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交织性公式I(?)中引入的补偿因子这一数学调整项,是基于量子场论做的探讨。
他都没想到一帮人经过扩展之后,首先做的却是宏观的预测。不管是黑洞信息理论,还是不存在的宇宙星系,都脱胎于Q理论的一系列推导。
本来他觉得通过Q理论,已经找到了完成大统一的路径,但光速可变导致这个问题的难度再次几何级提升。
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的耦合常数在高能标下汇合,如果光速变化,意味着所有耦合常数的演化方程需要重构,才能让其在高能标下汇合,更别说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对称性的破缺过程。
包括乔泽之前所推导的量子蕴含理论也要进行重构。标注粒子在不同能量尺度下的行为,才能更准确的模拟引力的传递机制。简单来说,如果说之前乔泽有信心通过他的理论找到控制引力的方法,那么现在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最最麻烦的还是光速可变造成的对称性破缺。
众所周知,物理学家希望这个世界是对称的。因为对称性能极大的简化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述。许多人甚至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本该就是简洁而优雅的。
但光速的变化击碎了这一切,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同光速下,显然某个物理系统的总能量将不再恒定。所有物理过程都需要重新推演。
这么说吧,即便以乔泽的智商,这一刻他都有种脑子快要炸掉的感觉。
脑海里无数原本推演得井井有序的线条,突然乱成了一团。
一时间乔泽也失神了,甚至一心二用的能力都没能用上,于是在小苏同学感慨了好几秒后,才后知后觉的问了句:“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宇宙的第一束光听很浪漫呢。”苏沐橙重复了一遍。
“目前理论上来说宇宙的第一束光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你可以让豆豆把图调出来给你看。”乔泽随口答了句。
“咦?那如果光速可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还有效吗?”
“理论上依然有效,毕竟是观察所得。但光子脱耦的时间要提前。现在学术界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生在大爆炸后38万年,但时间要比这个更早。当然也不完全准确,现在的确已经不能完全确定一定发生过宇宙大爆炸。”
“爸爸说的没错,光速更快,意味着光子传播更快,所以波长可能更短。根据计算,这也跟目前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具有不同频谱特性对应上了。哇,爸爸,你简直太厉害了,比我厉害多了!”
豆豆见缝插针的再次拍了个马屁。
显然,人工智能虽然创造性上还不如人类,但危机意识要远比人类更强。
可惜不管乔泽还是苏沐橙都没理这家伙。
“乔哥,感觉你一点也不兴奋,你刚才想什么呢?”
“我在想以后最好不要让乔缜轩跟乔芃学理科了。未来……起码这个世纪之后的物理跟数学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大概率会变得很难。”乔泽缓缓呼出一口气,看向苏沐橙,轻声说了句。
“啊?!”
……
此时可不止是乔泽有这样的感慨。
当爱德华·威腾都能拿到CERN的实验报告,起码在西林学社内部不是什么保密的内容。近期加入到西林学社内部的人还真挺多的。
更别提以CERN为了进行这次实验,专门在非维护期大张旗鼓的升级了设备,还跟西林这边签署了协议,用上了更先进的数据采集跟分析系统,再加上本就有许多人一直关注着这项研究,所以想要保密本就很难。
昨天凌晨四点多,结果出炉的时候,已经有许多人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份实验室报告,消息也得以快速传开。这种传播带来的效果也的确很炸裂。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理论推导是一回事,实验室报告证实又是一回事。
光速可变理论之前并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可惜的是既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论证过程,也没给出能让人信服的验证方法。但现在一切尘埃落定给人的感觉又不一样。
如果这是出自华夏高能物理实验室的报告,可能许多人还会质疑。但CERN毕竟是面向世界的高能大科学装置,每年容纳数千学者在其中进行各种研究,很难质疑。
所以只能说明乔泽提出的Q理论再次走在了世界学术界的前沿,那个华夏少年是对的!
是的,虽然光速可变论并不是乔泽提出的,但鉴于推导出光速可变是通过Q理论推导出的,相当于Q理论对于物理的预言,所以在其他学者眼中,最大的光环还是笼罩在了乔泽的头上,哪怕他并不需要这些。
就跟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样,乔泽在微博上提出了量子蕴含理论,爱德华·威腾跟华清的物理学教授杨选清根据这套理论设计了一套实验,然后发现了引力子的道理差不多。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如果要把诺奖授予爱德华·威腾跟杨选清这两位发现引力子的科学家就绕不开理论的提出者乔泽。偏偏引力子的发现又是根本不可能无视的科学进步。
长时间的震惊之后,大概就跟乔泽一样,只觉得焦头烂额。
虽然历史上科学家曾无数次纠结物理死没死这个话题,甚至也推翻了许多学说,比如当年经典的以太学说,但显然都无法跟光速不变这种经典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相提并论。
只能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太基础了。
如果说以太漂移实验跟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是物理学大厦上空的两朵乌云,那么可变光速理论无疑是物理学大厦上空正在酝酿中的一场巨大风暴,即将席卷大厦中每一个人,无人可以幸免。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甚至是信念的崩塌。
比如克瑞蒂尔·马蒂奇。
这位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已经在办公室里坐了整整十个小时,面前摆着一份跟爱德华·威腾手中一样的报告。虽然当时他的学生,在他们面前放出豪言之前,他就有了不太好的预测,但当事实摆在眼前时,那种巨大的冲击还是差点把他击垮了。
信念崩塌的感觉,没有信念的人其实很难感同身受。
勉强解释就是虽然地球依然围着恒星公转,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但这个世界终究是变得不那么纯洁了。真的,连特么光速都能变,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不能变的?
“砰!”
就在马蒂奇教授还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伤春悲秋时,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他的得意门生汉姆·泰勒冲了进来。
“教授,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马蒂奇抬起头,绕过眼镜,用眼角余光瞥了激动得已经没了人形的学生,闷声问道:“你才收到消息?”
“昨天通宵做计算,我熬到早上才睡,刚刚才起来。打开手机才看到群里这个好消息。教授我们真成功了!”汉姆·泰勒兴奋的说道。
克瑞蒂尔·马蒂奇突然感觉挺暖心的。
果然是他的好学生啊,最开心的时候还没忘记来找他分享快乐,于是在开口时,连语气都变得温柔了几分。
“好吧,知道你辛苦了。所以你知道接下来你需要做什么吗?”
“啊?难道不是继续我的研究?”
“不不不,汉姆,你错了,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曾经我们坚持的一些理论是错误的,这意味着许多建立在这一理论上的东西也需要修改,我觉得你应该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重新学习跟修正。
红移、CMB、黑洞、暗能量……所有这些宇宙学模型都需要进行修正,这才是你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工作。虽然很基础,但也很重要,你同意吗?”
一句话,瞬间让汉姆·泰勒从原本亢奋的情绪中脱离出来,看向导师的目光也变得谨慎且无辜。
“额,教授,事实上,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不,你明白。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学科,尤其是宇宙学。我们应该也必须为自己发表的每一篇论文负责。这也是我一直支持并倡导的论文终生负责制。
学术的严谨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于任何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发现,都需要修正。这当然也包括你在波恩大学跟来麻省理工之后发表过的所有论文,所以我现在要求你修正曾经的错误,你觉得这很难理解?”
汉姆·泰勒呆呆的看着对面的导师,那张脸上挂着的表情似乎很严肃!
神呐……是真的很正经,很严肃!
换句话说,导师是认真的?他真是认真的?
汉姆·泰勒感觉有些无措,但立刻就开口据理力争:“是的,教授,但这个结果也正如之前我们猜测的那样,光速的下降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现在的光速降低的速率已经开始趋缓,所以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是向前看,是去继续验证Q理论,找到更多的规律?如果你也这么想,我会觉得很失望,真的,汉姆。”
克瑞蒂尔·马蒂奇摇了摇头,看向汉姆·泰勒的目光也变得深邃起来:“如果你不想这辈子在学术上的建树,只能永远跟在人后拾穗就把这些交给爱德华或者我这样的老头子去做吧,而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去研究那些更基础的东西。
虽然我真的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这对于你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恰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沉下心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很容易便能做出前人不可想象的成绩,甚至可能在未来的课本中留下你的名字。
比如以你名字命名的常量,单位!如果你的偶像是乔泽的话,并想在未来能稍稍跟上他的脚步,就照我说的做。而不是浪费你的天赋去做那一系列繁琐的验证工作。
对了,你不是加入西林学社了吗?如果你能跟乔泽联系的话,可以问问他的意见。看是否跟我一样!”
第438章 群魔乱舞
北半球这个冬天比往年要热闹了几分,主要还是光速可变论被曝光到了网上。
说实话,科普博主们都很懵。
以往这种石破天惊反常识科学被曝出来,都是出现在arxiv.org这类论文预发布网站上。换句话说,还没经过专家评审那种。
但这次是世界级杂学顶刊《科学》上先出了一个letter——《光速可变的后物理时代》。
通讯作者爱德华·威腾,投稿单位西林数学研究院。
好吧,毕竟不是article,而且众所周知letter这类的文章,只要是学术大牛发的,基本都能直接过稿,甚至不需要审核,但也代表着这并不具备权威性,也不一定正确。
即便论文的作者是菲尔兹奖跟诺贝尔物理学奖双料获得者,但既然发的是letter,就不一定保真。
但不要紧,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letter之后没几天,大名鼎鼎的《Physical Review D》刊载了CERN的物理学家们发表的一篇论文,并极为详细的从高能对撞机下的粒子反应,讲解了光速可变性。
论文风格也跟以往CERN的论文一样,光是列举作者名字都有整整三页,总计2327名作者,仅次于曾经一篇关于希格斯波色子发现的论文。
这本来就已经够炸裂了。更别提现在世界网络上还有一个豆豆。
论文在《Physical Review D》上发表的当天,豆豆就直接转发了这篇论文的链接,然后附上了一句论文里的话:“感谢西林数理研究院乔泽院士提出的Q理论,让我们验证了这个惊人的发现。
毫无疑问,光速可变性将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并对未来物理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自今天开始,物理学将真正进入后物理时代。”
然后网络爆炸了。
国外的情况暂不论述,但华夏是真的在认真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且推广的很彻底,用立法的形式保证了年轻人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
同样也是在初中阶段,会正式接触物理这门课程,光学更是中考物理的必考内容。
虽然初中阶段讲到光学部分的时候,一般老师不会具体的去阐述狭义相对论,去讲惯性系或非惯性系方面的内容,但一定会提一句,光速是一个常量,大概30万公里每秒。
进阶的物理老师可能还会给初中的孩子们科普些关于爱因斯坦发现光速不变原理的小故事。
比如这位物理学之曾经高度评价过自己提出的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与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分水岭就是光速不变原理。
也正是这种言简意赅的讲解,最能深入人心,因为好记。不管光学课程学得怎么样,会不会做题,但光速不变总共就特么四个字,还被老师经常强调,自然就成了潜意识里的知识。
现在却又恰好是这个非九漏鱼就必然知晓的物理学基础原理被证明是错的了,引起的反响自然极为热烈。
“我艹,我本以为豆豆你朝着弱智吧的方向靠拢了,结果突然发现论文真的是CERN的物理学家发的,里面还有好几位诺奖得主的名字,所以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我没能考上西林工大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是初中物理老师误我,他如果初中就告诉我光速是可变的,我考个西林物理专业没问题吧?”
“兄弟们,快来,这里又有个棺材板压不住了!”
……
豆豆的评论区依然是乐子人的天下。
虽然在学术上这是一件颇为严肃的事情,但对于豆豆的主流乐子人粉丝来说,光速变不变真不影响他们什么。
当然也有许多人喜欢开脑洞,在评论区留下了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豆豆这条微博下转发跟回复热度最高的一条评论。
“那啥,我让小智帮我大概解读了那篇论文,说是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了验证,光速是在一直变慢的。我就想问一句,那些运营商会不会看过这篇论文后就多了个借口,以后网速变慢了,他们就直接把这口锅推给光速?”
这条评论一出,所有抖小机灵的评论立刻被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