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郎是个迷信的,一听这话有些犹豫,景辰趁着他愣神的功夫将铁锹拿了过来,学着许大郎的样子一铁锹下去——
没挖动!
景辰脸色一变——不是吧,要不要这么金口玉言!
许大郎见景辰拿着铁锹压不下去,还以为是外甥没做过粗活儿,铲不动,正要从景辰手上要过铁锹,就听外甥道:“下面好像有石头。”
……
景辰同秀娘回到宋家时,已经是入夜。
宋三郎见娘俩回来得这般晚,正要询问缘由,景辰难掩兴奋道:“爹,我有重要的事情同你说。”
宋三郎书房里的灯一直燃到半夜时分,爷俩才从书房里出来。
宋三郎的意思是此事“大有可为”,但暂不上报朝廷。
景辰想告诉三郎这样的煤矿其实还有许多,想了想,还种彩蛋还是暂且不说,等确定属实再给父亲一个惊喜。
宋三郎的考量有很多,这些珍贵的煤炭那可是能够冶炼兵器的,说句不好听的,天底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他这些年资助霍占山可不是白白投资,关键时刻这些人就是宋家最为隐秘的私兵,最强杀手锏。
退一万步来讲,这等资源不适合锦上添花,雪中送碳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当然,他不会什么都对儿子说,只捡着能说的同景辰解释一番。
宋景辰很清楚这点珍贵的煤炭资源不可能走入千家万户,要想规模化开采,还得看小宋总记忆中那个地方有没有矿。
此事暂且放下。
……
宋景茂的喉核之症终是下去,与此同时,随着年关将至,整个京城之中的时行性伤寒越发严重起来,不同于寻常的风寒之症,这种传染性极强的伤寒几乎可以算得上温病,不少人甚至因此丧命。
就连朝廷中不少官员亦纷纷中招,赵鸿煊体质本来就弱,担心被传染上,干脆下旨意,比往年提前三日休假。
宋家老太太叮嘱一家人能少出门便少出门,能避免的应酬就不要去应酬,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小病小灾,能要人命的,况且这东西一传染就是一窝子。
秀娘更是直接禁止宋景辰出门,她可是听说赵夫人家的嫡次子身高体胖,平时壮得跟小牛犊子似的,一场伤寒在家里卧床十日都不到,竟然就这么没有了!
景辰不想让她担心,便留在家中,或是陪着三郎下下棋,或是陪秀娘等人打打麻将,或是同大哥、二哥一起坐坐,日子倒也没有觉得多无聊。
不说宋家小心,皇宫里更是万分谨慎,可再怎么严防死守,好像总有漏网之鱼。
城外的伤寒还是传播到了皇宫之中,赵鸿煊为此大发雷霆,认定是有心人故意为之,目标正是他这个大夏朝的皇帝!
凡是感染了风寒的宫人,上至嫔妃,下至宫女、太监、侍卫,一律赶出宫去自生自灭。
身居高位,坐拥天下的赵鸿煊比任何时候都恐惧死亡,完全被染病的恐惧所支配,他很清楚,他自己的身体禁不起这样的温病。
赵鸿煊下令身边的宫女太监每日必须要经过太医检查无碍后,才可进殿伺候,且人人需得用双层纱巾遮面,防止说话时的唾液喷出。
一时间宫内人人自危,最恐惧的便是忍不住嗓子发痒发出咳嗽声,或是打喷嚏,后果不堪设想。
不说别人,就连皇帝最信任的苏公公亦是苦不堪言。
这等压抑不安的环境下,没病也能折腾出病来,再如何小心,赵鸿煊还是病倒了。
尽管太医一再同他表明只是普通普通寒症,并非外面所流传的温病,仍旧不能解除赵鸿煊的焦虑。
赵鸿煊越恐惧就越是忿忿不平,老天爷凭什么这样对待他?夺去了他唯一的子嗣不行,还不放过他,凭什么?
他不好,那便谁也别想好。
若问赵鸿煊现在最讨厌谁,那便是忠亲王赵敬渊,不为别的,就因为赵敬渊是陪了他这么多年的身边人,凭什么他不好,他却能捡漏?
若他真有事情,他宁可把皇位便宜了宗族中不熟之人,也不想白白便宜赵敬渊。
赵鸿煊下旨召赵敬渊进宫,他有病,赵敬渊也别想跑,他倒要看看赵敬渊是进宫还是不进宫。
——忠亲王府。
赵敬渊提前得到苏公公那边的密报,知道皇帝感染的只是普通温病,心中并不惧怕什么。
他只是因为赵鸿煊的“良苦用心”而感到齿冷,这样的人凭什么做天下之主?
靖王向他求解脱时说的那句话其实很对——赵鸿煊就是一个自私冷血,懦弱而又自卑自怜极端无状的疯子。
只有仇恨才能让他活得通透,赵鸿煊的敌人没有了,他的人生便只剩下虚无和惶恐。
所以赵敬渊结束了靖王性命后并没有去挑衅赵鸿煊使自己成为下一个靖王,能避则避,能让则让。
同赵鸿煊相处这么久,有一点赵敬渊必须得承认,正常状态下的赵鸿煊完全不缺脑子,没那么好对付。
赵敬渊嘴角压出一丝冷意,吩咐侍从备轿进宫。
赵敬渊换上正装正要准备出门,管家捧着一箱式提篮进来禀报,说是宋府景辰少爷命人给送来的。
赵敬渊眉目舒展开来,上前接过提篮,打开盖子,扫了一眼里面的东西,而后拿起最上面的纸笺拆开来自上而下一行行扫过,嘴角微微上扬:好东西不少。
想了一下,赵敬渊朝管家吩咐:“把本王前几日得来的紫金砚台还有那对玉狮子笔洗,一并给景辰送去。”
管家应声。
赵敬渊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一事:吴正那老家伙爱砚成痴,景辰脸皮薄,指不定这砚台被那老不要脸的以借为名,有借无还!
想到自己辛苦搜罗来送景辰的东西被那老没脸皮的抢占去,赵敬渊闹心,想了想,他道:“先别送了,改日令人刻上本王的印章后再送。”
管家眨了眨眼,迟疑道:“那这次给景辰公子的回礼?”
赵敬渊沉思片刻,想起来了,朝管家吩咐道:“先把那本失传的手抄本《品茶要录》给送过去。”
赵敬渊知道吴正这老货喝茶是牛嚼牡丹,这茶谱扔他面前,他都不待看一眼的。
第290章
养和殿中一片寂静。
衣袂晃动, 赵敬渊缓步上前向皇帝拱手问安:“陛下。”
“朕有日子没见着你了,过来坐吧。”赵鸿煊斜靠在罗汉榻上,手里捻着佛串,朝旁边抬了抬手。
“谢陛下赐坐。”赵敬渊依言坐到皇帝对面几凳上, 近距离看过去, 发现赵鸿煊脸颊凹陷的厉害, 显而易见的病态, 苏公公所言不假,皇帝的身子骨禁不起多少折腾了。
除了那些慢性药在悄无声息侵袭着他的身体,当然还有他本身的疑虑多心, 杯弓蛇影,以致长久失眠难安。
赵敬渊想想, 又觉得可笑,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大抵就是赵鸿煊这样的,按理自己与苏公公本应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才是。
可惜……
思虑间, 赵敬渊就听赵鸿煊道:“忠亲王这一病就是一个多月不上朝, 是真病, 还是躲着朕呢。”
赵敬渊惶恐,忙道:“陛下何出此言, 敬渊如何敢欺君罔上。”
“呵呵,呵呵”赵鸿煊哼笑两声, 阴谲的眸子中不掩嘲讽。
赵敬渊装作没看见, 不疾不徐坐回去。此一时彼一时,皇帝现在没有掀桌子的勇气, 铁打的官员流水的帝王,满朝文武谁愿意将荣华富贵、身家性命全都压在一个没有子嗣又病怏怏的皇帝身上呢。
皇帝没有掀桌子的勇气, 他亦没有掀桌子的必要,早晚都是自己的东西,若非必须,何必要担上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声。
这会儿苏公公端了茶水上前侍奉。
赵鸿煊收敛脸上的情绪,呵呵笑道:“来,忠亲王尝尝朕的好茶。”
苏公公将托盘中的一杯茶放到赵敬渊手边,“忠亲王您请用茶。”
赵敬渊不着痕迹地看了苏公公一眼,苏公公神色如常。
赵敬渊眼下面临两个选择,喝或者是不喝。
赵敬渊选择“喝”,他相信苏公公不会背叛自己,他也背叛不起。
眼见赵敬渊喝下茶水,赵鸿煊脸上肉眼可见地高兴起来,哈哈笑着问赵敬渊这茶水如何。
赵敬渊亦哈哈笑着,高赞道:“好茶!”
一时间君臣又谈笑风声。
在赵鸿煊宫中呆了有半个多时辰,赵敬渊起身告辞,赵鸿煊令苏公公亲自送出去。
等到了殿外无人处,苏公公朝着赵敬渊悄声耳语几句,赵敬渊恶心地差点儿没吐出来,暗骂赵鸿煊变态!
那杯茶确实有问题,却被苏公公提前换掉了,这笔帐他狠狠记下了。
这下赵敬渊不得不又“病”上一段时日了,能够麻痹赵鸿煊,他求之不得。
转眼就是除夕,按照传统惯例,皇帝会在除夕之夜宴请文武百官,君臣同乐,尤其今年是赵鸿煊登基的第一个年头儿。
让众人没想到的是皇帝竟然下旨告知群臣因岁末温病肆虐,今年的除夕夜宴免了。
前段时间京城中确实感染风寒急症者甚多,但下了两场雪后,状况其实已经大为好转,京城众多茶楼酒馆、勾栏瓦肆又开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皇帝陛下未免担心太过。
免了也好,能与家人共度除夕谁想进宫陪皇帝。
不过总有有心之人想得多,登基第一个年头就免了除夕夜宴,以赵鸿煊爱排场讲面子的性情不符,怕是另有隐情。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赵鸿煊原本不过是个小风寒,禁不住他自己总往严重里想,加上苏公公适时下到他茶饮里的药物,一番折腾之下,赵鸿煊卧床不起了。
太后恐外界得知皇帝病重引起动乱,下令宫中严密封锁消息,外界难以得知宫中变化。
赵敬渊在宫中做太子伴读多年,不止苏公公一个眼线,自然消息灵通。
此外,太后因自己娘家已经无可用之人,唯有一个妹夫范盛可用,为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得不令人给范盛传递消息,以防万一。
宋三郎在宫中亦有自己隐蔽的眼线,得到的消息不比前面两位少。
宋三郎没有将消息透露给吴正,却令人将赵鸿煊卧床不起之事悄悄透露给了杨志。
这是宋三郎第一次明确朝杨家父子表明态度——变局将至,宋杨两家合作则是双赢。
至于为什么不找准亲家吴正合作,不是吴正不够好,而是在这种事情上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吴正是坚决拥护皇权之人。
越是惊天大事,发生之前越不可能引起波澜,风起云涌是少数人的,京城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欢欢喜喜过大年。
——宋家。
除夕一大早,景辰同景睿带着小囡囡一块儿在大门口帖对联:瑞雪纷飞清玉宇,春风浩荡满乾坤。横批:喜迎新春。
“舅舅,高了。”
“那边高?”
“右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