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油崔如英也没再往油壶里倒,为了吃起来香,还多舀了勺猪油。
接下来就是煎鱼了,直接下锅鱼皮大抵会破,崔如英把鱼的几面都拍上红薯粉,大块的鱼肉下锅,香味很快就出来了。
崔大山在外头刷着锅,刷着刷着动作顿住,鼻子吸了吸,他好像闻到香味儿了。
锅大鱼大只人小,煎鱼的时候鱼皮还是不可避免地破了一点儿,不过自家吃也不在乎好不好看,好吃就行了。
鱼炖在锅里煎好之后,连着五花肉也放进去,再放上蒜葱姜片辣椒等物,前几样主要为了去腥,而辣椒桂皮等香料则是增香之用。
炉子上烧着热水,等崔如英把酱油调料等倒进去,用大铲子翻炒均匀之后,滚烫的热水哗啦一声全进锅里,等锅再开,就可以盖子锅盖小火慢炖,这大鱼泡饼中的大鱼就不用崔如英再操心了。
家里的大锅包容性极强,不管是红烧肉还是炖小鸡,都能炖得下,只要有耐心等上一个多时辰,就能吃到一顿丰盛的午餐。
大鱼还得好一阵,崔如英歇了会儿,打算一会儿做饼。
这饼也有讲究。
饼要层数多就得放油,崔如英想用葱油,和面的时候用葱油调点油酥,一层一层抹进去,裹好擀平,饼就能有好几层,到时候虽不见葱花也能吃到葱的香味儿。
为何不用葱花,那是因为葱花容易糊。
这饼不像鸡蛋饼那般薄,在锅里转两下就行了,鸡蛋饼有了葱花颜色翠绿好看还增加口感吗了,但烙饼不一样,烙饼的时间长,最外面的葱花时间久了就糊,在饼皮上黑黢黢的。
和面揉面擀饼,等二丫他们回来,崔如英面已经把面和好了,先醒醒,一会儿抹油酥。
二丫闻着香味进来,忍不住一直吸鼻子,“这里面就是那条鱼?”
鱼还能这么香。
崔如英道:“对呀,先慢慢炖着,一会儿再烙饼,中午咱们就吃饼子。”
闲着的功夫,崔如英把鱼鳔洗干净,拆开用夹子挂在牵条上,二丫把妹妹抱进屋,撸起袖子准备烙饼,抹油酥够呛,但是她可以烙饼。
家里还有口铁锅,架在炉子上用这个烙也成,不过要是有平底锅肯定更好用。
崔大郎一言不发地坐在灶膛前头,火小更需要人盯着,六丫现在睡着了,他管烧火就是。
太阳越来越高,巷子里各家各户也都开始烧饭了。
城南巷子一直都热闹,尤其到了中午,外头玩耍的孩子也都往家跑了。
从前崔四郎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别人家的饭香,还有肉,那会儿五郎更小,看着别人家吃好吃的一直咽口水。
现在崔家卖包子,半个酱肉包都能让别的孩子给抓半天虫子。
四郎总觉得家里的鸡长得比别人家的快,都不用饲料,每天光吃虫子都够了。
临近中午,四郎又背着小竹篓回家了。
今天出门早,为的就是能早点回来。
三姐昨儿回来跟爹要了钱,今天少不了吃好吃的,虽然前两天吃的韭菜炒鸡蛋也挺香的,不过没有三姐做的肉好吃。
巷子里的玩伴儿神色要么羡慕,要么如以前五郎一样忍着咽口水。四郎心里暗爽,终于轮到他家吃肉别人看着了。
回到家,四郎没急着去厨房,而是先带着五郎洗手把脸上手上的泥土洗干净,三姐爱干净,洗好之后,这才闻着香味进屋。
四郎:“三姐,今天中午吃啥?”
崔如英道:“吃饼子。”
已经烙好几块了,烙好之后就在外面放着,能更酥更脆。
为了方便吃,她让二丫把饼切成小块,薄脆的饼皮,香软的饼瓤。
四郎看那饼颜色金黄,不禁道:“三姐啊,这饼都看着这么好吃了,锅里的是不是更好吃?三姐,你真是最好的姐,回来又给我带点心,又做这么好吃的给我吃。二姐你也好,我快给你们捏捏。”
二丫道:“别捣乱,还得烙饼呢。”
崔如英让四郎捏了两下,然后支使弟弟去薅两根小葱。
炖了好一会儿了,饼也做熟了,一会儿大火收个汁,就能开饭了。
大郎在这坐了小半天,除了偶尔进屋看看六丫,就盯着灶膛里的火,天有些热,他额头鼻尖都出了不少汗。说实在的,在这坐着实在煎熬,热就不说了,香味还一阵一阵的。
让崔大郎想起从前家里有些小钱的时候,那会儿隔段时间就能吃到肉。
若是娘也在就好了,一家人一起吃。
崔如英算着时辰,“大哥,差不多了,锅盖儿给掀开吧。”
崔大郎让妹妹躲远点儿,锅盖掀开热气腾腾,然后就是翻涌而出的香味。
崔如英眯了眯眼睛,她觉得这味道有些霸道,因为一直是小火,所以汤没见少太多,四大块鱼段堆在汤中,一切辣椒段香料做了点缀,还有些五花肉片在汤中起起伏伏,晶莹剔透好似下一刻就要化了。
锅里除了肉还是肉,不像前两次炖五花肉和鸡肉,还有鸡蛋和土豆这些。
加了五花肉,让这锅鱼添了几分香味。
汤的颜色是褐黄色,鱼被煎焦的皮这会儿已经泡得很软了,有些地方露出染成褐色的鱼肉,看着就好很入味儿。
崔如英尝了尝汤汁的味道,现在有些淡,不过还得收汁呢,“大哥,加把火。”
几把柴火添入灶膛,锅又飞快地开了上来。
今儿做饭早,午时饭就熟了了。崔如英先盛出来一碗,泡了些饼,让二丫给刘婶儿家送去。
给人送东西,都是拿好的送,二丫这会儿说了话,跑回来家里也开饭了。
一人一个大碗,饭桌中间摆着一大盆鱼。
饼子就放在盘子里,谁吃谁夹,崔大山直接拿了张大的,舀几勺子汤,把饼往鱼汤里泡,鱼汤热饼凉,吃起来正正好。
鲤鱼有刺,但跟鲫鱼比起来却不算多。
崔如英把饼泡进汤中,等到里里外外都浸了汤汁,这才吃了口饼,外酥里嫩不说,汤中的些许辣味恰到好处,再尝口鱼肉,小火慢炖容易入味儿,没有土腥味,只有鲜嫩。
鱼是崔如英看着杀的,新鲜极了,肉也是一瓣一瓣的。
她本想问问味道如何,看一家人埋头苦吃,这也不必问了。
崔大山吃得口大,鱼刺直接给嚼碎了,不过孩子小,他分心给五郎挑挑刺,四郎就不必了,但看他狼吞虎咽,崔大山伸手照着四郎脑袋就是一巴掌,“慢点,别卡了刺。”
四郎舔了舔嘴巴,“爹,这也太好吃了,真香啊!这个饼不泡汤都好吃,干吃好脆!”
崔大山想,三丫去侯府,能学到不少东西,不过这孩子也聪明,这才几岁,就能做这些了。
崔大山这一顿当真是吃饱了,饼可劲儿吃,鱼头最后也让他给啃了。
鱼头大,就着饼吃也香,桌上六口人,最后吃的只剩下鱼汤了,这汤明儿还能泡饼子吃一顿。
至于里面的五花肉片,炖得时间久,跟红烧肉差不多,早就吃完了。
吃过饭就犯困,不过还得刷锅做生煎,崔大山睡了一会儿就去忙活了。
昨儿卖生煎的时候也跟客人说了今儿不去城东,就直接往城西走。
城西比城南富庶,人也多,有了在城东卖的经验,在这头也顺顺利利。
在这边卖的时候同样说了明儿不来,毕竟这包子也不算便宜,日日都来买的少,隔一日吃一次别人也能记着。
明日再去城东可以多做些,估计都能卖出去。
两边各一日,到时候开了铺子,回头客肯定多,城北崔如英还不打算去,世家大族有厨子,大抵不吃这些的。
丫鬟侍卫虽然有银子,却不会常出来。
在家待了一日多,崔如英明儿也该回侯府了,次日一早蒸包子的时候,崔大山还煮了几个鸡蛋,在灶膛烧了两个红薯,好留着崔如英回去的路上吃。
家里也没啥好东西,鸡蛋是前几天买的,补身子炒着吃,每天给六丫吃个蛋羹,怕女儿回去的路上饿,崔大山一下煮了三个,也是很舍得了。
崔如英也没拒绝,笑着说了声爹你真好,就背着水壶和鸡蛋回侯府了。
一路跑跑走走,半个多时辰,也就到了。
到了侯府,崔如英先跟李嬷嬷说了一声,然后才回屋。
原以为这会儿屋里没人,结果绕过屏风一看,许娘子正在床上睡着,她把动作放轻了些,八成是陆云蓁又找了新奶娘,这样更好,许娘子也能轻松些。
一个多时辰后,许娘子醒了过来,见女儿回来很是高兴,先问了问家里的情况,得知六丫长得快,生意也不错,连鸡仔都长大不少后露出一个笑来。
许娘子道:“挺好,三娘子又寻了个奶娘,姓田,昨儿搬进来的。我们两个五日一轮换,这样也挺好的。”
真让她一直白日看,田娘子夜里来,许娘子心里也过意不去。
不过就算如此,有了陈娘子被赶出去的事儿,许娘子也不敢白日回去喂六丫。离得远,万一耽误了正事,那可不行。既然当了奶娘,还是先尽好自己的本分。
崔如英笑着道:“娘,这样也好,都轻省些。你再睡会儿吧,等吃饭了我喊你。”
许娘子摇摇头,“不急,田娘子性子好,今儿昨儿都没迟过,我也不觉得累。”
就是连着看的两天,也有丫鬟帮衬,她也能抓着挤着睡觉的。
崔如英拿出了个鸡蛋,“那娘吃个煮鸡蛋吧,我看你的饭菜里还有鸡蛋呢,肯定能吃。这是爹早上给我的,我路上吃了两个,现在六丫吃蛋羹,不过我看大哥二姐他们瘦巴巴的,让爹赚了钱平日也吃好些,这回可算舍得买鸡蛋了。而且我想着和娘在侯府吃得好,这回回家,还买了条鱼炖了吃呢。”
许娘子不是对孩子抠搜的人,加上赚了银子,孩子们吃了她更高兴。
许娘子摸摸崔如英的脑袋,“行,吃点鱼补身子。”
崔如英:“还有上回回去,还炖了只鸡。”
许娘子道:“吃就吃吧,咱们家里现在也赚钱了,只要不大手大脚乱花钱,补补身子是应该的。”
崔如英道:“娘你说得对,咱们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才赚钱的嘛。”
母女俩这样说着话倒也温馨,说说家里事儿,许娘子最爱听的就是这个。
她把鸡蛋给吃了,清香扑鼻,最要紧的是这是家里带回来的。
崔如英把烤红薯给吃了,正好能坚持到吃中午饭的时候。
临近正午,秋月进来,却没送饭,而是对她们道:“许娘子,崔小娘子,三娘子请你们二位过去说话。”
许娘子愣神,请她们过去,难不成是做事没做好?
崔如英看了许娘子一眼,赶紧道:“秋月姐姐,我和我娘收拾一番就过去。”
今儿三月二十六,离月底没几天了。
崔如英想,难不成发月银,可等过去之后,却不像是这事儿。
月钱李嬷嬷发就是了,哪儿用特地见一面。
陆云蓁坐月子也十天了,身子恢复得不错,以往见陆云蓁都是靠坐着或是躺在床上,现在穿得整齐,只头发披着,在罗汉床上坐着。
见二人过来,喊了声锦月,锦月便搬来矮凳给二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