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438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周老七还是第一次见到主动跑来北面的南人——或者,这老板娘也不是自愿来的,而是在矿山服完刑,改造好了的?他也不敢乱问,和厨娘聊了两句,厨房里一声吆喝,她又忙着回去了,只是扔给周老七一句话,“今日有人赶猪进城了,明天该有莲藕排骨汤,想喝就来!”

  莲藕汤,看来这是北湖人了,周老七的眉头挑起来了:这都是下大雪的时候了,怎么还有莲藕吃?原来辽东也产藕?不然,这道汤该有多金贵呢?

  虽然在老家不吃这道菜,但因为是南方的菜色,这会儿他也不禁期待起来了,更盼着雪别停得太快——不过,既然雪已经下大了,那恐怕他们是要在开原等一等,看看要不要换爬犁子再往前走,或者就在开原过冬了。好在驿站是不要钱的,也管吃喝,否则周老七带的钱,没到虾夷地就都要花完了。别的不说,真要这样喝酒,一天能喝出多少钱去!一般的富户恐怕都抵挡不住。

  “你们建新还好,土地肥沃,开了矿就有了暖,有了暖就可以过冬,哪怕只是一季的收成,也饿不死人,卫拉特那地儿是真的贫瘠,什么都种不出来,放羊都放不多,这几年天候不好,草场的收成也没个准……”

  喝了酒之后,两个小台吉的话也变多了,几人就着一个冻豆腐扯起了闲篇,各自抱怨各自居住地带的艰苦,却偏偏好像都没想到最简单的解决方案:让卫拉特活不下去的牧民到建新来种田开矿。周老七听着都着急,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没想到,还是有别的顾虑,这个他没去过地头也不好说,但反正在买地这里,见证过太多大迁徙了,周老七觉得解决方案是很简单的:

  就迁徙,然后找人教他们种田呗。种田虽然辛苦,但放牧难道就不辛苦了?要说扛着不学,那不存在的,就算头一两季,学得慢,收成不好,那不还有衙门吗?拨点粮食,让他们饿肚子又不至于饿死,下一季不就知道该发奋去学了?拿食物吊着还更好扫盲呢!

  这样的事情,他在叙州都干得很熟悉的,在周老七看来这应该是人人都熟练掌握,不值一提的施政手腕。因此他完全不能理解艾黑子和勇毅图鲁、吉祥天的愁闷,但基于为人处世要稳重的想法,又憋着不能说出口,再加上屋内空气污浊,吃得又太快了,还很有点胸闷,凑到窗户边上,吸了两大口凉气,这才缓了过来,但也恹恹的不想讲话,靠在水泥墙上瞅着屋内众生相,眼皮儿发沉,差点就要打起瞌睡来了。直到屋内忽然起了一阵骚乱,他这才猛然惊醒,“这是怎么了!”

  这会儿还哪有人顾得上搭理他啊?大家都爬到炕边嚷嚷了起来,“拿住他!”

  “按住喽!撒什么酒疯!没钱还想喝酒?!”

  “有钱,我有钱!”地上还有人声嘶力竭地用生涩的汉语喊着,“有钱,不卖给我!”

  “本就不该卖!”

  地上已经是稀里哗啦乱成了一团:热水大铜盆砸在地上,溅了一地,里头为数不多的酒壶凌乱地堆叠着,个别已经漏了,屋内因此多了一股浓烈的酒气,惹得不少酒鬼直咽口水,看场子的大汉,一手反剪了一个酒客,把他压跪在地上,啐道,“有钱也不卖给你,老子也是走眼了,还当你是海量,这眼神都发直了还要喝!一会你还能找着回家路?冻不死你!明儿太阳出来你人都硬了!”

  “我——我有钱!有钱!”

  原来这里虽然不比南面,允许卖酒,还允许卖高度酒,但也有相应的规矩,不许酒客多喝了,周老七也不禁暗自点头,心道这才是买地的风格,却不想,那被压制的酒客却仿佛根本听不进去大汉的斥责,在地上挣扎了一会,虎吼一声,居然硬扛着大汉的体重,硬是站起身来,反而把大汉甩到了身下,一转身嘶吼着也挥起了拳头,“我有钱——为什么——不卖给我!”

  “好……好大的力气!好凶蛮的性子!这人瞧着精瘦啊!”

  虽然是旁观者,且也不是没见过打架,但瞧着这股架势,周老七还是忍不住瑟缩了一下,在满屋子兴奋叫嚷的大汉中,他倒成了异类,有些忌惮地想道,“好凶的罗刹蛮子……他们倒比建州人更蛮,也更番得多了!”

第920章 罗刹南迁?

  酒后闹事当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就算在叙州也是常见,甚至有些时候,酒后的摩擦还能引起两个帮派的械斗——在叙州学着买地禁酒之前, 周老七也经常听说酒后的摩擦,但不得不说, 在辽东所见的这次斗殴, 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为别的,只为了双方的悍勇, 打起来那股子狠劲儿,就像是外头刮的北风一样酷烈。尤其是那金发碧眼的罗刹蛮子,瞧着是个瘦条,发起蛮来居然能和明显有军旅背景的大汉打个平手,甚至还略有压制!

  这还是头一回, 周老七发自内心地觉得一个人就像是牲口,真是如虎豹一般凶残, 就算是叙州边境的生番夷族, 都不能和这罗刹蛮子相比,他体内好像有无穷无尽的暴烈, 好像不把他杀了, 他就要一直打下去一般。怎么样的重击都能承受得住——店东家这边, 再加了一个人都不能压制住他, 最后,是个人一起压着他, 叫那看场子的大汉把他的脖子按住了,这才把他掐晕过去,很多人甚至都还以为他被掐死了,因为在晕过去之前, 他一边抽抽一边还在反抗呢!

  “丢出去!让他冻死算了!”

  本来就都喝了点酒,又看了这么一场热闹,食客们的情绪也激动了起来,都在鼓噪着要给这蛮子一点厉害瞧瞧,就连最开始和他一起来的客人,这会儿也不敢吱声,生怕成为虎视眈眈的众人下一个处决的对象:在这样的地方,要杀人实在太容易了,把人捆起来,丢到风雪中,第二天早上准保冻硬。而且,理由似乎也是很充分的:谁让你们敢在官府的地头闹事?这煤矿是官营的,当然饭馆也算是官营,按艾黑子等人的说法,在辽东乃至更北一些的通古斯罗刹边境,敢挑衅领主的外来人,被吊死了挂在城头喂乌鸦也是活该。

  “什么冻死不冻死,晦气!”

  大汉也是鼻青脸肿,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熟练地拿绳索把那蛮子捆上了,如提着一袋米一样,把他提起来甩在肩头,撂到里间去了,周老七瞅了一眼,里头大概也是可以做招待的,打了有炕,不过因客人不多,就没烧,虽然也共享了火墙,但掀起帘子还是能感到一股阴冷的风吹过来,那大汉把人摔在火墙边上,转头道,“今夜不卖酒了,以后所有罗刹人只卖两瓶!格老子的,愣是能打!你们要吃饭的就快吃,不吃的就好滚了!今夜没酒了,去去去——你们几个,还不去拿墩布来擦地!”

  一场冲突,就此逐渐化解,酒客们纷纷抱怨了起来,那大汉铁面无私,把热水盆一端就进厨房去了,胖厨娘冲出来把墩布甩给几个食客,叉腰道,“没脸皮的家伙!一年配额酒就这老些,都给你们喝完了,别人还喝不喝?瞧瞧!喝多了都是什么德性!再闹,以后所有人都只能喝两壶!老实吃你们的饭,别胡唚个没完没了的!”

  这辽东民风,就是彪悍,店伙计给客人甩脸子的都有,周老七也是大开眼界,换作在叙州、云县,官营的食堂餐馆也有,但那也是好来好往,就算遇到有人不守规矩,提点几句也就完了。还真没有这样的——不过,大概在辽东,就得这么彪悍才能镇得住一帮喝了酒的糙汉,众人听了这样的喝骂,居然都不生气,反而纷纷笑起来道,“老板娘生气了!”

  “也罢,得罪谁不能得罪厨子,那就不喝酒了,荷姐,上点松针水来呗!多加点糖!省下来那也不是你的,不还是公家的?”

  “就是嘛,甜水不喝,喝什么酒?”

  荷姐这才转怒为喜,拿了大水壶出来,一人桌上端了一大壶加了白糖的松针水,这东西周老七也是第一次听说,喝在嘴里有一股青草香,甜滋滋的,还有点沙口,杯子里可以看到有小泡儿不断破碎,是颇为新鲜的感受,比一般的甜茶好像要更清爽,艾黑子等人上回经过也没喝道,都追问这是怎么做的,荷姐也从厨房出来,盘腿坐在炕边,嘴里叼了个短烟杆,拿着火柴盒,一边擦火一边道,“就是松针加白糖发酵,买活日报上学来的,你们建州人不会做——这东西要有糖才能发酵起来,以前建州的糖多贵那,哪有人琢磨这玩意儿?也就是现在,交州占城的白糖,一船一船的运过来,这东西才能卖出去,也就是一壶两文的价钱,再贵了就不值得了。”

  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东西虽然甜滋滋的还有点气,但肯定和酒无法比,若是再贵,就没有什么客人会买来喝了,就是现在,大家其实也更偏好价格更高的酒,因为,“这东西喝着虽然好,解腻,清凉,但冬天没法喝,喝完了肚子冰冷的,出门不舒服,要闹肚子,喝了酒好,喝了酒四肢百骸都暖和的,出门也不怕寒风,尤其是买地来的烧刀子,那是真烈!真好!越是北地的番族就越爱喝!我们这有个笑话,说每年到了冬天,县城里就很难见到罗刹人了——迟迟早早都要去矿山过冬的,今日不喝多,明日也会喝多,一喝多就闹事,一闹事就被送去矿山做活,哈哈,等出来的时候,冬天就过去了!”

  满屋子人听了,都是大笑起来,就连那罗刹蛮子的同行人听了也笑,周老七见他们听得懂汉语,便凑过去问他们是哪里人,也帮着捎带手拧一把抹布,得知他们是鄂伦春人,和罗刹人是熟悉的,一向杂居在黑水两岸,因此也就一起南下来干活了。

  “只有你们买地的汉人,把我们区分开来,奴儿干都司的敏朝官都叫我们野人女金,女金人叫我们鄂温克人,罗刹人叫我们埃文基人、雅库特人,东瀛人叫我们虾夷人。”

  这几个鄂伦春的小伙子说,他们长得和汉人、女金人很像,其实也有点鞑靼人的味道,“但我们和索伦人的风俗还不太一样,我们内部是认做好几家的,可能祖上也是亲戚,反正,我们彼此不打仗,互相都很友好,我们就是住在这儿北部,一直到那些吃生肉的因纽特人的地盘为止,那片广大森林里的,使唤驯鹿的人。”

  周老七不禁把嘴巴长大了,有些叹为观止起来,他又把地图画出来了,用拖布蘸着地上的污水,画了一个轮廓,“你们的地盘有这么大吗?!”在他心里,建新已经非常北了,周老七确实没想到虾夷人还能和鄂温克人联系在一起,而且分布的地域如此的广阔。

  “地图上看着好像挺大的,但走起来又还行,我们现在主要住在通古斯这里。”小伙子们显然不是第一次看地图了,大概是因为所有认识的人都想知道他们到底来自哪里,他们也很习惯于解释北面的情况。“北面的人一直不是很多,太冷了,森林又密,我们原来都住在森林里,但是,这些年来雪越来越大,天气越来越冷,猎物有点不好找了,我们就往南面迁移,就这样,遇到了来你们建新开拓的女金人……我们也是老邻居了!可能以前也是亲戚,总之,我们的话互相是可以听懂的。”

  的确如此,就算不能一开始就听懂,也可以很方便地互相学习,这两个族群彼此可以算是老熟人了。就这样,鄂温克人间接地认识了买活军,并且听说了这里物产的丰饶,他们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以及对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渴望之下,千里迢迢地来开原做生意——开原以前的确是没有来过,但更北一些的地方,比如说阿勒楚喀的上京旧城遗址,他们也是去过的。那里就属于奴儿干都司了,所以鄂温克人对敏朝肯定也是有认识,有交集的,并不是第一次和汉人打交道。

  和买活军的交道,这点太多人有经验了,一开始就不是那么好停歇的,买地这里便宜的盐糖,以及对于矿物和药材的需求,相对于每一个住在森林里番族,不管南北,基本都是杀手锏般的存在。林子里并不难找的山珍,可以轻易地换取大量盐糖,以及更难得的布料——这东西在北边番族非常的珍稀,否则他们也不会这么热衷于缝制兽皮甚至是鱼皮衣了。

  就这样,买卖一做起来,商路就很难荒废了,而且基于买地百姓近乎狂热的喜好,鄂温克人里总有人学会拼音,包括学会说汉话的,他们族群里的小伙子很快就发现了,比起和买地做生意,还有更好的出路,就是来买地干活,至少在严寒的冬季,到买地的矿山干活,是非常好的选择——能在暖和的井下呆着,这在冬天就很不错了!不就是干点体力活吗?对他们来说,这些活动量甚至可以说是很轻松!

  管一顿饭,能在冬天吃饱肚子不说,工作环境也好,简直就是享受:在井下还能站直身子,不用老弯腰,条件各方面都很好,收入还非常丰厚,这不比在老家挨饿受冻强吗?

  很多胆大的部族,已经在商议整个部族都南迁过来了,当然,这些部族肯定是平时日子过得苦,一有机会就立刻要把握的,一些本来日子过得不错的部落,还在观望。不过,现在番族到奴儿干都司来干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聪明的小伙子会被留下,做一冬天的活,然后满载着珍宝回到部族里去,别说本部族的姑娘了,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能让周围四个部落的姑娘都想嫁给他呢!

  就这样,才是两年的功夫,会说汉话,每年冬天来做工的鄂温克、鄂伦春人,已经不少了,基本上来说,生活在北边的番族基本都有南下的,除了这两个番族之外,还有爱打鱼的黑金人——女金的远亲,那更不必说了,语言都是通的,已经有好几拨去建新那里打听了,当然这些云集而来的番族里也少不了显眼的罗刹人。

  这些罗刹人的来历就更复杂了,说实话也让女金人很诧异,艾黑子说,“他们的地盘本来在更西面一些,奴儿干都司的地界,以及更北,按鄂伦春人所说,一直到吃生肉的人居住的地方为止,这么一大片地方,基本都没有什么人住,也很难看到罗刹人。”

  “虽然他们说那片地方是他们的,但他们也不住在那里,也不问人收税,所以就随他们怎么说好了,鄂伦春人也不去争辩,罗刹人在那片土地也是外来人,他们偶尔过来,也都是成群结队的行动,巡逻一下就走了,回到很西边的要塞里去,是不会在这些大森林里游牧的。”

  “是这样的,不过他们渐渐的也有一些人跑出来住在森林里了,还学会了我们说的话,和我们交上了朋友,我们会交换一些猎物和特产,他们逐渐也跟着我们跑到南边来了——他们和我们不同,他们是有奴隶的,这些都是奴隶罗刹人,他们说以前的日子很苦,挨饿受冻,每年冬天都死人,天气越来越冷,他们害怕活不下去了,就偷偷地跑出来。”

  鄂伦春人说,“这些来干活的罗刹人,都是跑出来的,但还有一些商人也来做生意,他们就不是跑出来的了,而是罗刹贵族的手下,或者干脆就是贵族的亲戚。开原现在至少住了七八个罗刹商人,就是你们也见不到他们,他们全都被关到矿山里去干活啦!”

  “你们在说那些罗刹人啊。”

  屋子就这么小,没有什么话是瞒得过旁人的,众人借着刚才的打架,也都加入了讨论,“是,这些罗刹人什么都好,就是太爱喝酒,尤其是买地的高度白酒,真和不要命一样,一尝到就着迷了。做活赚到的钱,全都拿来喝酒了,一喝就上瘾——也都是天生的海量!你不卖给他,他就千方百计的去搞,甚至还有人去医院偷酒精的!”

  “你卖给他吧,就很难拿捏这个分寸,他们喝酒还不上脸,看着好着呢,其实已经醉了,醉了以后就爱打架,一打架就被矿山捉去做苦役,苦役出来,他还喝!就这样周而复始——这还算是好的了,有的真就是,大冬天的喝多了,回家路上就睡过去,再就冻死了。开原每年冻死十几个人,四个都是罗刹人,你想我们这里的罗刹人总共才多少!衙门都说,再别让喝多了冻死了,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们奴儿干都司会吃人那,跑过去的罗刹人全都死在当地了,还有番族敢来吗?”

  这话也是有理,大家议论着,包括汉人在内,所有番族最容易酗酒的就是罗刹人,其余人种多不会如此,就算偶有人酗酒,也不会这么疯狂,周老七听了,心中先是一动,忖道,“这……不是好事吗?在云县我也听人议论过,如今天下能酿烈酒,价钱又低的,也就只有我们买地了,欧罗巴好像也有烈酒卖,只是价格特别贵,产量也还少。酒这东西,不是好的,我们自己当然不能多喝,可卖给番族就没这个顾虑了。如果能把这个技术带到虾夷地去,在虾夷地大量酿酒,卖给罗刹人,嗯,那虾夷地就不愁商贸了……”

  想到这里,又有点良心不安,毕竟刚才那罗刹汉子为了饮酒而疯狂的模样,还历历在目,把酒卖给抵御能力极弱的人,就犹如下毒一般,好像是有些损阴德。周老七听艾黑子和荷姐议论了一番开原的饮酒策略——辽东这里,想和买地那样比较严格的控制饮酒,尤其是控制饮高度酒,囿于天候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买地的高度酒是采取专卖政策,基本都分配给矿工食堂这样的地方,而且要求食堂限额出售,其实不限额也不行,因为每年的量就这些,所以食堂还特意有请人来看场子,就是怕在卖酒上出现纠纷,也起到一个监督员工不要私下高价卖酒的作用。同时,对于酒后闹事、冻死这些恶性事件,采取严厉的镇压态度,像是刚才那个罗刹少年,喝多了闹事,啥也不说了,矿山苦役个月去吧!每年就这样的苦役队伍,人口常年都保持在两百人以上,这就可见开原这里的法规多严格,酒后犯事的人有多多了。

  “说来也是奇怪,这些罗刹人,以前都好几百年没来了……就这几年,抓了多少,死了多少,还是不知道从哪里源源不绝地跑到奴儿干都司来。他们上回来,还是跟着鞑靼人在圆朝,到中原去当兵呐,那时候鞑靼人叫他们色目人,圆朝一灭,他们不就回老家去了……”

  艾黑子不经意地喃喃,却是让周老七心中一动,他一面感慨艾黑子作为一个番族的确很博学,一面也是兴起了一个念头——

  “我一直挺奇怪,这么冷的气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跑到辽东,也就是奴儿干都司来,让这里反而比以前繁华——”

  虽然一直告诫自己要保持沉默,但周老七这会儿实在是忍不住了,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辽东只是相对买地比较冷而已,相比罗刹人久居的罗斯公国那块地方,又还算是比较暖和的——”

  “也就是说,到奴儿干都司来,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南下……罗刹人不是偶尔过来,也不是随便过来,而是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源源不绝地从罗斯公国迁移到通古斯——”

  随着他的疑问,艾黑子的脸色逐渐也变得慎重起来,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难看,因为——显而易见,虽然之前大家似乎都坠入了视野盲区,完全没有想到,但这个逻辑的确是有道理的。

  “也就是说,虽然还不知道小冰河时期这个词……但罗刹人在气候的压力下,仍然会主动往西南迁移,在事实上,威胁到奴儿干都司,以及建州女金圈下的两块新领地,成为北部华夏疆域的……最大敌人?”

第921章 皮草、雪地镜和爬犁子

  虽然健壮如牛, 几乎和黑大汉一样力大无穷,身强体壮,皮实得就像是人形牲口, 但性格却也蛮横粗野,尤其是见了酒就不要命……在开原住了两三日下来, 周老七的地缘知识增加了不少, 对于各番族,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罗刹人了。至于其余鄂伦春、鄂温克、索伦等族群, 甚至包括了传说中吃生肉,住在冰天雪地里的因纽特人,以及被视为是虾夷地那个大岛土著的虾夷人,周老七从描述中得到的初步印象是:其实他们和女金人都是一个人种,估计就是散在广袤的北地里, 各自繁衍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一些不同的风俗, 现在才归出了好几个族群而已。

  人种一样, 长相就相似,而且——不能不承认的是, 各族群之间也会有一些普遍的特点, 比如说女金人, 包括鄂伦春人, 虽然是番族,而且按鄂伦春人生活区域和敏朝的距离来说, 完全是生番蛮族了,但可以感觉到他们并不愚笨,反而都给人以有心计,能算计的感觉——这种形容词并非是负面的, 相反对于统治者来说,肯定要比罗刹人来得好,一样都是能输出劳力的工人,一个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对他好,虽然也会耍心眼偷懒,但总是可以去管理的,另一个,你说啥都听不懂,只想着喝酒,喝完酒就变成辽东人熊了,这样的工人,一般的东家谁敢用?力气再大肯定都是不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罗刹人真不算什么好邻居,周老七还想着让卫拉特鞑靼到虾夷地来种田做活呢,见识到了罗刹人好酒、好斗的程度之后,却是不敢兴起这个念头。虾夷地建城未久,规矩不全,可是不敢贸然引进这样的一股势力,他认为罗刹人都不适合留在辽东,就算要让他们做活,也要引入到云县去,让他们和家乡远远地隔开,这样,到了南方,没有御寒的借口,他们就不能喝那么多酒了,就好控制;

  其二,离开家乡,隔了那么远,他们就可以老实地作为番族,消化融入到华夏百族之中,否则,虾夷地本来就在北面,罗刹人也久有意于这片土地,都开始尝试在苦叶岛附近派兵巡逻了,把他们带过来久住,到时候局势一个不好,人家顺势把奴儿干都司咬下一大口来,宣布这全都是自己的领地,那该怎么办?再要去讨回来,那就真的是边境战争了。周老七认为,不论是通古斯建新的女金人,还是虾夷地的城建队,最好还是不要没事找事,给自己惹来这样的麻烦。

  对艾黑子来说,去南边探亲一趟,再回来的时候,罗刹人在开原的踪迹都频密起来了,也让他更加担心建新的处境,这几日他频频和周老七讨论罗刹问题——很显然,这个族群是卫拉特女金/鞑靼,通古斯女金、虾夷地新城都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对手,周老七也是在此时才非常生动地感受到‘地球是圆的’,因为在多日的讨论中,他意识到,罗刹国当然也很大,但并没有描述中的那么大——

  从地图来看,这三个地方都要面对一个敌手,罗刹国的疆域岂不是漫无边际了?这么大的国土他们能管的过来吗?但,这是因为把地图给摊开了,平面化了,倘若把地图蒙在一个球形上就会发觉,因为球形越到上面径越短,所以罗刹国的疆域这样看,虽然仍大,但又比之前想象得要小得多了,还算是可以理解的疆土范围。而且,从这点很容易地就能想到——从通古斯去卫拉特,如果不考虑气候和道路条件,其实反而是从北方绕路会更快的,因为是在一个球形上走,两点间并不是直线最短,反而是弧线的路途要更短一些。

  当然,这种考量就非常理想化了,除非人能飞起来,否则,怎么走受到的最大制约那还是路,这也是他们非得在狮子口上岸转陆路的原因。反而在下雪之后,路要更好走一点,听说本来从开原出去,道路就很崎岖了,也比较窄,下了雪这反而不是问题了,等上四五天,看着雪冻瓷实了,并没有回温融化的现象,一行人便开始着手换马:用爬犁子一般都要老马,因为老马顺服懂事,能明白驭者的意思,也习惯于爬犁子的复杂绳套,而年轻马匹虽然力气大一些,但心浮气躁,容易惊,在冰雪上行走更是烦躁,一不当心很容易就会出事。

  换上老马之后,再就是要逐个检查爬犁的榫卯是否牢靠,牛皮带是否还有足够的柔韧度来捆扎一些要害的榫卯关节,会不会在过往的一年中,因为疏于保养而变得硬脆。这是很要紧的,倘若爬犁子在半路散架了修不好,那货物就得分着装,甚至要抛弃一些辎重,等来年再回来取。

  这方面的功夫就花了大概六七天,等到货物全都换装好了,余下来的马车也在开原卖掉,这时候第一场雪也停了下来,天色总算放晴了,但却变得更冷,四面八方全都是银装素裹,没有丝毫的异色——这第一场雪就下了四天四夜,直接把整个辽东全都上了冻,即便是在开原这样的北方,今年也算是冷得很早的了。

  天气冷了下来,但又还不算到大冷,雪一停,大家反而比之前还要更加活跃,忙着利用最后一点时间来做猫冬前最后的准备,周老七也忙活着再给自己置办一点过冬的东西,他从酒馆老板娘那里受教不少,那也是南边来的新移民,自然知道南方人该怎么对付北方的冬天,周老七在她那里吃了两顿莲藕炖排骨,首先学到了一点:莲藕可以制成盐水罐头,甚至不需要罐装,只要有盐水时常更换,可以保鲜半年以上,其次就是他作为一个南方人准备的衣服还是太少,太太少了,只有棉服是绝对不够过冬的,他必须得去买一身皮袄、皮帽甚至是皮手桶才行。

  这的确是超出了周老七的认识,毕竟在南方,因为棉花本身价格也不便宜,好棉袄的价格几乎连都赶得上皮货了,从价格来说,似乎这两样东西的御寒力度在南方人看来差别是不大的,在叙州很少见到富户穿大皮袄子。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货物可以选购了,到了云县,更不必说了,周老七到离开的时候大家还在穿短袖短裤呢!皮草在云县压根就没有什么销路,从叙州到云县,南方人吃羊肉都是连皮吃的,这一点在北方人中往往引起惊诧。

  在开原这里,皮草就是很常见的商品了,深秋穿棉袄,小寒穿羊皮,到了大寒时节就看家底了,辽东普遍以貂皮为贵,一身贵重的貂皮裘是可以引来女金贝勒争风吃醋的,貂皮也是保暖的上品,轻便、暖和,而且还防水。鞑靼人则看重狐皮中颜色纯正的,这两种皮毛在开原的货色都不是很齐全,而且价格特别昂贵,据说好货都是送去京城卖的,本地百姓这个季节穿羊皮袄,更冷了就五花八门了,什么狼皮、狗皮都有,杂色狐狸皮已经算是富户的穿着了,貂皮根本不敢奢望,再往上更稀有更难以捕捉的灰鼠皮,更是连谈都不会谈起来。

  实际上,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来讲,狼皮适合做褥子,且因为较为沉重压身,硬要做成袄子,也只适合在隆冬腊月,深夜时分最冷的时候出门挡风用,旅行时穿狼皮袄是不实用的。周老七经指点买了一领狼皮褥子,一身羊皮袄子,一身杂色狐狸皮的袄子,勇毅图鲁送给他一顶旱獭毛的帽子和围脖,就这样凑齐了一身过冬的衣服,这也差不多够了,一般北地百姓过冬也就一两件皮袄,谁也没有天天换的。就这样他花了十两银子——主要就贵在狐狸皮袄子上。

  除此之外,还又买了一身毛衣裤,买了带毛鞋垫子,还储备了大量的乌拉草,这是女金人最推崇的辽东宝草,垫在鞋里非常轻暖,可以隔绝地下的冷气往上钻,因此他又买了一双大码的棉鞋,一来二去,银囊大空,行李又厚实了不少——最后犹豫再三,还是又花了一笔钱,买了一副茶色玻璃镜,这个是两个镜片缝在绒里布条上,给人绑在脑后用的,不像是买地的眼镜,这个玻璃镜没有度数,主要是用来在雪地上行走,防止眼睛被阳光刺伤的,这有一种特别的名词叫做‘雪盲’。周老七虽然完全不知道有没有必要,但这时候已经买得麻木了,既然老板娘要他买,他也就浑浑噩噩跟着掏钱就是了。

  如此,等到一行人再次从开原出发的时候,周老七简直可以说是在北方过冬的老手了,装备比几个番族还要齐全,勇毅图鲁他们没买玻璃镜,认为这东西贵而且容易坏,他们还是用鞑靼人的老办法:用黑马尾做的眼罩,或者用骨头磨出一条缝来,罩在眼睛上方。这些眼罩即便是摔了也不有损害,比起来玻璃镜无疑就要脆弱得多了。

  周老七被他们一说,也不由得暗自怀疑起来,认为自己可能是遭了骗了——这么说倒也不太确切,大概总有些东西是没有买得最划算的,但此时懊恼也来不及了。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至少雪地镜视野比较开阔,真摔了,那就摔了再说罢!

  就这样,连着准备了近十天的功夫,一切才总算是停当了,队伍在开原补充了一批肉干、奶皮子,买了大量的牛油红糖炒面:这牛油是川蜀老家来的,红糖是占城来的,只有面粉是本地的产物,可即便如此,借助水运,炒面的价格也还真不算贵。得益于此,队伍的食物储备是很丰厚的,人员也多,出发时浩浩荡荡,十几个爬犁子连在一起,人马都带着眼罩,看着形象还颇有些怪异,路人却都指指点点,对他们赞许地点着头。

  周老七见此,心中也若有所悟:在他来讲,总觉得好像北人会没那么雷厉风行,多是慢性子,不像是南人,尤其是云县那里的南人,想到什么起身就做,北人遇事,不疾不徐,好像总喜欢再等等,这种不着急有时候就让人很难受,现在看来,大概是和天候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北方冬天,出门做什么都要深思熟虑才好,因为实在是禁不起失误,可能一个小疏漏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送命,因此,宁可缓一下,也要在事前做好完全的准备。但在南面就不一样了,开始得快是最要紧的,就算有什么疏忽,途中补上甚至是返回来取都是轻轻松松的,因此对南面来说,坐言起行的行动力似乎就更重要一些了。

  至少,在旅行上,这其中的差别是显然的,冬日的北方,大地冰封,途中真是一点补给都没有,不像是南面丛林,空手出门都可以,完全可以就地补给,住户也比北方要稠密得多,一般来说,两个村庄之间隔的也就是一日的脚程。辽东这里,开原再经过四五个村庄,就要做好在野外露宿的打算了,到下一个村庄至少都是两三日的功夫——

  至此,他们也是离开了原本数百年前就有汉人居住,有农耕基础的开化地区,进入了原本就属于女金游牧的森林丘陵地带,这里农庄和农庄之间有时候能隔着一座山,爬犁子的速度也跟着慢了下来,不再是原本在平原上的风驰电掣了,行程开始变得更为艰苦,有时在上坡路段,乘客们还要下爬犁子,帮着马匹一起推拉,不过,毕竟是在雪地里,爬犁子已经比乘车要好走多了,倘若是在夏日雨季,道路泥泞时来行走,就只能是用驼马,车辆行进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和之前比,这一日他们只走了大概一半的路程,且要比之前更加提心吊胆,因为进了山林之后,就要开始防备猛兽了:虎、狼,人熊,这都是辽东大地上真实生活的猛兽,而且难保冬日缺粮,不会打队伍的主意,进了山林之后,队伍里就分出两人来,在前头探路,艾黑子也时不时到前头去转悠一圈,主要是找有没有猛兽的爪印和粪便,倘有,那就不能在这一带停留过夜。

  还好,毕竟这才是入冬第一场雪,猛兽们大概还在山林深处,还不至于缺粮到进浅林子来觅食,人们只是发现了一些梅花鹿的蹄印,凌乱地往山林深处而去,于是众人这才放心下来,在避风的山坳里驻扎,艾黑子笑对周老七道,“老七兄弟,今日我们也来尝个新鲜——也是和因纽特人学来的,雪屋过夜,咱们来试试看到底暖和不暖和,如何?”

第922章 雪夜孤客

  暖和不暖和都好, 只要能挡风,周老七认为这就是好的,他现在算是领教到了北面的冬天, 知道了从芯子里被冻透的感觉,更是明白为什么买地在辽东也不禁酒了——如今他已经是买地的吏目了,按道理来说, 是应该跟着买地的风气看齐, 轻易不饮酒的,但这会儿要给他一壶酒, 周老七高低也得喝几口, 一般的热水他觉得都不足够了,得要个什么东西在身子里架一把火, 从内里烧出来,感觉才能暖和得过来。

  冷是真冷呀!就算全副武装,穿上了皮袄,浑身上下都捂得严严实实的, 却也还是能感受到四肢在逐渐变冷,从温热变得冰凉,再后来传来一阵阵麻麻的刺痛,不论是在马上还是在爬犁子上,都是一样的, 必须要时不时地下地走走,让全身都活动起来, 才能避免这种刺痛的加剧, 如果稍微耽搁一下,那不消说了,下地走路的时候都觉得关节僵硬, 有点儿蹒跚,随时容易摔倒呢。

  这也就难怪玻璃的雪地镜,在辽东流行不起来了,那些真的在外久走需要用得到的人,却恰恰是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这样脆弱的物件的,在雪地里摔跤那是常事——倘若没有雪地镜的顾虑,其实就摔一跤也没什么,大家都穿得厚实,跌不疼的,只是不容易爬起来罢了。

  即便这样艰苦,这也还不算是最冷的天气了,只能算是刚刚开始入冬罢了,还可以在野外活动行猎,如果是在从前,不论是边军还是建州人,也都还会把这段时间视为是开展军事活动的时候,要到了真正的隆冬腊月,大家才会默契地收回在外的守军、探子,大家一起老实猫冬,周老七现在算是明白其中缘故了,就这会儿他已经觉得不能在室外呆太久了,真到了最冷的时候,海面都上冻的话,那感觉常识上,大家都知道这就不是个能开战的条件。

  “雪屋,怎么建?要我帮忙不?”

  下来活动之后,能够上马上爬犁子坐上一个多小时才再冷透,这样的天气在艾黑子他们看来就还算是挺怡人的,因此,他们很有闲兴,甚至还有兴致倒腾学来的新鲜东西,听到周老七从颤抖牙关里蹦出的回话,这些北方汉子们相视一笑,勇毅图鲁拍了一下周老七的肩膀,差点没把他带倒,“你来跟着一起支帐篷吧!快入夜了,天气越来越冷,人不能傻站着,傻站着就真冻透了。”

  这话是有道理的,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哪怕是艾黑子等人也没闲着,都在忙活,队伍默契地分了工:有人去林子里找寻猎物,“逮几只鸟也行,看下能不能抓到飞龙吧!”

  有的则是去收集柴火,这在辽东不算难的,此处松树很多,光是松果就是很好的燃料。还有些人去管马——马儿是钻不进雪屋的,也不需要,这些都是世代在辽东养育的良马,早就适应了本地的气候,到了冬天,它们就会长出一层细密的绒毛,非常保暖。

  再加上白日里一直在活动,并不怕冷,就是到了晚上,要给它们穿上马衣,再领到背风的地方,化开了雪,让他们喝点微微温热的水,喂一点糖稀、舔盐,加足了干草,再把防雪盲的马用眼罩解下来收好就行了。这眼罩可不能丢,要不然马过几年眼睛就瞎了,它们也是受到雪盲影响很大的牲口。有些屯子里拉磨的马就是瞎子——所以说,拉爬犁子的马都必须是老马,或者有老马带着,因为爬犁子都是在冬天用的,必须上眼罩,而只有老马才知道这是为了保护它们,也能习惯在很有限的视野里往前跑,这要是小马,套上眼罩之后就很容易惊,再要套爬犁子的绳套,那就更是惶恐不安了。

  这活说来简单,但架不住马匹多呀,也能把人忙得浑身大汗,甚至把棉衣解开敞着怀,周老七也是发现,这北方的冷,最冷的其实是风,一旦到了避风的地方,再干上一会活儿,那就觉得打从身子里暖和起来了,那热气被皮袄捂着,还真容易闷出一身的细汗,感觉和僵坐在爬犁子上迎风前行,感觉能差了有十几二十度!要不把皮袄解开,让这股子热气散出去,感觉这汗都淌不完了!

  喂马的在马营地和货物这里穿梭着,来回运草料和马衣,热得头顶冒白烟了,他们铲雪做墙的也是如此,按照艾黑子的说法,因纽特人的雪屋正经是能住好几个月的,因此制作还颇为费事呢,要把雪块压实了做雪砖,他们这样只是过一夜而已,就不必那么讲究了,只是就近找了个积雪深的洼地,在侧面挖出一个口子来,把雪全往当风那面培实了,再把马营地设在另一面,货物设在第三面,这样加上背靠的山坡,四面都有东西挡风,马营地那里还能感受到一点牲畜挤在一块的热气传来,虽然不可避免的也有马味,但不可否认,营地里一下就暖和起来了。

  这还不算完,还有上头呢,这就是鞑靼人的擅长了,他们是善于支帐篷的,把厚实的帆布张开,撑成一个平顶,四角用雪压实,帐子顶也爬到缓坡上,用雪堆在上面,等于是在雪窝子里撑起了一个顶来,再放下毡布做门帘,左右是雪墙,里面再铺上毡布做底,坐在里头,不一会就暖和起来,感觉必须宽外袍了,大家体会了一下都很满意,甚至有人认为这样就不用在帐篷里烧炉子了,晚上大家合衣睡下,袄子一半垫一半盖,彼此挨靠着应该也够暖和。如果不够,还有水囊呢——睡觉前烧热的水给大家都灌一囊,抱着睡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正好是温热的,可以洗漱饮用,岂不便宜?

  “真没想到,这雪屋还真挺暖和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4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8/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