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585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隔壁办公室的小常,手里端着搪瓷杯,杯口扣了一个大馒头,脚步轻快地从门口经过,探头问道,“我记得前些天,你还在说袋鼠地铁路的事,这又来新活了?啧啧啧,怪可怜见的!食堂那边放点心了,快去吃点吧,今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班呢!”

  “小丫头,就数你卖乖,等着,有活我必定把你借来!”

  崔秀英笑骂了一声,不过毕竟没有接着小常的话口抱怨——袋鼠地铁路的事情,密级不高,而且的确借用了隔壁办公室的人手去协调,说了也就说了。这远征欧罗巴之事,牵连如何,崔秀英还不清楚,因此虽然已经要开始征调外援队了,她也还是下意识地选择了低调。

  “今儿吃的什么点心呢?”

  她也是岔开了话题,伸长脖子往小常手上张望了一眼,“哟!馒头,这可是今年起,日子好起来了,这食堂里都三两年没见到馒头面包了吧?”

  “可不的?今儿不止有馒头、还有花卷那,咸甜口都有,还有辣味的——那酱也给的足,我这脓包还没下去,不能吃辣,不然我也拿一个!”

  小常掀开手里的馒头给崔秀英看,“还有豆浆——就是不多,崔主任你快去吧!晚了就端下去点豆腐了。”

  诱人的豆香味,和馒头那股子朴素的甜香,也勾动了崔秀英的肚肠,她啯地咽了一口唾沫,“好久没吃馒头了!”

  想着今晚必定是不能回家吃晚饭的,且一会如果要出门,能不能在食堂按点吃饭都不一定,她便轻易地原谅了自己,把控制饮食的念头,抛到一边去了。

  抄起自己的搪瓷杯,崔秀英和小常招呼一声,下楼往食堂方向走去,一路陆续也能看到好些人,或者是打着呵欠,或者是揉着眼睛,在食堂大门口进来出去的:

  食堂这里,每日供应六餐,比较丰盛的,当然是午餐和晚餐了,可其他几餐的份量也都很扎实,因为很多吏目是把自己能吃到的那一顿当正餐来吃的,其余正常用餐时间,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外奔波,以羊城港的炎热天气,也谈不上请人帮忙打好放着的做法。

  就连豆浆,供应上一两个小时也要撤掉,就算还有剩的,也不敢再给喝了,宁可拿去点豆腐——因为实在是怕变质,喝出事情来,这就可见一斑了。吏目们或者通宵加班的,或者开会、出外勤等等,错过正餐是家常便饭,点心时分过来吃一顿,就算是他们自己的正餐了。

  也因此,食堂这里,什么时候人都很多,宵夜供应时段,有时候还没位置坐!越是中枢衙门的食堂,就越是如此,几乎没有不加班的,前些年更甚,动不动就要在衙门里住,这几年,内政相关的要略好一些,至少急务没那么多了,再一个,人手陆续补充了进来,大家也做惯了,虽然还是难免要加班,但至少晚上八九点可以回家,这已经让很多习惯了前些年辛劳的吏目们感激涕零,认为是很好的变化。

  也就是崔秀英所在的外交相关岗位,忙碌还是一如往常,甚至更增辛劳了。以如今买活军外拓的规模来看,事务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却迟迟不见补充,崔秀英一想到这就觉得心烦,每当此时,她就破罐子破摔一般,想着干脆转岗外调,去外地出差,一个攒资历,另一个,在外绝不会有在中枢这样辛苦。纵然也有难处,至少在她看来,加班也不会如此频繁。

  自然,这念头也只是偶然想想,很难占到上风,除了舍不得羊城港的繁华之外,或许这中枢食堂也是个理由。崔秀英刚走进食堂,一股香味就扑面而来:有糖水的甜香、辣椒酱的咸香,还有炸油条的油香味儿,今天的下午点的确颇为丰盛。除了小常说到的几味点心之外,甚至还有一筐鸡蛋,摆在档口的大饼铛边上。

  做鸡蛋灌饼、煎饼果子加蛋,甚至就是单纯地摊个荷包蛋都行,只要发话了,师傅都给做,一人一个,也谈不上什么凭券领取,来了就都能有,要能舍下脸,多排几次队,那多吃几颗蛋也行——中枢食堂,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蹭进来的地方,都是有名有姓的吏目,这要连鸡蛋的便宜都想占,那别人见了该怎么想?鸡蛋的便宜有了,前途也别想要了,被别人嚼几句舌根的话,就等着老大哥老大姐来谈话吧。

  按说,一两枚鸡蛋,对于如今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来说,其实也不算什么,他们从小如果是在买地长大,那是真算得上吃过见过的,也就是这几年来,日子稍微紧巴了点,才值当把面粉、鸡蛋什么的拿出来说。

  要是从前,食堂一天六餐里,三四餐都能见到荤腥,什么炸鸡腿、炸鸡架,时不常的就有供应,也就是如今这些年,羊城港物资紧张了,才改为一周固定三次供应罐头——那几年,羊城港的人口又多,饲料价格上涨得还厉害,新鲜肉菜的价格,水涨船高,连食堂采购都感觉奢侈了!

  那时候,什么小炒肉、芙蓉鸡片、京酱肉丝等等,要用鲜肉来做的菜,也只在一些有档次的餐馆供应,或者各殷实人家买回去打牙祭,一般些的百姓,要说吃肉,吃的都是外地供的肉菜罐头,那也是菜多肉少,用浓油赤酱来掩盖罢了。倒是鱼鲜价格还算平稳,食堂这里也就常常用咸鱼鲞来供应蛋白质。

  现在,鸡蛋来了,费油的油条也重新出现在档口了,看来,过去几年屏牢的那口气,也算是慢慢地缓过来了——崔秀英本来因为骤然增加的棘手工作,而相当沉郁的心情,也稍微地轻快了起来:这些改变,虽然细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她自己多少也在这些变化中,占了微末的功劳,现在见到自己的工作有了效用,所得到的成就感,倒是比入口的那些吃食要更让人愉悦得多了。

  “来个辣酱花卷吧——哟,还有点肉丁呢,这食堂可是发疯了,下半个月不过日子了?”

  她不屑一顾地经过了发糕、米糕、红白糕、凉粉、米粉等等所有以米和糖为原料的点心:毕竟是中枢衙门的食堂,如果连这边的吏目都吃不到好的,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脸面和凝聚力?就算条件有限,也是要在有限的条件中,给吏目们供上最好的。

  过去几年里,食堂的点心变着花样地就是这么供,因为这两样物资是买地唯独富裕的资源,所以他们也不吝惜。因此,要说食堂的饭菜不好,这是说不过去的,但说实话这么几年吃下来,也实在是吃得腻烦了。这就和豆浆大受欢迎,一边的什么甜豆花、绿豆海带糖水等常供的糖水,反而乏人问津一样,什么东西越是在本地稀罕少见,就仿佛越是增加了美味程度,一想到那滋味儿就让人想得慌呢。

  要了一个辣酱花卷,一个鸡蛋灌饼,一根油条——还让师傅回了一下锅,再来一杯豆浆,往里加了些糖,搅拌搅拌,先喝上一大口,崔秀英惬意地叹息了一声,“这日子也是好起来了!看来,国宾馆的自助餐,没多久或许能再开了。”

  “这两年收成是不错,主要是各地也安顿下来,没前些年那么兵荒马乱,交通压力就小多了。”

  食堂里各处自然都是熟人,一句话都落不到地就被捡起来了,邻桌的郎主任端着盘子坐到崔秀英对面,“老崔,正好咱们在这遇上了——我和你商量个事——哎,别介,别介,哪有这样的,话都不听就走,保证不让你为难行不行?我就划掉一个名字,就一个名字——老崔,我们这几年的交情了——你也多少照顾照顾我啊,这人,我们三厂离不开!一离开,整个机修部趴窝,人家这也是托了好几层关系,这才求到我这里来的——”

  崔秀英翻了个白眼,差点没噎着,刚才的那点好心情又飞到九霄云外去了,“郎姐,不是我驳你的面子,事没有这么办的,人人都来说情,都不想派骨干外援,那外援工作谁来干呢?

  知道你们也难,这些年来骨干职工流动量很大——但你要从我这拿走一个,得给我补一个差不多的候选人啊!怎么,那什么三厂就一个机修师傅,再没第二个能提得起来的了?这要把他拿下去了,别的厂知道了,不得来找你闹啊?你这是卖了一个人情,却落得无穷埋怨,你给自己挖坑呢,郎姐?”

  这话也算在情在理,郎姐一听,有点坐不住了,“你这话有理——合着他们坑我那?欺负我刚外援回来定岗,想占我的便宜?”

  几句话把三厂和郎姐的关系就给挑拨了,崔秀英却也说不上多解气,还是给那什么三厂找补了几句,“也可能连厂长都是新来的,不熟悉程序,一时没有想到,当不是诚心坑你,他们也的确是有难处。

  主要还是我们这工作确实不好做,每次抽调人才,人才自己是情愿的,可对厂子的确也是伤害,我们又没有权限去补偿他们。先天的这就形成了矛盾——这去袋鼠地的项目其实还算好了,抽的都不是稀缺人才,我这还有个活才叫人烦难呢。”

  想到刚接下的‘远征欧罗巴’组局任务,崔秀英的眉头就不禁皱紧了,她喃喃说,“我连怎么找人都没想好,更不说别的了……我们想要的人才到底存不存在,该去哪里找,都还不知道呢。”

  一想到这里,她就失去应酬郎主任的兴趣了,这个大姐年岁比她大些,家里原本是三姑六婆中的牙婆出身,因为能干会来事儿,又聪明能读书,后来考入吏目,一步步地也给她混到今天这个职务。人不能说没才干,但有点自幼年带来洗不掉的江湖气,崔秀英也认为她心计很深,脸上亲热,背地里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要说郎大姐完全不知道三厂是在坑她,崔秀英可不信。但这会儿她没心思和郎大姐周旋了,对她这样出身的吏目来说,办实事出成绩,永远是第一位,对于人事来往,单位内部倾轧,崔秀英兴趣很淡——她的出身就决定了她根本不需要通过倾轧来争取资源,仪仗队出身,六姐都是见过多次的,只要自己成绩硬,她还能被埋没了?

  三言两语打发了郎主任,崔秀英把鸡蛋灌饼囫囵吃了,咬着油条,搪瓷杯口盖了个花卷,又从食堂提前转移回办公室,一路都是眉头紧锁在思忖吴小莲交办下来的棘手任务:“首先要找一个能把人带过中亚去到欧罗巴,而且会说女金话、鞑靼话、几门欧罗巴土话,中亚当地语言,罗刹语、哥萨克语,最好还要懂格斗、火铳有一定军事素养的向导……

  不是,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就算存在,分级也必然非常高吧,抽调他,能通过局里的审核么?他个人会情愿去?”

  “哎!”这下,就算是辣椒酱里的肥肉粒,也无法安慰叹息着的崔秀英了。“就算让吴局长去找,她能找得到吗?就会往下属头上丢难题……”

第1215章 崔秀英的难题

  要说起崔秀英现在主要从事的工作, 的确是有些棘手的:她现在吴小莲手下,主要是做好对远外支援地区的专家小组的组建、对接和慰问、回收工作。说起来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对于危险评级很高, 距离本土很远的地区, 张罗需要的人手。

  把他们送去之后, 再在约定的时间把人给接回来, 把当时许诺的待遇给落实了,以及定期询问这些专家的需要,能满足的,都尽量地给协调满足,对于一些表现特别优异的专家, 也会申报表扬、奖励等等,为他们争取荣誉。

  别看这工作和大管家似的, 好像随便一个心细会来事的人都能做, 但其实干进去了, 才能体会到期间的酸甜苦辣。崔秀英在仕途上, 不算是很想进步的,也就是借着这个仪仗队的平台, 起步要比别人高一些, 被提拔为主任之后, 这几年被折腾得也是头大:第一, 它要求的其实是通才,见闻和人脉都要广博。

  就比如说现在, 别的部门提的计划, 六姐觉得可行, 点头了, 那么计划落实过程中,需要的人才,他们是只管提诉求的,到底去哪里找人,谁也不会多想,需求传递过来,傻眼的就是执行的人。

  你要知道去哪里能找到会这么多语言的人才,他们平时的待遇是怎样,在预算范围内,能提出怎样的奖励条件,让他们也感到衙门是讲理的,心甘情愿地为衙门卖命——

  要说以衙门的威严,强行征用,那不是买地的作风,连六姐对地主,都是宽厚地以低价来赎买土地,而不是一杀了之,那底下人还能耍官威吗?当然,也可以强征,可强征来的人才,往往满是怨气,不会真心卖力,甚至各出招数来逃避征召,这点道理,买活军的吏目们还是都能明白的。因此,买地招人,往往是以利动之,除非逼不得已,不会扯下那层斯文的面皮。

  既然要谈好处,那就要知道这些人才都想要什么,可人一过百,那就是形形色.色,什么幺蛾子都有,尤其是崔秀英这里,什么局都是她组,更是总觉得脑子不够用——要钱要官,那都简单了,组工业支援局的时候,要是有个专家羞答答地说,他不要钱,也不要官,只想要一个什么什么机器——你可千万不能顺嘴答应。

  这答应下来,那就完了,最后这事儿非得局长出面协调不可:答应下来的事,不可能不试着去办,可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机器有多昂贵和稀少,很可能本来该给这个厂的,因为这边一个许诺,要给那个厂了,那本来的厂子能不闹吗?

  许多纷争就是这样产生的,买地崛起至今,从一两家厂子作坊,到现在工坊遍地,从全国角度来看,大厂也是林立的场面,也不过就是二十多年,就这些年,已经让很多厂子之间产生了恩怨,甚至出现了互相较劲的‘宿敌’。

  这些宿敌,彼此一般都相距千里之上,较劲的法子肯定不是斗殴了,主要比的就是产品、突破和新机械的分配,而这些毫无例外都要着落到工程师和熟练工身上。这也是崔秀英需要去考虑的问题——她在组局发询函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薅羊毛的频率,羊毛不能可着一个厂来薅,凡是抽调,都要公平点,轮着出人,否则厂子那里意见肯定很大,就觉得上级部门在拉偏架了。

  此外,为了削减他们在出人方面的抵触心理,还得把支援外建当作是工厂本身的政绩和荣誉,否则,人事局这里去接触下面的人才,还得偷偷摸摸的,因为工厂必然从中作梗——我出了骨干工程师,能得到什么好处?倘若只有几句好话,那是不成的,我全年的生产任务可是摆在这里,若是完不成被申饬了,难道还拉出那分文不值的几句感谢之辞,来为自己辩解吗?

  在这件事上,矛盾频频,归根到底还是上头的大人物们,既要又要。既要不断出人去远外地区,又不能落下了原本的生产节奏和生产质量,两边哪边做不好,都是要问责。

  这就让人事局和工厂的利益产生了矛盾,反倒是人才本身,对于远外援建不是那么排斥,走这么一趟对他们自己往往都是很有好处的。

  崔秀英也在努力推动吴小莲去要政策,希望能从根本上弥合矛盾,而不是每一次都要她绞尽脑汁,在那晓以大义,耍嘴皮子功夫。别看挂了个中枢的衔,但这工作实在不好干,赔起笑脸,和一般店铺里的伙计几乎没有区别!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部份,这里也是有窍门的,就好比抽调人手组成铁路专家组去袋鼠地,这个要说服厂里出人,得稍微走个弯路——城际铁路修起来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哪里?

  除了袋鼠地之外,其实就是矿山了,不用单对单和厂区谈,可以引入厂区附近的大矿区,把合作给牵起线来,这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工人,回华夏之后,先不回厂,而是去矿山指导,增建铁路,矿区当然也会对厂区的原材料供应略做倾斜。

  ——总的说来,远外援助也不是纯粹的付出,肯定都是有好处的,对于人才本身来说,是很难得的锻炼机会。作为牵线拉媒的官方‘牙婆’,人事局角度要多样化,要能从矛盾中找到共同的利益。

  别看崔秀英对外抱怨连连,好像这活儿很难,这也无非是为了夸功争荣,顺便要政策、推工作的手段罢了,实在的说,这个铁路组的组局,她还是有把握的。

  但接的这个新活,对她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挑战了,不但人才要求高,而且还是比较冷门的陆上亚欧走廊地区,这个地方从来就不是买地的发展重心,崔秀英对其的关注也很少。起码人事局这块,没有组过类似的局。就连通古斯,都没怎么打扰到他们这块来。通古斯被上层拿去安置辽东边军了,算是保守派的地盘,和敏朝的干系也比南边大。

  “要找到完全满足需求的全才,基本没戏。”

  这是她一边啃着辣椒花卷,一边做的第一个判断,不过这对崔秀英来说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打击,完全吻合需要的人才基本是不存在的,一个人满足不了,那就拆分需求,分散着来。

  “鞑靼、女金、哥萨克这些土话的通译……”首先要明确的是语言需求,崔秀英为此还又还写条子去申请调阅情报局的公开档案,也就是和沿路途径国度相关的那些信息,历年来被收集整理成的档案——除了这份档案之外,在羊城港估计找不到第二个了解这些小国、部落的人了,万里之外,没通商路,而且僻处内陆,不通水运,要不是借道该处,那里的百姓一辈子也不会和羊城港有任何的交集。

  “通晓这些语言的人才,现找的话估计得从辽东那边寻摸,有可能有语言天赋出众的内化哥萨克人,他们常年游荡在罗刹国南部荒野,能通晓哥萨克语和罗刹语,这且不说,对于当地部落的土话,天赋出众者一般也能初步掌握。”

  做她这行的,自己的才能先不说,平时接触到的都是有才能的聪明人,这是真的,崔秀英先做了一行笔记,“这样的通译来一个,这就能解决不少问题了,当然,前提是要查验人品和立场……予以一定培训。”

  “此外,同时通晓鞑靼语和女金语,还有一定军事素养——这样的人就好找得多了,只是获取难度很高而已。”

  比如说,艾狗獾这就肯定是通的,但人家那是可能会继承建新管理者的身份,人事局不可能把他薅去远征的。所以,这也是一个点,一般来说,具备多种素质的人才往往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很难离开当地长期外派。

  崔秀英在军事素养上划了横线,“基本只能从已经有一定名气的人身上找——对了,有个不错的现成人选,林丹汗的囊囊福晋,她是停驻在轮台了吧?

  塔尔巴哈台的环境艰苦,距离通古斯更远,而且,黄贝勒已经有了卫拉特的福晋,他如今是尊奉一夫一妻制了。

  囊囊要过去,只能再找合适的配偶,但人选一时出不来不说,囊囊的陪嫁胜过了如今的黄贝勒福晋,为了避免纷争,只能暂住轮台,而塔尔巴哈台人满为患,囊囊和她带的人,短期也过不去……但如果要西征的话,我估计黄贝勒应该是把她的人马也算上了。”

  至于说囊囊大福晋是否愿意,这其实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罪臣残余,她的情况主动性更小,崔秀英沉思着:

  “轮台那边这些年气候也不好,很多人都张罗要北迁去罗刹放牧,我估计这个向导组她是愿意做——如果她在轮台,能分析局势,知道自己有北迁可能,主动学了罗刹语,那就更可栽培了。”

  考虑到这一次西征的目的,对于政治素养,崔秀英并不苛求,尤其是在察罕浩特土崩瓦解的现在,鞑靼人和哥萨克人相比,要求就更放松了。哥萨克人归化未久,和罗刹渊源更深,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或许有背主靠向罗刹的可能。但这个担心,在黄贝勒和囊囊福晋身上自然是几乎为零。

  “可惜的是,这些人基本不可能兼通欧罗巴的多种语言。哪怕是罗刹贵族都没有会说欧罗巴语的,不然……嗯,算了,迪米特里可能还有大用,他也是薅不动的。”

  崔秀英把已经初步找到方向的点都用铅笔划掉,“接下来是欧罗巴多门语言,格斗、火铳使用技巧,这两个需求是互斥的——”

  的确,现在能说多门语言的,肯定还是以洋番为主,大多数汉人通译,起源自十八芝这些海狼,以及吕宋、南洋的,基本都是以红毛番和弗朗基语为主,其余语言能说的不多,但洋番要弄到火铳很难,能熟练使用火铳的,多数都有军事背景。

  崔秀英沉思着写下了两个思维方向:“聪慧的黑奴?后有参军经历?早年间在壕镜或许可以学会多门语言,参军的话也必然会格斗,政治立场也能放心……唉!但这样的人早就出头了!”

  她叹息着划掉了这个方向:有能力的黑番,在买地可以从事的职业太多了,东非、黄金地、袋鼠地都很缺人,尤其很多特殊岗位就是要他们去做效果最好,黑番在策反黑奴,混入黑奴中打探情报上显然拥有无可取代的优势。也因此,大部分有天份的黑番都被挖掘出来,去自己的岗位上发挥长才,这也是他们的志趣所在。想要找到一个素质又好,眼下又无事可做,能带着远征的黑番,难度是很高的。

  这就又得拆分了,崔秀英拆出了一个需求:会说欧罗巴两门语言,有军事背景,立场坚定的汉人——这个好找,十八芝内部人脉关系错落,随随便便都能揪出来几个。

  余下的就是:会说欧罗巴多门语言,且政治立场无比坚定,人格也比较崇高的洋番。崔秀英凝视着这行字,她认为答案已经自己浮现出来了:“德札尔格的那些红圈学者朋友——铁了心在买地定居的那些,最好还不是法兰西人,这样人脉会更加广博。”

  “——说起来,倒是从未和这些学者打过交道,要找人的话恐怕没那么简单,政治立场要坚定,就不能还信移鼠教……他们现在信教的人多么?这些年日子过得如何?”

  洋番学者,几乎和远外援助没有任何关系,崔秀英对他们自然也是一片空白,她看了看表,晚上七点多了。

  很好,抓紧时间,有希望在晚上九点前到家。崔秀英立刻站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搪瓷缸的热茶,端着就去了三楼,找到了贴着《海外高层次人才协调管理办公室》的一扇门,敲门进去,熟门熟路地坐下了:

  “薇儿,有个事要你帮忙——先不急着说,咱们闲聊聊,最近你们忙不?那些洋番红圈学者的摸底跟进,最新一期什么时候做的?我记得报告密级不高——我能瞅一眼吗?”

  “别试探,不能瞅,但能聊——有什么事,说。”

  被亲昵地叫着薇儿的吏目,目测大约在近二百斤左右,是个不折不扣的壮士,语调也是严肃刚硬,思维却呈现出和浑身肌肉不符合的敏捷,“你搞远外援助的,突然来我这打听,怎么,居然远外援助也考虑动用洋番了?是来问政治立场的吧——哼,不是要动用洋番去对抗四大总督区,就是要和欧罗巴本土作对……这几天传言,卫拉特有意西征,看来这事是真的了?”

  “卖弄聪明,什么事也瞒不过你。”

  崔秀英翻了个白眼,也是笑骂了一句,痛快地承认了下来。“是有这么回事,那就好好聊聊吧——这几年日子过得苦起来了,那些洋番学者,早已娇生惯养,有没有抱怨的,想回家的?你瞅着,这些年来他们对我们这儿,感情如何,对故乡又做什么想法,卫拉特西征,依你的预测,你觉得,他们是会赞成呢,还是反对?是给我们提供帮助的,还是,会反过来拉我们的后腿?”

第1216章 发展性与局限性

  ‘喂, 我们现在要去打你老家了,你来不来?’

  虽然你们中来得早些的人,也在买地过了十来年的好日子了,而且这些年来, 欧罗巴洋番是你一个我一个, 一提一连串粽子的往华夏跑, 但, 倘若直接把这话问到他们脸上,就算是崔秀英这些买地的吏目,大概也没那么堂堂正正了,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不那么好开口——

  这还好, 是有德札尔格在欧罗巴主事,否则, 就算欧罗巴那处, 再是暗无天日、民不聊生, 问他们是否支持建州人打到老家去, 想也知道答案是如何的。

  崔秀英想到这里,也不由得是笑了一声, “还好, 那黄贝勒也算是有些气数, 识得大体, 一心归顺,虽然在卫拉特那样遥远地方, 但也还是竭力往我们靠拢, 学汉语、教道统, 都是在使力, 不是那等化外生番,否则,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穿针引线,用上他们的,便只能在卫拉特那慢慢消磨到死吧。”

  “有个道统在前,又有那个德札尔格先生的鼓吹,倒也算是让那欧罗巴的穷苦百姓,能摆脱贵族的盘剥,过上好日子,如此,若是赞成买地道统的,或许也有支持这般做法,愿意出人跟随西征的呢。”

  “那是,没有道统,完全是引狼入室,那有点家国情怀,都不会答应的。甚至因此和买地反目,偷偷写信回家,或者是要回国去警告家乡的爱国人士,我猜肯定也有——虽然这些洋番,在我们这里的生活质量,比在老家无不要高出太多,简直是云泥之别,但毕竟是牵涉到故乡,洋番虽然没有听过乐不思蜀的故事,但不肯做刘后主的人应该也很多。”

  谢采薇也是点头认可,崔秀英听她这么一说,稀奇地哟了一声,也显示出了对于洋番的好奇心,“高出那么多啊?到了云泥之别的地步了?其余那些洋番水手、船长,不消说了,在老家都是受苦的。他们这些学者贵族的,也差这么多?好像偶尔听那些从前做过女仆的移民说起,那边的贵族倒也是金碧辉煌,体面非常。”

  洋番学者,虽然人数也不少了,但多数群居在买活大学附近,交际不广相对封闭。也就是谢采薇这样专门分管他们的吏目,对他们的情况要了解得仔细一些,她不屑地说,“别说学者了,就是国王皇帝,也是驴粪蛋子表面光,连最基本的干净整洁都且做不到呢!”

  “整个欧罗巴就好似一个大粪坑——也是听这几年新来的一些人说,就是从我们买地这里学去了不少规矩,这些年来才慢慢地讲究起卫生来了,至少知道了要把屎尿拿去堆肥,虽然做得不怎么样,还闹出了国王强制农户来买城市粪便的笑话,但至少城市里洁净了少许,没那么臭不可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5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5/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