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点兵:真的很好奇,天人国家是怎么打赢的。]
[边城一小兵:不是被害妄想症,是过往经历太惨痛,不敢忘也不能忘,血海深仇,代代铭记。]
……
“那啥鸡又是什么意思?”薛爷爷好奇地问:“就是最后一句。”
薛皎解释道:“这一句一般是指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亡国之际,放弃南逃,以身殉国,自缢而亡,死前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
薛爷爷薛奶奶对古代的皇帝没什么感情,听了也不过感叹一句:“这皇帝……怪可惜的。”
能说这样的话,说明心里是有百姓的,以他们的标准来看,应该算好皇帝了。
天幕下的丰朝人,却集体沉默了。
[不可能,绝不可能!]
[平安是福:真有这样的皇帝吗?]
[学成文武艺:天女娘娘说了,这个崇祯帝,勤恳但能力不足,做了许多愚蠢的决策。]
[可他惦记着老百姓啊!]
[是啊,他是皇帝,他要跑,有的是人给他替死。]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王朝,咋还灭了呢?]
……
薛爷爷薛奶奶只是感慨一下也就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姓,谁还会怀念封建王朝。
不过听了这么一段,对明朝的好感度大大提高,对接下来的游玩也更期待了。
先到的朱棣的长陵,还以为能看见墓碑、棺材什么的,都没有,先看到的是裬恩门,进去就是个很空旷的大殿,殿内有许多粗大的柱子。
“咋没墓啊,也没棺材。”薛奶奶说。
“长陵的地宫没有开放。”薛皎解释:“之前不是跟您说,考古挖掘了一座皇陵嘛,当时技术不到位,保护的不够好,损失蛮大的,国家明文规定,除非必要,不允许主动挖掘帝陵。”
薛奶奶点头:“挺好,人都死了,让人好好躺着呗。”
大殿空旷,其实没什么好看的,薛皎指着柱子小声说:“听说这些是金丝楠木。”
听见“金丝”,已经开始觉得贵了。
刚还夸朱棣好皇帝呢,一听说用这么贵的木头修皇陵,又嫌弃他:“太浪费了,这些皇帝,都不知道俭省。”
薛皎:……
“好歹保留下来了。”薛皎只能这么说。
去看了展览的文物,有个金丝翼善冠蛮漂亮,薛爷爷听说这是古代男子戴的,多看了几眼,说古代男人这帽子,比现代的好看。
大殿里还有个来得早的旅游团,导游正在讲朱棣靖难,薛皎他们从旁边过,蹭了一点儿讲解听。
爷爷奶奶还是没听明白,又迷迷糊糊地问薛皎:“朱允文又是哪个?朱棣弟弟?他们争着当皇帝?”
“不是弟弟,是侄子。”薛青山回,他看过电视剧,这个他知道:“朱允文当了皇帝,朱棣造反赢了,朱允文失踪,也说死了,朱棣就当了皇帝。”
爷爷奶奶彻底糊涂了,薛爷爷:“那皇位,不都是老皇帝传给儿子,再传给儿子,这……不是说朱棣是朱元璋儿子……”
“偏心呗。”薛青山说:“皎皎不是说了,那个朱元璋最偏心老大,老大死了皇位也不给其他儿子,要给老大的儿子。”
薛爷爷:“这是真偏心!”
但他又忍不住道:“那也不能抢侄子的,亲侄子,给都给了……他爹知道,多伤心。”
老人还是希望子孙和睦,这种人伦惨剧,听着不开心。
薛皎本来不想讲的,因为她爷爷奶奶思想比较传统,话赶话说到这了,只好解释:“朱允文上位后,接连削藩,连削五个叔叔,把他们贬为庶民,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流放的,抓去坐牢的,还逼死了一个。”
薛爷爷:“……”
薛奶奶:“儿子生多了!为了争家产,打破头。”
说着还横了薛爷爷一眼。
薛爷爷很委屈,那又不是他儿子,关他啥事。
长陵能看的地方不多,大家逛了一圈就走了,开车去下一个陵寝。
中间几个陵寝都不对外开放,车子开过,能从车窗看,远远看一眼也就算了。
之后又去了昭陵,这个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历史上也没有太大名气,不管好的坏的都没有,不过陵寝新维修过,到处看着都挺新的,大家下车转一转,到处看看,也还不错。
看完昭陵就直接去了定陵,定陵是明十三陵唯一一开放了地宫的陵寝,也是来明十三陵参观必去的陵寝,可以单独买票。
下车之后,还在定陵巧遇了最开始遇到的那个旅行团,不过跟之前不一样的是,旅行团里多了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北京城的外国人数量不少,工作的、旅游的,甚至长期居住的都有。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十一是中国人的国庆,跟外国人没什么关系,薛皎带着全家游了那么多景点,今天还是头一回看到外国人。
薛爷爷薛奶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他们在村里真没见过活的外国人。
[这人怎么生得如此奇怪,头发焦黄,山鬼吗?]
[怪里怪气,看着怪吓人的。]
[京城百事通:许多胡商便生得如此模样。]
[山水旅人:天人所说的外国,难道便是这些胡人的国家?]
[有可能……但他们不是打过仗,怎么还能同出行。]
[还来看皇陵呢,他们也不怕啊。]
……
外国人不光不害怕,他们汉语还特别溜,比薛爷爷薛奶奶带着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还标准,听得二老一愣一愣的,总忍不住去看那两个外国人。
定陵外有个赑屃驮碑,这里很多游客打卡,陵寝嘛,本来能打卡的地方也不多,薛皎一行也去打了个卡。
打完卡就往前走,走着走着,冯英就问了:“这个皇陵,怎么没那个什么殿。”
之前皎皎都讲了,说那什么殿是摆放牌位的地方,想想也是,皇帝那坟还修个什么地宫,也没坟头,后人来祭祀,总得有个地儿。
“裬恩殿。”薛皎说,“被烧了,被烧了……我看看……被烧了三次呢。”
“妈妈,你不是说,这个定陵,是最先被挖掘的那个陵寝吗?”薛珍乖宝宝,妈妈讲她从来不随便插话,听了一路。
薛皎:“对,据说本来准备挖长陵,也就是朱棣的陵寝𝒸𝓎,想找《永乐大典》,也就是明朝时候的百科全书,但不好下手,还没等开挖,定陵先自己塌了一块儿,就先开挖定陵了,然后大家都晓得,没搞好,后面国家就不让挖了。”
薛皎笑着说:“这是网上的传言,不一定真实哈。”
薛爷爷:“这后辈还怪孝顺,晓得替祖宗挡灾。”
一句话逗得大家忍俊不禁,旁边路过的其他游客听见了,也都忍不住笑。
边走边说,很快就下地宫了。
地宫深入地下二十多米,里头倒不是说环境不好,就是整体建筑、氛围让人感觉不是很舒适,好在游客够多,人气够足。
地宫里也有好几个殿,也看到了放置棺椁的棺床,但棺椁当然是没了,只有一个空荡荡的棺床。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棺床上金井附近扔了很多钱。
还是薛珍眼尖最先看到的,指着上面说有钱,薛皎仔细一看,还真是钱,真钱,可以用的。
薛奶奶下意识掏荷包:“这、这是要给皇帝上供吗?咱是不是也要给。”
薛皎再次查看游览指南:“上面没说……”
那就是游客自发行为了。
“往放棺材的地儿扔钱,这是干啥啊……”薛爷爷搞不懂。
但大家都扔了,他们犹豫了一下,也丢了几块钱进去。
正好那个旅行团也走到这来了,两个外国游客看见他们往棺床上丢钱,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问:“你们这是在许愿吗?我们也能向你们死去的皇帝,许愿吗?”
第132章
明十三陵只开放了三个陵寝供游客参观,大半天就逛完了,剩下的小半天时间也不够再去什么景点,干脆在酒店休息,晚上又吃了一顿烤鸭,爷爷奶奶还蛮喜欢这个京都名吃,明天不一定有时间。
第二天去看了长城,薛皎他们去的是八达岭长城,不太好爬,有几段坡度比较大,大家你拉我扶,好歹爬上去了。
薛珍基本上没让大人抱,都是自己爬的,尤其是最难爬的那几段,手脚并用,也要自己爬上去。
到了题字石碑处,薛珍让薛皎单独给她拍了张合照,她是自己爬上来的,她也是好汉!
爬过长城,薛爷爷和薛奶奶都心满意足,手机里存着一大堆照片,就等着回村炫耀。
第二天凌晨,他们要赶回去的飞机,薛皎要送,家里人都没让,大半夜的,她一个人,这么远的路,谁都不放心。
只能陪着收拾了行李,送家人上车。
薛珍抱着妈妈舍不得撒手,她太想太想妈妈了,这几天她特别开心,但是妈妈还要上学,她回去了,也要上学了。
薛皎也抱着女儿亲了又亲,她的宝宝,小乖乖,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姑娘。
“要走了。”冯英看着母女两个难分难舍,也觉得心酸,但还是得提醒,“珍儿啊,等妈妈放假就回家了。”
薛珍窝在妈妈怀里,吸了吸鼻子,她知道的,妈妈放寒假才能回家,还要等三个月多月,一百天呢。
来首都找妈妈之前,她每天都掰着手指头数还剩几天可以见到妈妈,时间太短了,她要是校长,就给妈妈放三百天假。
但薛珍是个乖宝宝,哪怕再不舍,还是噙着泪眼,跟妈妈告别:“妈妈再见,我会想你的。”
“妈妈也会想你的宝宝。”薛皎小心翼翼给女儿裹好围巾,晚上风大,刚哭过,怕风吹皴了孩子的脸蛋儿。
薛皎送他们上车,顾冬阳这个司机放好行李,又绕车检查一圈,才走到驾驶座那侧,拉开车门。
他一只手搭在车门把手上,迟疑地转身,夜色下,他漆黑的瞳孔染上了一圈亮色,倒映着薛皎的身影。
想道别,这种时候,他应该大大方方地挥手,说一声“寒假见”,但心底的不舍让他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忽然靠近的温暖打破了顾冬阳心底的懊恼,像见面那天的拥抱一样,在分别之际,薛皎又主动给了顾冬阳一个拥抱。
“我也会想你的。”轻不可闻的一句话,似乎是从他心口钻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