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237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娘醒了?”

  她这一动,身边的丫头便醒了,刘二也披衣从炉子边的榻上起来,点亮油灯,把棉袄递给刘母,让她下床小解,暂且把便盆放到外头去,这里倒热水来给刘母喝,刘母埋怨道,“早该叫我的,这会儿天黑了还费灯油。”

  喝了一大碗滚热的水,又把炉子上温的米粥端来吃,刘母吃了一口,见这米粥浓稠润滑,便道,“哪来的大米?”

  “卫妮儿给的,说是她爹一个学生送的好阴米,最养人不过,给了两斤,让我钵子里烧粥,慢滚半个时辰,比药还强。”

  对于一般人家来说,只要有一点光亮,朦胧着吃晚饭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刘母听了道,“真又偏了卫家的照顾,卫家做人做事真是这个。”

  她在黑暗中比了比大拇指,又道,“卫妮儿旁人说主意太正,我看她这样倒好,现在买活军来了,不再是从前的老世道,她们这样的女娘有了人帮扶,那才叫一个不受气呢。咱们受了他们家的恩惠,一辈子都得记在心里,时刻想法子报偿。”

  刘二憨憨地道,“知道的,娘,我跟着他们帮前帮后,帮着喊顺口溜可卖力了,姐姐们都夸我是个好跟班呢。妮儿姐还说,让丫头开年了也去她的识字班,以后我就做她的助教,咱们俩一道走遍四九城去,到处开识字班!”

  刘母动作一顿,有些诧异地道,“什么,她还在京城待下去?来年她不下南边去?”

  她刚说完,又有些呛到,轻咳了几声,刘二便没听清楚,刚好这会儿丫头嚷着也要起夜,刘二便把她抱到门边用便盆,这就把刘母的话头岔过去了。丫头骑着虎子——这虎子是架在便盆上可以拆洗的东西,犹如镂空的虎背,好似板凳一般,小孩子可以骑在上头,大人或侧坐、或蹲踞使用,还有一个虎头,有时可做男子小解用。

  丫头还小,是骑在上头,用完了还不着急起,咯咯笑道,“哥哥,你还没说完,我就睡着了,这会儿你再说一遍吧,也说给妈听,妈,你知道吗,今儿报纸都登了,南城王恭厂那事儿的调查报告出来啦!”

  孩子还小,不懂事,刘母听了却是心里一紧,急着问,“出来了?是怎么回事?可有你大哥的消息?”

第467章 南城地动调查报告(上)

  要说起刘大的下落, 就不得不提到刘家人的来路,以及现下大杂院的处境——虽然刘家只是在斜靴胡同的大杂院里, 拥有东厢房里外三间屋子而已, 但这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贫民家庭能够办到的,按照他们的收入,实际上他们本不能拥有北城的屋子,应当住在南城外那些土胚房, 那才是他们的去处。

  要说家道中落, 也不至于, 刘家的来路和所有大杂院里的人家一样,不算是很正:他们家本来是住在南城, 刘大、刘二的父亲是南城昆腔戏班子里跑腿儿管箱笼算账的。偶尔也去京外走踅——现在也有人叫走穴的, 刘父在一次出京遇匪时, 为了守住头面,正和敌人周旋时, 不幸被人当头敲了一棍子,人当场就不行了,痴痴傻傻, 连话都说不出来, 之后也不能做活,便叫班主送回了家里好生修养。

  因他们原本在南城住的土胚房,治安更加混乱, 刘母当时年少, 带着两个孩子, 还要伺候一个病人,经不住闲散男丁的骚扰,这班主也算是个仗义的, 也因为要报酬刘父的大功——戏班子的头面,那是最值钱的财产,虽说多是纸糊、锡做的,但也有鎏银、鎏金的贵重头面,还有些是达官贵人赏赐给相好优伶的,那是真有宝石在上头!

  头面被夺,对戏班来说是极其惨重的损失,刘父既然保住了头面,恰好,戏班子此前在北城的院子,叫做‘生舍’的,现在已经弃用了,搬到了南城的新屋舍里去:南城的道馆佛寺多,庙会也多,地方也大,京里戏班陆陆续续都搬到南城,买屋置地,置办更宽敞的‘生舍’,安置戏班里上下人等,还有采买来学戏的小戏子们。

  原本的院子,多数都是从前买下,后来增建的,毕竟不如南城屋子方便。再加上频繁增建,格局已乱,整租是不好租出去的,班主便把这院子分隔出租,也就形成了大杂院的格局,而此时恰好,南厢房三间空出来了,于是经过班主、师兄们一致同意,便把南厢房安排给了刘家人过日子,房租是不收他们的,只要刘父不死,那就能一直住下去。

  除此之外,刘大也被班主安排,托关系送到南城火器厂里去寻了个营生,因他条件有限不能学唱戏,在戏班子里混前程自然不如吃皇粮的好,于是刘大五六岁上便去王恭厂里扫撒打杂,也算个缺给他,多少家里都有个进项,再加上刘母做女红,班主也时常来帮衬,虽然家里多了个干吃粮的傻子,但日子也还勉强算是能过得下去。

  但是,正所谓活寡最难守,如此过着过着,常来探望的班主,便有些不好的传言出来了,此事外间影影绰绰,虽有风声但始终没能落到实处,这班主也是个风流人物,一个月里总要在大杂院中过上几夜,又不止刘母一女和他有什么故事,横竖这里都是他的租客,又都是谨小慎微寻个生路的苦人家,也不敢上外头多嘴什么。

  哪怕刘家两兄弟渐知人事,对他也只有感激的:就刘家这样的境况,两兄弟一路长大还能吃饱,那不是多亏了班主三不五时带来的几袋子杂面,几条腊肉几篓子鸡蛋?

  就这样,四年前,刘母生了丫头,丫头落地没多久,刘父便去世了,这孩子到底是谁的种,除了刘家人谁也不知道,只丫头满月时,班主媳妇儿还特意来探望了一番,送油送米,又送了个银打的长命锁,两个女人手拉手说了不少话,都是抹眼泪直叹气,此后逢年过节,南城班主家里都给送节礼过来,这也多少堵了邻舍们的嘴,院子外的人家,始终都把丫头当成刘父的小女儿,此事便按下不提了。

  如此几年下来,日子虽然紧巴,但有了周济也还算是安稳,刘大十五岁之后,便正式顶班进王恭厂做工了,刘母正准备怎么给他筹措聘礼说上媳妇,又寻思这该在哪儿成亲,是不是要舍了脸再去求班主,在大杂院里给腾挪出一两间房来,但也就是这前后,南城的大乱子一出,大家都傻了眼:王恭厂附近几乎被夷为平地不说,戏班子的‘生舍’就在王恭厂不远处,屋舍垮塌,那一带也是连个全乎人都找不到,全都是残肢断臂的,叫人看了说不出的害怕!

  等到后来挖出来一看,戏班子个顶个都没跑了——事发时正练唱呢,全在墙根下吊嗓子,这是一批人,墙一垮全砸死了,屋子里的人又是一批死法,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当时出门去买早饭的小力巴儿,却也没活多久——他在路上被一根柱子顶到后心,虽然当时跑脱了勉强活下来,但半个月后吐血不止,人也没了。

  非但人全没了,大杂院这块的地契,也跟着南城的火灾付诸一炬,是以如今的大杂院就成了无主之地,众人房租倒是不用缴了,但要说卖房子拿钱那也做不到,而且因为或多或少,都是和班主有亲戚,靠着戏班子吃饭的,受南城的变故影响也是极大,事发后大家都忙着各自扑腾生路,一时间还顾不上互相图谋屋子——说实话,此时京城的屋舍算是几百年来最不值钱的时候了,吃不上饭的人争先恐后往南方跑,瘟疫、意外,一茬接一茬大量死人,人少屋多,一般的小院儿都卖不上价,大杂院里几间厢房还真没什么好图谋的。

  在刘家这里,这一次事故的打击自然也是极大的,除了已经确认死亡的班主以外,刘大下落不明,也始终让家里人悬心,虽然说也知道凶多吉少,但对亲人来说,这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事情,一旦见不到,心中就总有些乱七八糟的念想,再加上坊间各色传言纷飞,什么从火神庙里见到几个红艺人出入,又说什么许多人都被吹到了城外数里去,浑身衣服全没了,被震成傻子人还活着……

  这种话,对于一般人,只是拿来说嘴的谈资而已,但对刘母那就是她的一根稻草,一个念想,对于买活军的调查团,她因此抱持了极大的期待:虽说儿子就在王恭厂里做活,但他是个运货的车夫,没准,没准那一日人就去了京郊运货,只是被大风吹飞到了城外山沟里,又和他爹一样被吹傻了,不记得回家的路了,被当个傻子圈在村子里干粗活呢?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刘家养得了一个傻子,也能再养活另一个傻子,大不了……大不了她舍了这皮肉不要,再伺候一个男人,乘着这还有好颜色的几年——

  但是,这时候要出城去村子里找人,那可是大阵仗,刘母还要顾着丫头,刘二又还小,入秋之后她又病了,便一直没能成行。今日听刘二说,买活军发布了调查报告,怎么不精神大振,细问究竟?“听说他们也去了城外村子里,可找到被吹出去的人了吗?”

  “就没有生人从城里被吹出去——那得吹出个十几里地,什么风这么邪性?”

  刘二干脆利落地断了母亲的念想,“买活军走访了城外的村落,画了一张图出来,这会儿天黑了您也看不到,我就给您讲吧——围京城的村子里,感受到地动的也有不少,什么生人从城里吹来,那是假话,多数都是震动那一日,确实有本地的村民被震倒在地,就和咱们的感受差不多。”

  “买活军还画了一张图,标了村人和咱们城里百姓感受到的波动,从站不住脚,再到轻微的晃动,做了个示意图,把感觉相等的地方连起来,画成圆形——这些圆形的圆心都是一样的,就是王恭厂……地动的中心来自王恭厂,从那图来看是确认无疑的事情,以王恭厂中心的这一点往外去定距离,距离相当的地方感受到的震动都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王恭厂不是受地动连累失火,而是王恭厂的变化引发了地动……我这么说您能明白吗?”

  刘二一向是机灵的,就连丫头也是鬼精鬼精,刘母还在寻思,丫头已经笑道,“明白啦,倘若是别个先震的,那圆心就应该在别处——而且应该不是一个圆呢!”

  “小丫头真聪明,告诉哥哥,为什么呀?”

  丫头在朦胧中给刘二做手势,“这就和打水漂似的,要先打一个,在它旁边再打一个,那水圈儿就不圆了!”

  “说得真好,哥哥一下就明白了!”刘二搂着妹妹,靠坐在床边又轻声细语地说,“既然只有一个水圈儿,那就不必说了,肯定是王恭厂的药火炸了,那药火炸开的力气,往天上去就像是土地爷放屁,好大的一团气,往地下去,就像是往土里墩个东西似的,也带着周围的泥土一起震动,这就是我们当日感受到的地动……”

  “没有神佛那?没有红衣人那?”丫头听得真真儿的,紧张地问道。“那大哥去哪了呢?大哥人不见了呀!娘不是说,大哥被红衣人藏起来了吗?”

  屋内一下就静了下来,刘母倚在枕上,一股巨大的失落攫住了她的心脏,她几乎不想要再听下去了,甚至因此对喋喋不休的儿女有了一丝迁怒。孩子们怎么能——

  但是,她还是一语不发,几乎一动不动地躺着,在剧烈的心跳中朦胧而又清晰地听着二子略带颤抖的声音。

  “报纸上还说,王恭厂里大多地方什么都没有,不是王恭厂的人都被吹走了,而是……在爆炸的中心,所有的东西都会被立刻烧成灰,甚至连灰都没有,一会儿就什么都不见了,那个过程叫……‘汽化’,王恭厂里的人,不是吹走了,是汽化了……爆炸后,城边很多屋檐上都挂了布条子,还有说不清是什么焦糊糊的东西,那就是留下来的东西……”

  这话,哪怕在京外的人来看也是很可怕的,更何况他们的亲人当时就在王恭厂呢?即使已经过去了半年,刘二的声音也低沉了下去,“娘,放下吧,大哥已经……已经去见爹了,可咱们活下来的人,还得好好活啊。以后别再去庙里求签舍香油了——”

  “行了,别说了。”刘母的声调里颇有些不耐烦,“让我安静一会儿!”

  屋内便立刻安静了下来,只有窗外的白纸,在寒风中轻轻地颤抖着,发出‘呜呜’的声音,丫头屏息了一会,大概以为母亲已经睡着了,这才偷偷地问刘二,“二哥,报纸就这么完了吗?还有没有后头?有没有说什么药火能炸得这样厉害——”

  “嘘——”刘二蹑手蹑脚地把妹妹塞进了被窝里,用气声说,“明儿再告诉你——别惹娘生气了,睡吧。”

  他趿拉着鞋也回自己在榻上的薄铺盖里去了,过了一会,大概是实在冻得受不住,搓着手又小心地往炉子里放了一块煤,刘母在枕上睁开眼,望着孩子耸肩缩背的身影,心里蓦地涌上一股强烈的酸楚——什么都舍出去了,这日子怎么还过成这样!

  “你放心,”过了好一会儿,身边丫儿的呼吸声都匀净了,她才轻声说,“买活军说的话我信,你大哥已经走了,赶明儿咱们给他发送些纸钱寒衣便是,我不会再往庙里送钱了。”

  二子在榻上翻了个身,惊讶地半坐起来望着刘母,他似乎无法想象一向不读书、没见识的母亲,为何如此听信买活军的解释,这解释不是不可信,而是过于直白残忍,似乎很难讨到百姓们的喜欢。

  “买活军的话是能信的。”刘母只是这么说着,她闭上眼,在黑暗中摸索着女儿的轮廓,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她想到了四五年前,第一份报纸送到京城,刘大给她读报,计算安全期,想到那时候已经过了新鲜劲儿,逐渐稀疏的米面肉油,想到当时才六七岁的二小子,怎么都吃不饱,一个人能吃两份粮,真能把人给吃穷,把一个家给吃垮!

  她想到自己算好了时间,先把那没个人样的傻子带进屋里,磕磕绊绊的办完事,过了半个月月信没来,她又请了那人来,设了酒,没过多久她有了身孕,大家都以为那是个小野种,就连班子里都把丫头当个野小姐来看……但有了丫儿,她没法再照看傻子,孩子们又都还小……那天晚上她给傻子也喝了一斤酒,还给他吃了肉,吃饱喝足了,老大把门,她……

  “你大哥知道,”她闭上眼,强忍着泪水颤抖着说,“买活军给我们家指过一条活路……买活军的话我相信……”

  “你大哥先下去找爹也好。”她的眼泪无边无际地漫了出来,“他是知道我的,我已经尽力了,我对得起你们老刘家,对得起他……”

  屋外,北风更紧,一场大雪还没有化开,又一朵雪花,已经在夜色中残忍、轻盈而又曼妙地落了下来。

第468章 南城地动调查报告(中)

  “本文中关于失踪者命运的强调, 以及对汽化概念的科普,并非是出自恐吓大众的目的,而是为了让失踪者的家人放弃无益的幻想, 接受变化, 适应现实,不要再为了寻人而浪费宝贵的金钱。

  调查团注意到, 王恭厂爆炸之后,京城中的巫婆神汉格外活跃,并且积极地散播诸多宗教故事,恐吓受害者家属,勒索钱财,就连官庙和尚都不拒绝受害者家属的供奉,并借此讲说因果报应故事, 调查团建议对趁火打劫的宗教分子处以极刑以正视听……”

  炉火烧得很旺, 重修的京南驿站, 在砖房外用水泥抹面, 保暖性能要比一般的砖瓦房更强,又比土胚房干爽, 墙角一个铁皮炉子, 连着墙壁上做好的烟道, 干净清爽, 略无半点烟气,如花瓣般的三眼煤炉安放在墙角,一旁是系得整整齐齐的白布袋子, 布袋子里垒好的是一堆堆的上好蜂窝煤——都是买地煤,绝非京中煤场自产的下等货色。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买货便成了质量优良的代名词, 就连煤这东西,按说一向是北方出产的,可买地的蜂窝煤也做得比北方要好,烧起来略无烟气,绝不会让人咳嗽,就更不说别的货物了。端坐在桌边正读报的这位高官,已是宽了袄子,只是批了一件道袍,隐约还可见到里头一套整整齐齐的毛衣毛裤:这也是正宗的买货,羊毛柔软不扎,色泽鲜艳,织得平平整整但略有些宽大,因为是机器织的码子,都略往大了织,不像是仿货,为了省料都织得很紧,像是要把人捆起来似的,又总是毛毛扎扎的,穿了教人总想和虫一样扭起来刺挠背。

  再说手腕上的仙表,那也是绝对正宗的买货,这东西民间还没有能效仿的,就连本土钟,如今也是买地出产得最好——西洋钟表,如今非常昂贵,而且极大,又容易坏,中看不中用,是绝对的奢侈品。买活军的土产钟,也就是今年初冬开始卖的,误差较小,和电子表对比,一天多在五到十五分钟之内。

  这个误差,和西洋钟比,已经很能让人接受了,论个头也优秀一些,大概是个单人立的书架大小,价钱么,更不必说了,西洋钟一架要几千两不在话下,坏了还没人能修,本土钟,一架千两银子左右,是电子表的十分之一价钱,虽然每天都要上发条,但在一般的富贵人家也极受欢迎。

  毕竟,现在买地的电子表也逐渐没有购买渠道了,和之前所有的仙器一样,就这些存量,只出不进,价格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不是普通有钱人能负担得起的了。而且,电子表坏了就是坏了,也修不得,倒是本土钟,买地的工匠是包卖包修的,只是要等上一段日子而已。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表已经逐渐成为了绝对的奢侈品,这高官还能戴一块在手上,也可见其在朝中的地位了。又换句话说,如此地位的官员,也是满身的买货,这就又可以见到,买活军的产品,在敏朝上层的普及程度啦。

  流传普及的,也不止是产品,思想也是买活军的硬通货,这位读者咀嚼着调查报告中的警句,“需要指出的是,朝中不无为逃避责任,有意将事态夸大,向迷信方向渲染的官员。其自保之心或许尚能理解,但因此而生的次生灾害更要远胜于灾难本身。灾难,以及对灾难的解读,都需要慎重和务实的态度,尤其是与人类生产有关的灾难,将其迷信化,不可知化,阻碍的是人们总结经验,更新行业规范,把它往迷信事件上一推了之,甚至将其联系天人感应,自欺欺人的政治化,又该如何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呢?”

  “经过仔细走访,确定了事发的具体地点在王恭厂,且只在王恭厂一处,并在目击者证词中,排除了种种非自然的谣言之后,事态便很明显了,王恭厂药火保管不善,走火爆炸,成为了最大的可能。但留给我们的还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到底多少药火爆炸,会引起这样大的破坏力,或者说,这样可怖的后果,真的是药火爆炸能办得到的吗?

  如果真是如此,那是不是只要有足量的药火,天下就没有不可攻克的坚城?因为我们也都知道,目前为止,药火在军事上的运用,只是作为一种推力,把砲弹送到它该去的地方,目前还很少有用药火直接来攻城的,可以说我们对于大量药火的爆炸威力,的确也还一无所知,所以也就不能肯定地说此事一定是王恭厂药火库保管不善所引起的。由此,也就无法确定王恭厂药火的生产规模,以及后续药火厂的选址设计了。”

  买活军的报道,比大白话还要白话,仿佛纸张不要钱一样,根本不讲究微言大义,宁可啰嗦,也一定要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连一般的贩夫走卒都能听懂,这种白话文风,在一开始被士人鄙视,但经过五六年的自行其是,竟也逐渐在敏地蔓延开来了,不但《国朝旬报》主动向这种白话文风靠拢,就连文人墨客,也习惯了阅读这种报道,甚至因为其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也被其牵引入戏,一边看报一边点头,俨然已投入了报告中设问的情境,认可了其中的逻辑。

  “确实,日后,这药火厂应当要设在城外人迹罕至之处,距离附近的民居,路程应当由药火总储量的威力计算出来 ,譬如说,药火库的总储量是万斤,那么,万斤药火若爆炸时,那股所谓‘冲击波’,距离多远是汽化,距离多远是震倒房屋,距离多远只是人丁震动跌倒,或者有火灾隐患等等,都要计算出来,才能选址,也就可以避免惨事重演。”

  炉火暖融融的烧着,墙角的暖气片散发着热气,水泥抹面、玻璃窗,不但人能穿毛衣,就连桌上的棉壶套也显得很没必要,因为这屋子实在是温暖如春,这一套也全是买地的工艺,甚至包括老大人喃喃自语的感想,其实也全是买式的科学逻辑。

  孙稚绳先跳到这一版报告的末尾,只见也并没有提到对王恭厂药火产量、储量的调查,不由得就先皱了皱眉,不过,这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报告就两个版面,光是介绍如何确定震中,就用了不少篇幅,要再考究药火的爆炸威力,这点版面是写不完的。

  不过,仔细看到末尾时,见上头也只是说了一句,‘因王恭厂所有资料都毁于一旦,并无留存,而工部底账的数据并不可信,有很大水分,且也受到王恭厂爆炸的牵连,档案库失火,底档数据不存。因此,药火产量暂时无法确定,也就无法继续研究,但按照现有线索,仍然可以确定只是一次药火厂的生产意外’云云,仍是不禁把报纸掼到桌上,怒道,“工部一群鳖孙!什么受牵连失火,分明就是心虚!”

  “学士,制怒,制怒啊。”开了一条缝的窗户之外,也传来了爽朗的笑声,孙稚绳定睛一看,院中却是来了一名气宇轩昂的中年人,身后跟了两个小厮儿,手捧了几方表礼,正在冲自己微笑示意,一时不由大喜,也顾不上更衣,忙启窗招呼道,“礼卿——快请进,快请进!你我一人阔别多年,今日一见,你这风采犹胜往昔啊!”

  “稚绳你亦是风采依旧,尤其是这骂人劲儿,还和从前一样,透着俺们老中州道的爽辣劲儿,真可谓是,老而弥坚,老而弥辣!”

  “哈哈哈哈——你说你,来就来了,还带什么表礼,见外!还不如给我带两篓子咸菜来,我这入京以来,脾胃不安,就想着一口家里的醋蒜苔吃。”

  “这容易,家下年年腌了有的,回去就叫人给你取来。”

  “那我可就偏了你老袁家的好咸菜了——坐、坐,快,来人腾水新泡一壶茶来!”

  京里规矩,来了贵客,绝不会从茶壶里斟残茶招待,腾壶洗杯欣新煮一壶茶,这是应有的礼节,当然,这样的场所也绝不会饮用奶茶,至少不会出现在两个老八板儿大臣身上,一壶清茶,四碟细点,就足够两个士大夫清谈半日了,孙稚绳和袁礼卿先叙过别情——这是一对老搭档了,五六年前孙稚绳在锦州一带主持对建贼的大局,袁礼卿在登莱策应,几年下来,配合默契,将局面维持得很好。

  两年半以前,袁礼卿因为和东江岛毛振南不和,被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毛帅’挤兑出了登莱,换作武叔卿接任,袁礼卿不得不调任回京,任兵部左侍郎,旋又加兵部尚书,而孙稚绳继续在辽东经营,两年多没有回京,这一次回京叙职,自然要和朝中老友联络,按规矩,他未面圣之前,不便和友人走动,于是昨日面圣之后,今日袁礼卿便立刻前来拜访,看架势也是做好了长谈的准备,要好好盘一盘辽东的局势了。

  自然,在步入正题之前,也不免细说些琐事,比如孙稚绳就对京南驿站的重修很不满,“太靡费了,固然朝廷体统不可弃,但这暖气片似非必须,若是挪用一部分修暖气片的预算去救济南城灾民,也不至于被买活军又做了个大人情去!”

  “稚绳有所不知,这暖气片、水泥房,虽然造价的确不低,但横竖是重修驿站,倒不至于多抛费什么,细算下来,反而是这陶制的暖气片更省燃料呢,如此还能省下一些煤炭,供给煤市街,让今年的煤价不至于过于高昂。”

  袁礼卿倒是不赞成他的看法,出言解释道,“从前驿舍给官员提供的煤炭,一日要以五十斤起,因驿舍无炕,只烧炉子又太冷,多是采用暖阁子的做法,稚绳你应当还有印象,都是在房屋东头设一个暖阁子,下头有夹心的木地板,放入炭火,如此取暖,一日要一十斤左右,方才能把整个暖阁子加热,且还要上好的炭,否则暖阁子里烟气缭绕,那就不是取暖,是熏腊肉了。再加上官员从属饮食用水,一院子人没有五十斤炭是下不来的。

  如今改用这种自烧锅炉的暖气片,那就又不一样了,一个院子里,一个大锅灶即可,一日也就是一十多斤的炭,可以供一个院子都暖和,如此没有暖阁子的屋舍,冬日也可安排品级官员入住,便是从属也能得暖,不至于自己出钱去买那些杂炭出来,弄得院子里烟雾缭绕的,反而不美。从采暖效率来说,暖气片是个很大的进步——况且还能多烧许多热水,那边大锅炉里的水,甚至每日洗热水澡都是支应得上的。

  算下来,反而要比原来更省钱得多了,大家也都暖和,还能平抑煤价,于官于民,大家都有好处。便是暖气不够,各房间里再配一个小炉子,一天三四块蜂窝煤,也足够把房间暖热到不得不开窗透气的程度,就连毛衣也是都穿不住了!”

  这倒是实话,只是对于老脑筋来说,似乎很难转过这个弯来——在北方的冬日,暖源本就是很奢侈的东西,暖得连毛衣都穿不住,按照常理来说,必定是极为奢费耗燃料的,尤其驿站又设在南城,这里灾民最多,驿舍中的官员,看了如此强烈的对比,虽然身上暖了,但心中怎能不寒?可没想到,这笔帐一算,原来还真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不知怎么,就引入了一个锅炉,一个水泥抹面,一个暖气片,比往年要暖得多了,花费还省,反而是起到了帮助平抑煤价的作用——

  “礼卿,这样的话你也信?”孙稚绳便有些将信将疑起来了,他本能地总怀疑其中有猫腻,必定是驿舍在其中上下其手,所谓省钱之语,不过糊弄罢了。

  袁礼卿却摇手道,“真真儿的,买活军还出了一本《暖气册子》介绍暖气的优越,主要是配合水泥抹面和玻璃窗,这很重要,他们的技术确实是神乎其神——这可是买地的技术,您就别多心了!”

  买地技术四个字,似乎是击中了孙稚绳的软肋,他抿了抿嘴,不再质疑了——敏朝的吏治,那是不能相信的,可买地的技术,就是最古板的西林党人,似乎也存了敬畏,无可置疑!

  更何况,孙稚绳实在也说不上是多么古板的西林党人,田任丘提出开特科取士的策略,之所以能够推行,少不了孙稚绳的支持,而京南驿站就是敏朝的第一批特科进士主持修建,说来还算是孙稚绳的政绩之一,只不过这位坐镇辽东的大佬,不屑于这点小功罢了——这位可是帝师!几任主考,座下门生众多,这点微末小功压根就不在他眼中。

  “如此倒也罢了,只是朝廷实在不该让买活军在京中四处施恩,”他还是对买活军到处舍煤的举动不满——不是不满买活军做善事,而是不满朝廷放任的态度。“宁可由朝廷出面,买煤施放,也不能由得买军邀买人心那!”

  “唉,我等也何尝没有规劝过皇上?皇上却以为,先不说买活军卖不卖这个面子,只说舍煤一事,若是京中衙门参与,少不得贪墨之事,能有多少煤块儿是发到真正最穷那批人手上?到时候反而在使团面前丢脸。”

  虽说吏治和兵部尚书无关,袁礼卿说到这里,也不由得摇头叹息,“皇上还说,只有借助买活军的面子,才能把煤好好地发下去,换了朝中任何一个大臣主持,底下人全都是糊弄事!因此,若是想让可怜人能过冬,还非得由买活军来发不可。”

  这话说得,实在是有点儿诛心了,孙稚绳也是一窒,半晌竟不能回话——皇帝这话错了吗?大概唯独就错在这话不好公然说出口罢了,要说他说得不对,冤枉了京中小吏,那也就太昧良心了。

  “再者,买活军由女娘出面发放传话,也是为了消除‘十夫妻案’的消极影响,为女娘出面做工扫除障碍。此事上,两地衙门倒是利益一致,使馆也邀请厂卫护卫,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所传歌谣,确无颠覆之心,只是宣扬女娘出门做工的好处而已,田任丘的意思,便由得他们传唱,为我们开路也好。”

  袁礼卿说到这里,孙稚绳也是神色一动,忙追问道,“朝廷已是定了心,真要开女特科了吗?从此敏地的女子,也能去各地衙门做官,而不是如从前一般,只是入宫侍奉皇后,做那所谓的女官,而是真正抛头露面,奔走江湖,建功立业了?”

  见袁礼卿点头不语,他一时也有些接受不了,反复说道,“这……这……昨日皇帝怎么丝毫也没有提起……”

  那自然是害怕孙稚绳表示反对了,不过,这决定会激起的动荡,也的确是可以想象的,其对于伦常的颠覆,更不必说,袁礼卿苦笑了一声,对孙稚绳拱了拱手,缓缓道,“稚绳,你虽学富五车,但久在辽东,信息交通难免不便,有两个新词——所谓虹吸现象、跟随者策略,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2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7/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