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朕只想要GDP/笑死,谁还不是个SSR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61节


  两件事都颇稀奇,却都集中在同一对夫妻身上,尤其自己女儿要嫁得可不是寻常人,那是天子啊!

  定国公夫人怎么能不忧心忡忡!

  对此,宁氏反倒十分坦然:“事已至此,忧愁又有什么意义呢?此事成与不成,都不是府上能够做主的,以当今天子的志向,怎么会容不下我这样一个女子?”

  定国公夫人强撑着精神笑了笑,又要找名医跟方士替女儿调理身体,本朝还没有被废掉的皇后,立储又从来都是嫡子为先,只要女儿能够诞下一个皇子,后半生也就有了指望。

  宁氏见状,却正色将母亲拦住了:“上天注定我命中有子,想必早晚都会有,若是没有,强求反倒容易生出祸事来。皇室向来忌讳巫蛊之事,更不可自宫外夹带东西进入大内,母亲此时去找名医跟方士来,若是被人拿住把柄,趁机去做文章,又该如何是好?”

  又笑着宽慰母亲:“我向来体健,身体无病,难道还怕不得生育吗?母亲生我的时候,也是年近五旬呢。”

  宁氏是定国公夫妇的老来女,跟最上边的大哥在年纪上几乎差了一辈儿,府上的世孙都要比她大上两岁。

  定国公夫人听她说的这般条理,心下且是欣慰,且是难过。

  她有好几个儿子,却唯有这一个女儿,先前陷到吴王之乱里,已经痛心断肠,此时又要嫁入深宫,实在是……

  宁氏猜到母亲的想法,便着意开解她:“您若是实在担忧,不妨往成宁长公主府上去走动一二,太后娘娘在深宫之中,咱们等闲见不到,但同长公主殿下却有些旧交,陛下还是很敬重这位长姐的。”

  定国公夫人顿觉豁然开朗。

  ……

  曾经的太子妃、如今的谢太后,对于宁氏这个皇后的人选,其实是存在一些不满的。

  她虽然具备有寻常人所没有的智慧与沉着,但她显然也不是完美的,在谢太后眼里,自己的儿子要配一个各方面都顶顶好的女子才行。

  出身要好,要有才情跟智慧,容貌端正,因为儿子从前身体不是太好,为子嗣起见,最好找个比他大两岁的,一来有利于生育,二来也会照顾人。

  但是宁氏……

  谢太后不否认她曾经是一个合格的王妃,也由衷觉得她是一个相当出众的女子,甚至于不介意大行皇帝补偿她一份比肩皇室公主的殊荣。

  但是谢太后也的确并不想要一个比自己儿子大六岁,且从前还跟自己当过妯娌的女子做她的儿媳妇。

  她为此有些郁卒,只是碍于那是大行皇帝的遗诏,到底也不能加以否定,只能默认。

  成宁长公主为此特意入宫去劝母亲:“美玉微瑕,也仍旧不能妨碍到那是一块美玉啊。宁氏的德行与操守,您能挑出什么毛病来?满京城找找,再寻不到这样心气和品格的女子了。”

  谢太后瞥了她一眼,没说话。

  成宁长公主就知道母亲其实也明白这道理,只是到底意难平,遂笑道:“娘啊,您姓谢,又不姓宁,也不从国姓,天子娶从前的叔母为皇后,也碍不着您谢家的事儿啊。”

  谢太后哼了一声:“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既做了皇家的媳妇,难道还管不了皇家的事?他是天子,可也是我儿子!”

  成宁长公主便道:“既然您是皇家的媳妇,那皇家的前任族长跟现任族长都不觉得丢脸,主动促成此事,您又有什么好在乎的?”

  谢太后神色微松,抬手揉了揉太阳穴:“你这张嘴,可真是……”

  成宁长公主亲亲热热的坐到母亲旁边,说:“大一点也有大一点的好处啊,春郎早成,真找个与他年岁相仿的,只怕还说不到一处去呢,没人明白他,懂得他,也怪孤单的。至于子嗣,宁氏自己也是定国公夫妇的老来女呢。”

  谢太后侧目看她:“我是如何想的不重要,春郎怎么想,才重要!”

  ……

  刘彻……

  刘彻其实没什么想法。

  他事先并不知道天子临死之前给他选了个皇后,不过就算知道,也不会太在意。

  二嫁过的,没关系啊,我妈也是二嫁进宫的。

  我妈前边还给我生了个姐姐呢,从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之后马上就把姐姐接进宫,跟亲妈团聚了。

  他是真不在乎这个。

  且再三盘算之后,他觉得宁氏这个皇后的人选,其实不错。

  智慧,豁达,母家没有后顾之忧,品格在及格线以上,一个皇后能做到以上四点,还要什么自行车!

  他纠结的挠了挠头:“就是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事情忘记了……”

  ……

  居岩关。

  从前的定安公主、如今的英亲王颖娘,正跟唐佐和弟弟的老婆们面面相觑。

  啊这……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第106章 后记2

  东宫薨逝那年,还不到三十岁。

  他是死于急病,虽然临终前多多少少承受了些折磨,但是到底持续的时间不长,因而人虽死去,形容倒不十分难堪。

  东宫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病痛仿佛也从自己身上彻底抽离,他起初还想着吩咐看赏,厚赐治病的太医,却在发觉自己的身体从塌上飘了起来,再看见双目闭合躺在塌上的、自己的尸体之后,随之缄默起来。

  向来端方有礼的妻子第一次露出如此失态的形容,跌坐在地,失声痛哭,长女低着头,牵着母亲的衣袖无声的流泪。

  颖娘跟春郎还小,大抵还不明白父亲的离去对于他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懵懵懂懂的站在一边,不知道周围人为什么哭得如丧考妣。

  而他的父亲,年过五旬的天子则宛如一座沉默的大山一般,静静的矗立在殿中,神色悲哀,甚至于隐约透露出几分绝望。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儿子,还是这偌大江山的继承人啊!

  太子本系嫡长,又天资出众,自然可以服众,如今陡然病逝,不只是天子的前路,连带着这个国家的未来,也随之陷入到了黑暗之中。

  后继之君从何而出?

  立嫡出的皇孙还是壮年的皇子?

  皇孙年幼,且又病弱,可以立他为皇太孙吗?

  若立皇子,是该立诸子之中的最长者,还是该立最贤者?

  怎么能叫天子不为之绝望呢!

  而在此之外,他也是一个父亲,一个刚刚失去了自己亲手教养大的孩子的父亲啊!

  天子在东宫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甚至于可以说,东宫之于他,不仅仅是儿子,也是他理想中自己的另一个化身。

  天子把自己想要却没能得到的东西,全都倾注在了东宫身上。

  父亲的宠爱,诸皇子之中一骑绝尘的地位,生母元后的追尊,甚至于他没有再立继后,待到东宫年纪稍长,便拣选天下名儒为太子的老师,之后又精心为他挑选了东宫属官……

  人心都是肉长的,天子对儿子掏心掏肺的好,东宫又岂会一无所知?

  他是在天子的臂弯里长大的,也是在天子的庇护下摇摇晃晃的走进朝堂,继而站稳脚跟,可是他的父亲,甚至于还没有等到儿子的孝顺和敬奉,自己便先一步撒手而去了。

  东宫的魂魄漂浮在半空中,眷恋又不舍的看着留在人家的至亲,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立在他的病榻前,无声的流着眼泪……

  阿爹,孩儿以后不能再向您尽孝了啊!

  身后的鬼差已经开始催促,东宫既然已经身死,自然不得在人间继续停留,他忧心忡忡的看了父亲和妻小最后一眼,恋恋不舍的跟随鬼差离开。

  到了地府之后,阎君翻阅了他的生平记述,神色和缓:“太子在世时屡有功绩,主持了黄河治水的大事,可保沿岸百姓两百年无灾,这是大功德啊,又主修了上古至于南朝的诗赋名篇,也可流芳于后世……”

  再三斟酌过之后,又询问他的意见:“功大于过,如若就此投胎的话,来世仍旧可入富贵人家,安泰终生,若是不想投胎的话——有没有考虑过在地府当个鬼差啊?”

  东宫尚且没有饮用过孟婆汤,心里既记挂老父,也难舍妻小,如何能够放心投胎,立时便道:“既如此,我愿在地府为一鬼差。”

  阎君欣然颔首,又大手一挥,给了他一个福利:“你的祖先们都在东边的那片府邸中居住,你虽未曾做过皇帝,却也是地府中人,若得了空,也可前去探望一二。”

  东宫听得讶然:“先祖们都在此处吗?”

  又有些懊恼:“早知道此事,初入此地便该去拜会的。”

  到了地方之后敲门进去,迎头便听见里边人叹了数声气。

  “孩子倒是好孩子,就是有一点不好——你死得太早了啊!”

  “你这么两腿一蹬下来了,倒是轻便,可是把你爹给坑惨了,年过五旬失了储君……”

  “不止呢,连带着把自己儿子也给坑了,不能当皇太孙的皇嫡孙,哪还能安安生生的在叔叔眼皮子底下活着?”

  又有人提出了否定看法:“那倒也不一定,那孩子生来体弱,能不能活到大还不一定呢。”

  东宫额头青筋一抽,脸上笑嘻嘻,心里边对他发起了友好问候。

  你他妈才活不到大呢!

  还有人说:“应该没事儿吧,这么个病歪歪的皇孙,即便真的养活了,也造成不了什么威胁啊,正好用他来彰显自己的仁德,多好的工具人。”

  再看东宫满脸茫然,似乎有所不解,便招呼他近前些来:“你初来乍到,还不晓得,这地府有一面镜子,可以看到人间……”

  东宫霎时间为之了然,也凑上前去看。

  人间的天子、他的父亲,正在为储君的人选而为难,而他的兄弟们,却都是跃跃欲试。

  是啊,那可是储君之位,将来的天子人选,谁会不为之动心?

  以东宫本人的心意来说,当然是希望那个位置能够留给自己的独苗春郎,只是再三考虑之后,他不得不摇着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春郎太小了。

  只有几岁大。

  天子年过五旬,还会有多少寿数呢,说句不孝的话,若是没过多久天子驾崩了,留下年幼的小天子和正当壮年的皇叔们,只怕春郎的结局,会十分凄惨。

  更别说春郎的身体之于储君之位的角逐,也是一块实在的短板。

  就算天子真的能够活到春郎成年,可是春郎的身体,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

  太子自幼承教于天子,深深知晓“天子”二字的分量和责任,既然自称天子,便是要对天下人负责的,如若天子青年驾崩,又无子嗣,之后必然会导致一场皇室最高层的动乱,到最后,受苦的还是黎明百姓。

  还是让那孩子做个富贵闲人吧。

  东宫心想,就让他当个自幼病弱的小孩,被娘亲疼爱,有祖父和叔叔们怜爱,不需要他表现的有多聪明多能干,能活下来就很好。

  作为他的独子,这孩子长大之后必然会得到亲王封爵,又因为身体不好,继位之君也不会太忌惮他,反而会加以恩待。

  而他的两个女儿背靠着嫡亲的弟弟,成婚之后料想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坏。

  太子妃不愧是与他心心相印的妻室,再三斟酌过时局之后,做出了与丈夫如出一辙的抉择。

  她没有鼓动母家和东宫属官们为皇孙争利,而是几次祈求天子派遣御医给儿子诊脉,间接的告诉诸王,这个孩子身体的确不好——生出来的时候连三斤都没有,身体能有多好呢!

  天子显然也没有册立皇孙为皇太孙的想法,但是出于对东宫的爱屋及乌,他还是配合了太子妃的行径,让诸王知道皇孙体弱,也顺从太子妃所请,将自己潜邸时的宅院赐给他们,让太子妃带着几个孩子搬出宫去了,之后也下令有司多加关照这孤儿寡母。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