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是辣的,辣得崔如英鼻尖出了汗。
嘶……
崔如英发现自己偏爱面食,不管是包子还是饼子,都喜欢,吃米饭的时候得配着下饭的菜吃才好吃。
相比于炒饭,也更喜欢菜多味道浓厚的炒面焖面这些。
香,真是太香了,蒜解腻增香,但偶尔咬多了会辣得耳朵疼。
一小碗面还不咋够吃,不过还得吃晚饭呢,晚饭崔如英等着许娘子回来才吃。
依旧是炒面,不过小厨房是用河虾仁儿炒的。
一个个虾仁儿不算大,但春日里的虾鲜得很,连虾头虾壳儿弄出来的油,也全进了这份焖面里。
这份焖面看着颜色金黄,汤汁 都裹在了面上,配着酸辣爽口的小菜,样子也好看极了。
这个油还是赵大娘看着崔如英炸葱油时想出来的,这个时节有点活虾不易,味道鲜美不说个头还大呢,所以虾头虾壳全给炸了。
炸出来的虾油颜色金黄,虾头也脆生生的,虾头自不会给陆云蓁端去,这调了调料,由院子里丫鬟们分了。
许娘子的饭菜一如往常,瞧这碗面金灿灿的,还有好些虾仁,闻着香,光看着也让人食欲大增。
哪怕她不吃那个,闻着香味儿,也觉得今日的饭比往常好吃。
吃着饭,母女俩也有说有笑的。
自从田娘子来了之后,许娘子也不会多看半个时辰了,两人都是老实性子,只偶尔迟个半刻钟,倒也无妨。
许娘子觉得现在很是轻省,也不会夜里皱着眉头睡。
嘴上说着多看会儿无妨,可真按规矩来,许娘子还是很高兴的。
许娘子还问了问崔如英今儿在学堂咋样,崔如英把今天学的《三字经》给许娘子背了一遍,许娘子听完笑了笑,“不错。”
说完,许娘子笑了笑,只不过这笑容太过短暂,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许娘子想起儿子在家中,忍不住在心里叹气。
崔如英哪儿能看不出许娘子想什么,吃了口香喷喷的虾仁儿面,说道:“娘,如今家里有了银子,不然也让大哥去读书吧。”
家里只要少不了她的,别人如何崔如英不管。
崔大郎能读些书,改换门楣,对她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就算考取不了功名,也能增长见识,说不准以后生意做大了。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眼界,老实本分固然好,可总得去高处看看。
许娘子却道:“再说吧。”
家里是赚了些钱,可是钱禁不住花销,家里孩子多,挤在三间房里,先得要置办宅子,如今城南宅子也得七八十两,每月家中也有花销,彩礼钱更要攒着,还有四郎五郎,虽然还小,可也得准备着。
二丫三丫也得备些嫁妆。
家中人就这么多,做个小摊子顶了天了,每日赚的有数,等入了夏或是入冬,生意还不知如何呢。
读书一年银子不多,家里现在是给得起,要是长久读下去,还有笔墨书本的花销。
这些才是大头。
若是读得好,以后还供不供了,越是读得久,花的银子就越多。
许娘子能看出崔如英喜欢读书,自然也能看出大郎喜欢。若读个两年再不读了,她都不知怎么和儿子开口。
崔如英又吃了一口面条,面条里面夹着虾仁儿,她道:“娘,要不然咱们租个铺子吧。”
第二十七章 勤勉
租铺子崔如英也提过几次。
许娘子首先想到的是,租铺子得花钱,况且家里才将将做了一个月的生意,这会儿就想着租铺子想得也太远了。
老人常说小孩儿还没学会走呢就先学跑了,这是说小事儿还没做好,就想着做大事儿。
这样免不了栽跟头,租铺子也一样。
谁家租铺子都不可能只租一两个月,租客想租就租,想走就走。
许娘子虽没租过,可听人说过,租门面怎么着也得一年半载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笔银子的租金,租钱也不是一个月交一次,向来是押一付三。
这么多银子搭进去,若是生意不好,再往外出铺子也难,二房东不好当,而且一般也不让这么着。
除非是舍了一个月的押金,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呀。
许娘子低着头道:“租什么铺子,先把包子摊儿做好了再说。”
崔如英以前卖东西,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人不买是不想买,有人却是缺银子,瞻前顾后,等想买的时候却没机会了。
崔如英说道:“包子摊再好能好到哪儿去呢,娘,我知道你是怕亏钱。可你不迈出那一步,怎么知道租铺子是亏钱还是赚钱呢?
咱们家人多,大哥马上就娶亲了,若是想读书花的银子就更多,还有四郎五郎,以后日子好了,难道你就不想把他们送书院去?
女儿是觉得读书真好,有先生教导,学堂房舍宽敞明亮,在那里坐着拿笔写字看书念书,和在家中厨房里包包子是不一样的。
咱们家也不能包一辈子包子呀,而且做生意有赚钱的,那自然有亏钱的,如果是亏钱了,也就是亏几个月的利润,咱们不是还有包子摊这个退路吗?”
许娘子听着女儿说了一大通,心里有些动容,可家里总共十几两存钱,她现在又不在家中,怎么放心。
崔如英循循善诱道:“娘,要是只卖酱肉包子,的确不值得开个铺子,可如今咱们能做生煎包子,女儿还能做别的,生煎十文钱四个,单买可要三文钱一个呢,刚出锅的最好吃,而且吃着也不是特别方便,要是能坐下喝着里面的汤细细品尝,那才爽快。”
许娘子先饭都顾不得吃了,皱着眉道:“什么包子,咋还卖这么贵,十文四个?”
这么贵还能卖出去。
卖生煎包子的事儿崔如英没细说,许娘子只知道赚钱了,家里人不闲着就够了,赚多少她也没问,因为她知道崔大山不是乱花钱的人,对孩子们也放心。
崔如英嗦了口虾仁儿面,她不禁想,能在侯府小厨房做事的也不是一般之辈,知道牛肉辣椒焖面,就能做个虾仁儿焖面。
这面当真鲜美。
或许她能学着一二,以后把包子也做更好些,而不是光靠着以前的记忆,半点进益都没有。
一想这个,崔如英就想到家里的酱肉包子,焖面可以,这个别人或许也能学会,甚至能举一反三,做出别的包子来。
像是叉烧包啥的,都是没准儿的事儿,绝不能低估别人。
崔如英道:“娘有机会了尝尝就知道了,娘,你就没想过,酱肉包或许过阵子别人就能学会了。”
许娘子诧异道:“酱肉包子也有人学?”
崔如英加了把火,“那可不,南街卖鲜肉包子的就有三家,有的好吃点儿,有的大一点,各人口味不一样,兴许咱们觉得味道差的有人也喜欢,日日都去。”
这也快一个月了,酱肉包用得是甜酱,甜面酱如今还没有,崔家用的大酱和糖熬的,不如甜面酱够味儿,但也相近,这是崔如英依着记忆调出来的,别人或许也能做出来。
许娘子一听立刻慌了神,“这别人学会了哪怕不是一模一样,也有人买呀。”
那崔家的客人必然少了,少多少还不知道呢。
许娘子知道女儿会做也是跟别人学的,只要不是来家里瞧着学方子,那都是管不了的。
崔如英叹了口气看向许娘子,道:“对呀,咱们开包子摊儿已是先人一步可,可要是不开铺子,别人开了,咱们不是晚了一步吗。娘,我是家里的女儿,也想大哥去读书,二姐少辛苦,弟弟妹妹们有好日过。有个铺子遮风挡雨,爹他们也不会太累。”
这些话崔如英以前卖东西的时候常说,如今也是换汤不换药。
她虽然有哄许娘子的成分,可有些话没错。
先机很重要,到时别人学了,崔家包子就算好吃,生意肯定会被分走。
不是所有人都能尝出细微的差别来,非来崔家这头等着,而且城南那条街上就有三家做鲜肉包子的,包子做惯了,肯定能琢磨出几分。
到时候生意不好,一天估计也能有个一二百文,一个月五六两银子,的确够家中温饱。
可由简入奢容易,由奢入简难呀,到时侯许娘子也未见得能受得了。
又扣扣索索连肉都舍不得吃了。
许娘子哎了一声,“你这回回去了,让你爹打听打听租铺子都多少钱。”
许娘子没做过这些,半点儿都不懂。
多大的,卖什么,铺子开在哪儿,脑子里是一点想法都没有,自家又不下馆子,也没见过别人家的饭馆啥样。
不过崔如英可以去忙活。
许娘子现在就像个蚌壳,已经撬开一点点了,日后肯定好说话。
崔如英笑着点了点头,“娘,你放心吧,包在我身上,娘你多吃点,咱们一家子日子肯定越来越好的。”
许娘子笑了笑,柔声对女儿道:“快吃吧,多吃点儿。”
崔如英这边吃的是虾仁儿面,配着小菜,还有一碗老鸭汤。
那回用酸萝卜炖的鸭架汤,陆云蓁和楚庚元都很喜欢,这道汤就常出现在正屋饭桌上了。
焖面有两样,一份虾仁儿焖面,一份辣椒牛柳焖面,还有蒸点小菜,虽然只吃面,可也摆了一张桌子。
楚庚元有些诧异,“这是面?”
陆云蓁点点头,“下午我尝过了,辣椒牛肉的味道好极了,就是有些辣,怕你吃不惯,就又吩咐小厨房做了一样别的,你尝尝喜欢哪个。”
侯府做菜多炒菜,也精致惯了,像那日吃的酸辣粉,以往都不会往桌上摆。这样的焖面炒面,多是市井农家,做上一大锅一家人吃。
就着蒜瓣,吃着也香。
不过陆云蓁想着夫妻俩人,本就是最亲密的人,不在乎仪态不仪态的了。
楚庚元点了点头,“我先尝尝你说的。”
面入口中,夹着已经软烂的辣椒丝和牛柳,那是说不上来的好吃,杂在一起,以前楚庚元都没想过能如此,所以更让他觉得新奇。
辣是真辣,夫妻俩一块儿时楚庚元也不用顾及仪态,直接大口大口吃。
陆云蓁又递上小碟蒜片,“再就这个试试呢?”
楚庚元夹了小片蒜片,连着面一起送入嘴中,他都不明白为什么,就着蒜片吃反而更香。
小厨房做菜偶尔放蒜,生蒜辛辣,熟蒜只管调味儿。
没想到还能跟面一起吃。
陆云蓁看楚庚元神情就知道他觉得好吃,“我还是头一回这样吃呢,就是这蒜吃完有味道,得漱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