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开国皇后升职记_分节阅读_第144节
小说作者:黄柏山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7 KB   上传时间:2024-12-15 19:12:09

  【作者有话说】

  198

  

第198章

  怨愤

  想要做成这件事,确实急不得,不过柳明月得了皇上和大部分重臣的支持,想要反对的部分官员,根本阻挡不了这个大势。

  而且那些官员也不敢太过反对,因为这次的事,关系到的是大夫这一群体的利益,他们担心自己若将这些人给得罪狠了,将来需要用到这些人时,人家不尽心不尽力。

  毕竟谁也不敢说,自己与家人这辈子没有不求着大夫救命的一日,这么一想的话,谁都能发现,大夫确实很重要,值得被重视。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安又顺利建起了一家医学院,医药部辖管。

  这个决定也曾惹得礼部大为不满,毕竟这也是学院,按例该归属礼部管。

  只是柳明月这次可没惯着他们,告诉对方,除非礼部能给提供一批精通医术和药性的教席,否则免谈。

  让军事学院受礼部和兵部的共同管辖,多少有让两边的人相互制衡的目的,但是对于医学院,柳明月希望它能更纯粹些,尽量不要受那些政治纷争的打扰。

  何况外行管内行,乃是大忌。

  知道柳明月的想法,皇上也挺支持,他自己对此深有感触,当然希望给自己看病的大夫,都是医术精湛,真正有医德的好大夫,而不是一些掌握医术的政客。

  医药部正式成立后,在建学院的同时,还以朝廷的名义在名间招募真正有水平,能通过考核的大夫、药师,加入医药部。

  而柳明月给医药部下达的第一条旨意,就是要求那些大夫根据山南的环境与气候,分析当地若爆发水患,容易产生哪些疾病,该准备哪些药材。

  在柳宛如提供的信息中,并不包括山南遭遇水患后,是否发生瘟疫的消息。

  但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一旦出现这种天灾,往往都会伴随着瘟疫,对此,不用存在什么侥幸心理,唯一能做的是要做好尽量周全的准备。

  哪怕朝廷已经尽量做好了应对水患的准备,但是柳明月知道,预防归预防,只能起到尽量减少损失的作用,不可能真防得了。

  人口与财产的损失,都将注定是在所难免,不过是损失大小的差别而已。

  朝廷为大夫与药师专设医药部,还建医药学院,凡愿意公开教授家传医术与制药技术者,凡过往没有劣行者,皆可在通过考核后,正式入医药部为官。

  凡通过相应等级的考核,就可获得相应该的品级与官职的消息,通过邸报正式诏告天下后,迅速在民间引起巨大反响。

  哪怕是普通百姓,都对此议论纷纷,更别说是那些从事医药行业的人员。

  有一定水平的,都在想着要去考个正式的官身回来,还在学习的那些年轻学徒们,则都迫不及待的想要通过考核,进入医药学院学习。

  即便朝廷在诏告这一消息的同时,还有对外宣布,所有进入医药学院学习,或是加入医药部的人,都需接受朝廷的调配,依旧获得了大多数相关从业人员的踊跃报名。

  平时的安排,会尽量遵循大夫们的人人意愿,关键时期,将由朝廷强制安排。

  收到相应的反馈,柳明月高兴之余,压力其实也有些大,她并不确定这么做,会给大安的将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件事做成后,一定能极大的缓解当前严重匮乏医疗资源的问题,对炎黄民族传统医学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光大,起到重要作用。

  在柳明月看来,只要能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投入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关键在于到底能不能达成目标。

  时间过得很快,六月份到来之际,当千山府与昆州府两地的官员,接到宫中要求他们下令让各自辖区内的百姓们,都提前采收庄稼的旨意时,都有些懵。

  他们都切身感受到了外行指导内行的无奈和痛苦,可是这是皇上的旨意,他们不得不执行,哪怕圣旨上有说明,是为防范当地可能会出现的水患,但是这个理由根本不具有说服力。

  因为根据他们这些在当地生活多年,对当地天气气候有所了解的人的经验来看,今年明明是个非常难得的好年头,说是风调雨顺也不为过。

  可是远中千里之外的宫中贵人,竟然以防范水患为由,要求他们提前采收那些还差些候的庄稼,这不是胡闹吗?

  有些心疼百姓的地方官员不忍心,表面上遵旨,也有奉旨下达相关政令,却消极怠工,对那些不愿提前收割庄稼的百姓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他们随后就发现,自己低估了宫中的决心,不仅有给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下旨,还给地方驻军下达了圣旨。

  他们这些官员能够理解百姓们的难处,想要放松点,那些只知遵令行事的驻军将士,可不会客气。

  接到上令的驻军将士们不仅尽职尽责的担负起监督之责,甚至还带着工具,亲自下场帮百姓们收割那些只黄了一半的稻子,还都是青荚的大豆等作物。

  之前对朝廷多有赞誉的当地百姓们,对此都怨声沸腾,却也只能抹着眼泪,心疼不已的收割自家的庄稼,尽快弄回去晾晒。

  唯一能让这些百姓们稍感安慰的,是官方这次没再像之前,每到收获季节,就会派人在田间地头巡视,盯着他们的收成,时刻提醒他们要按期如实缴税粮。

  时间刚进入七月初,更过分的旨意再次下达,有些官员都觉得自己张不开口。

  可是驻军将士们再次出动,拿着朝廷给配备的扩音喇叭,要求当地百姓收拾好贵重物品,尽快搬迁到高处。

  此举再次令当地百姓们感到怨愤不已,可是出于对官方与驻军将士们的忌惮与畏惧,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全力配合。

  如今的大安兵强马壮,百姓归心,再不像前些年,朝廷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担心稍有不慎,会引起地方的民怨、民愤,乃至引发民变。

  何况毫不留情的出面强行要求他们带上贵重物品,尤其是粮食和积蓄去高处的人,是那些驻军将士,能对这些普通百姓形成绝对的武力压制和威慑。

  所以就算是有人心中不满,想要借机生事,也不敢冒头。

  这些对官方人员,尤其是军中将士们,存在着天然的服从心理的普通百姓们,更加不敢直接流露出自己的不满与怨愤。

  在发现官方人员与将士们不仅不会抢他们东西,还会帮助他们搬运物资与老人孩子上山的情况下,他们不仅生不出什么反抗心思,甚至还有些感激。

  正是在这种高压强制性的安排下,千山府和昆州府两府及其周边区域的绝大多数百姓,都赶在七夕之前,被安排到附近的山上驻点中。

  许多人在此前只是听说,朝廷招人在他们附近的山上修建了大量的山洞、棚屋等,可以临时居住的地方。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山洞和棚屋刚完工没几天,自己就被驱逐到这里居住,还是以只分男女的方式,让大批相互陌生的人住到一起,生活虽能得到基本保障,但是处处不便。

  不过许多人虽在心中满怀怨气,但是看到不仅那些大户人家,也和他们一样,被一视同仁的都安排到这里,那些官吏、将士们,也都如此后,那些怨愤就莫名消了不少。

  当骤风暴雨毫无预兆的突然降临之际,那些本来还聚在一起抱怨朝廷不顾百姓死活,莫名其妙的下达那些为难人的政令,给自家造成多少损失的人,全在瞬间消声。

  因为但凡是在当地生活多年,经验丰富的人,看到这势头,就会意识到,若无意外,这是当地又要发生水患的兆头。

  199

  

第199章

  引导

  因相隔甚远,哪怕是八百里加急,相关奏报也是在七月中旬才正式传回京中。

  山南省的千山府和昆州府两地及周边区域,爆发百年不遇的大水患的消息,迅速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哪怕事情已经过去近半年,众大臣们依旧清晰的记得,年初,皇上与皇后力排众议,坚持要在山南投建大量水利工事,曾引起群臣反对的场景。

  山南发生水患的奏报,充分证明皇上和皇后有先见之明的同时,也令整个朝堂都充斥着震惊和尴尬的氛围,他们很想问问高居上首的两位,是不是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为何会提前知道这个消息,可是他们不敢。

  而柳明月和皇上也都一口咬定,是因直觉,且心系百姓,才会在心血来潮之际,做出了相关决定,这次连用来糊弄人的所谓神仙指示,都没再提起。

  任由外人如何揣测,就是坚持不承认他们是因提前知道消息,才会做那些布置。

  因为他们都不确定杨宛如还能给提供多少这类消息,故弄玄虚的次数多了,容易让人形成依赖心理,认为他们有本事提前预知各种天灾的发生。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等到他们无法得到这么准确的消息来源后,群臣和百姓们就有可能会质疑,是不是宫中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得罪了神仙,才会失去神仙的指示。

  哪怕是崔相与何相知道真相,也都对外一口咬定,他们与皇上、皇后一样,都认为水患是山南省的顽疾,在朝廷有条件的情况下,理应尽量为那里的百姓做些事,才会在年初坚定的支持宫中的决定。

  当外界都为山南出现严重水患的事议论纷纷时,宫中仿佛丝毫不受影响,只是按例下旨,为受灾区域的百姓减免税赋,要求当地官衙尽快统计出这次水患受灾面积与损失等。

  皇上忍不住感叹道,“看来咱们那位大外甥女,这次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啊,若非咱们早有防备,提前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山南这次怕是会出现十室九空的惨状。”

  若不是有杨宛如嫁错人的事件在前,皇上难免会忌惮这个颇有些神异的外甥女,甚至已采取了行动,好将不可控的因素及时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是通过她嫁错人的事,让皇上对其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知道以她的脑力和能力,注定没什么本事给朝廷与宫中带来威胁,才没怎么重视对方,甚至还不介意多施恩于对方。

  从山南送回京中的加急奏报上,对这场水患的形容,是上空仿佛破了个洞,瓢泼大雨下得又急又密,还源源不断,低矮区域在短时间内,直接化作一片汪洋,淹没大量的田地与房屋。

  若非提前完成了强搬迁,居住在地势较低区域的百姓,可能都会落得个无人生还的下场,因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下得太急,根本没给人留下反应时机。

  因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而又及时,最大的人口损失是极少数被强行搬迁到山上后,却因不放心家里,偷偷跑回家的百姓。

  “是啊,这次真是侥幸,不过从杨宛如那么珍惜自己的这些功劳的表现看,估计她所能提供的消息不会太多。”

  知道他们提前做的布置,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极大的减轻了这场水患给百姓们带去的损失,柳明月松了口气的同时,心情也很沉重。

  沉重的是,相关损失再所难免,而且灾后重建工作十分不易,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想到近两年过去,杨宛如一直舍不得将自己的功劳拿一部分出来,为她那赋闲在家的亲爹解困的事,皇上也不得不认可柳明月的判断。

  心中刚升出几分遗憾,可是转念一想,又露出笑容道。

  “这是好事啊,她能提供的消息不会太多,岂不证明这样的天灾并不多,这要是再多来几回,咱们宫中的这点积蓄,可不够贴补的,朝廷的那点儿钱,也承受不住几次这种消耗。”

  柳明月笑着点头,心中想的却是,若是这样,当然是好事,就怕对方是因身份处境方面的原因,消息不灵通,能知道的相关消息太有限。

  “是啊,能提前得到消息有所准备,固然是好事,可是咱们更希望的,肯定是大安能一直风调雨顺,少发生些天灾人祸,不过希望归希望,我们也不能太依赖她提供的消*息,要根据各地的奏报,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道,“嗯,这种神异之事,确实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确实不能太过依赖,不仅我们要有这个认识,也要让百姓与大臣们,都能这么想才行。”

  柳明月当然知道皇上打算做什么,她也认为现在确实有必要引导一下外界的舆论。

  “若是咱们大安能出些精通天文地理的能工巧匠,真正研制出可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好物件,就方便多了。”

  想到连后世那发达的科技水平,都没有办法及时预测到某些天灾,由此可见,杨宛如能给提供的这些消息的珍贵与难得,柳明月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皇上对此也不抱什么希望。

  “那些没什么实现可能的事,多想无用,朕过去一直相信经验之谈,据说山南的这场水患,在事前竟然没让人察觉到一点征兆,连当地经验最丰富的耆老,也没提前察觉到什么。”

  柳明月当然也知道这件事,这是宫中下旨强制让当地提前收割庄稼,且搬迁到山上时,会在当地百姓之中引起较大民怨的原因。

  “是啊,这种天灾,实在让人防不胜防,算了,事已至此,我们该考虑一下灾后重建与安置了。”

  皇上显然已有考虑,“迁民,将那些本住在低洼处的人,尽量都迁到北地,那边地广人稀,边境也需要人,迁过去人,开荒免税,咱们再多给些迁置费,肯定有不少人愿意去。”

  山南的地形地貌,注定了那里的气候环境,让当地百姓难以摆脱只是轻重程度不一的水患的侵袭。

  而且那边因之前战乱等原因,导致的地少人稠,家族势力越来越强势,为争夺各种有限的资源,频繁出现的家族聚众争斗现象,也是一个大问题。

  【作者有话说】

  200

  

第200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0页  当前第1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4/1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开国皇后升职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