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好消息,其他她记得的,会做的题目基本上拿了全分,只有一道填空题,她看参考答案隐约记得自己好像是这个答案,但卷子上写的不是,回头一翻草稿纸,往卷子上誊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想的,少写了一个√。
又扣五分。
这么一加,整张卷子才得了八十三分。
薛皎穿越以前,数学考试除非遇到特别难的情况,成绩没下过一百,她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也只能算中等,语文和文综才是她的优势科目。
而且这套卷子难度一般,她却只考了八十多分,这让薛皎没办法不沮丧。
她努力安慰自己,离开学校五年,复习的知识点不够全面,考出这个成绩已经算不错了。
如果时间充足,她能把最后一道题算完,哪怕只答第一问,还有时间回头检查,把她抄错答案的填空题改过来,估计能上个九十分。
但这一切都是设想,时间没安排好、粗心犯错,都是她丢分的原因,不是找借口就能把分数补回去的。
[天女娘娘怎么不开心?她这卷子答得不好吗?我看她写得挺满的。]
[没答完。]
[天人一场考试时间真短,这才一个时辰,要写这么多的题。]
[看天女娘娘的算纸,都用了好几张。]
[这个葫芦一样的数是多少?]
[八十三分,吾早就想说了,天人的数字真是简练方便。]
[你如何识得天人数字?!]
[天女娘娘的母亲教导小天女时,在下跟着学过。]
[天人的数字方便倒是方便,可也太容易涂改。]
[天人的数字分大小写,大写数字与我丰朝极为相似,想必会在重要的场合使用。]
薛皎失落地给自己的试卷打上分数,丢开参考答案继续做最后一道大题。
果然,她只做得出来第一问,第二问隐约有点头绪,仔细一想,那点头绪又没了。
薛皎丧气地丢下笔,她知道自己应该振作起来,趁热打铁去背一背考到但是忘记的知识点,可她提不起精神来。
盯着卷子上鲜红的分数发了会儿呆,被敲门声惊醒。
“进!”
冯英端了个果盘进来,小心翼翼地问:“皎皎,学习累了吧,吃点儿水果休息一下。”
薛皎冲过去抱住妈妈,无力地问:“妈妈,要是我入学成绩不好怎么办?要是我只能回去读高一怎么办?”
冯英给女儿顺了顺头发,温和地说:“都离开学校五年了,成绩不好也没关系,读高一就读高一吧,妈妈还能多留你两年,等你考上大学,就像小鹰张开翅膀,妈妈只能放假的时候看看我的宝贝女儿了。”
妈妈的安慰一点点赶走了薛皎内心的沮丧,她吸了吸鼻子,心想,这辈子她都不想再离开爸爸妈妈。
这天晚上薛皎没有再做新的卷子,也没有去看别的科目的书,她对照着那张八十三分的数学卷子,开始猛背她忘掉的知识点和公式。
数学光靠背公式没用,但公式是基础。
薛皎背完卷子上的,又翻开课本从第一册 开始,背过的公式掠过,不记得的先抄一遍然后背。
丰朝那五年的经历,磨砺了薛皎的内心,背书的时候,她格外沉得下心,连背两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一直到背得口干舌燥,杯里的水也喝光了,才起身去屋外倒水。
□□的百姓今天都睡得格外早,当然,古代的夜晚缺少娱乐活动,人们本就习惯早眠。
但天幕出现后,夜晚这个时间段,没有工作,大家都喜欢看会儿天幕再睡觉,最好睡着了能做一个去天上生活的美梦。
今晚不一样,困啊,看天幕犯困,听天女娘娘背那些他们听不懂的东西,更困,跟催眠一样,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薛皎背书背到九点多,妈妈催她休息,明天一早还要去学校考试,得养足精神。
冯英:“珍儿今晚跟我们睡,你好好休息。”
薛青山把书房的小床搬到他们卧室,放在大床里侧,书房还没规整好,而且薛珍年纪太小了,暂时不敢让她一个人睡。
薛皎参加完入学考试,接下来就是正式入学,再带着薛珍睡也不合适,干脆他们先带着孩子睡一段时间,等薛珍适应了,她的卧室也准备好了。
珍儿很懂事,知道妈妈要去考试——考试很重要的,姑姑喜欢的人就是考试很厉害,阿爹、祖母还有姑姑,都夸奖他。
她也想妈妈考得很好,比她未来姑父还要好,因为她妈妈就是最厉害的。
第二天一早,薛皎六点五十被闹钟叫醒。
她跟卫老师约的在学校碰面时间是八点,薛皎家距离宁远一中不远,开车十来分钟,公交不到二十分钟。
她洗漱的时候,大舅妈和大姨带着明显还没睡醒的周嘉致过来了,她们还带了早饭。
今天薛青山要上班,冯英陪薛皎去学校考试——薛皎想自己一个人去,爸爸妈妈都不放心。
大舅妈和大姨过来,能帮着照看薛珍,大舅妈早就退休了,大姨去年退休,两人都比较清闲,乐得帮忙。
吃完早饭还不到七点半,她们都决定提前过去,早点到比让卫老师等她们好。
薛青山开车,先送她们去学校,再掉头去单位。
到学校才七点四十,宁远一中早读七点半开始,门口已经没有学生了,薛皎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大门,还没来得及感怀片刻,卫老师已经蹬着自行车到了。
薛皎和冯英连忙上前打招呼,卫老师推了推眼镜,笑眯眯道:“不错,看着气色好点儿了,学习是辛苦活儿,多吃饭,才有力气学习。”
薛皎乖乖应是,卫老师下车,推着自行车跟她们一起走进学校。
门卫不认得薛皎和冯英,但认识卫老师,他这张脸,在宁远一中的知名度比校长还高。
第35章
今日天幕亮起得早,丰朝人倒也不意外,天女娘娘今天要去参加一个什么入学考试,约莫就跟他们这里的读书人去考那些有名气的书院一样。
丰朝人还挺好奇,天人的书院是什么样?真的是男女同校,有许多的女子在里面读书吗?
可惜薛皎到学校的时候,学生们都进教室上课去了,校门口只有保安亭和保安。
宁远一中建校已经有八十多年,再过两年就是建校九十周年,学校很大,建筑风格不甚统一,外围有前两年新建的艺术中心、科技楼,图书馆有些年头了,校区深处还有建国前建的小红楼。
薛皎表哥在宁远一中读书的时候,小红楼还在被当教学楼使用,竞赛班赛前冲刺就在那里头,环境好又安静。
后来不知道是哪个家长闹过一回,小红楼就半废弃了。
薛皎还蛮喜欢小红楼的,可惜今天不会路过那里,不然想指给妈妈看一下。
卫老师把自行车停到车棚,带着薛皎和冯英去了教务处。
卫老师退休了,但教务处主任还是五年前那个,没有变,他先跟卫老师寒暄了几句,又跟薛皎和冯英打招呼。
“卷子拿来了吗?”卫老师打断了他的客套话,“时间紧任务重,别说废话了,早点开始吧。”
教务处主任不以为忤,返身从桌子上拿起三个文件袋,“考虑到薛皎同学的特殊情况,学校这边准备了三套题,分别是高一、高二、高三各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的难度,卫老师您看,是选一套考,还是三套都做了?”
薛皎的情况确实特殊,离开学校前读的是高三,调出她以往的成绩来看,在宁远一中也算不错,正常读完高三,一本基本上是稳的,重本希望很大。
如果最后一年冲一冲发发力,985、211也不是不可能。
学生嘛,潜力无穷,在重点高中工作这么多年,主任见多了高考前突然发力的黑马。
当然,想当黑马,本身底子不能太差,如果之前是头驴,突然变成黑马,那不叫发力叫变异。
薛皎就属于底子不差的那种,可偏偏她已经告别学校五年,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去读大学,别说四年,一年两年,甚至一学期就把高中知识忘了个精光。
这还是没有脱离学习环境的情况下,薛皎当初是意外失踪,学校当年也配合警察调查了,具体去了哪主任不好问,但怎么地也不至于是找了个地方埋头学习去了吧。
说实话,薛皎这种情况,主任都担心她初中知识还记不记得。
但薛皎确实是他们宁远一中的学生,上学路上出意外,非大家所愿,现在好不容易人找回来,孩子想回学校读书,他们应该给这个机会。
按照主任的想法,最好还是从高一开始读,否则在不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班级里待着,对学生自己也是一种折磨。
卫老师看向薛皎:“你觉得呢?”
这学是薛皎自己上,他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薛皎如果有信心,直接考高三的卷子也没什么,就算做不出来,还可以再去做高二高一的。
薛皎莫名紧张,在空调房里背后渗出一层冷汗,她咬了咬牙:“老师,我想试试高三的卷子。”
她昨晚做的那套数学试卷就是高三的,虽然只考了八十多分,但不是完全无从下手。
语文和文综是薛皎的优势科目,需要背的内容多,文综她穿越的时候恰好带了一本背记手册,就是一本巴掌大的小册子,汇集了政史地的必背考点。
买回来是新的,穿越的时候九成新,薛皎纵火烧书前,小册子已经被她给翻烂了。
虽然知识点背了会不会用是两回事,但背下来最起码不会做题的时候毫无头绪。
英语不用说了,抛开听力,无非是单词和语法,语法这块薛皎暂时没办法,穿越的时候英语书只带了一册,包含的语法内容有限,但哪个高中生会没有《高中英语词汇》或者《高中英语单词随身记》之类的小册子。
在学校的时候被逼着背书,一个“abandon”每天十遍起,但穿越之后,薛皎是正正经经花了很长时间把那三千多个单词都背了下来。
语法有缺陷没关系,英语卷子选择题多,薛皎也没指望英语能考多高的分,这也不是高考,她只希望这次入学考试成绩能达到学校的要求,让她读高三就行了。
卫老师看出了薛皎的紧张不安,安慰道:“别慌,能做什么样就做什么样,如果题写的不顺手,换其他两套也行。”
薛皎点点头,主任见他们意见一致,便不再多说什么,引着他们到了同楼层的一间会议室。
会议室挺大,中间是一个环形长桌,桌面干干净净,多媒体关着,但监控开着。
墙上挂着钟,角落里有饮水机,这地方确实适合单独考试。
薛皎等人刚进来没多久,一男一女先后走进来,薛皎看见女老师,下意识喊了一声:“李老师。”
李老师是薛皎曾经的英语老师,听见薛皎的招呼声,她对薛皎笑了一下:“薛皎,欢迎回来。”
薛皎也回了个微笑,主任介绍道:“李老师我就不用多说了,这位是咱们高三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张万平张老师,今天上午就由张老师和李老师监考。”
薛皎和妈妈连忙同张老师打招呼,张老师不苟言笑地点了点头。
学校自定义的单人入学考试,不用讲究太多,监考老师和学生都到了,问问薛皎,也准备好了,考试就可以开始了。
这会儿刚过八点,教导处主任亲手发下卷子,卡了个准点,八点十分开考。
薛皎坐在会议室长桌一头,正对着的墙上挂着时钟,两个监考老师分列两侧,跟她间隔了两三个座位,主任、卫老师还有薛皎妈妈,都离开考场。
主任还有别的事要做,冯英在休息室等待,卫老师没走,陪着冯英。
按照常规考试流程,第一科考语文,语文卷子书写量很大,薛皎拿到卷子就准备开始做题,恍惚想起什么,生疏地翻看了一遍卷子,扫了眼作文题,然后才开始答题。
[天人这学堂,真大啊,这么多高楼,不知道有多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