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侄女,是内侄女。”向北说,“沈夫人的娘家侄女。”
“沈学士的前妻。”
“便是被憬途逼得和离的那一个。”
“你当时还问了一嘴,那个原配呢?”
竟是她。
赵禁城想起来了,向北的确给他讲过的。
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恪靖侯、恪靖侯妹妹和沈跻云三个人身上了。
那个原配仿佛从大家的意识里消失了。
都说她是自请下堂的。
可赵禁城和向北都跟恪靖侯熟稔。“自请”两个字里有多少水分,实在值得考究。
但想起今天殷莳意识到圣驾在近的反应,赵禁城竟又觉得,“自请”两个字可能是真的。
有点像那女子的行事风格。
行事果断,趋利避害。
不过……真的是自作多情了。
她曾经是沈缇沈跻云的妻子。
怎么会看上他。
赵禁城自失一笑。
定是春光太好了,惹人遐思。
但短短几息的一场春梦,倒也算是美好,正衬这大好时光。
第176章
第二日沈大人在通政使司收到了殷莳派人何猪子送来的信。
短而简明,讲述了昨天遇到圣驾被借用了厨房的事,见到了一个人是羽林卫统领赵禁城,没见到皇帝,自己也回避了,无事发生,只是因为事关皇帝,所以与姑父报备一下。
没有咋咋呼呼地去府里说,也没有叫人口述传话。简明扼要的一封手写短信说明情况。
如果这是下属,沈大人真的会很喜爱。
他让何猪子回复殷莳:“好的,知道了。”
本也无事,就是互通一下信息。待回到家里,把那封信给沈缇看了一下。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但沈缇自然是高兴不起来的。
她住在城外西郊,对他来说实在太远了。
其实住在城里也不安全,如今城里多出许多贵人,都是在地方上横行惯了官府也无可奈何的人,这几个月发生了不少事。
可住在沈家家里难道就安全了吗?若安全,她又如何会到西郊去。
三月三,想邀她踏青,被拒了。
这天太多踏青的人,好在多是往城南去,因城南水系多,正合节庆主题。
这种到处都是人的日子殷莳就不多参与了。只在家门附近选个地方野餐一回,算是踏青过节了。
进入三月,京城一下子变得热闹拥挤起来。
去年的秋闱推迟了,好在并不影响今年的春闱。
举子们陆续聚集京城,连南部靠海州府的举子都抵达了,他们最远。
这是新帝第一届,若中了,与以后中的意义必然不一样,都摩拳擦掌。
这时候,殷老太爷的回信到了。
去年年底,殷望晟带着殷莳与沈缇和离的消息回到了怀溪家里,炸了窝。
殷三老爷几要跳起来:“怎么回事!”
待殷望晟大致一讲,殷三老爷气道:“愚蠢,愚蠢!怎地自请下堂,死也要占住妻位!”
在殷三老爷眼里,只要女儿跟妹妹一家绑定,再生一个有浓浓殷家血脉的孩子出来,他这一房就一直有好日子过。
哪知道蠢女儿居然主动让位给别人。
“闭嘴。”殷老太爷没好气地说。
又道:“信与我看。”
转述这种事,太容易带上转述者的主观倾向,还是看当事人的信件更能获取准确信息。
信有两封,沈大人一封,殷莳一封。
沈大人的信并不长,简明叙述了事情的概况,解释了当时的情形,可能对沈家、殷家带来的不同影响。
殷老太爷一看就十分明白沈大人的取舍。也不觉得这取舍有问题,对面一个当红的实权侯爷,难道让殷家跟冯侯爷结仇去?
当然不行,该避就避,该让就让。
退一步海阔天高
而殷莳的信完完全全就是在诠释“退一步海阔天高”。
“孙女北上,是为结亲,非为结仇。”
“恪靖侯势大,不宜相抗,不若退一步,成全冯、沈二家有路可走。”
“不过牺牲我一人之婚姻,平三家之难事。姑姑、姑父,亦歉疚于我,歉疚于我,便是歉疚于殷家。”
很好,很好,幸好这孩子不像她爹。她看的很明白。
接下来,她又道:“我若归家,不过一下堂之妇,徒害殷家惹人耻笑。”
“不若留我在京城,承欢姑姑、姑父膝下。”
“恩大成仇,怨大亦成仇。孙女在京城愈好,姑父与殷家愈无芥蒂。”
“陪嫁之资去留,全由祖父,孙女无有不从。”
而沈大人的信里也说:“莳娘自归我家,贤孝恭顺,遇事,镇定机敏不惶不乱,上抚婆母下安人心,实是佳媳。”
“缘短情长,一日姑丈,一世长辈。”
“不过一副碗筷。”
“赠予良田少许,西郊宅邸一套,为出离之偿。”
“怀溪千里之遥。不若于我膝下照应,令她安心度日,老来有靠。沈家殷家,仍是一家。”
“岳父大人不必忧心。”
两封信互相对照着看,殷老太爷满意极了。
遇到冯翊仗势压人强抢妻位这种事,又不是殷莳的错。便是殷老太爷自己嫁过去也只能道一声倒霉。
但殷莳没有哭哭啼啼等着两家决定她的命运,惹人嫌弃。她主动出击,从沈大人的信件里看,她退一步果然海阔天高了。
她很清醒地知道她肩负的任务就是维系殷家和沈家的关系。那么到底是以儿媳妇的身份去维系还是以侄女的身份去维系都不重要。
当然其实可能对一个女子还是重要的。但殷莳能抛开纯内宅的视角,站在两家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她能放下,就不重要了。
很好很好,比她缺心眼的爹多生了一百个心眼子。
沈大人信里用的“镇定机敏不惶不乱,上抚婆母下安人心”这十六个字,透着对她的喜爱欣赏。
殷老太爷最期望的是沈家和冯家能真的做成亲。
若成了,殷家便多了恪靖侯这么一门转折亲,多好。且他的孙女在这事里面,算半个功臣。
殷老太爷便没有立刻回信,先观望。
殷家生意人,自有许多生意上合作的伙伴。商人们南来北往,沟通有无,除了货物,还有消息。
过年之后,进入二月里,殷老太爷打听到了京城的新消息。
沈家、冯家,竟没成!
贵亲飞了!
老太爷扼腕。
他聪慧孙女,白牺牲一场。
殷三老爷问:“那莳娘可以回去吗?”
殷老太爷翻了个白眼。
殷三老爷失望:“不能啊?”
又问:“那如何?要把她接回来吗?京城的田宅和铺子,是拿回来还是直接给玥娘?”
殷大爷对弟弟们很无奈,道:“听爹的就行。”
殷老太爷提笔给沈大人和殷莳都回了信。
如今,这回信来到了京城。
对沈大人,殷老太爷抹眼泪说,女婿啊,我这孙女交给了你,就没想让她回来。她回来干嘛呢,徒惹人笑,怀溪小地方,容不下她这样的下堂妇。但她又实在可怜,我这孙女在家里精心教养,十分地乖巧听话的,就麻烦你这姑丈照顾她吧。
好在她嫁妆还算不错,足够她生活花销,又有姑姑姑丈给的出离之资,够她过日子的。
你多多帮我照顾她,别让人欺负她,平平安安就行。女子一辈子,也就是求一个平安。
直接把殷莳甩给了沈大人。
对殷莳,老太爷先肯定了她之前采取的一切行动,大大地勉励了一番。
然后告诉她,就留在京城别回来。
回来没你的好。
好好哄好你姑姑姑丈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