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辰正伏案整理白天写好的草纸, 小孩天马行空,他想到那里便写到那里,也不管想法是否靠谱,反正是个想法就赶紧记录下来, 全无章法, 这会儿正准备梳理一番, 听到他爹的脚步声靠近, 拖腔拉调地叫了声“爹”。
宋三郎摸摸他头,温声道:“还在写呢。”
宋景辰仰起头来,后脑勺搁在他爹掌心里蹭了蹭, 撒娇:“爹,要不你模仿我的笔迹帮我誊抄呗, 写字好累。”
宋三郎把小孩头扶正,“好好说话。”
宋景辰偏不好好说话,脑袋拱得更狠些,“爹, 我写一天字肩膀酸, 你心疼心疼我, 替我写呗。”
“你那两笔字爹可模仿不来。”宋三郎两只手放到小孩肩膀上,替小孩揉捏。
宋景辰舒服地眯着眼, “爹,我写字有那般难看吗?”
宋三郎:“还行, 人无完人, 总不能天下的好处都叫我儿一个人全占去。”
宋景辰撅嘴:“爹,本来我写的字乃是中上之姿, 都怪我长得太好,人家见了我的人再看我的字, 三分丑便也成了七分丑,你说是也不是?”
宋三郎忍不住就笑,敲了下小孩的脑门儿,“你哪里长得好?不过是小孩子长得白嫩喜人了些,人家夸你两句,你还就当真了——今日在家一天,皇帝要你写的东西可有眉目了?”
“嗯。爹,其实我在出那道题目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些应对之法,今日又完善填补一番,等明日整理誊抄出来就可以回给陛下了。”
“哦?让爹瞧瞧你都写了些什么。”
宋三郎拽过桌上儿子记录的那些稿纸,瞬间头大!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天书一样的鬼画符?那些横七竖八的箭头和画线都什么意思?
宋景辰小手指着自己的草稿纸同他爹解释,“爹,若要解决我朝耕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要解决买不起和养不起两方面的问题。”
继续,“那我们就先来分析为何买不起,买不起的原因无非是牛太贵,老百姓手里的钱太少。”
“喏,先说牛太贵的问题如何解决,牛太贵只要是因为牛的繁衍能力差,不似鸡鸭猪等一下一窝,关于这点是无法改变的,且略过,我们来说下一个问题……”
配合着儿子条理清晰的讲话再看小孩手指着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画线,宋三郎只觉豁然开朗,原来这些画线竟有如此之妙用,这对整理心中杂乱的想法实在妙极。
这会儿秀娘端着汤膳走到门口,见爷俩一个讲得认真,一个听得入神,想了想又轻声轻脚退出去,这汤凉了可以再热,儿子的前程凉了可不能搁锅里热热,陛下的青睐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有的。
等宋景辰把自己的想法通篇讲完,宋三郎几乎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震惊,他握住小孩的手,严肃道:“辰哥儿,你这篇策论写好后必须要在落款署上你们兄弟三个的名字。”
宋景辰满不在乎道:“当然可以呀,皇帝器重辰哥儿有什么用,辰哥儿就是个小孩子,顶多得些赏赐罢了,我们家如今又不差钱,反倒是我大哥被陛下看重升官,我正可以享福呢。”
宋三郎摇摇头,郑重道:“不是因为这个。”
宋景辰不解,“爹,那是为何?”
宋三郎:“我儿的策论一出,仅就“养牛”这件事来讲,满朝文武几乎无人能与我儿争锋。我儿才刚刚八岁之龄就把自己置身于声名之巅,往后我儿该怎么办?”
“往后我儿无论做任何事,皇帝也罢,世人也罢,便都会用这篇策论做标杆衡量我儿,我儿做得好是理所当然,我儿若做得稍微不尽如人意,便要被人扣上一顶江郎才尽的帽子。”
“为人做事,在乎一收一放,如此方得自在。我儿之前在书院的那番言论已经入了众人的眼,那么眼下就当收敛些,不必继续锦上添花,当知日中必昃,月满则亏。”
宋景辰眨了眨眼,道:“爹,我想要自在和实惠,才不稀罕那些虚名。”
宋三郎忍不住搂住他,“好孩子,老天给你的已经够多,分出去一些去就当为我儿祈福了,爹不指望你名高天下,只望你平安。”
宋景辰:“爹你快去给我倒水,我说得嘴巴都干了。”
“好吧,爹去看看你娘煮的甜水好了没有。”宋三郎拍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转身。
宋三郎转身的一刹那,宋景辰的眼泪掉出来了——
真是的,他爹真能煽情。
翌日,下衙后宋三郎见小孩已经把策论誊抄完毕,趁着一家人吃晚饭的功夫,大致讲了儿子写的策论内容,宋家人除了秀娘是后来才开始读书认字,其他人都是读过不少书的,孩子写得如何自然能分辨出来。
就算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秀娘都能感觉到儿子想的办法可实在太新奇也太妙了。
不理会众人的震惊,宋三郎继续语出惊人,“辰哥儿这篇策论,我打算让家里三个小的都署上名字。”
他话音落地,茂哥儿同睿哥儿齐齐站起来,几乎异口同声道:“这如何使得!”
宋景茂朝宋三郎拱手道:“三叔一片好意,景茂心领,茂虽不似弟弟天资卓绝,却也绝不愿踩着亲人的肩膀往上爬。”
宋景睿亦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睿哥儿也断断不能做这种抢兄弟功劳之事,莫说是自家亲弟弟,就算是他人之功,睿哥儿也不屑为之。”
秀娘一听宋三郎这话也急眼了:为什么!凭啥呀?
三郎这当爹的知不知道他自己在搞什么?
搞劳什子孔融让梨吗?
我呸!我儿的前程也是能跟兄弟分享的吗?
秀娘咬牙切齿,气得在桌子底下猛掐宋三郎的大腿。
这次是气得狠了,真掐。
宋三郎一手按住她作乱的手,面色不变,慢悠悠对俩侄子道:“辰哥儿是我亲儿,莫非你们以为我当爹的会害他不成?”
宋景茂同宋景睿被问愣了。
秀娘气得瞪三郎,那意思是:你这就是在害你儿子!
宋三郎继续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弟弟才八岁,此策论一出,盛赞之下,就他这性子还肯好好读书?”
宋景辰:……
爹,我就这么禁不起夸吗?
宋三郎:“凡事过犹不及,以他的聪慧好好静下心来读书,多读些书或许将来会走得更远些,倘被声名所累,对他未必是好事。”
“再者,你们兄弟三人同气连枝,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替他分担些盛名既无损皇帝对辰哥儿的好感,又对我宋家有利,有何不可为?”
宋三郎绝口不提昨晚对儿子说的那番话,只说孩子年龄小,出名太早对小孩没什么好处。
宋景茂同宋景睿面面相觑,三叔说得是很有道理,可为什么总觉得心里别扭?
宋三郎见俩侄子不吭声,道:“三叔知道你们读多了圣贤书,心中有标杆尺量,认为做这样的事不符合你们的行事准则,若是如此迂腐,三叔劝你们也别想着做官了,治学更适合你们。”
“这为官之道,唯取舍二字,三叔且问你们,今春大旱,中州百姓面临饿死渴死的绝境,若是起来造反,你们说要不要血腥镇压?”
宋景睿道:“镇压可以,为何要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死手?”
宋三郎:“若非逼到绝境谁敢造反,既然敢反那就是豁出去了,你让手下的兵将留情,饿急眼的灾民可会对你的兵将心软?两者之间谁的命更贵些?”
“再者说来,若你不当机立断行杀伐果断之举,灾民们群起而效仿,你当如何?”
“此时,你的心软只会把更多人拽入深渊之中,那你道是行善多,还是做恶多一些呢?”
宋景睿小孩完全被三叔说傻了。
宋景茂若有所思,片刻后抬起头来,冲着宋三郎俯身一礼,“三叔点拨,茂哥儿受教了,常言父母之爱子女为之计深远,茂哥儿只想着不当贪弟弟之功,却并未真正站在弟弟的需要上考虑,是茂哥儿浅薄了。”
宋大郎同宋二郎对视一眼,二郎碰了碰大郎的肩膀,“大哥,老三的嘴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厉害了。”
宋三郎认真想了想,捋着胡子道:“好像是打从他做官之后,这官场是真能造化人呀。”
一家人当中,最高兴的当属老太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孙子们出息,媳妇们不闹事儿,当真不能再好。
秀娘虽说心里还有点儿不情愿,不过她也知道三郎比她看得深看得远,不会害自家儿子。
王氏同姜氏当然知道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自家儿子跟着沾光是事实,寻思着如何找补找补多疼疼辰哥儿。
最后,兄弟三个一同在策论上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不过宋景茂坚持要写上自己只是从旁辅助,睿哥儿亦是一样,这宋三郎就不管了,让小哥仨自己看着办就行。
等兄弟三人都签完名字后,宋景辰拿着纸张左看右看,越看越伤心,一转身,把头埋到他爹肚子上,抱着宋三郎的腰哭唧唧——
“爹爹,救命,哥哥们把我的字衬得更丑了呀。”
一家子人哄堂大笑。
秀娘好奇地凑过来,老实说,她感觉自家儿子写得挺好的呀,虽说比不上他爹,比自己这当娘的可强太多了。她不太懂书法,好看还是能看出来的,看完一捂眼,得,没眼看了。
此时她心里只有一个感受:货比货该扔!
不行,以后不能由着小孩犯懒,每日回来必须得练字,一天至少三张!
……
与此同时,皇宫中,皇后正怒不可遏!
第140章 不爽
皇后的慈元殿中, 宫女太监们大气不敢喘一声,小心而快速地收拾地上狼藉一片的碎瓷片,李皇后余怒未消,胸口剧烈起伏着靠在一旁云榻上, 脸色铁青。
旁边侍奉的贴身嬷嬷踱步过来, 站到皇后身侧, 轻捶着她的肩膀劝慰道:“国舅爷是国舅爷, 太子殿下是太子殿下,陛下定能查清案情,断不会冤枉到太子头上。”
皇后咬着牙根子狞笑道:“我真恨不得他死了去, 也省得我们娘俩受他连累。”
说着话,皇后冷冰冰扫了下面人一眼, 众宫女太监识相退下。
待宫殿里只剩下老嬷嬷一人,皇后这才红着眼圈儿对其道:“孙嬷嬷,我与皇帝多年夫妻,最是了解他的为人不过, 眼下朝廷正是用银子之际, 皇帝恨不得把老鼠洞里的钱抠出来用, 这当口我哥哥被查出贪污如此多的银两,皇帝必然震怒, 他本就对本宫不冷不淡,现下怕是都不想再踏进我这慈元殿了。”
“娘娘想多了, 陛下与您多年夫妻——”
“夫妻?呵呵。”皇后冷笑道:“皇权之下无父子, 哪来的什么夫妻,经此一事, 我李家不死也要脱层皮,太子是万万指望不上他们了。”
“娘娘, 您不要多想,太子殿下乃是陛下亲定的储君。”
“亲定的储君又如何?只一日还没有坐到那个位置上,便随时可废立。”皇后恨恨道。
“娘娘,太子仁德,拥护太子的并非只国舅爷这边。”
皇后悠悠叹了口气道:“本宫知道,可那些人都是虚的,他们就似那墙头草,随时都可以倒戈,眼下只太子妃的娘家人算是靠得住的,我妹妹的夫家范家那边,还有安和郡王这边也算稳固。”
“娘娘您的的意思是?”孙嬷嬷小心请示着。
“嬷嬷,你就说本宫最近身子骨不爽利,叫我那外甥女进宫来陪伴本宫一段时间,皇帝最不喜打破平衡让一家独大,如今太子的势力失衡,皇帝必然要调整朝中势力。”
“只太子妃的父亲乃是武将,握有军权,皇帝既要用又忌惮着,不可能轻易提拔,范家倒是个好人选,他会宠幸我这好外甥女的。
“老奴会尽快去办。”孙嬷嬷点头应下,她完全不担心皇后的外甥女会怀上龙种威胁到太子。
皇后又恨恨道:“派人给本宫去查,我倒要看看是哪个在背后整我李家,断我儿臂膀。”
皇后心情不好,太子本就阴晴不定的性子遇上此事越发喜怒无常,赵敬渊身为小郡王,虽说不像太子手底下那些奴仆战战兢兢,日子也是不好过。
夜深人静时,赵敬渊不由问自己:这就是他赵敬渊以后要效忠的君王么?
这般经不起风浪的君王将带带领大夏朝走向何方?
他赵敬渊有生之年还能平蛮夷迎姐姐回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