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问:“假若不走县衙,只是我等自行修建呢?”
“那没问题。”宁行笑了笑。
于是李泌就拉着张石头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拜访其他几个小组的组长,和他们商量一同再建一个窑炉的事情。
说服了其他十个小组之后,李泌又领着几个伶俐些的组长提了礼找到了造窑炉的工匠……
在一百人的努力开工下,新砖窑很快就落成了。
第八组的队长袖带也系在了李泌胳膊上。
十个小组,三个窑炉,终于勉强够用了。李泌又将其他组长喊过来,一起排了表,哪日轮到哪个小组用,清清楚楚,再也不用半夜爬起来抢占窑炉了。
宁行看着李泌的眼神越发满意,甚至主动过来和李泌结交。
李泌也挺愿意和宁行交朋友,他毕竟能腾出来深入感受漳县的时间不多,有宁行这么个朋友,他就可以从宁行口中得知李长安到底是如何治理漳县的了。
“我前年还不识字,多亏我堂兄跟着李娘子做事,宁村开了铺子,我一家子都在铺子里面干活,家里富裕了,就将我们兄妹都送到村里的公塾读书了。”宁行提起李长安时,眼中的崇拜都仿佛要溢出来。
“我阿兄说李娘子是天生的女神下凡,专门领着我们过好日子来了。”宁行说着忍不住手舞足蹈。
“公塾?”李泌自动忽略宁行那些对李长安无意义的赞词,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词。
“李娘子提出要让宁村年轻人都有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于是村里有名望的大人就用卤味铺子的部分盈利办了一个公塾,头一年教识字,第二年就教各种谋生技能,我就学了一门木匠手艺。”
宁行面上浮现更加崇拜的表情:“不过我也没当成木匠。开年的时候李娘子说要成立工程部,招收漳县内识字读书的年轻人做官吏,我就来做小吏了。一开始,我只负责引导流民,就跟引导你的那位王三娘一样。”
“后来资历够了就到这边当了一个小组长,领着人烧砖,过了三个月又升为了队长。”宁行对着李泌眨眨眼,“还得多谢你,这个月咱们队烧出来的砖瓦比其他队多三分之一,我下月又要升迁了,到时候我就举荐你为队长。”
李泌若有所思。
他自己已经体会了引导员的作用,一个引导员可以迅速安定流民的心,让流民觉得有依靠,还能帮助流民迅速融入漳县。
他这份烧砖的活就是王三娘推荐他做的,到了这个工地上,工作又有张石头这样的老手带着,遇到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直接找宁行。
宁行是漳县本地人,而且是李长安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对漳县各类章程熟悉,又只忠诚于李长安,从他手下走出的百姓,虽然没见过李长安,但是各个都对李长安忠心耿耿。
一个外来者,从踏上漳县土地开始,每一步都有人告知他需要做什么。从定居流民区熟悉环境,到分配工作,再到拿到酬劳,然后用劳动所得的酬劳换新房和土地,彻底搬出流民区融入漳县,这一套流程每一步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会有人欺负这个外来者,他也不用怕流离失所,也不用怕找不着活干。
一个外来者,只需要努力干活就能得到房屋和田地,其他什么都不用他思考。
只需要三个月,一个外来者就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对李长安心怀感激的漳县人。
嘶。
李泌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忍不住吸了口气。
“李娘子……”
宁行看着李泌失神的模样,好奇问道:“李娘子如何?”
“我不如李娘子甚远。”李泌垂头丧气。
大唐的天才神童遭到了深深的打击。
宁行哈哈大笑:“你居然觉得你能跟李娘子比?李三水,你还没我识字多呢!”
饱读诗书,被张九龄评价为宰相之才的李泌睁着一双死鱼眼看着宁行,面上表情十分微妙。
“识字少不怨你,我给你说,你好好干活,咱们县里有政策,只要是定居漳县满一年的百姓都可以免费上识字课,到时候你多去几回,认个百八十个常见字不成问题,到时候你跟我差不了多少了。”宁行拍着李泌肩膀鼓励他上进。
李泌:“……”
我博涉经史,精研易象,善做文章是大唐文坛领袖张九龄亲自认证的,比不上李长安的只是治理地方一项本事罢了,倒也不必跟你差不了多少。
不过李泌也只是看到了“安定流民”这一项,他更想知道的“如何把其他地区百姓吸引过来”还没有学会,得先把人吸引过来才能再谈如何将他们留下来。
所以李泌依然兢兢业业干活。
时光一晃而过,李泌胳膊上戴着的青色组长袖标已经换成了深绿队长袖标。
这日,李泌依然辛辛苦苦搬·真砖。
一人打马停在李泌身侧,下马问他:“这位郎君,县衙怎么走?”
李泌看了眼这个男子腰间悬挂的宝剑和他骑着的矫健黑马,微笑道:“一直往北走,到宣衣坊前向西转就是。”
男子看着李泌挑了挑眉,面露诧异,却没有再说什么,转身上马离去。
目光炯炯,虎口带茧,见到他不看脸先看剑。这漳县搬砖的劳工竟也有一身好武艺。
到了县衙,男子将手中的令牌往守门的门仆手里一扔:“劳烦通报一下孟县令,就说李十二应邀来了。”
第50章
孟浩然正与李长安对坐,他读书,李长安处理事务。
李长安终究还是对孟浩然的清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也不能为难山水田园诗人来处理这些杂务,若是孟浩然有为官之志就罢了,可孟浩然年少时求官也只是为了父亲的遗愿,后来求官不成他也就潇洒隐居,没什么非要踏上仕途的心思。
李长安宠溺看了孟浩然一眼,心想不愿意干活就不干活吧,全当他是个吉祥物了。
当然,这和孟浩然月前赠她的那首《赠李二十九娘》也有那么亿点关系。
气氛正好间,门仆小跑进来,附在孟浩然耳边耳语几句,还将手中拿着的信物递给了孟浩然。
孟浩然面上带笑,霍然起身,对着李长安招招手。
“故人上门,二十九娘可愿随我一见?”
李长安上次见到孟浩然这样愉快的模样还是在王昌龄登门的那日,她好奇跟着孟浩然站了起来,走出了廊舍。
孟浩然脚步轻快,边走边给李长安解释:“先前听闻你在学剑,又苦无名师,我便想起我的一位友人,他剑术超绝,比我要强十倍。”
“只是我这友人性情跳脱,我也没把握能将他邀来,他能过来也是意外之喜,你可以多说两句好话夸赞他,说不准他就愿意教你习剑了。”
孟浩然轻笑两声,显然是想起了什么愉快的往事。
李长安好奇更盛,她已经知道了孟浩然七岁就开始学剑,剑术在李长安看来已经十分优秀,竟然还有人剑术比孟浩然更强十倍吗?
说话间,已经走出了县衙,远远就有一人大笑着走过来。
“孟夫子啊孟夫子,故友上门,你可备好了美酒相迎?”
孟浩然无奈摇头:“唉,我今岁生了一场小病,二十九娘不许我再多喝酒啦。”
眨眼间,来人已经走到了眼前。
白衣银带乌皮靴,目光炯炯,身材修长,剑眉斜飞,鼻梁高挺,宽肩窄腰气宇轩昂。
大笑走来,只让人觉得爽朗清举,笑如朗月入怀,他腰间系着一柄长剑,右手牵着一匹玄黑矫健黑马,更显得丰神俊朗,英气逼人。
孟浩然指着来人,向李长安介绍:“这是我的好友,李十二,李白,李太白!”
李长安倒吸一口冷气,瞳孔收缩。
她死死盯着李白,脸颊上的肌肉都在微微颤抖。
李长安声音发紧:“李白?可是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李白?”
李白朗声大笑:“正在某,小娘子也听说过某的诗?”
谁没听过你的诗啊!
李长安再看李白,只觉得他实在符合一句诗。
亦狂亦侠亦温文!
“我对李太白,心向往之。”李长安终于反应了过来,一下子就蹿到了李白身边,仰头眨巴着眼盯着他看。
满眼都要溢出来的崇拜和喜爱。
“我叫李长安,也叫李安娘,姐妹之中排行二十九,太白也可唤我李二十九。”
主要是以后给我写诗,已经要记得署名是“赠李长安”啊!
李白赞道:“李长安,这个名字好,我正是要往长安去呢。你在姐妹中排行第二十九,我在兄弟中排行第十二,李二十九也可唤我李十二。”
“李十二!”李长安立刻喊了出来,眼巴巴的看着李白。
假如她身后有尾巴,现在肯定转的快要飞起来了。
李白看出来了李长安对他毫不遮掩的仰慕,他眨眨眼:“哎~李二十九。”
李长安捂住了胸口。
啊啊啊,李白让我喊他李十二!他还喊我李二十九!
她面上忍不住露出晕乎乎的表情。
孟浩然摇摇头,提醒二人:“先入府衙再聊吧。”
走到舍内,三人坐下,这才提起“正事”。
主要是李长安,她觉得只要李白站在那让她看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正事“了……
李白掏出两封信来,在孟浩然和李长安面前晃了晃。
“说来也巧,我收到了两封信托我给人做剑术老师,没曾想这从两个地方来的两封信推荐给我的学生却是同一人。”
李长安想起了她娘半年前给她的信里提到过的“托一个商贾给你寻了个老师”。
只是从塞外来的信实在是太远了,李长安收到时候距离曹野那姬写下那封信已经过去数月了,李长安就没有太在意。
哎呀,要是知道寻的老师是李白,她早就一日一封信催进度了!
李白丝毫不知道李长安心中所想,他是真觉得此事好玩。
“我阿爷从老家给我寄信,说他经商的伙伴家中小辈正在寻剑术老师。我才刚收到这封信没几日,就又收到了孟夫子的信,也是邀我来做剑术老师,再一看,这推荐的学生竟然是同一人。”李白举起茶盏冲李长安举了举。
“有缘至此,我不来漳县一趟是不行了。”
李长安眼皮都不眨一下,开口就是一声:“老师!”
我,李长安,李白亲传弟子!李长安心里下定决心日后一定要在史书和文学典籍里将此事大书特书。
李白愣了一下,没想到李长安这么自来熟,上来就喊他老师。
好在李白本身也很自来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