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浔道,“我准备自己培养研发团队,曾平生你是负责研发的,到时候你可以自己挑人。每一个品种的研发,都要保证有足够的余力,不需要担心资金的事情,这次我过来,就是想和你谈谈追加投资的事情。”
和曾平生第一次谈合作的时候,苏浔资金还没那么充裕。
如今手里资金多了,她自然要将日化厂扩大化。
这可是个很赚钱的行业。
曾平生对这些都不怎么在乎,自然是听苏浔的安排,苏浔说什么,他都说好。
新拟定的合同,因为苏浔一下子投资太多资金了。曾平生正式持有的股份从30%变成只有5%了。因为和苏浔需要开发的品类相比,他之前技术入股的那几项研发成果,就显得不足了。其实给5%都算多了,苏浔也是考虑到曾平生的个人能力,所以决定给了5%。
看着曾平生股份少了,但是公司规模一下子扩大很多,这比他之前拿分红肯定还要多的。
而且曾平生研发新品种拿的分红奖励是没有改变的。
只要他这边研发新品种,依然可以赚很多钱。
苏浔看他这个老实样子,提醒他,“如果有有意见,你可以尽管提,合理的情况下,我是可以商量的。”
曾平生道,“苏总,我懂很多的。大公司的股东和小公司的股东不一样,我也是知道的。”
他只是容易相信人,但是不是一无所知的傻子。他只是不喜欢计较。
他知道苏总这个安排,他没有吃亏。
因为以前他们那个日化厂的创始人的股份也是一直在减少。
曾平生道,“不过苏总,我确实有一个请求。”
苏浔道,“什么事情?”
“我想以后把我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建设家乡,这些我不懂,可不可以请公司帮忙做。”
苏浔道,“这当然没问题。具体给多少,你到时候自己签协议。”
曾平生点头。
因为曾平生的配合,所以这些手续的事情很顺利。于是苏浔直接就开始安排日化厂的生产研发团队了。
面向全世界扩招人才,引进技术。华国目前的工资标准自然是吸引不来人才的,所以苏浔直接给出和曾平生一样的研发提成。
只要有本事研发出好的产品,就能拿走高额的提成。
干得好的,以后还分给股份。
日化厂的品种涵盖多种多样,连卫生纸,卫生巾都有。
一下子扩建这么多,苏浔也不担心没场地。正好苏浔在深市建造的工业园自己可以用得上了。每一样品种,都有单独的厂房。
苏宝玲看着这么大的变化,也是目瞪口呆。
还好苏总知道她现在能力不行,要从外面招人来管理,否则她真的要晕了。但是也很高兴。
在这么大的公司上班,上升机会更多了。
苏浔在这边的大动作,自然也惊动了深市的领导。
深市分管工业方面的副市长还特意找她一起吃饭。
听说苏浔对于这边日化的扩建规模,笑得合不拢嘴。
苏浔这虽然只是一家日化厂,可是算下来,这得十几家厂。而且还规模都不小。
这投资下来,可真不少啊。初步算下来,一个亿是有的。这不止带来许多工作岗位,以后能给当地带来许多额外收益。
要不是市长去首都汇报工作了,这都要亲自和苏浔见个面的。
田副市长直接道,“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苏浔笑道,“别的没有,就是确实目前招工是个很大的问题。据我所知,光是深市本地招工已经是不够了。而且日化厂对于文化水平的需求还是要一些的,所以希望能从外地招人。”
从外地大批量招工这就不一样了。
需要办理一些手续。
之前退伍军人来深市,就是政府自己联系的,所以没什么问题。
田副市长略微考虑了一下,“这没问题。我们这边会安排人对接。”
第269章
这么大的日化公司,一线招工可要提前开始,要不然到时候人手不够用。
所以苏浔和深市政府打好招呼之后,就立马安排人与政府对接工作。
需要多少人,男女工人比例、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提前这些都要先拟定好。
苏浔知道蒋木青有当副厂长的经历,安排她去协助这个工作。又安排南方分公司这边赶紧将日化厂所需要的管理层员工招聘好。
苏浔的公司招人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本地一些厂当即就有管理人员跳槽过来。这就缓解了一些用人压力。
m国这边,李英伦和史密斯也开始为苏浔寻找日化厂相关的人才。
田副市长自然是要大力支持苏浔的,叮嘱负责对接这个事情的干部要赶紧落实招工的事情。可不能让苏浔这边招工的人不够。影响正常的开工了。
苏浔这边招工的要求也高,要成年的,要有初中文化的。年龄上限还有限制。所以在本地招工,那确实是不好招这么多这个条件的。
深市对接的干部倒是提议,学历其实可以适当放宽。因为这会儿初中毕业的农村人也不是很多。而愿意背井离乡来深市打工的,也基本都是农村的同志。
不过苏浔这边没有降低标准。
苏浔对学历要求,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来工人文化水平高一些也确实方便管理,利于培养,现在既然招工竞争不大,那她自然是择优录取。二来也是担心自己在外面招工对学历要求低,会导致一些家长让孩子读了小学就不读,等着招工。苏浔可知道这会儿还没有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失学儿童非常多。
这还是福利院的院长告诉她的,当时就是叮嘱她们要珍惜教育的机会,在过去那个年月,哪怕父母双全的孩子,也有很多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所以苏浔自己对于教育这一块也是很重视的,她这边每个厂都办了夜校的。帮助工人提升文化水平。做这一点,自然也不光是为了工人,苏浔是自己觉得单位的人才素质越高,企业才会发展越好。
深市这边见苏浔坚持,自然也只能按照苏浔的要求来招人。
基本工资范围以及福利待遇,招工人数算出来之后,深市就和附近的地区政府进行联系。
为了方便工人,自然不可能全国招,就在这附近招人,也方便工人回家。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给这临近地区的许多人带来工作机会。
现在信息传播还算快。一个电话通知过去,各地区就开始组织起来了。
“招工了,政府组织招工去深市做工赚钱啦!”
各村村委开始选拔人了。
每个村的名额自然不多,但是符合条件的也不多。
听到这个招工要求,不少兴致勃勃的人都和浇了冷水一样的。光是学历这一点,就卡住了。
但是也有符合各方面条件的人,只觉得天降馅饼。
才参加秋收劳动,满身辛苦从田地里回来的王春燕看到这个信息,顿时欣喜若狂。
往家里跑着,喊着要去深市做工。
王春燕成绩好,能上初中全靠坚持。当初哪怕被她爸妈打,也要坚持去上学,还跑去初中求校长和老师来家里做思想工作,这
才能坚持去镇上把初中给念了。
念完初中之后,回来种地,没少被家里人念叨。说那几年书白念了,屁用没有。还少干许多活儿。
王家父母思想落后,见识少,完全不懂教育有个什么用。别说闺女了,就是儿子,也不准备送去念什么书的,读个小学不当文盲就成了。
但是事关赚钱的事儿,两人就积极起来了。这会儿两口子听王春燕说了这个消息,也赶紧跑去村委打听。
一去才见到村里都在打听这个事情。
村干部们就将厂里招工的情况通过大喇叭再次广播了一次。
听得村里人心头火热。光工资就有一百多一个月啊。
这比城市工人工资还高吧。
而且还包吃住呢,发工作服。什么钱都省下来了。
乖乖哟,这可真是赚得多啊,比种地赚得多很多啊。
报名的人一拥而上,各种关系都扯上了。名额并不多,村里自然不能都录取上。
王春燕就被录取了,因为男女工都有名额。而村里念了书的女孩子真不多。所以她竟然是不需要竞争,就直接报名录取了。
王春燕爸妈直接傻眼了。就这么简单?
原本以为,村里干部家的孩子先录取,然后村里体面人家第二批,轮到自家肯定没名额了。
结果闺女就这么录取了?
村干部道,“名字只是报上去,能不能录取还要去厂里看,听说有个入厂考试的。所以报上名的人都回去准备准备,把以前的课本翻一翻,可别去了厂里被退回来了,那可丢人了。”
王春燕就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随着爸妈回了家里。
她爸妈还有些恍惚,但是王春燕自己倒是已经开始翻找课本了。
“燕子啊,你就别下地了,在家里看书。争取能进厂里上班。”
这一点脑子,王春燕爸妈还是有的。两人立马意识到这是天大的好机会。以后大家知道这个好事,女娃子念初中的肯定就多了。以后自家下面的孩子可能就没这个机会了。
当天,一些念了小学就不去报名的孩子,就被送去初中了。哪怕已经开学一个月了,也坚持要送进学校去念书。
这里面大多都是辍学的女学生。
毕竟工资太有诱惑力了。一个孩子出去打工,赚回来的钱比家里一年都多。
留在家里干农活,不如出去念书。以后去外面当工人,那可不得了。就连有胆量有上进心,但是学历不够的成年人,也跑去中学打听,能不能继续回去上学。
王春燕在家里收拾东西,叮嘱父母让弟弟妹妹坚持念书。“这还只是一家厂招工呢,以后肯定有更多厂要招工。我先出去看着,有机会就介绍你们出去。所以书还是要念,否则条件达不到,也进不去厂。”
她一向有主见,这次又证明她的正确,没有什么见识的爹妈这次倒是点头听了话。
这会儿能够从农村走出去赚钱的人,简直凤毛麟角,所以满村子的人都在羡慕这些成功报名的人,期待下一次自己也能出去。
这种羡慕的眼光,让老实巴交大半辈子的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风光。深切体会到一个家庭出了一个“文化人”是多么的好。
基层工人的招聘自然有人负责,苏浔只需要面试日化厂的厂长。
因为日化厂规模太大,不可能用身边没经验的人,所以苏浔还真是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厂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