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196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大家便乘势定了下来,庄子的朋友仗义地说可以为他挎铜钱,叫庄子脱光了走在路上也舒服一些,庄子大窘,怎么也不肯接受,他在船上时也不太上甲板,肤色白皙,脱光了像只白斩鸡,哪怕只是脱了上半身,也觉得行人都对他指指点点,极是羞涩。

  如此走了大概十几分钟,大家都到了湖边,此时湖边果然人不太多,远处有些土人女子也在湖中沐浴,见到水手们来了,都大声嬉笑指点,这些水手又哪里是省油的灯?虽然语言不通,但也喧哗回应,湖边立刻充满了男女噱笑之声。

  庄子是没有出声的,心中只觉得大不自在,托朋友看好自己的衣裳(众人自然是轮番下水,要留人看守衣裳财物),闪到树后脱光了,躲躲闪闪下了水,只觉得精神立刻为之一爽,那想呕吐的感觉减轻了不少。只是暮色中,土人女子仿佛正在往这里靠近,他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满心只想着出航以前教官声色俱厉的警告,“若是在海外染了杨梅疮,要刺字纹面,去矿里和同样染病的人做活四年!”

  庄子自然是不敢染病的,他也不知此地的民情,见到这些妇女,岂不是害怕至极?当下见湖畔有一处拐弯幽静之处,在数十米之外,被垂在水面上的红树林隔开了,似无人烟,便憋了一口气,从水中潜游过去——他是新学的游泳,但在海中游泳时总感到自己力量不足,有机会就总想着锻炼自己的‘肺活量’。

  却不料,身体本就不适,这一口气憋到后头,已经是眼冒金星,勉力游过树枝,又觉得湖水‘杀’眼睛,闭着眼没头没脑只是乱撞,忽觉头上撞到了什么绵软之物,大骇站起时,却见这僻静水域中,站了四五个女子,都是本地黢黑的土人女子,正笑吟吟地看着他,指指点点说些什么,庄子刚才撞的似乎就是其中为首的女子!

  这在敏朝,是可以直接杀头的罪过,至少也要送去矿山——那些敢于偷窥女浴室的人几乎都是这个下场,庄子一时,心胆俱裂,要为自己分辩,却又语言不通,他今日原本就折腾得不轻,又是爬上爬下,又是晕地又是游泳,此时血行上涌,一时间天旋地转,大喊一声,一头栽倒到了水中,竟是晕厥了过去!

第392章 庄子奇遇(中)

  “还写小说?我看他就是小说!”

  占城港码头上, 头戴斗笠的张宗子捧腹畅笑了起来,“被公主看上掳走,老徐, 这件事我们可得商量一下, 分给谁写,是我写还是你写——让给你, 让给你!毕竟是你带上船的,这篇笔记该你写!”

  徐侠客到底是有年纪的人了,闻言稳重一笑, “都写都写——我写轶闻,你再阐发些别的话,提提后续对船东的处罚便是了,出门在外, 风俗不同之处太多,衙门立下的规矩还是有道理的,在宣讲注意事项之前,确实不该随意下船乱走。”

  原来约束船员不得随意上岸, 是买活军自己的船只一向的规矩,只要是在他们船上走过的乘客,不论是兵丁、流民还是商户, 都晓得船上是‘准军事化管理’,凭你什么身份,上船以后都要跟着受训、上课,尤其是去往统治疆域之外的船只,靠港以后, 也是得令了方能下船, 必须在时限内赶回舱房, 否则,船长是有权力将你驱逐下船的。

  因此,平时的船队,压根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来,只是这一次下南洋时,招募了社会上的不少船只,这些船只有些是初次蚁附买活军航行,对规矩并不熟悉,又仗着自己从前也多次来过南洋,有所托大,便悄然外出,也没有做好对船员的管理,于是便惹来了这番笑话。

  “谁知道本地的土人,竟是蛮夷至此呢?男女杂处不说了,女眷在僻静处洗澡,也不派个人看着!”

  笑完了,张宗子也是说了句公道话,“既然是在个湖边,又没个人看守,那便是被冲撞了也不该治罪,湖里什么人都有,这本也是应该想到的事情。”

  “什么呀!”

  于小月没好气地牵着一匹矮脚马走了过来,“人家公主根本也不是因为被冲撞了洗澡而生气!更不是因为被看了几眼,就觉得自己坏了贞操,非君不嫁了,这毕竟又不是话本子!”

  “啊,那她带走庄小弟是为什么呢?”

  “是见色起意,看上了庄文书细皮嫩肉,肤色白净,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美男子,要把他掳回自己的村寨里做奴夫!”

  见到‘庄文书拯救活动’的首领来了,大家都纷纷翻身上马,此行人员繁多,约有十余人,有买活军方面派出的使者五人:于小月、张宗子、徐侠客,负责保护后两人的一男一女两个兵丁,都是身材精瘦的南方兵,还有两个本地商户派出的华人通译,占城国的宗室,同时也是公主的亲戚二人,另外还有马夫、挑夫四人,负责喂马、运送补给。他们要走两天的路,到这公主——或者说是女土司的寨子里,去把庄文书接回来。

  “奴夫?”张宗子来劲了,他已经知道了本地是母系血缘,正是啧啧称奇,兴致勃勃的时候,“难道本地的女子都是如此,见到了什么中意的男丁,就把他抢回家中成亲?”

  “怎么可能!”于小月怼张宗子是很习惯的,毕竟这是她‘捕获’的第一个俘虏,两人是有些交情的,见了面于船长总忍不住要把张俘虏‘管理管理’,她说,“按通译的说法,本地多数村寨都和主城一样,都是母系夫权制,还是正常婚嫁的,只是男子出嫁到女子家里去,或者双方不嫁不娶。但也有些村寨,是结合了奴隶制的母系舅权制。”

  “如那个觐见了占城国主之后,在富仁湖沐浴的公主,他们家世代统治那几个村寨,村寨由舅舅当家,姐妹或者是走婚,或者是把男丁掳掠至自己身边,在奴隶中挑选一些出来做自己的奴夫——这些奴夫地位很低,如牲畜牛马一般,可以任意买卖,平时要受到舅舅的管理,和奴隶一起做活,而且死得比一般的奴隶还早些。”

  于小月吐槽道,“被异族公主掳走,有什么可香艳的?还真以为是福分了?那个土司就统治三个村子,村民加起来两百多人,一半是奴隶,我问过了,人均寿命三十五不到——注意啊,不含夭折的孩子,十岁以上算是成年人了,成年人里的人均寿命。如果算上孩子,人均寿命可能只有二十岁。首领自然能活得长一些,一般的村民和奴隶差不多也就二十五六就死了。”

  物产这么富饶,天气这么暖和,还死得这样早,可见平日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了,众人各自咋舌,于小月说,“庄长寿要不是我们华夏人,是很难逃出来的,也活不了几年,洗个澡把自己命都给洗丢了!”

  确实,大国恩惠,泽被广袤,即便是在千里之外的南洋,也一样救下了倒霉的庄长寿。那些水手们发觉同伴不见时,庄长寿已经被捆扎起来,用树叶塞了嘴巴,被装在背篓里要运走了,这公主有十几个男奴隶护卫,都是寨子里的奴兵,身上多处疤痕,看着凶悍怕人,再加上又是语言不通,水手们便不敢力敌,连忙派人进城找了通译,去禀报给国王,国王一听,大惊失色,立刻派人骑马追赶公主一行人,晓以利害,公主这才知道害怕,愿意把庄长寿放回。

  要不是华夏威名远播,只是一般的商船,一般的文书呢?国王会出头吗?答案是不问可知的。徐侠客也不由得感慨了起来,“我们承受的是三宝太监的遗泽啊!”

  “——若不是数百年前,他派船队不断在沿岸炫耀武功,恐怕小庄是回不来的了。正是当时敏朝海军天威赫赫的样子,铭刻在了占人心中,那所谓公主才晓得敬畏,否则,真当是要等到天兵压境,事态不可收拾时,她才晓得悔悟,只是那时为时已晚,小庄的性命恐怕是保不住了的。”

  这话是有道理的。于小月笑道,“不错,所以这一次我们下南洋,自然也要展示一番自己的肌肉,这样,将来我们华夏的商船,才能在南洋畅行无阻。华夏的子民才不会被这样随意掳掠。”

  也是因为买活军的扩张战略,买活军对占城国王提出,他们想要带上礼品去访问村落,接回庄长寿,同时为他的莽撞赔礼道歉。庄长寿被掳案,虽然是他个人的不幸,但却是买活军的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到占城腹地,勘探周围的地理,知晓人情,这对于他们确定南洋开拓的政策是很有利的。

  自然了,此案本身也很有噱头,因此张宗子、徐侠客这两个文宣干将才会汇聚在此,徐侠客是来勘探地理的,张宗子要发稿子给买活军下南洋的百姓灌输‘入乡随俗、谨慎小心、听从指挥、保守行事’的规矩,当然他也对南洋的村寨兴趣非常浓厚。

  “就像是知道上古时代还有一种叫做恐龙的奇兽一样,这些知识,什么母系制、父系制,什么萨蒂、婆罗门,似乎和工科相比都是很无用的,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他对徐侠客说,“但是,真的非常有趣,令人极是着迷,想要去钻研,去形成文字,记叙下来,哪怕是没什么用,光是知道这些知识本身,似乎就是极有意思的事情了。”

  说到这种无用而有趣的事情,徐侠客自然是专家了,因为旅游和地理、植物,似乎都是很无用的东西,但他却完全为其着迷,这会儿,他就一边行路,一边和华人通译搭话,“本地天气这么热,马一定也不常见吧?”

  “在北部安南、暹罗那里还好,有一些矮脚马,我们这里确实不多。”通译回答,“像是我们要去的村落,只有一匹矮脚马,这已经是富裕的证明了。因为他们有两三个村落,还有一条河,算是个大寨子,只有一个村落的小头人,一般是不会有马的。”

  这种村落都没有汉语名字,是一长串复杂的音节,意译过来的话,意思是某某神眷顾的某某家的村落,某某神,一般是占人信仰的本地女神,占人的权贵许多是信仰天竺教派的,但平民信仰本地神灵的居多。

  如今还有些占人信奉了星月教,他们的日子过得是比较好的——因为星月教的传教者知识丰富,会造房子,而且讲究公平,鼓励劳动,又是父系血缘,所以那些懒惰的奴隶一旦入教,立刻就勤快起来,农作物收获丰盛了,又比较讲究卫生,寿命就长得多了,他们多数住在满剌甲一带,但会时常乘船过来,占城这里的华人商户也都更喜欢和他们这一支占人交易,因为他们比较讲道理。

  “信奉本地神的占人最野蛮。”通译向他们介绍,“多数都住在腹地,甚至不住在河边,他们又不怎么会种田,还是刀耕火种——有时候会引起很大的火灾,十几个村子全被烧死在山林里。看中了什么就直接抢,因为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交易。这样的人是不怎么来王城的,只是在自己的村落里过自己的日子,他们最多用芭蕉干、肉干来换一点盐。”

  “信奉天竺教的占人会好一些,多数是河边村落的寨主,他们是可以交易的,但要小心,因为他们很狡猾,天竺教并不强调诚实,所以他们觉得在交易中骗人是什么不对的事情。”

  满剌甲来的星月教占人就不同了,是讲究信用的,而且他们有渔船,可以捕鱼,有香料,有宝石、金银和木材,所以受到华人商户的欢迎。张宗子对通译说,“我发现,在南洋,宗教是很重要的——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差别很大,可以这么说,选择了宗教,就等于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他和通译说的虽然都是敏朝的南方官话,但彼此沟通是不容易的,通译要理解张宗子的话很难,他思索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恍然大悟,点头连声说,“是的,是的,宗教就像是……名刺!就像是我们敏朝的名刺,我们做生意的,要接待的陌生人很多,只要说是什么教徒,就等于是先多了一些了解,不至于一无所知。”

  他也是华人的几代子孙了,对于故乡,就像是张宗子对于本地一样好奇,“就像是我们华人,我们信奉儒教、佛教、道教,勤劳、勇敢、诚实就是我们的名刺。南洋各族都愿意和华人做生意,因为我们讲信用,有情谊——你们……你们活死人呢?你们和敏国一样,也信仰儒教吗?”

  张宗子立刻说,“首先,你这话就不对,因为华夏人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虔诚信仰,而且儒教不能算是完全的宗教——”

  于小月从矮脚马上扭过身子,非常威严地瞪了张宗子一眼,张宗子就止住了自己的夸夸其谈,简单地说,“不,我们信仰……我们信仰华夏的历史!我们信仰人本身的力量——说起来,你识字吗?”

  通译短暂的迷惑便消失了,他自豪地点头,“我是我们家唯一一个能看懂华文书的人!”

  “那太好了,我有一套我们的教材,可以赠送给你们两个……”

  徐侠客听着张宗子和通译滔滔不绝的谈话声,含笑微微摇了摇头——这个小张呀,总是这么热闹!

  不过,他的话的确也是有道理的,徐侠客认为,华夏的宗教,从来没有拥有通译所说的这么大的能量,选择了宗教就似乎完全地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在华夏,一个普通人信佛还是信道,对于生活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不影响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吃什么吃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是信坏了脑子,这样的人也不太会被赞赏,反而会被嘲笑。

  不过,要徐侠客说的话,他觉得小张刚才有点敷衍了,还是没和通译把话说清楚,因为买活军和敏朝的信仰确实不同,敏朝的华夏人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宗,也就是宗族,但买活军这里,人们的信仰似乎还没浮现,但徐侠客觉得,他们信仰的是科学,这一点上,买活军的信仰的确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许多宗教都不曾做到的事情。

  占城的城门已经很远了,人们顺着蜿蜒的小路往前走去,路是夯土路,但很窄,路况也不太好,马在上头走得很吃力,徐侠客问另一名寡言的通译,“现在南洋的雨季已经过去了吧,但路还是很软烂,那么,雨季时这路岂不是就不能走了?”

  “雨季时几乎所有贸易都断绝。”通译介绍道,“路会变成沼泽,河流也非常湍急,山洪爆发,内河无法航行,在南洋,干季是忙碌些的,头人们会在干季到王城来觐见,贸易。贵客们在好时间来了,这三个月凉快些,再往南,天竺那一带把这三个月叫做凉季。”

  “凉季之后,有三个月的热季,那三个月的确是最难熬的。我们这里还好,天竺那一带的热季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非常酷热,我们这里,基本就把凉季和热季放在一起叫做干季,干季干活,雨季时敲敲打打修补屋顶,很快一年就又过去了。”

  “什么!这会儿还是凉快的时候?!”

  张宗子听到了一耳朵,立刻又吃惊地大叫了起来,通译便连忙殷勤地往前催马去和他介绍了起来,徐侠客勒了勒温顺的矮脚马,让了一下,让通译插到自己前面,这条路很窄,两匹马并行就很局促了。

  他暂且驻足,沉思地打量着四周紧凑的浓绿——和他所见过的所有其余地方不同,南洋的绿是非常急迫的,它蔓延了视线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没有一丝孔隙。

  这样的密林……这样的气候……

  “我算是知道了,为何汉唐时只是在这里遥遥置郡,压根连统帅的兴趣都没有了……”

  在他身后,负责保护他们的兵丁小郑也嘀咕了一句,“汉唐时气温比现在还要高,那得多热啊……热得压根没法住人了都……只有最没本事的人才只能在这安家,稍有些本事的还不都赶着往北走啊……”

  徐侠客赞成他的见解,他有些凝重的说,“小郑,想过这里为什么还普遍存在奴隶,而少平民吗?”

  “天气这么热,物产又这么丰饶,随意都可以吃饱,不把人变成奴隶去强迫他们,谁愿意整日劳动呢?”

  “若是不考虑奴隶制,恐怕,土地虽然肥沃,但本地的农业开发,会是很大的问题啊……”

第393章 庄子再等等,(下)马上就来了!

  现在是南洋的干季, 出行可以靠陆路,这一点对于人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上路要比坐船舒服, 在雨季的时候, 占城和村寨的联系主要是靠竹排,因为只有竹排能走通往各个村落的小水道。徐侠客和张宗子都是见人坐过竹排的, 小竹排载货载人非常有限,队伍就不可能这么多人了,要么削减人, 要么削减行李,条件比走陆路要艰苦得多。

  这是南洋这里和华夏不一样的地方,在华夏江南,船只是比陆路要稍微舒服一点的, 如果能坐海船的话,没有风暴,在近海航行,两到三天就补给一次的海船, 可以说是现在最舒适、最经济也最适合老人的旅行方式了。而南洋这里的旅游体验呢,张宗子总结出了一个点,是他从谢六姐那里学来的。

  “这种路!”他在矮脚马上颠簸得屁股疼时, 很不高兴地说,“如果说比走船舒服,那就是在比烂。”

  他这是在舒服的买活军区域生活得太久了,已经习惯了平坦的路面,包括新开发的鸡笼岛, 能走人的路也都是平整的水泥路, 买活军在修路上是非常舍得花费功夫的, 谢六姐常把‘要想富,先修路’这种仙界的俗语挂在嘴边,还有一个,是张宗子在离家到买活军这里来之前,实际上并没有怎么游历过,不像是徐侠客,在江浙一带已经游历多年,他可以适应南洋的土路:软烂崎岖,杂着小石块,还时不时要迈过一些生长到路上的树根。

  在这种路上,骑马和走路其实各有各的不舒服,骑马颠簸,走路费脚,徐侠客等人穿的厚底草凉鞋惹来了华人通译的羡慕,土人们对此则无动于衷,他们都是光脚。几个马奴手持砍刀、扫棍,走在小路的前后方,用扫棍在路边的草丛中扫荡敲打,草丛里不时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蛇!”

  的确,是蛇,南洋这里的蛇是非常多的,多到南洋百姓普遍供奉蛇神,这一点徐侠客之前听郑地虎说过一次,不过在会安,只有两三座龙王庙,徐侠客在战后去摆放时感触不深,当时庙宇多数作为会安本地华兵的聚集点,被打得乱七八糟的,只能看到龙王庙里的神像和华夏不同,有明显的蛇类特征,可以说是像蛇多过像龙,到占城这里,感觉就很明显了,占城的城墙头就是九头蛇的娜迦神像,城里也随处可见到娜迦。每一尊娜迦神像下都有百姓自发供奉的香花,他感慨道,“果然所有信仰都有原因,越是渥热潮湿的地方,蛇就越多,蛇神也就越多人供奉。”

  “六姐在科普课上说过,越人的祖先也是敬奉蛇神的,楚人也敬奉蛇神——不过如今我们吴越江南一带倒是没这么多蛇,也就没什么人拜蛇了。”

  两个文化人聚在一起,说的都是这些动辄千百年以前的事情,如果是从前,兵士们是插不上话的,但现在他们也兴致勃勃地聊起来。“也不能说全没有蛇了,山林间蛇还是多的,只不像这里这么多罢了。”

  “归根结底还是气候变化,百姓们把农田开出来了,蛇就少多了。如今云贵那一带和南洋一样,还是极多蛇,所以那里有不少蛇人、蛊婆的传说,按六姐的说法,往后数十年,南洋也会越来越凉快,说不得这几十年南洋的蛇也会越来越少了。小冰河时期嘛!”

  两个通译都听得很入神,甚至微微张着嘴,连路都顾不上看了,他们急切地打探着小冰河时期这个词的意思,因为这几年南洋的气候确实算得上是寒冷——在干季,通译现在都要穿两件衣服了!还都是长袖,四五年前,哪怕是干季也穿不住两件衣服。

  恨不得袒胸露乳地上路的买活军们很难理解通译们,不过他们还是解释了缘由,“简单的说,就是往后数十甚至上百年,全天下都会更冷,南洋这里的气候也会和从前不同……这时候适合种田的地方会比从前多。”

  一旦来到南洋,就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种田需要的天候,太冷了不行,太热了也不行,太干太湿都不行,尤其是南洋这样的地方,旱涝不定,发洪水时,湖面扩张可以把城市淹没,水太多了是主要的问题,所以城市非常注意排水。

  天冷了,稍微少下点雨,空气也干燥一些,哪怕是烧荒都比较容易成功,有时候多雨的年份,就是在干季也不容易烧着树林,因为树木实在是太潮湿了——村寨又没有能砍树的铁器,就只能继续种已经两三年的薄田,肥力太差,结不出多少粮。一次歉收之后,村子里往往就要献祭,按照通译的说法,场面非常凶残,祭品奴隶会被肢解,分别埋在田地四周,祈求神灵保佑,来年多打粮食。“所以我们很不愿和这些信奉本地神的土人打交道!”

  在买活军看来,这种献祭实际上就是为了消灭一些吃饭的人口,在没有奴隶的时候,应该会在不能干活的老人和小孩中选择祭品。这些人是很难采到果子养活自己的,而本地的村民如果全去采果狩猎的话,几乎就没有剩余价值可以分享给他们了,他们只能采到刚够自己填饱肚子的东西。有了奴隶,人们就献祭一些不够能干的奴隶,这样其余奴隶就会加倍地去采集、狩猎,自己忍饥挨饿,把食物献给头人和头人的亲属——这样,头人的亲属就不用献祭了,这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个进步。

  但对买活军来说,这种情况当然是令人反感的了,他们一路上走得很慢,等到中午歇脚的时候,几个兵士一边吃午饭一边就在讨论,如果在本地开展农业,烧荒之后应该如何堆肥、辟田、施肥,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兴修水利,不让洪水冲走田地的熟土,总之,此地土壤是肥沃的,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只要应用了买活军种田的方法,又有充足的人力,五到十年之内,占城港这附近完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指点江山总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尤其他们反正也不要用来执行,徐侠客没有参加进讨论里,他在吃买活军给他们带下船的干粮——糖水黄桃罐头、自己炉子里烘烤的饼子,在占城这里得到淡水补给后新烘烤的,至于蔬菜和肉类,这个就靠本地人的供给了,但徐侠客并不多吃,他也建议买活军不要多吃,陌生的食物吃多了,在远离船只的地方拉肚子不是好事。

  通译和马夫、护卫们都吃占城本地的食物——他们用芭蕉叶包着米饭,米饭里裹了鱼酱,然后在路边随意就收集了一些野菜,用混浊的河水随意漂洗一下,又从马背上解下了一个钵子,取出石锤,从囊袋里取出调料,一边撒一边捣,很快就捣出了滑溜溜的一坨菜糊。这就是这一餐的菜了。

  如果是平时,本地人就吃这些了,但买活军是上国来的贵客,所以他们准备抓点鱼来吃,同时有一个浑身刺青的马夫站起身来,手里提着一根尖端分叉的木棍,走进路边的林子里,过了一会,他手里掐了三四条蛇走了回来,通译立刻取出火石开始生火——如果不烤肉,他们是不生火的,这些马夫徒手抓来鱼,立刻用竹刀熟练地去鳞剥皮,然后片成薄片洒上调料:鱼脍!

  这在江南、广府,都是难得的美食,会做鱼脍的大厨是可以多拿工钱的,但买活军的人不敢吃生食,读书多的人胆子尤其小,因为买活军不遗余力在报纸上宣扬生食的危害,张宗子不失时机地对两个通译普及了一番寄生虫病的表现和危害,又遗憾地对于小月说,“应该多带些卫生方面的剪报来,或者干脆印刷个小册子!”

  于小月这次没有杠他,而是点头记了下来,“这些经验应该不止在南洋,云贵也都通用,这些地方的民俗应该都是接近的——对我们将来是很有用的参考。”

  看起来,买活军的确是雄心勃勃,尤其是这个于船长,已经很肯定自己将来要做出怎样的事业了。徐侠客不言不语,把托着鱼脍的芭蕉叶包了起来,塞到柴火堆下方——他也不愿吃生食,宁可味道不好,也要尽量吃热的、熟的、新鲜的,这是徐侠客多年来的江湖经验。

  随从们对于上国使者的决定自然是不敢反驳的,虽然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可惜,不住地咂嘴摇头——在城里,吃鱼脍的机会不多,至少轮不到奴隶们。于小月告诉通译,他们五个人吃两条鱼够了,余下的鱼随从们可以自己处理,吃鱼脍或烤鱼都行。

  火烧起来以后,坐在火堆边上就很热了,通译擦着汗说,“他们吃不得鱼脍,鱼脍要有调料才好吃——盐贵呀!”

  这还是国王的近侍呢,看来,南洋的丰饶和穷困真是如影随形,不过买活军的盐不稀奇,于小月立刻送给他们一大包——这本来也是他们要送给村寨的礼物。这些随从们立刻欢呼了起来,那个捕蛇的马奴本来正在杀蛇,此时也殷勤地摘下苦胆,献给上国的贵客。

  苦胆是滋补的东西,按照通译的介绍,他们用胆汁滴在通译带来的淡酒里,酒水立刻变青了,同时,这苦胆还可以用来做调味料,配合一种辛辣的本地茱萸,抹在烤鱼上,鱼皮会变得又脆又焦,鱼肉也因此渗入了苦胆和茱萸的刺激味道,又有了买活军的盐,从路边摘下的一种酸果子的汁水,烤鱼的滋味就很丰富了,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味道,但这一顿对土人来说毫无疑问是吃得很好了。

  更让他们欢喜的是,餐后,买活军还打开了一个铁罐头,把里面的糖水和果子分给他们——果子在南洋是不稀奇的,这里四季都有果子,对果实的食用是南洋人生活的一部分,但糖水惹来了极大的喜爱,本地的土著非常嗜甜,就连两个通译都不断地咂巴着嘴,把用来分食罐头的芭蕉叶碗舔了又舔。

  这些随从们甚至把买活军使者们当成了神明,进行虔诚的礼拜,在他们面前叽里咕噜地不知说些什么。

  “他们希望你们能在占城常住不走!”通译也愉快地笑了起来,“这些土人许多都很纯朴,你给他吃的,就是他的朋友,你们给了他们盐巴和这样好的糖水,那就是他们的第二个主人——如果把他们带回华夏去的话,他们会一辈子都对你们忠心耿耿的,那是带着他们享福去啦!”

  这话并不假,昆仑奴,在华夏大多数的时候指代的就是来自南洋这些肤色黝黑的矮个子,他们是温顺、忠心而且任劳任怨的。往往很多华夏的海商喜欢收用一些昆仑奴使用,买活军如果愿意向占城国王索要这些奴隶,国王也会欣然赠予的,这是几方多赢的事情,所以这些随从们都非常的殷勤,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指望。买活军也不能说他们奴性重——他们已经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土人们过的日子,吃,是有得吃的,但不能说不苦。

  吃完了烤鱼、蒸鱼,又浅尝了烤蛇肉(脆脆的像鸡肉)、舂野菜(又酸又辣,但不咸,舂的时候还没得到盐),买活军的人主要还是吃饼子和蒸鱼,天气太热,他们胃口不开,只各吃了两个饼子就罢手了,余下的菜色被随从们一扫而空,他们甚至连芭蕉叶做的碗都咀嚼了几口,再把菜渣吐掉,通译解释说这样可以清洁口气,保护牙齿。于是张宗子也跟着照做了起来,并且评论——“芭蕉叶不难吃呀!”

  一顿丰盛的午餐就这样在大家的喜悦中结束了,买活军本以为接下来该上路了,但是,土人们并没有解开马儿,而是从马身上掏出了一坨坨的布料,将它们解开——是绳系的布兜子,在树上两边一系,就是一张吊床。这个东西坐过海船的人是不陌生的,很多水手值班时就睡吊床。

  “这是——”于小月也迷惑了。

  “天气太热了,”通译说,“饭后的一两个时辰是最好不要赶路的——天气太热了,马受不了啊。”

  这个理由似乎是非常光明正大的:不是人受不了,是马受不了,牲畜不懂事嘛!于是七张吊床被支了起来,五个买活军的使者,两个通译,一人一张,土人们又砍来了不少芭蕉叶乱七八糟地叠在树下,他们直接睡在芭蕉叶上,一会儿就鼾声如雷了。

  买活军的五个人坐在吊床上,一边摇摇晃晃,一边面面相觑,于小月问,“那个村寨距离王城是多远来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1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6/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