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朕只想要GDP/笑死,谁还不是个SSR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42节


  更别说西域那边的抵抗,根本不如南边那个强大的国度来得激烈。

  本朝之前也曾经有过一个强大的朝代,一度驰骋海内,威震诸夷,

  而中原文明的强盛,也不可避免的倒逼着游牧民族进行统一。

  就在前朝天子以帝皇之威鞭笞天下之后,戎狄也出现了一位近乎于一代天骄的人物,也就是戎狄口中的老上单于,此人铁腕整合了一团散沙的戎狄,使其凝聚成一股力量,势如雷霆般打了出去。

  而在那之后,戎狄几乎年年寇边,烧杀劫掠,本朝开国之初,便开始与之和亲,厚赠金银布帛,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历经数代帝王之后来到今上天子这一代,终于五出大漠,一雪前耻。

  可那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老上单于死了,他的长子继位,就是如今的大单于,但像是老上单于那样的SSR哪里是那么容易开出来的,大单于只能说是不蠢,但一定没老上单于那么精明强悍。

  渐渐的,昔日铁拳一般的戎狄六部,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分化的迹象。

  而大单于之死,显然便是这种分化所导致的结果,虽然天子必然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大单于死的这么恰到好处,要说纯粹是凑巧,那就真是在糊弄鬼了。

  谢殊静静听着那老者阐述,心头逐渐涌现出一股兴奋来,身体甚至于也不由自主的开始颤抖。

  如果真是真的,此时戎狄各方混战,群龙无主,那之于本朝,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一个时机了!

  只是现在这当头,他还要负责送亲,如今大单于死了,这所谓的和亲,也该作罢了吧?

  谢殊下意识去看外甥,刘彻却没有看他。

  他抢在内卫副统领说话之间,催马来到停歇之处的高地,扬声道:“将士们,就在刚才,我从逃离龙城的人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不久之前,大单于被杀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周围所有因斥候与草原来人而产生的议论声,在这一瞬间,统统消失无踪,所有人的眼睛,都不约而同的投到了身在高处的定安公主身上。

  “戎狄与本朝,素来是兄弟之邦,如今下三部的人已经杀入龙城,发动叛乱,身为姻亲友邦,我们怎么能隔岸观火,置若罔闻?!”

  说完,刘彻解开发簪,用匕首割掉一缕头发,交予一侧的侍女收起:“我乃是高祖皇帝之后、当今天子之女,国朝的公主,可与此同时,我也是大单于的阏氏、戎狄的国母!如今我的丈夫因为阴谋被杀,我出身中原礼教之邦,虽然不能遵从戎狄习俗改嫁给大单于的儿子,但是却也要尽妻子的本分,为他复仇雪恨!”

  “将士们,”他震声道:“请以谢将军为首,唐将军为辅,即刻奔赴北关十六城,再以十六城为跳板北上——那是大单于在国书之上承诺要给予我的城池,我接受了他的聘礼,便是他的妻子,又怎么能不为他做些什么?!”

  谢殊没想到外甥会主动同将士们喊话,更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会说出这么一席话!

  大单于主动发了国书于本朝,道是原配妻子病故,希望以北关十六城为聘礼,迎娶国朝的公主为新的阏氏。

  天子接到国书之后答允了他的求亲,遣嫡亲的孙女和亲塞外——走到这一步,谁敢说亲事未成?

  既然公主已经带着嫁妆和随从离开了京师,那她此时便已经是大单于的阏氏了,索要大单于在国书之中赠与她的十六座城市,又有什么不妥?

  而占据了十六城之后,若确定龙城动荡,本朝便可假借大单于阏氏的命令出兵平叛,替大单于复仇,若是龙城无恙,风波已定,那就见好就收,把这十六城揣兜里回去交差!

  更妙的是大单于死了,公主成了名义上的寡妇,这桩和亲也就到此为止了!

  如此一来,国朝进可攻、退可守,无论此后事态如何,都是稳稳的立于不败之地了!

  谢殊向来知道这个外甥聪明,但是如何也料不到他脑子竟转的如此之快,正暗觉称奇,却又听外甥吩咐左右。

  “去取了祖父陪嫁我的美酒,分与众将士品尝!”

  左右却有些迟疑:“公主,随行士卒人数众多,只怕酒水不够……”

  刘彻当机立断:“那就将酒水尽数倾倒于大河之中,我与众将士共饮!”

  左右领命而去,数十坛精酿美酒被拔掉塞子,酒香霎时间随风飘出,继而又将其尽数倒入大河之中。

  刘彻并不曾取用酒樽,摘掉面纱,掬水一捧饮下:“定安虽为女儿,不得征战沙场,却也有满腔豪情,愿与诸君共患难,大军一日不曾得胜而返,我一日不离此地,若违此言,天地之所不容!”

  又敛衣向他们郑重行礼:“定安在此预祝诸君此前一帆风顺,马到功成!”

  众将士为之涕下,鞠水饮下,声震四方:“为公主死,无恨!”

第91章 雾草,野猪有挂13

  众将士以谢殊为首,唐佐为辅,点齐人马之后,扬鞭北上。

  刘彻立在原地,目送那滚滚烟尘消失在视线中后,旋即便有条不紊的下达命令:“战乱将起,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要在此停留,即刻收拾行装,退回到北宁城去。”

  “杨先生,”他又同那内卫副统领道:“还请马上遣人返京报信,将此番变故告知京城天子。”

  对方领命应下:“是。”

  又感慨道:“当年臣奉命前去教导公主时,公主尚且年幼,连王府中那从杜鹃花高都没有,现在却已经是能够主持大局的人了啊,若陛下知道,定然也会欣慰的……”

  “先生记错了吧。”

  刘彻瞥了他一眼,说:“传言中杜鹃花色鲜红,乃是杜鹃鸟啼血而成,父王在时,深以此为不祥之兆,东宫中不蓄杜鹃花,后来母亲带着我们出府另住,见有杜鹃,便下令将其尽数铲除掉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叫宫人搀扶着登上车驾,信手掀开车帘,不慌不忙,反客为主道:“怎么,先生是觉得我被什么精怪迷了心窍,还是疑心我这个公主是他人假冒?”

  内卫副统领被他戳破心中所想,脸上不由得显露出几分讪讪:“臣不敢,公主恕罪。”

  刘彻便笑道:“杨先生何罪之有?你也是担心出事,故而如此为之罢了,小心谨慎并没有什么过错。”

  又面露唏嘘:“当年先生到王府教导我的时候,我不过是垂髫小儿,您离开的时候,我也不过十岁罢了。此后又过了几年,也难怪您觉得有些陌生了,便是我,也有些恍惚了呢。”

  说着,他问侍奉在外的宫人:“从前在府里吃惯的茶饼还有没有?”

  宫人道:“有的。”

  刘彻便吩咐说:“送一些给杨先生吧。”

  再转向内卫副统领时,便温和道:“记得当初在府上,先生是很喜欢这茶饼的味道的。”

  内卫副统领疑心尽消,赶忙躬身谢过。

  刘彻笑着放下车帘:“何必这样客气。”

  李元达在空间里边吹了声口哨:“牛还是彘儿牛啊,看人家这心理素质……”

  朱元璋附和道:“谁说不是呢,人家不仅不慌,还敢当场点破。”

  李世民也道:“不止呢,人家还直接反问回去了。”

  嬴政静默了几瞬,默默说了句:“有点东西。”

  刘彻顺势往靠枕上一歪,轻松道:“我有什么好怕的?他也只是怀疑,并不是十拿九稳。再说,就算他怀疑,又能如何?他还能在我刚动员完人之后下令把我拿下,还是他敢让人扒我的衣服?”

  “公主换了人,一路上贴身侍从们没发现,叫他发现了?”

  “公主换了人,公主的舅舅不知道,叫他知道了?”

  “我姿态如此自然,不露怯色,他的疑心足够打消十之七八了。”

  李世民下意识的追问:“那剩下的十之二三呢?”

  刘彻思忖了几秒钟,说:“可能会找个熟悉颖娘的女官过来?不过咱也不怕啊,这一来一回的功夫,颖娘也该回来了,公主本主在这儿,谁敢说公主是假的?到时候我没事,他只怕是没事找事了。”

  李世民:6啊彘儿。

  ……

  送嫁的队伍离开没多久,却忽然折返,戍守北宁城的守将难免惊疑,匆忙下令打开城门迎接,一边遣人去给刺史送信,自己也往公主车驾前去勘察情况。

  先前庞大的车队途径此处之时,因定安公主身份贵重,刺史专程将刺史府腾出,请公主及一干亲信侍从入住,此次再行折返,当然还是住在原处。

  刺史此时正在前衙理事,赶过来也不过是片刻功夫罢了,最高行政长官到来之前,刘彻浑然没有开口之意,只是吩咐同行的女官:“清点财物,分门别类,细细的列成册子,以备赏赐之用。”

  待到门外侍从来禀,道是刺史并本地诸多要员皆已经等候在外,这才下令请众人入内叙话。

  三言两语将事情解释清楚,刘彻甚至于没有给刺史反应的时间,便自顾自下令定论:“龙城出了变故,谁也不知道战火会不会烧到北宁城来,即日起,此地进入战时状态,刺史——”

  刺史忙应一声:“臣在。”

  刘彻吩咐道:“谢将军不在此处,便以他的副将暂领城中军事,你仿照前例,征发民夫,督办粮草之事!”

  刺史下意识的应了声:“是!”

  再一想不对啊——我是刺史,是本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啊!

  就算你是公主,也没理由吩咐我做这些的!

  刺史嘴唇动了动,有心想说一句,奈何刘彻这会儿压根就没看他,甚至于连余光都没给他,正有条不紊的给其余人发号施令。

  刺史心想那我就等等,等你说完了我再说。

  在旁边憋着听了半天,倒把自己心里边那股郁气给听没了。

  该说不说,这位公主处事之老辣、手腕之高超,不像是养在深闺之中的宗室女,倒像是在政坛里历练过几十年的老油条,一口气安排了那么多下去,居然硬是没叫他听出什么破绽!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

  听令而行也便是了。

  众人都领了差事,离开公主驾前之后,不免要再去寻人打探今日送亲的队伍出塞之后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也是到此时,才知道定安公主在军前是如何慷慨大义,其临机应变又是何等的机敏!

  刺史不由得为定安公主说的那番话而叫好,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作为和亲公主,进可以大单于阏氏的身份干涉戎狄内政,打着替夫报仇的旗号杀入龙城,退也可以本朝公主的身份镇压北州十六城——这可是大单于自己在国书上所说要赠送给公主的聘礼,公主自行执掌,有什么过错?

  北州十六城悬在塞外,向南的第一关便是北宁城,如此一来,也难怪公主初到此处便接过大权,发号施令了,那十六城与北宁城,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

  刺史不曾多想,自去差遣属官们理事,而武官们皆出自谢殊麾下,面对这位身份碾压众人、且又是谢殊嫡亲外甥女的公主,自然马首是瞻,更别说公主并无乱命,条条件件都有条理,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听从?

  一干文臣武将各去忙碌,刘彻更不曾清闲,先往司户参军处去调查北宁城所辖人口、耕地乃至于耕牛牲畜数目,然后又详查近年来军队折损数量,问及对于死伤者的抚恤是否落到实处。

  接待她的官员有些无奈:“谢将军已经尽力了,但人力终究有所未逮,朝廷送来的钱款就那些……”

  刘彻马上吩咐同行的属官:“用我的嫁妆,把这笔钱补上!”

  属官应声:“是。”又急匆匆离开去办此事。

  那官员先是一喜,既而又连声推辞:“使不得,使不得!那是天子给您的嫁妆,公主本为和亲出塞,已经足以对黎庶了,怎么能……”

  刘彻正色道:“我本就是为黎庶而出塞,既然如此,这笔钱又为何不能用在黎庶身上?”

  那官员听得怔住,继而泪湿眼眶,起身郑重向他行大礼:“臣代北宁城军民,谢过公主了!”

  刘彻微微一笑,温和道:“若无北宁城拒敌于外,我又如何会有此前十余年的安宁?何须言谢!”

  离开此处官署之后,他又发挥刘氏天子的本能开始走访民情,期间刺史因为北方迟迟没有消息传来,一直力劝定安公主南归,刘彻始终推拒,再见城中因为战时戒严而隐约生出了惶恐之情,便下令张贴告示,加盖自己的印鉴。

  北方一日不宁,定安绝不南归,誓与北关将士共存亡!

  要知道,那可是公主,是天子的孙女啊!

  能够为了安定社稷而出塞和亲,已经很难得了,而恰逢此时大单于暴死,和亲就此结束,她其实完全可以选择回京,继续从前的荣华富贵,但是她没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