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升官路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参果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46 KB   上传时间:2024-12-06 21:00:57

  月色很亮,那把胯刀也很眼熟,眼熟到我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爹的胯刀!

  我走近了点,听到秦大人低沉清越的声音带着点酒意,他说:

  “张兄,你二儿子确实如你所说,很是聪慧,今年考中举人不在话下。”

  “张兄,今年我们算认识十年了吧,十年老友,当浮一大白,干了!”

  “张兄,你说你喜欢“状元楼”的女儿红,这是十五年陈的,你喝喝看是不是还是当年那个味。”

  “张兄,如今天下承平,有我的功劳,也有你的功劳,我们一起碰一杯。”

  “叮”的一声,两个酒杯碰撞在一起,秦修文仰头喝下这一杯酒,斜靠在凉亭柱子上,他不再讲话,因为最后一句话的声音已经开始哽咽了。

  我心里最后那一点别扭,在这一刻,突然之间就消散了。

  我一直以为我爹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这辈子做的最出格的一件事,就是用命救了秦大人一命,我一直以为这对秦大人来讲,算不了什么。

  我爹可以,别的护卫也可以,是张达救了他,还是王达,对秦大人来讲,并没有区别。

  但是我现在知道了,原来秦大人一直没有忘记过。

  秦大人在我心里,一直冷静自持、波澜不惊,再大的事情到他面前都不会引起他多么大的情绪波动,却在这个夜里,显得格外的脆弱和伤怀。

  因为明日,是我爹的忌日。

  我也终于明白,我爹不仅仅是出于忠诚做出来这样的选择;

  倘若是为了知己、为了挚友而舍命相护,那么或许,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因为我记得,那年我读过的书里写着:士为知己者死。

  我悄悄地走了,没发出一点响声,将这个夜晚的宁静留给秦大人,缅怀他的友人,怀念那些已经无法再相见的人。

  有些人死了,但是他却依旧活着,因为他永远活在思念他的人心中。

  我抬头看了看月色,今夜的月色格外明亮,眼角有泪光在闪动:

  爹,我们都没有忘记过你的一切。

第206章 番外八◎大明荣耀◎

  朝鲜之战在历史上对于大明和东瀛来说,都是一个拐点。

  大明借着这次战争,确立了它东亚霸主的地位,在东亚地区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甚至因为大明先进的武器和在海洋上率先使用蒸汽机船这一壮举,就连西方世界也渐渐开始认识到与大明交好的重要性——不看葡萄牙人正是因为搭上了大明这艘大船,居然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将西班牙人打败,重新夺回了自己国家的主导权么?

  而东瀛,则是因为这场战争,损失惨重,原本就是战败国,最后不知道怎么还出了个昏招,想要刺杀大明皇帝的宠臣秦修文,导致大明朝再次发火,加重了对东瀛的惩罚!

  东瀛在这场战役中,绝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多少的年轻战士在这场战役中再也没回过故土,甚至因为损失的年轻男子过多,东瀛岛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女子小孩以及老年者成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口组成。

  花宗茂正的十族被夷灭,但是依旧让其名声在东瀛臭不可闻,所有东瀛人都恨不能生啖其肉,明明已经战败,明明已经投降,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做出这样的事情?如今人没有刺杀成,东瀛却要因为他的自私举动,用一代人的命运去偿还这个孽债。

  足足五千万两银子的赔偿,而东瀛国库里有多少银子?恐怕连一千万两都拿不出来。

  这是丰臣秀吉家族这么多年的积累总和之数,在丰臣秀吉统一东瀛之前,东瀛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战国时期,哪怕一直到现在,丰臣秀吉分封了各个领主,大部分的税入还是进入了这些领主各自的腰包。

  如今丰臣秀吉已经归天,东瀛局势再次混乱起来,各地大名谁还愿意为当初丰臣秀吉的政策买单,尤其是丰臣家族后继乏力,德川家康想要趁虚而入,就在这个时候,丰臣家族却直接归顺了大明朝廷,愿意向大明称臣,接受大明的赐封,实在是出乎所有的人的意料。

  这意味着,东瀛以后就和朝鲜一样,是大明的藩属国了?

  这让许多民众都接受不了,认为丰臣家族昏招频出,是丰臣秀吉的侧室茶茶之计,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儿子丰臣秀赖不成为质子入京城,保全自己的地位,取得明朝的帮助,所以才愿意对明朝摇尾乞怜。

  许多丰臣秀吉的旧部下劝说丰臣秀吉的正室宁宁否决此事,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原本两个根本不对付的女人,这一次却是坚定站在了丰臣秀赖这一边。

  因为宁宁明白,自己没有儿子,德川家康对权力虎视眈眈,他们孤儿寡母在东瀛再没有其他助力,如果这个时候不坚定站在茶茶母子一边,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大明派遣驻兵到了对马岛,虽然名义上他们只是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谁都知道,既然茶茶母子归顺了大明,若是其他人胆敢有所异动,那么到时候大明军队长驱直入,再来一次战争也不过只在须臾之间。

  局势一瞬间陷入了僵持,哪怕心里再不忿明朝的种种霸道之举,各地大名却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丰臣秀赖成了东瀛下一任的“天下人”,在一片质疑之中,开始了他的统治。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如数给明朝赔偿五千万两白银,一份折扣都不许打。

  这是他对明朝尽忠和表现的机会,是他的投名状。

  丰臣秀赖和他父亲丰臣秀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丰臣秀吉为人矮小,但是秀赖却异常高大,除了体型上的不同,性格上两人也是南辕北辙。

  如果说丰臣秀吉是一代枭雄,性格残忍却坚毅,大大小小战争经历无数,从来不是贪生怕死之徒的话,丰臣秀赖却是个优柔寡断,不忍杀生之人,尤其对其两位母亲,宁宁和茶茶,那是言听计从,对他父亲一开始要“借道朝鲜,攻打大明”的计划就根本不赞同,但是他年纪尚小,说话不起作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事发生。

  不过最开始他不赞成战争,只是因为觉得这样造下太多杀孽,并非因为觉得东瀛会战败。

  然而大明在战场上的悍勇作风,简直就是横扫朝鲜战场,将东瀛士兵打得七零八落,只能落荒而逃,更加让人恐慌的是,因为接到了大明的一封信,就将自己父亲生生气吐血到昏迷而亡,丰臣秀赖被大明的战力和对东瀛无孔不入的了解吓破了胆!

  也因为这封信,丰臣秀赖和两位母亲都清楚认识到,德川家康不可信。

  丰臣秀赖在内心深处就是臣服于强者的,当敌人只比自己强一点的时候,自己想要杀死他,但是当敌人比自己强大太多的时候,丰臣秀赖只想消弭对方的怒火,甚至是得到对方的认可。

  五千万两白银,哪怕是对于大明朝这样的泱泱大国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东瀛来讲,那根本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他们各地大名的税入,主要靠的是传统的农业和商业税入,还有就是占据各大港口,海外贸易得到的钱财。

  当然,还有很多是不可言说的灰色收入,那些浪人海盗里面也有他们的人,一起袭扰大明沿海各地,以及抢夺其他岛屿的资源,在海洋上打家劫舍,这么多年也算攒下了不菲的家底。

  他们丰臣家族都有一千万两的家底,其他大名手中自然也握着银钱。

  五千万两,不可能是丰臣家族一个人的事情,各家大概有多少银子,丰臣秀赖心里门清,所以干脆就将赔偿的银子分派了下去。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不干了!

  丰臣秀赖可不管这些,他直接上奏大明朝廷,以保护自己的名义,请求增兵。

  他就要借威借势,这些人都要致自己于死地了,如今自己只有依靠大明,才能有活路。

  所有人都被丰臣秀赖的卑鄙无耻给惊呆了,但是他们又拿他无可奈何,大明之威就在眼前,他们已经被打怕了,再打下去,恐怕都要被亡族灭种了,只能去四处筹措银子,去缴清赔偿银。

  一年时间,五千万两白银悉数到位,陆陆续续押送往大明,这些专门用来装银子的船只都如同一条长龙般由海入江,再转道入京城,许多大明百姓从一开始新奇打量,与有荣焉,到后来看到麻木,习以为常。

  而东瀛这一下子,是把家底全部掏空了,这么多年来正常税入也好,在外面征战或是走私偷盗也罢,全部给了出去。总之在明面上,东瀛的上层人物跟着一夜返贫,苦不堪言,东瀛人绝大部分明面上对大明臣服,但是心底里却是一直在想着到底要如何才能摆脱大明的控制。

  按照历史教训来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德川家康认为,他就是要让东瀛上下一体仇视大明,这样他才能伺机而动,等到时机到了,一举从丰臣秀赖手中夺取东瀛的主导权。

  但是,大明的作法,却让所有东瀛人再一次震撼了。

  在他们如数上交了五千万两白银后,根据《明日和谈七条》的内容,大明真的开始发展起了明日贸易,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掠夺东瀛的资源,更是派驻了一些大明所谓的“技术人员”,通过官私合营的方式,帮助东瀛修建完善各个港口,输入了大明印刷和造船技术,源源不断的大明书籍从东瀛印刷好之后再返销入大明和世界各地,造好的船只也是同样如此。

  也因为此,造纸印刷业和造船业成了他们的国家支柱型产业,虽然在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大明商人的股份,核心技术部分也都掌握在大明手中,但是对普通东瀛百姓来说,却是多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日子一天天变得好过了。

  只要日子能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那些上层的恩怨情仇影响不到普通老百姓,说到底,他们也只是想过安生日子,他们自己人之间都打生打死,如今技不如人,被大明朝打了,不也是活该么?

  在苦惯了的东瀛百姓眼中,大明早就不是耀武扬威的胜利国,而是充满了大国胸怀的无上大国。同时,大明的思想文化如同潮水一般袭来,东瀛上下都以会说汉语为荣,老百姓手中的书十有八九都来自于大明,通过书籍的美化和歌颂,使得他们对大明更加推崇备至。

  许多东瀛人以偷渡到大明,与大明人通婚为荣,甚至还爆发过一次想要将东瀛直接归纳到明朝管辖的热议,民间力量汹涌澎湃,几乎都希望大明能真正接受东瀛,他们以成为大明人为荣。

  而秦修文早就锁定了东瀛成为他们除了吕宋外另外一个海外贸易的中转站,能够源源不断地汲取他们国家的财富,攫取他们的人力物力来滋养大明,这才是他所要达成的目的。

  虽然冷酷无情,但是在这个大航海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他并不能保证其他国家在明朝如今科技的刺激下,不会出现“异变”,所以高速的发展是必然的目标。

  东瀛人对明朝崇拜这样的情结一直延续到几百年后的后世,哪怕东瀛早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国家,每年依旧有源源不断的人去申请华国的各类签证,并且一些旅游签证会成为他们滞留在华国的方式之一,再通过一些黑中介想方设法留在繁荣的华国。

  哪怕他们到了华国的日子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依旧甘之如饴。

  为此,华国对日的签证官们也是头疼不已,只能加强审核力度,海关也会在审查中对他们更加严格,以甄别他们到底是真正来旅游的还是想要滞留在华国的。

  越是审查严格,越让很多岛国人以持有华国签证为荣,只要能够拿到华国的签证,那必将会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而后世的人不知道,这些计划,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一个人已经在默默筹划了。

  秦修文心里永远明白,这个凶狠的邻居,他要的不是一片废土,不是一群心怀不轨的好战之士,而是要将凶横的狼驯化成看家护院的狗,让他们把这片土地上的果实,心甘情愿地捧到自己面前。

  虽然他看不到几百年后,但是隔着时空落下的每一颗棋子,都会有下一位接任者接着在这盘棋局上下下去。

  如此,他们才能桀骜于世界之巅,无人胆敢来犯。

第207章 番外九◎开学致辞(上)◎

  国子监作为大明读书人都想去进修的书院,这几年来,在秦首辅的改革之下,书院不仅仅教授以前的四书五经,更是将一些新式的学科,例如数学、天文、物理和化学等加入了进去,以往的四书五经因此而科考比例缩小了许多,虽然也有许多守旧文人暗地里骂秦修文的,说他倒行逆施,但是更多的人则是在慢慢接受着这些改变。

  科举考试这么多年,四书五经中的题目已经考遍了,再想从中考出新意,只能出一些偏题怪题,而这些题目在实际官场用途中却并没有任何用处。

  大明到处都是聪明的读书人,善于勾心斗角,揣摩人心,圣贤书的高洁不能落地,这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群做实事的人,那么就要在科举这个根子上去改。

  现在科考已经改制,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深耕,朝廷也会分科取士,等到考中之后,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直接走马上任,而是需在国子监继续深造三年,将这些不同科目的才子汇聚到一起,进行统一上课培训,并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联系,明朝越来越少出现酸儒文人,实干派逐渐在大明朝堂之中占据上风。

  国子监不仅仅收纳各地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也为这些准官员提供了深造之地,这些有才之士聚拢在一起,编纂了不少各方面的书籍出来,成为了引领全大明读书人的风向标。

  但凡走出去,说一声自己是国子监的学生,别人必定会高看你一眼,国子监的学生也都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以后必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但是今日的天之骄子们,个个都有些紧张,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打量着彼此的穿着,提醒着好友有没有哪里穿戴的不够整洁利索的地方,就怕一会儿失了仪态。

  “你确定是首辅大人亲来吗?”一个大约十六七岁的少年忍不住问身边的人,大家都是一同从京城各大书院考进国子监的,许多人就是自己以前的同窗旧友,沐言来的晚了些,连连扯着人就着急打探起消息来。

  个子比较高的白净少年平时里一向沉默寡言,最喜欢的就是解开各种数学难题,智力超群,但是却不爱与人交际,今日却破天荒的回道:“是首辅大人亲来!今日是开学之日,祭酒大人说邀请了首辅大人前来致辞!况且祭酒向大人和首辅大人关系很好,想来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先头问话的少年人沐言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就是平时见这位不对付的卓之山也顺眼了许多,两人一起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就为了能站到前方一点的位置,看清秦大人到底是何模样。

  虽然同在京城,但是秦修文如今身居首辅之位,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出行都是前呼后拥,清场开道,别说没有官身的国子监学生了,就是一些官位低阶一点的,都没办法站到秦修文面前讲话,能够近距离看到自己的偶像,这些少年人又如何不心潮澎湃?

  新年过去之后,二月十二国子监开课,这里有新招收的学子,也有已经在这里学了三年快要走马上任的深造进士,不过大部分年纪都在十六七到二十五六之间,很少有三十出头的,显而易见,大明中坚人才正在往年轻化方向发展。

  确实,也只有更年轻的人,才能更容易抛弃以前的一些陈规陋见,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

  向清作为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一把手,主导了国子监的各项事务和改革,如今三年一过,已经颇有成效,他这次请秦修文过来,就是希望让秦修文给这些即将结业的进士们打一剂强心针,让他们不要忘了在国子监所受到的教导,即便走到了基层岗位,也牢记为国为民之心。

  一个国家的强盛,靠的不仅仅是中枢卓越的策略,更靠所有在各个基层的官员能上下一心,只有这般中央政策下达的时候才能如臂使指,不会出现之前种种改革的弊端——思路正确,但是执行力不够。

  当然,对于如今真正称得上日理万机的秦首辅而言,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重大决议要在国子监颁布,所以才会亲临此地,发表一次讲话。

  这是国子监最大的一个会场,高大的穹顶之下,殿宇宽阔,阳光从一排排玻璃窗中洒下,每一处角落都显得那么明亮。

  这是国子监这两年新建的“聚贤堂”,正中间挂着孔老夫子的画像,两侧墙壁上也是挂着自太祖以来各个皇帝的画像。

  据说就是为了挂这些画像,万历才愿意拨款出来建“聚贤堂”。

  站立着的一排排伸长脖子焦急等待的学子,人数大约在两千多人左右,“聚贤堂”再大,也显得挤挤攘攘,但是却没有人高声喧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升官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