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艺生活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薪越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44 MB   上传时间:2017-09-08 11:40:35

  好莱坞一向注重利益,以目前华国国内电影市场的规模,还不足以引起好莱坞的重视。

  只有等到国内的电影市场足够大,好莱坞觉得能够在华国捞钱的时候,他们才会重视这个市场,华国的演员才能有机会在那些好莱坞大片中露脸。

  就算只有几个可有可无的镜头,照样会有大把明星趋之若鹜。

  说到底,国家发展不起来,华人在美国就不会得到重视,现在留在美国意义不大,只能做一些辛苦的开荒工作,还不如回国好好发展。

  不过,如果在美国工作两年回去后就有了在海外工作的资历,肯定会更受重视。

  尤其对于慕姗姗来说,有了这个资历,以后华国电视台类似采访外国领导人的节目肯定会优先考虑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主持人。

  “想好了,可别后悔。”林子轩提醒道,“这可是在台领导面前加深印象的好机会,你应该立刻写一份表决心的电报,愿意为华国电视台在海外开疆拓土,奉献青春,无怨无悔。”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写宣誓书呢。我要是真看重这些,就留在国内主持节目了,谁跟你跑来美国啊,来了之后福没享到,倒是被当成保姆使唤了。”慕姗姗抱怨道。

  “这不是条件有限嘛,等以后咱们发达了,给你找七个小保姆伺候着,一天一个,一礼拜都不带重样的。”林子轩说笑道。

  “算了吧,找小保姆还指不定伺候谁呢,一个伺候我,另外六个呢?”慕姗姗质问道。

  “站在一边闲着呗,不然怎么显摆咱们有钱啊。”林子轩回应道。

  他们做出了决定,告诉了李虹,在美国创建电视台的事情就和俩人没关系了,华国电视台自然会选拔其他人前来美国。

  李虹对此表示支持,她内心里并不想女儿在美国发展,每年回来一趟都不容易。

  《京城人在纽约》的拍摄步入正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熟悉了美国的做事习惯,不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演员之间也找到了感觉。

  冯小刚逐渐掌握了节奏,有了一定的权威,不像刚开始那么手忙脚乱了。

  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电视剧,以前都是协助拍摄,作为一名不懂英语的导演,来到美国拍电视剧,还要和姜文这样的演员合作,着实不容易。

  这些林子轩都看在眼里。

  当剧组其他人休息的时候,冯小刚还要琢磨明天拍什么,要做什么调整,到很晚才睡。

  他和姜文两人都是单独的房间,这算是导演和主演的特权。

  也是因为冯小刚爱琢磨拍摄的事儿,有时候想到什么半夜还爬起来,影响别人休息。

  姜文经常在自己房间里一个人排练,谁要是和他一屋,肯定被抓到和他对台词,找感觉,还不光是对台词那么简单,你要是说台词的情绪不对,他还挑毛病。

  “你不能这样吧?”

  这是姜文的口头禅,碰到他觉得你不对的时候,就会这么说。

  一旦他这么说了,接下来就开始对你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直到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

  刚开始还有人和他争论,后来就没有人和他争了,赶紧承认错误完事。

  整个剧组的人都很努力,这让林子轩放心不少,他是第一次单独做制片,同样犯过不少错误,大家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摸索过来的。

  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保证剧组的正常运转,无非是认真负责罢了。

  “小林,以后我要是拍片子,请你做制片。”有一次,姜文突然说道。

  “姜哥,你太看得起我了,你肯定是拍电影啊,电影和电视是两码事。”林子轩摇头道。

  这话倒是没错,电视剧投资少,演员和剧组成员不多,容易管理。

  电影就不同了,在这个年代,只要投资超过千万的片子,剧组成员和演员加在一块就要上百人,制片人没有点威信和领导能力还真玩不转。

  “拍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做事,我放心。”姜文认可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 美好的回忆

  姜文自从看过《活着》后,就对林子轩产生了兴趣。

  他不是对林子轩这个人有兴趣,而是对林子轩的写作能力有了兴趣,想要和林子轩一起琢磨出一个本子来。

  平时闲聊的时候,他总会把一些脑子的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琢磨,看看能琢磨出什么结果来,这算是一种头脑风暴。

  这个时候的编剧都不是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写剧本,而是找个地方几个人坐下来闲聊。

  不论聊什么,反正就说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儿,然后大家开始讨论,要是觉得故事还行,就把大纲写出来,几个人分工写剧本。

  所以,一部电视剧都不会只有一个编剧,而是大家共同劳动的成果。

  电影相对来说要独立一些,因为电影时间短,需要前后风格保持高度一致,最好是由一个人主笔,其他人只是参与讨论,提供意见。

  每一个剧本的产生都需要不断的讨论和修改,才能最终成型。

  姜文现在的状态是脑子里想法太多,什么都想涉猎,却分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想拍摄一部能够表达他所有想法的电影。

  这就是聪明人的坏处了。

  他觉得自己能做到这一点,问题是怎么找一个合适的故事把他的想法都装进去,还要保持协调,不让观众觉得突兀。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演员,他对自己要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野心有点大。

  “姜哥,你这样不行,你不能把自己的经历都写进去,这没法写啊,咱们写的是电影剧本,不是你的个人传记。”林子轩无奈道。

  “怎么没法写?《活着》不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嘛,你不写的挺好。”姜文抬杠道。

  “那是虚构的现实,你这个是对现实的虚构,还有这些影射和幻想,都太深奥了,不说观众能不能看懂,估计审查都过不了。”林子轩摇头道。

  “那些西方的大导演都要拍一两部观众看不懂的片子……”姜文争论道。

  “停,咱们先别说那些伟大的导演,你这部片子总要找投资吧,你不能拿这样的剧本去找投资,总要是一个能让人看懂的故事。”林子轩劝说道,“等你在导演圈混出名了,大把的人愿意投资你的片子,到时候你再拍这种让观众看不懂的电影。”

  林子轩知道和姜文争辩绝对赢不了,姜文能说出一套套的歪理邪说,让你觉得他讲的似乎很对,但仔细一想又没有道理。

  比如,姜文觉得《活着》里的福贵原本出身地主家庭,在土地改革的时候肯定会被划为地主,接受批斗,很可能会死于非命。

  但由于福贵先前赌博输光了家产,成为了贫农,幸运的躲过了一劫,从而活了下来。

  由此,他认定福贵非常聪明,是大智若愚的类型。

  这让林子轩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他不会和姜文争辩,只拿现实说事,现实是作为一名新人导演,如何能拉来投资。

  姜文是华国的一线男演员没错,演而优则导也没错,但你不能拿着一个不靠谱的故事去糊弄投资商,你还没有在导演这个行当证明自己的价值。

  投资商讲求的是利益,不做慈善。

  “那你说怎么弄?”姜文郁闷道。

  他聪明,有想法,不过要把想法转化成文字,再把文字转换成影像,这需要一个过程。

  他找林子轩就是因为自己理不清头绪,想找人帮他捋一捋。

  “咱们先选取一个片段试试看,你最想拍摄的画面是什么?”林子轩引导道,“你回忆的时候觉得最美好的片段是什么?”

  “那应该是在五号大院的时候,那时候我在京城72中上学,整天无忧无虑,当时有个家伙弄了一把吉他和一部老式的手摇电唱机。我们一帮人就逃学出来,聚在一起弹吉他,学唱英文歌,也一起学抽烟,学着谈女人。”姜文想了想,回忆道。

  姜文是大院里的孩子,这个大院指的就是京城里的部队大院。

  五号大院在京城六步街很出名,院子横贯内务部街,前门开到内务部街,后门已经伸到了演乐胡同,里面不知道容纳了多少户人家和多少孩子。

  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院文化”。

  在京城,对于林子轩这种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部队大院显得很神秘。

  这些大院虽然在京城,但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城市,每个大院的面积都很大,所有的部队大院基本上都是统一制式。

  里面有自己的办公区、生活区、食堂、服务社、礼堂、俱乐部、游泳池、医院、车队、幼儿园、小学等等。

  他们有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生活圈子,不怎么和外界接触。

  大院里的孩子大多都会选择到部队上发展,也有考上大学选择别的职业,在京城的影视圈里不少明星都出身部队大院,这些人同样是一个圈子。

  而且,最好不要得罪大院里的人,他们特别的抱团。

  “那行,咱们就写这个吧,你过去的青春时光。”林子轩决定道。

  “这个能行吗?怎么感觉不靠谱啊。”姜文疑惑道,“我想拍的可不是一个青春片,那太肤浅,没有内涵啊。”

  “姜哥,咱们讲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么一说是不是就觉得特有内涵。”林子轩调侃道,“等写出来你就知道了,不满意以后再换一个呗。”

  他心里已经有了底稿,只是让姜文自己说出来而已,姜文想拍的是那段青葱的岁月,那段美好的回忆,也就是林子轩记忆中的那部《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了70年代初的京城,大人们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某个部队大院里一帮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们整日沉溺于打架和闹事。

  他们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渡过自己的青春。

  在这个关于青春的故事里,有爱情和性的冲动,有幼稚和失败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长的种种烦恼,更有着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戏不能停

  这个世界上的导演分为两种,一种是愿意妥协的,一种是不愿意妥协的。

  这个妥协既指的是向审查机构妥协,也指的是向观众妥协。

  电影是艺术和商品的结合体,它既有艺术性的一面,也要卖出去赚取利润,所以如何在艺术和商业之间保持平衡是导演面临的一道难题。

  有的导演干脆抛弃影片的商业性,走纯艺术的路线,还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电影。

  有的导演彻底的商业化,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愿不愿意妥协,以及如何妥协。

  姜文无疑是那种不愿意妥协的人,不过他知道自己暂时没有那么强大的号召力,这才不情愿的在林子轩的劝说下做出让步。

  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等找到资金后,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他还是要把那些念头加进去。

  他就是那种不在电影里加点私货不舒服的类型,否则就会觉得憋屈和难受。

  在这个剧组里,冯小刚是愿意妥协的,即便在审查剧本的时候被折磨的死去活来他还是不愿意放弃拍摄的机会。

  这不是说他就没有想法,相反他的想法不比姜文少。

  在闲聊的时候他能冒出不少的好点子,但他知道机会难得,有了就要抓住。

  冯小刚和姜文的起点不一样,他比姜文要大五岁,当姜文已经是华国的一线男演员的时候,他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剧组美工。

  姜文是京城戏剧学院毕业,科班出身,冯小刚在部队做宣传工作,没上过大学。

  这就造成两人的处事风格截然不同。

  姜文接受过正规教育,对电影史知之甚详,一直是向着电影史上那些伟大的导演看齐,觉得既然要拍电影,就要和那些人一样,在电影史上留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5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4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艺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