上的布置为屋舍,似是要住在酒坊。

  他人都以为年纪轻轻的闺阁小姐,难以打理酒坊生意,当年周氏刚接手酒坊生意时,不也手忙脚乱的艰难,这世上从不缺人有心看笑话。谁知,王家酒坊自锦荣当家后,无半点差错,在她手中亦是游刃有余。

  周氏知晓后,亦放下心来,安心在沈家生活。

  自锦荣接手了酒坊后,也对酿酒起了一时的兴趣,将王记酒坊的招牌杏花酒方子改动了几番。

  初时,别人都觉得王锦荣是在糟蹋祖业,却不想成酒后的第一壶就香飘八方,醇美不似凡酒,有人饮了第一口便醉了。

  连有名的文人也道,此酒可入天下名酒之列。

  有人问这叫什么酒,王家酒坊如今的老板,锦荣笑道,“自然还叫杏花酒。”

  虽有些人觉得这名字配不上此美酒,与昔日的杏花酒犹如云泥之别,但连酿酒的主人家都决定好了,便不再多言,而是一个个地高价出买下所有新的杏花酒。

  锦荣直接无视了过去,比起以前的杏花酒,新杏花酒的价钱只高出了三成,与其品质来说,已是难得,但成酒却少,而且不再供应任何酒楼店铺,每人只能买一壶。

  闻风而来之人只能排队买酒。

  曾谙和许数是读书人,平日爱诗成狂,爱诗之人,岂能无酒,对美酒一道,两人也有心得,眼看酒越卖越少,心中焦急不已,好在到他们时,还有两壶新杏花酒。

  许数高兴笑道,“你我一人一壶正好。”

  曾谙亦点头,早闻过他人开杏花酒的泥封,那酒香已是醉人。

  不想有一人青衣,一人蓝衣的老人气喘吁吁,竟是对他们一作揖,“望怜我们两老千里迢迢赶来讨要两壶酒,愿意银两相换。”

  曾谙与许数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隐隐有些挣扎,那酒香实在馋人,但这两个老人又实在可怜,便叹了一口气,将酒让了出去,许数也是如此。

  两位老人含笑道,“多谢二位公子仁义。”

  说着从怀着取出银两,一眼看去不止百两之重。

  曾谙和许数有些惊讶,未想两位老人衣衫简单,却能随手拿出重金,诧异之余也没想着收下,本是好意,再说王姑娘这酒卖得也不贵,他们也不会贪图别人银两,连忙摆摆手拒绝了。

  两位老人收回了银子,目光温和道,“日后定有报答。”

  说着拿钱换了酒,就转身走了。

  曾谙和许数也未将那话放在心上,叹与美酒错失,还是回去安心读书吧。

  青衣老人和蓝衣老人越走远,身边很快聚起云雾,也恢复了真正相貌,竟是土地和城隍。

  那位大人兴致一来,亲手酿出的酒岂是凡酒,凡人看不出这酒的妙处,他们却知道,不醉者可心境明悟,提升修为,当然这只是对修道中人有好处,与凡人却是无用。

  这位大人喜欢游戏人间,大隐隐于市,他们自然不敢打扰,而是化作了凡人买酒,不过,也欠下了两个年青人的因果,日后也要还一次。

  和这次的机缘相比,当然也算不了什么。

  锦荣新酿的杏花酒风靡江城,甚至名声远传,连文知州在喝过一回后,也私下同捕头谢青道,希望王家姑娘能多酿一些。

  文知州不仅是想解馋,也是想献一部分上去,好叫上头知道,他治下若出个贡酒,脸上也有光。

  谢青在去了王家酒坊后,回来向知州大人禀报,因方子特殊,产量实在不多。

  文知州便只好作罢,也没有强求,甚至还叫底下人照应一下王家酒坊,哪怕不能献上去,他自己能解解馋也好。

  像文知州这般心善的人有,心思贪婪怀有恶意的人也不少,也有人嫉妒王记酒坊新出的杏花酒扬名,比如最近到江城行商的一杨姓商人,他也从别人那里讨了一杯酒,以他的生意头脑,当然能想得到,这酒卖到其他地方,甚至是京城,能卖出什么样的天价来。

  而现在王记卖酒的价格和产量简直是在浪费这酒。

  他先想得的不是怎么说服王记合作,而是动了歪心思,弄到这方子,有方子在手,就相当于有了一棵摇钱树。杨姓商人暗中查了王记酒坊的底子,不过是个孤女当家,就算她亲生娘亲嫁给了沈员外又如何,等拿到了方子,他就离开江城,谁也找不到他,再赚大把大把的钱。

第291章 神鬼娘子

  杨姓商人看着长相端正,不像是大奸大恶之人,靠着这副样子哄骗坑害不少人,才有今日的富贵。

  他先是花重金买通了王记酒坊的伙计,得知这新当家的王小姐打烊后就不喜店里留人,入夜后酒坊内唯有她一人。

  杨姓商人便壮了胆子,仗着自己有些腿脚功夫,也没叫人做帮手,怕事后还要多分出去一份,自己弄了点迷药,偷摸摸地爬墙潜入了酒坊。

  院子里放着数个大缸,杨姓商人揭开盖子看了,可惜都不是那新杏花酒。

  他又进入屋里,悄声翻箱倒柜找方子,却一无所得,再想往其他地方去,却迷了路。

  明明就一栋酒坊小楼,却像是打转一般,怎么也找不到,杨姓商人也不敢点灯,怕惊动的外头巡逻打更的。

  难道是鬼打墙,他心中狐疑道,走南闯北多年,见过听过的鬼神之事不少,也越发谨慎,他听一个真有本事的和尚说过,这些所谓的迷眼蒙心,不过是故弄玄虚,信则灵,不信则无,人的阳气足,不被乘虚而入,精怪也没那么容易害人。

  他心中冷哼一声,等他弄到了酿酒的方子,就让江城的人都知道,这王家姑娘是个精怪变的,知道的人多了,早晚会有和尚道士来降妖伏魔。

  又回到了原地,他翻墙爬进来的院子里,而且不知何时身后那些酒缸不见了,而是多了一口井。

  那井口还倒映着一弯明月,水汪汪的,

  杨姓商人却心中悚然,想离那井远一点,却发现自己离那井越来越近,可自己的脚根本就没动过。

  他忽然感觉全身冰凉,原来已经身在井中,不断地沉下去,想要大叫,却什么声音也发不出。

  ……

  荒芜且迷雾重重的路上,一男人如幽魂无知觉地走着,恍恍惚惚,脑中有记忆零碎地闪过。

  他是来做什么的,哦,想起来了,他贪图王记酒坊新出杏花酒的方子,所以想要偷了方子。

  这又是什么地方,上看不见日月,下不见尘埃,远处似乎有一条河。

  杨姓商人立刻醒了过来,这一醒,阴气侵魂,他不知道,只觉得冷得可怕,心中更是又惊又惧。

  他望见一块巨石立在岸边,心存希冀地跑过去,只见那石头上有一部书册,像是嵌在了石里,可书上无字。

  杨姓商人有些失望,却见书册上有金光隐现,露出几行字。

  杨广清,男,寿五十六,善十二,恶七十九。

  对母尽孝,乃积善,

  杀人占妻,骗人钱财,为富不仁,偷盗,贩卖人口……乃行恶。

  杨姓商人见到这上面的字,瞪大了眼睛,杨广清,不正是他的名字。而那行善行恶之事竟无一不是他做过的,

  又见多出一行字,辛丑年子时三更生人入地府,寿数减二十。地府,这里就是人死后到的地方,寿数减二十,那不只有三十六,他今年正好三十六。

  眼见自己名字旁边记有寿命的数字果然有变,从五十六,化作了三十六,杨广清连忙伸手去抹。

  但手一碰上如遭雷击,身子越来越轻,杨广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飘了起来,而那石头旁还躺着另一个自己,难道这就是魂魄出窍。

  杨广清想回去,却动了动不了,只能任凭着自己的魂魄仿佛被什么硬勾着。

  景象一变,杨广清看到‘自己’被铁链捆在烧得火红的铜柱上,旁边还有拿着刀叉长戟头上长角的小鬼,给铜柱添加炭火的小鬼,还口中数着他的罪行,比那书册上所见更为详细。

  难道这就是自己死后景象,杨广清吓晕了过去,再醒来是被刺痛的,自己在刀山上滚下,千万刀刃插入血肉中,痛苦万分。

  一身着赤色官服的年轻男子,持笔在生死簿勾画,随口道,“那个生魂回去了?”

  鬼吏回道,“不过走过了两层,已经吓回去了。”

  生者不入阴间,地府一游,非有大功德庇佑之人,寿数必然有损,此人在阳间为恶,又生生走了三层地府,想来不久,就是他真正受罚之日了。

  谢青因公务在衙门睡了一宿,天还未亮,就打算早点回去陪娘子了,正巧在路上碰到提着一盏灯笼像是从外面回来的锦荣,他面露惊讶,“这么晚了,阿锦你从哪里回来的?”

  锦荣浅笑道,“去沈家看了我娘,挂念酒坊便先回来了。”

  “酒坊有事,找我就好了,你一个姑娘家的,走夜路也不怕出事。”谢青碎碎念道,全然忘了他与锦荣过招时惨败之事。

  锦荣笑而不语。

  既然遇着了,谢青坚持要送一程,走到酒坊外头,他就察觉不对劲了,看出了有人翻墙的痕迹。

  谢青将锦荣留在外面,自己握着腰间的刀,开门进去了,在院子里就看到了卧在地上面色灰白不省人事的杨广清。

  他不认得此人,但夜里出现在这里,定然不是什么好人,立即拿了起来。

  锦荣没在意被谢青捆起来又叫了捕快带回衙门的杨广清,酒坊里当然不会出什么事,她朝院子某处地方瞥了一眼。

  江城有阴脉,长年累月,易与地府勾连,生出通向两方的道路,锦荣也是偶尔发现,为免凡人迷路平白遭难,便挪到了酒坊里,又以法术遮掩,等着哪回有空了,告诉阴曹一声抹去此路。

  ……

  杨广清到了衙门没两日,就老实招了,非但如此,还吐露了过去的罪行,谢青审过后,惊怒于还有如此恶徒,不知害了多少人。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