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钱粮丰收 制陶结束
油糕炸满两筐,发的面用完了,正好厨房里的羊肉也炖好了。一缸羊肉都舀进另一个缸里,再分次舀进灶缸里添上水再煮,羊汤煮开下粉条。
如以往一样,孩子们先吃,等孩子们盛完饭走到不碍事的地方,再换余下的人来排队。
一碗粉条汤配三根巴掌长的油糕,陶椿先盛,粉条汤浇在油糕上,捞两筷子粉条,舀一勺羊肉片,她坐在木桩子上低头抿一口羊汤,好久没吃了,真鲜啊。
邬常安端着碗坐过来,他瞥一眼等着盛饭的长队,说:“火候差不多了,我觉得这个月的月底就会有人来换陶器。”
陶椿挟起泡在碗底的油糕,油糕被羊汤泡透,面瓤被泡软,她吹了吹咬一口,油炸的面香混着羊汤的鲜味,她一口吃掉一个,咽下去时最为满足。
“要尽快把制陶的活儿结束,八月花生收了,我们又要忙起来了,九月番薯收了,会越发地忙。月底就回去,不管陶器有没有烧够都要回去,回去闲玩两个月,不然累不垮身子也累坏精气神。”陶椿说。
邬常安赞同,“今年的陶器不够卖,明年他们再来买。”
陶椿点头。
邬常安又跟陶椿提一下福安公主陵的一个陵户要把他们陵里三个丧父丧母的孩子送来。
“他是三个孩子的什么人?”陶椿问。
“是孩子的堂伯,他说两个小的太小了,一个三岁,一个一岁半,需要有爹娘寸步不离地照顾,不然一不小心就夭折了。如果是孩子大一点,每顿给几碗饭吃也能养大,就是太小了,还不懂事,不舒服也不晓得说,他不敢接手。”
陶椿点头,“我得空跟胡二嫂说一下,对了,几个男孩几个女孩?”
“一儿两女,最大的是个小子。”
“陶陵长,等稻子收了我们就来换陶器。”安王陵的陵户说,“番薯和花生收起来了,我们再来换粉条和油。”
“不一定要用粮食,也能拿钱买,待会儿我把陶器的价钱告诉你们。对了,你们记得早点过来,我们月底就要回去,你赶在我们回去之前过来,我们陵的人还能帮你们把陶器挑出山谷。”陶椿说。
其他人闻言纷纷记下。
于是第二天吃过羊杂粉条汤,外陵六十七个陵户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
陶椿安排陈青榆带人送他们回陵,之后就跟余下的人宣布:不管陶器烧没烧够,月底就回陵。
有了盼头,剩下的日子都是有数的,过一天离回家的日子近一天。
在外陵六十七个陵户离开的第四天中午,杜月和陈平领来三个后妃陵的陵户。
山谷里狗吠声一响,陈青榆熟练地带人追着狗群往山上跑,一柱香后把四十八个人领下来。
“陶陵长,好久不见啊。我们陵里的桃子和葡萄熟了,我们给你们送几筐过来。”后妃陵的陵户说。
陶椿想起辜陵长待她的态度,想到后妃陵的处境,她热情地说:“巧了不是,我们烧陶快把人烤蔫巴了,正想吃点水灵的瓜果,你们就送来了。”
后妃陵的陵户挑一串青葡萄递给她,说:“快尝尝,甜的很。我们今年特意安排人守果树,葡萄和桃子被鸟偷吃的少,品相也不差。”
陶椿接过,她示意陈青榆带人把果筐接走,她引人往厨房附近走,说:“我们从你们那儿移栽过来的果树疏于打理,估计都被鸟雀糟蹋了。”
“可不是,你们这儿鸟雀太多了,有孩子过去守着也不中用。”
孩子们拿到甜滋滋的葡萄和红彤彤的桃子,一个个高兴得连蹦带跳的,对待后妃陵的陵户跟对待亲戚一样,一个个搬来木桩子让他们坐。
坐下又客套地说几句话,后妃陵的陵户掏出一张纸递出去,说:“这是一个叫于春仙的陵户托人捎给我们的,陶器能用银子买可是真的?”见陶椿点头,他继续说:“我们带了银子来,这趟是过来买陶器的。”
陶椿招来花大嫂,也让后妃陵派个人随她去说话。
“这是我们陵的花管事,她负责跟陶器相关的事宜,你跟她说你们要买多少陶器,让她带人陪你们取。”陶椿跟后妃陵的陵户介绍,话落又扭头说:“晚上留下吃饭吧,我们这儿还养着几只羊,晚上宰两头,我们炖羊肉吃。”
“夏天吃羊肉多上火啊,我们不敢吃。晚上也不留
这儿,待会儿把陶器装上,我们就走。夜里在你们陵里歇一夜,明早动身,当晚就到家了。”后妃陵的陵户拒绝,开春换粉条的时候已经占了公主陵的便宜,这次说啥都不能再腆着脸留下好吃好喝。
“我去厨房看看饭菜,既然你们不留下,那就早点吃饭早点走,免得走夜路。”陶椿说。
邬小婶又煮一缸鸡蛋韭菜粉条汤,最初她接手厨房的事,心想到最后粉条肯定吃不完,然而这一两个月,山谷里接连来客,每次人数还不少,眼下看来可能还不够吃。
后妃陵的四十六个人在山谷里吃顿饭,饭后就抬着四十个带水管的陶缸、一百三十个罐子、三百个碗、二百四十个陶网、陶盘和一百二十个火炉、以及五十个带盛器的酒壶离开了。
“杜月交代了,买陶器的银子交给年婶子了,一共三百四十二两,他们来之前已经算好要买多少陶器、需要多少银子。”花大嫂跟陶椿说。
陶椿点头,她交代说:“你这儿也记个账,记个日子,哪个陵来买的,买了多少陶器,收了多少银子,一一记清楚,年底的时候归在一起张贴在告示牌上。”
花大嫂点头。
送走后妃陵的陵户,隔天又有贤王陵的陵户过来,贤王陵一个陵五十二户陵户,买陶器就花了七百两。其中最贵的带水管和水凳的澡缸五两一个,他们一下子就买走六十八个,带盛器的酒壶二两一个,他们买走一百二十四个。。
贤王陵的陵户离开后,花大嫂感叹说:“这么一看,后妃陵的日子的确是不好过,不仅粮不够吃,余银也不多,买陶器也是捡便宜的买。”
胡二嫂点头。
有了进账,公主陵的陵户制陶更来劲,加之能熟练地操控转轴,制陶缸的速度快了许多,七个转轴白天黑夜不得闲,一天就能凑够一窑的陶缸。
山上的陶窑也是日夜不停火,一窑陶器搬出来,另一窑陶器又补上。
其间轮到平安队和虎狼队换防,念着虎狼队的人已经是制陶缸的熟手,为了不耽误制陶的进度,平安队回陵歇一天,接着又替虎狼队继续巡山。
在大伙儿的通力协作下,半个月下来,一共烧制出三百二十八个带水管的水缸。
在六月的倒数第三天,安王陵、成王陵、抚疆公主陵、威武将军陵和路程最远的齐王陵一起相约着赶到了,五个陵一下子把带水管的水缸和带盛器的酒壶瓜分干净,跟火炉配套的陶网陶盘也被买走了一半。
这一桩生意,公主陵进账二千八百三十二两银子,还有三千九百斤稻子,稻子是齐王陵送来的。
齐王陵要酿酒,他们买走三十个不带水管的水缸和二十个粮缸,另外还有二十个带水管的澡缸,而他们就来了四十个人,哪怕粮缸套水缸里,他们也无法一次抬走。
“陶陵长,你安排人帮我们把陶器送回去吧,不然我们抬不回去啊。”
“你们秋收后还来换粉条和花生油吗?”陶椿问,“抬不走的陶器可以先放我们这儿,九月再过来的时候粮缸可以装油装粉条,一起给抬回去。”
公主陵的陵户见陶椿拒绝了,他们就忍着没开口,送上门的时候他们嫌弃这嫌弃那,现在可没有再送上门的好事了。
齐王陵的陵户想想也对,又见公主陵的人实在是不肯送,他们只得留下一部分陶器,拿上陶椿给的字据先离开。
六月的最后三天又烧一窑陶缸,见没人再来买陶器,陶椿让大伙儿收拾收拾,准备回家。
“真要回去啊?陶缸卖空了,酒壶也卖空了,生意这么好,我们不再多烧点?”花大嫂舍不得离开,一是有赚钱的瘾,二是舍不得说一不二的日子,回到陵里,她这个花管事就是个花架子,说话不中用也没人听。
“待在山谷里有两个月了,你们还不厌烦?回去吧,歇两个月忙完秋收又要忙起来了,到时候男人来榨花生油,女人留在陵里做粉条,要忙到过年,想歇都歇不了。”陶椿说。
一听到要忙到过年,其他人不带留恋的,各自回屋收拾东西。
花大嫂见状只能遗憾地叹气。
次日一早,一二百人带着上百只狗浩浩荡荡地离开山谷,花斑狗也走在狗群里,但走出断头峰的范围它就不肯走了。
“走啊,跟我们一起回陵。”邬小婶回头喊。
“小花快跟上。”小核桃喊。
“嘬嘬嘬……”有人唤。
邬常安装作是在路上找东西,他东瞅西瞅地拐回去,靠近摇尾巴的花斑狗时,他一把抱住它,强行要带它回陵。
于是邬常安抱着急得呜呜叫的狗翻过两座山,出山后累得抱着狗坐在地上。
“呀!你们回来了?福安公主陵的陵户来了,我还打算明天送他们过去的。”陈雪迎上来说。
胡二嫂跟胡家全对视一眼,夫妻俩先离队回家。
“陶器还在山谷里,明天让花管事带几个人陪福安公主陵的陵户去挑选陶器,以后再有来买陶器的,让她负责招待。”陶椿说,见其他人也要走,她“哎”一声:“趁着大伙儿都在,我们把卖陶换来的银子和稻子分一分,免得日后还要再另挑日子分钱分粮。”
第204章 发羊肠套子 激情夜
银子收在年婶子手上,稻子堆在公粮仓,一行人刚从山上下来,包袱还没来得及放下,又热热闹闹地聚在演武场排队。
李渠带人去公粮仓搬粮食,陈青榆带人去年婶子家里搬银子,住在附近的胡家人各自回家拿来秤杆和秤砣。
人手多,大伙儿干事又麻利,只耗一柱香的功夫就把钱粮都搬到演武场来了。
陶椿也算好了钱粮分配的斤两,卖陶一共进账三千八百七十四两,四十五户陵户分八十六两,余下的四两入公账暂存。三千九百斤稻子也是每户八十六斤,余下的三十斤稻子暂存。
陶椿走到高处高声宣布每户应得的钱粮,并解释说:“我们进山制陶期间,二千斤粉条卖了六百两银子,这六百两银子暂不分配,存在公账上,等到年底若是有剩余,再统一分配。这笔银子的开支我也会记账,到时候贴在告示牌上,你们自己去看,怀疑有不明开支的人可以去找我问。”
“陶陵长,我们相信你。”
不知谁喊一声,其他人也纷纷应和。
福安公主陵的三个陵户在年婶子家谈好三个孩子的归处,他们闻声走出来。
发钱发粮开始了,虎狼队和平安队各负责一项事,一队人负责称银子,一队人负责称稻子。白花花的银堆和金黄的稻粒在正午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勾得福安公主陵的陵户心里止不住的羡慕。
有陵户挎着半筐银子从年婶子家门前离开,福安公主陵的陵户问:“这是多少银子?”
“八十六两。”
八十六两?这笔银子快抵上一家四口一年的俸禄了,看来今年朝廷不发俸禄对安庆公主陵几乎没影响啊。
“平儿兄妹三个掉进福窝了,你们这做舅舅做堂伯的不用担心了。”一个陵户说。
年婶子在一旁听见,开口说:“刚刚在屋里顾忌我儿子的面子我没好说,眼下也不用瞒你们,我两个儿子不知道咋回事不能让媳妇怀孩子。所以我膝下可能没亲孙子,这三个孩子到我们家就是亲生的,不会亏待他们,你们放心。”
实话实说,这个想法虽说不道德,但三个孩子的舅舅和堂伯听到这个消息的确是松了口气。尤其是这个做堂伯的,送养孩子的事是他提的,为此还挨他老爹的骂,老爹骂完陵长也骂,就是陵里的人听说了也颇有微词,一是骂他怕养堂弟的孩子,二是觉得把孩子送到外陵丢脸。在得知胡家文胡家全兄弟俩不能生之后,他悬着的心落地了,把孩子送养他不后悔,与其留在福安公主陵让东家施舍一件衣西家施舍一顿饭把孩子像狗一样养大,不如趁着孩子还小,忘事快,让他们有“亲”爹娘“亲”爷奶照顾。
“你们看
着,我回去做饭,今天我们一起吃顿饭,往后大家都是亲戚。”年婶子说,“晌午我请我家老头子的兄弟过来吃饭,也算认认亲。”
没过一会儿,胡家全出来,他看他二叔和青峰在演武场,他走过去问:“卖陶的钱粮还有你们的份儿?”
胡青峰瞪他一眼,“我没去烧陶但我给你们送菜了。”
“陶陵长喊我们过来的,可不是我们厚着脸皮要分的。”胡老跟他儿子从养牲口的山上下来,站在陵殿前的青石路上看一会儿,邬常安过去喊他们父子俩来排队拿银子。他瞥这个侄子一眼,心想得亏他没当上陵长,忒没眼界。他跟青峰没烧陶但也没闲着,而且也不是故意不去烧陶,这不是要养牲口走不开,跟烧陶一样都在为陵里忙活。
“卖陶的钱粮不分给我们,那以后卖粉条卖油的钱粮有没有我们的份儿?要是都不给我们分,我们还养什么牲口,跟着陵里的其他人一样听陶陵长使唤就行了。”胡老没好气地说。
胡家全也反应过来了,他讨饶说:“是我想岔了,二叔别怪。晌午去我家吃饭,我新得两个小闺女,她们舅舅和堂伯还在,你跟我小叔还有我大堂伯过去陪一下客,也认一下亲。”
“行,我过一会儿就去。”
胡家全得了应承又去找他小叔和堂伯,离开人群看见陶椿在跟陈平说话,他快步过去打招呼:“陶陵长,我新得两个小闺女,我娘跟我媳妇在家做饭招待孩子的舅舅和堂伯,你跟邬兄弟晌午也过去吃饭。”
“还有谁?”陶椿问。
“还有我二叔、小叔他们。”
这是认亲局,陶椿不肯过去,她拒绝说:“你们一家好好热闹热闹,我改天再去看孩子,今天就不去了,我大嫂跟我大哥已经回去做饭了,估计饭也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