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的巨轮势必碾碎一些人,陈淑慧可以理解。但知道苦难必将发生,就可以对身边的苦难视若无睹吗?
况且她身在局中,又怎么能安心呢?
李承乾:“你怎么知道她们注定是牺牲品呢,或许这对她们来说是个机会。”
“是吗?”陈淑慧充满希冀地看李承乾。
李承乾点头:“她们这时候被推出来,说明家中父兄并不慈爱,即便在家中好好长大,命运也未必能好到哪去。既然如此,还不如出来学点东西长点见识,说不定能为自己博出一条路,当初你不就是如此吗?”
陈淑慧:“那如何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李承乾道,“你当初是自己做的决定,愿意为此承担任何后果,焉知她们不是自己想放手一搏呢?即便现在不是,待她们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只怕也不愿意被困到后宅了。”
见陈淑慧还是纠结,李承乾笑眯眯道:“如果你实在不安心,不若好好努力,待到女子也能堂堂正正读书做官、抛头露面,她们自然就有好日子过了。”
陈淑慧思索片刻,眉毛逐渐舒缓,又变得神采飞扬,她冲李承乾深深一礼:“多谢殿下教我!”
李承乾微笑颔首,觉得此刻的自己十分高大。
回宫后,李承乾先去太极殿请安。杜构和宋子问的事,李世民也挺重视,如今送走了他们,也要告诉李世民一声。
在御书房门口,他竟然碰见了孙思邈。
李承乾皱眉:“你怎么在这里,阿耶不舒服吗?”
不是他胡乱揣测,只是孙思邈协助太医署令管着太医署的事,又要钻研医术,又要编纂医书,还担着教学的差事,忙得脚打后脑勺。宫中日常请平安脉都由其他太医来,只有其他人解决不了的才会劳动孙思邈,李世民也是如此。
如今看到李世民召孙思邈,难怪李承乾要担心了。
若换成其他人询问,孙思邈必然不会透露李世民的身体情况,但这是李承乾,李世民亲口对太医说过,他的事没有什么需要瞒着太子的,所以孙思邈也不隐瞒:“圣上偶染风寒,唤下臣前来诊治。”
李承乾脸色微变:“风寒?莫非阿耶病得很重?”
风寒只是普通病症,任何一个太医都能治,若非病得太厉害,何至于劳动孙思邈呢?
这时候风寒严重了也是能死人的!
李承乾心中剧跳,但看孙思邈表情淡定,不像摊上大事的样子,又渐渐冷静下来,想起什么:“阿耶让你来治风疾?”
孙思邈点点头,有些无奈的样子。
李承乾:明白了!
李世民患有风疾,倒不是很严重,就是天气一热就容易觉得烦躁,所以他格外怕热贪凉,每到夏天都要早早用冰,而且喜吹风、爱吃冰镇的瓜果,风寒恐怕就是这么来的。
这病表面是风寒,实则根子在风疾,而风疾并不好治,难怪要叫孙思邈过来。
他问:“如何,你有办法治阿耶的病吗?”
孙思邈摇头:“下臣可用药或针灸为圣上缓解,但要彻底根治,暂时还做不到。”
这个结果不出李承乾预料,点点头道:“你尽力研制即可。”
孙思邈应下了,看着李承乾心中暗叹,有句话他没有说,这风疾不仅顽固难治,而且血亲相传。
太上皇便曾患有风疾,圣上眼下是这个样子,太子殿下现在看着好好的,谁知道以后会不会也患上此症?
李承乾倒是不担心,实在不行还有系统呢。只是他更希望由孙思邈研究出治疗方法,一则于医术上是一项突破,二则系统药剂只能治病,不能去掉患病基因,也就是说他们的后人还是会容易患上风疾,届时没有李承乾在,就只能依靠本世界医术了。
孙思邈又提起另外一件事:“长安的太医署已经建好了,一切药物、大夫都准备就绪,不日就将开业,殿下要不要去看看热闹?”
李承乾眼睛一亮:“这么快就好了?开业是哪一天?”
孙思邈含笑道:“殿下银钱给的足,自然一切都快。开业的日子定在了六月十五。”
李承乾:“我到时候会去的。”
和孙思邈说了几句话,二人就分开了,孙思邈回太医署,李承乾则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里倒不是很凉,只有角落两个冰盆,应该是被撤去了一(大)部分,李世民一向畏热如虎,就算风寒也不肯放弃纳凉,太医必定劝不动他,要么阿娘劝过,要么就是被魏征喷过。
这一刻,李承乾都有点同情魏征了,感觉他像一只鸡妈妈,带着一个大龄熊孩子,简直有操不完的心。
李世民像离开水的鱼,半死不活地歪在软榻上,双目无神,仿佛生命失去了意义。
李承乾:“……”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太医说过李世民的病不算很严重,不至于难受成这个样子。
见到李承乾进来,李世民来了点精神:“杜构他们走了?”
李承乾点点头。
李世民没多说,扬声唤常松:“太子刚从外面回来,给他上冰镇的饮子。”
“不用了。”李承乾糯声道,“热的时候不能喝冰的,我喝温水就可以了。”
李世民失望地叹了一声。
李承乾:“……阿耶,你因为贪凉都感染风寒了,还是克制一点吧。而且风疾也忌讳受凉,你可不能贪一时爽快啊!”
李世民:“知道了。”别念了别念了。
李承乾给自己倒了杯温水,还贴心地给李世民倒了杯茶,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滴了几滴药剂在里面。
这是当初为了给李渊调养身体买的,还剩下一点点,虽然不能彻底根治风疾,但可以让李世民这个夏天过得舒服一点。
再等等吧,如果孙思邈找不到治疗方法,那等他攒够积分,就买一只药剂替阿耶根除了此症。
第192章 弹劾
六月十五,李承乾带着杜荷和苏琛出现在长安太医署。
太医署建了几个月,早就引起吃瓜群众的关注,本来见这院子占地不小,还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府邸,心中还奇怪呢。
这宅子大是挺大的,就是太简陋了一些,只是规规整整建了些屋舍,既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雕廊画柱,看起来十分简素,不符合大户人家的身份。
直到挂上牌匾,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传说中的太医署!
今日太医署开业,不少百姓前来看热闹。
李承乾从后门进了太医署,坐在二楼俯瞰门口的情况。
今天来的人不少,几个年轻的医士在人群中穿梭,向众人说明太医署的情况,和普通医馆有什么区别,并且着重强调太医署非常便宜。
百姓听着不信:“有这样的好事?”
“白给我们看病,你们不是就亏了吗?”
医士:“不是白给你们看病,只是有一定优惠,比其他药铺便宜很多。我们也不会亏,普通人在太医署看病便宜,但如果想要找厉害些的大夫,用贵价的药材,价格就和市场一样了,这部分我们能赚钱的。”
百姓:“就是说拿我们给年轻人练手呗?”
医士:“……”
“不是,不是这样!”医士擦了一把汗,战战兢兢地解释,“我们的普通大夫也不错的,不比一般医馆的差,价格高的那种快要赶上太医了。”
百姓:“真的假的,那我得试试,这辈子还没让太医瞧过病呢。”
医士继续擦汗:“只是医术接近太医,还不是太医哈。且我看这位郎君脸色红润,不像是有病的样子,请不要占用医疗资源。”
……
百姓议论纷纷,李承乾趴在窗边看得津津有味。
直到吉时到了,噼里啪啦放了两挂鞭炮,太医署令出来说了几句话,第一个太医署就算正式开业了。
大夫们已经准备好,只等病人上门,然而百姓却十分犹豫。
这医馆是朝廷的太医署开的,但里头的大夫到底不是太医,听说太医署教着很多年轻学生,想来就是他们了。
虽然方才的医士已经尽力宣讲,说这些大夫经过重重测试,保证医术不差。但治病到底是大事,百姓实在很难放心。
纠结了半天,几个衣衫破旧的人咬牙进了太医署。
因为棉花的缘故,长安及附近百姓已经基本实现了穿衣自由,穿着这么破的已经很少见了,可见他们确实穷苦。
对于他们来说,看病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太医署便宜,他们就愿意一试。更有些人手中的钱不够去普通医馆,太医署就是他们唯一的指望。
太医署里面很大,整齐的屋舍被分割成一个个房间,虽然没有过多装饰,但是坚固整洁,窗明几净,比普通百姓的房屋好多了。
进来的病人有些瑟缩,他们没钱,去哪里都要受人鄙夷,不知道这里的大夫会不会嫌弃他们。
……年轻的大夫们当然不会嫌弃,热情又耐心地替他们诊治,很快令病人们放松下来。
等第一批病人提着药从太医署出来,立刻被围观群众包围起来,叽叽喳喳地询问:
围观群众:“怎么样,这大夫医术好不好?”
病人甲:“我、我也不知道,药还没吃呢、”
病人乙:“我觉得不错,那小大夫给我扎了几针,立马就没有不舒服了。”
围观群众:“真的很便宜吗,你们看病买药花了多少钱?”
病人一一回答,果真比其他药铺便宜了将近一半。
围观群众听了,又有一些人走进了太医署。
这些人一部分是得了小病,随便一个大夫都能治好,所以选择价格更便宜的太医署。
还有一部分干脆拿着别家药铺开的方子来这里抓药。
杜荷有些恼怒:“这也太过分了!”
既然不相信太医署的医术,就不要来占这份便宜啊!
李承乾倒是很淡定:“我们创建太医署本就是为了减轻百姓看病的负担,何必管他们是来看病还是抓药的。”
至于不信任……这也是人之常情,这是每个医馆建立之初都要经历的。看好的小病多了,自然就会有人来看大病,口碑就是靠一个个痊愈的病人建立起来的,李承乾一点也不着急。
他不着急,杜荷却着急:“都是来占便宜的,太医署岂不是一直亏本?”
李承乾无所谓:“当时赚了不少银子,属国买种子的钱也送到了,他们倒乖觉,送来的钱都比当初约定的多,阿耶答应把多出来的这部分给我处理。”
不就是赔钱嘛,他赔得起!
杜荷无话可说。
*
太医署开业了!里面的药材非常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