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一夜,月色与雪光俱清亮。
两日后,随着积雪消融,和州城又现出了它原本的模样。
这一日是云刺史父子二人下葬之日,满城缟素,长街之上纸钱漫天飘洒。
棺木落葬,一片哭声中,正要填埋之际,人群忽然一阵骚乱。
面色雪白的娄夫人欲撞向墓碑,要与夫君同葬于此。
常岁宁和荠菜娘子将她拦下。
“……我曾立誓,待尽罢应尽之职,便去追随郎主。”娄夫人泪流满脸:“如今已到履诺之时了。”
众人皆围上前来劝说。
云归受惊,哭着扑上来抱住母亲,一声声“阿娘”喊得撕心裂肺。
娄夫人泪如泉涌。
此一波未平,那边人声嘈杂,又起了乱子。
一名十七八岁,满身雪白的少女抱着云大郎君的灵位,不顾劝说跳进了坟室中,就躺在云大郎君的棺木上。
娄夫人大惊,在荠菜娘子的搀扶下,连忙快步走过去:“……辛儿,你这是作甚!”
这少女名唤霍辛,是她长子未过门的妻子,长子离世,她本要废掉这门亲事,但这女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肯依从,情愿嫁给一张冷冰冰的牌位,也要做长子的未亡人。
霍辛性情坚毅,此次守城时,她也在娘子军之列,此刻额头上仍扎着伤布。
此刻她直挺挺地躺在棺木上:“儿媳也要追随夫君而去!”
娄夫人着急道:“这如何使得,快快起来!”
“母亲且如此,我若不跟从,岂不显得不如母亲贞烈?儿媳生性争强好胜,岂能落于人后?”霍辛双眼一闭:“且母亲若不在了,留儿媳一人收拾刺史府的烂摊子,想想倒还不如死了省心呢!”
“你这孩子……”娄夫人哭笑不得。
常岁宁见状,适时道:“云少夫人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夫人方才所言有误,和州城百废待兴,二郎君与三郎君已失父兄,岂能再失阿娘?夫人应尽之职,远远未尽。”
娄夫人神色怔然。
云回红着眼睛走来,看着母亲:“旁人的话母亲可以不听,但常娘子之言,母亲不能不听——母亲几番于战场之上命悬一线,皆是得常娘子冒险拼力相救,母亲早已数次追随父亲去了,现如今母亲这条命,是恩人所予,岂能妄谈轻生?”
娄夫人闻言潸然泪下,看向常岁宁。
“夫人所能,尚可以做许多事。”常岁宁道:“待百年之后,与云刺史再聚不迟。”
在一声声劝说中,娄夫人终于点头。
其实……她亦觉得自己也不是非死不可……
此一时彼一时,尤其是在几番走过鬼门关之后,更能明白生死的意义所在。
她不怕死,却也不怕活了——之前眼睁睁看着丈夫长子离开时,她是很怕活下去的。
但之前誓都发了啊。
全城人都知晓……
若是不死,岂不显得她这个刺史夫人言而无信,贪生怕死?
她担心事后会有人借此做文章,故才有方才半真半假之举。
娄夫人含泪看向夫君墓碑——若她的夫君泉下有知,是会笑话她,还是夸赞她呢?
霍辛麻利地从棺木上爬起来,握住常岁宁朝她伸来的手,从坟室中上来。
二人视线交汇,常岁宁与霍辛眨了下眼睛,霍辛也朝她会意挑挑眉。
次日,刺史府外,常岁宁将要离开和州城时,霍辛也紧拉着她的手不舍得放开:“……和州城的城门永远为常娘子敞开,常娘子记得时常回来看看。”
听嫂子说了自己想说的话,云回便不再多言,只道:“如有用得上我之处,随时让人传信。”
常岁宁都点头。
娄夫人也再三叮嘱她时常来信。
而后又与和州百姓一同,将常阔父女二人一路送出城。
常阔身后是来时带来的士兵,此前近两万之众,此时人数仅剩勉强一万出头。
但常岁宁身后多了几人。
是几名妇人,为首的正是腰间别着砍柴刀的荠菜娘子。
昨夜,荠菜娘子三人寻到常岁宁面前,言明追随之意,求常岁宁带上她们。
妇人眼中也有野心,她们尚没有开阔眼界的机会,想法天然简单未经雕琢,所言也与大义无关,更多的是对挣脱枷锁的渴望,及想要自己变得强大的向往,她们说——“听说常娘子要回寿州,我们也想追随常娘子,试试女子建功立业是啥滋味!”
今早临出门前,荠菜娘子朝两个已经十多岁的儿子,及敢怒不敢言的丈夫摆手——
“走了,老老实实在家里等着我建功立业,回头带你们鸡犬升天!”
此一日,阳光甚好,正当赶路。
……
第247章 草包恐惧症
李逸先前稳坐寿州,本欲等徐正业攻下和州之后,双方便见面坐下详谈合作之事。
然而和州久攻不下,他逐渐开始着急起来。
再之后,仍无和州城破的消息传来,他反而听到了徐正业兵败退守江宁的消息!
在李逸听来,这简直荒诞!
已是强弩之末的和州怎么会攻不下?
仅仅带了不足两万援军前往的常阔怎会没死?
那一向不理纷争的宣安大长公主又怎会突然出面插手此事!
李逸惊诧不解而又满心不甘。
但诸多情绪退去后,仍是骨子里那一触即发的慌乱与不安占据了上风,他又开始坐立不安,来回在营帐中不停踱步。
“坏了,常阔定会回来找我寻仇的!”
“还有圣人和朝廷……定已得知贺危死讯,到时必会传令各处共同讨伐治罪于我……徐正业又退回了江宁,这下该如何是好!”
他之所以在杀了贺危之后,还敢稳坐于此,便是笃定徐正业很快便可拿下和州,到时他与徐氏大军会合,整个淮南道便如囊中之物,他自然也不必惧怕朝廷对他的讨伐!
可现如今的局面与他此前的设想却是天差地别,让他的处境突然变得艰险起来。
他的两位幕僚中此时有一人开口:“将军所言没错,和州既定,常阔定会折返,到时他若整合朝廷示下讨伐将军的兵力,必会威胁到将军……”
“这些还需你来提醒我吗!”李逸因焦急而心烦意乱,开始怪责起二人:“这便是你们当初出的好主意!当初你二人不是言之凿凿笃称常阔定会死在和州吗!”
两位幕僚互看一眼,只得垂头抬手向那无能狂怒之人请罪。
李逸继续走来走去:“……这些时日军中上下因和州战况已是议论纷纷,他们都在疑心是我刻意想借此除掉常阔!”
他说话间,很是愤怒。
虽然这是事实。
但他愤怒的并不是那些人猜到了事实,而是从军中态度便可以看出,大多数人显然还是偏向常阔的!
这期间甚至有人站出来要求去往和州支援常阔,是他以“本帅与常大将军自有筹谋计划”为由,再加以强硬手段,才将那些人给压下来了。
常阔若死且罢,这些人没了主心骨,自然掀不起风浪,可如今常阔还活着……如此情形下,如若常阔归来,那些人定会倒向常阔!
“下官二人自然明白将军的忧虑……现下局面不利,将军不宜同常阔起正面冲突。”
“没错,当务之急或当立即离开寿州!”
“离开寿州?”李逸脚下一顿,下意识地看向二人:“去何处!”
二人刚要开口时,帐外有士兵的声音响起。
李逸准了人进来,那士兵是他的亲兵,快步入得营帐中行礼,双手呈上一封密信。
李逸匆匆打开来看,眼睛旋即亮起。
是徐正业!
徐正业也料到了他如今处境不妙,遂来信邀他速往江都扬州会合议事……
李逸同两位幕僚商议罢,认为此乃眼下最好的选择。
此前本该跟随常阔一同支援和州的剩下八万大军,便被李逸以攻打扬州为名与常阔“兵分两路”。
攻打扬州是假,行军刻意拖延才是真,凡遇徐氏兵马阻途,更是屡屡按兵不进,故而出走半月,此时仍在途中。
“将军应尽快拔营离开寿州,与先行的那八万大军会合后,即可一同赶往扬州。”
幕僚道:“那徐正业刚打了败仗,手下正是用人之际,将军此时率十余万大军前去,必被他奉作上宾……到时将军据扬州而守,朝廷便也无计可施,更不必惧怕一个区区常阔了!”
李逸再无丝毫犹豫,立即下令拔营。
此令在军中传开,引起了一番震动。
“……常副帅当初选择在寿州扎营,是欲借淮水这一道防线守住都畿要道,以阻徐氏叛军攻入东都中原……如此定略要地,怎能轻易拔营离去!”有几名校尉都站出来质疑。
“是啊,若我等就此悉数离开寿州,万一有潜伏于淮南道附近的徐氏乱军趁机而入可如何是好?”
前来传令的副将冷笑道:“战况变幻莫测,此一时彼一时,焉有抱一地而死守到底的愚蠢道理!”
“可据闻和州已定,常副帅就要回来了,如此大事,为何不等副帅归营后,再行商议……”
“荒谬!”那副将肃声打断几人的话:“谁说常副帅要回寿州?常副帅已令人传信回营,要自和州攻向扬州,主帅则率大军拔营同往,此乃主帅与副帅商定好的对策!”
最后大声道:“常副帅在和州大挫徐氏叛军,如今正是一举取回扬州的好时机!清剿反贼在此一举,谁再敢置喙军令,散播谣言,统统以扰乱军心之罪论处!”
为震慑诸人,当场以军棍杖杀了两名对此存质疑之心的校尉。
很快,大军即准备起了拔营事宜。
大军在此扎营已久,并非即刻便能离去,李逸心中不安,很怕下一刻常阔就带人杀回来,一时都不愿等,便带上信得过的心腹亲兵与骑兵先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