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拿手指敲了敲额角:“瞧我这记性,那时候挂在嘴上说了好些回,是一支名曲,这会儿倒……”她踱了两步,忽然想起来,笑道:“是了,叫什么,《雉朝飞》。”
说着,姐弟两人的目光都看向稚陵,即墨浔问她:“稚陵,你会弹这支曲子么?”
稚陵虽不想扫他的兴,可这支曲子,她的确不会。她只好说:“这支曲子,臣妾只有耳闻,尚不曾练过。臣妾不如弹一曲《梅花三弄》罢。”
即墨浔的确略有失望,不过淡淡应声,找补说:“区区一支琴曲,想来没有叫人泪下的本事,恐是那人身世可怜,才令听者掩泣。”
稚陵听出他语气里一丝失望,便温声笑说:“稍过时日,臣妾练好了,再弹给陛下听。”
长公主笑道:“非得听那支曲子做什么?稚陵就弹《梅花三弄》,寓意正合元旦岁首,又合寒冬景象,合适不过。”
稚陵虽弹了那支《梅花三弄》,心中默默记下,这些日子勤快练好新曲。
长公主原是打算送了稚陵这把雉尾琴,便去涵元殿找弟弟叙话,现在弟弟正好也在承明殿里,倒让她少走些路。
后宫的妃嫔里,长公主最喜欢的还是稚陵,她性子温柔谦逊,与自己性子相合,那时初次在宫中相见,她便很喜欢这个姑娘。至于昨夜里见到的谢疏云,倒不能说她不好——只是太过锋芒毕露。
她听说这位表妹还住在宫里,萧夫人要多留几日,打的什么主意,她怎能不知。
三人叙话没多久,却有小太监来报,说文华殿几位大人有要事求见陛下。
即墨浔还正与长公主说话,听了禀报,唇角的笑意一僵,稚陵悄悄抬眼望见他,即墨浔的眉眼染上一重薄薄阴翳,皱着眉:“定是薛俨来烦朕了。”
长公主笑问:“是谁啊?”
即墨浔抬手捏了捏眉心:“侍郎官薛俨,去年从两川迁任回京,为人耿介正直,博学多才,只是——太勤勉了些。”
长公主闻言笑说:“有此等能臣,是好事啊。不过……怎么薛侍郎过年也不回家?”
稚陵想,能叫即墨浔都觉得烦了,这位薛侍郎恐怕不是个“省油的灯”,不由掩着唇角在旁笑了笑。
吴有禄说:“长公主有所不知,薛侍郎他自幼丧父,前些年母亲过世后,一直孤身一人。因此,逢年过节,还是休沐,都在官衙里不回家,乃是朝野上下出了名的‘勤勉’。”
长公主见即墨浔一副不愿意去见薛俨商议政事的模样,打趣道:“这有何难,早早让薛侍郎成家,他有了老婆孩子,自然得分些心了。”
即墨浔幽幽叹息,已作势起身,稚陵连忙也起身,从衣桁上拿来他的氅衣,给他穿戴上。即墨浔张着手臂任她穿衣,说:“朕先回去了。”
稚陵目送他出了承明殿,长公主等即墨浔已没了影子,才拉着稚陵含笑叮嘱她:“本想说出去走走,但你昨夜熬得迟,阿浔他又血气方刚的,只怕你累坏了,索性作罢。好生歇息休养,万不要累着自己。过几日,我再来。”
稚陵昨夜熬了一宿,下半夜侍寝承恩,累得疲乏,长公主瞧出她倦怠,让她休息,她一一应了,心里涌上一股暖流,不由想着,难怪即墨浔那么冷的性子,唯独跟长公主亲近。
长公主走后,稚陵的确困倦,躺回去却怎么也睡不着。昨夜她截了谢疏云的胡,萧夫人却未必这么轻易放弃,大约……还有别的计划。
宫里这几日都要摆宴,大大小小的宴,还得多多思虑。
即墨浔先前提起的南下出兵,碧云渡不合适,寥寥两句,她听得出他的意思,或许她能帮上他什么……。
林林总总,许多琐事,在心头上,冒泡一样,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她睡不下,起身到书架边,取了琴谱集编,翻到了《雉朝飞》的琴谱。
只是这页琴谱前,写了一段小序。她自言自语,自顾自轻轻一笑:“原来还有典故。”这曲子是隐士牧犊子所作,相传他年岁迟暮,孤身一人仍未有妻,出郊伐柴时,见雉鸟双飞,感怀于自己,因作此曲。
稚陵跪坐在雉尾琴前,照着琴谱,缓缓拨弦,刚弹一段,不由想,若不知这典故,弹奏起来,亦觉哀伤宛转,何况是知道了。
她轻轻叹息着。
外头朔风正急,明窗中,望得见急雪浩荡,遮天蔽日一般。
不知那位过年也不回家的薛侍郎到底参奏了什么国事,即墨浔一整日都在涵元殿里。
晚间宫宴,主位空空,程绣悄悄问稚陵说:“陛下怎么没来?”
稚陵浅浅笑道:“陛下另有国事处理。”
程绣压低了声音:“裴姐姐,你瞧,萧夫人脸色可真难看。”
稚陵察觉到若有若无的视线掠过她,淡淡端起了面前杯盏,呷了一口茶,微笑说:“许是天冷,萧夫人受了凉。”
程绣嘀咕着,分明是今日还想叫谢小姐在陛下跟前露露脸,谁知陛下却没有来。
稚陵的目光轻轻巡看场上,恰和谢疏云的目光一碰。她向她温柔笑了笑,谢疏云也笑了笑,只是笑意有些勉强。
第二日,稚陵一早仍煲好银耳百合羹,送去涵元殿。即墨浔正在练剑,她站在回廊下,望着他收剑入鞘,动作利落,在纷纷扬扬大雪里,有动人心魄的潇洒快意。
他下了台阶,转过回廊,见她来,随意道:“不必多礼,进来吧。”
稚陵拿了绢帕,浸了热水绞干,即墨浔微微俯身,好让她够得着,她替他拭汗,他的心跳声尚未平复,跳得很快,健硕的胸膛半敞着,仿佛冒着热气。
他漆黑眼睛闪了闪,大手遽然扣住她的腰身,将她扣得与他只有若即若离的毫厘之距。
呼吸急促,便倾过身来在额头一吻,稚陵抬手的动作一顿,敛下眉,耳根红透,晓得他接下来要做什么,低低唤了一声:“陛下,……”
他的唇一寸一寸慢慢吻到鼻梁上,稚陵心如擂鼓,却见即墨浔脸色骤然微变,缓缓松了手。
他稍微侧身,目光一凛:“朕差点忘了,早间还有要事。”
稚陵才知,昨日薛侍郎来见,是霁州雪灾,请求赈灾耽搁不得,所以忙了一整日。
今日看来,恐怕仍然要忙。
元光三年的年初,不知是什么缘故,各地紧急的事务,就雪片一样飞来,即墨浔分身乏术,忙了五六日,都在涵元殿里,没有得空。
到了正月初八,难得有了些闲暇,长公主却已打算要回洛阳。
“皇姐为何不多留些时日?几日事忙,尚未来得及多和皇姐说说话。”
长公主无奈道:“阿衡年岁小,离了母亲,又哭又闹的,只怕闹得府上不安生。”
即墨浔蹙眉,自是舍不得长公主走:“……那,皇姐为何不带阿衡一道来?”
长公主道:“车马劳顿,阿衡身子弱,哎,经不得。”她笑了笑,望了眼即墨浔,揶揄说,“等你们有孩子了,自然就晓得了。”
这话说得即墨浔神色一动。他的孩子……
今日倒是没有下雪,难得是个薄寒的晴日,日光远射,不算多么温暖。
长公主明日要走了,即墨浔忙里偷闲,陪同她在御花园走走。
吴有禄心道,陛下在外是皇帝,在长公主跟前,就全然是弟弟的样子了,素来冷漠少话,关于长公主的家长里短,却丝毫不嫌烦,桩桩件件都肯耐心听着。
长公主的喜好,陛下也记在心里。长公主喜欢书画,去年宫里得的六百年前大画家的真迹,陛下眼也不眨,叫人封在给长公主带回洛阳的箱子里。
长公主食邑五千户,那可是本朝绝无仅有的待遇。
吴有禄想,长公主将陛下当亲弟弟,陛下也是真心待长公主这位姐姐。
他敢说,这世上绝没有第二个女人,叫陛下如此记挂在心头的。
各宫娘娘们若说什么家长里短,陛下多数时候没什么耐心听,更不必提主动搭话问询了——除非关于她们家里,掌握权柄的那位。
各宫娘娘们的喜好,陛下也都从不记得。这一点上,吴有禄认为,裴婕妤娘娘要比陛下知道得更清楚,也是因此,每每要分发赏赐,都是婕妤娘娘她来拟单子。
吴有禄顺着就想起来,裴婕妤她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喜好。
裴婕妤也不爱说什么家长里短。
裴婕妤还不爱出门,除了在涵元殿里能经常碰见,在别的地方,大多时候根本遇不见她。
裴婕妤只喜欢陛下喜欢的。
陛下喜欢素淡些的颜色,裴婕妤便从不穿过艳的衣裳。
陛下常读的书,裴婕妤也读上好些遍,那一回,陛下忘了《六韬》书中两句话,倒还是裴婕妤轻声提醒。
陛下赞过琴师弹琴,裴婕妤便刻苦学来,后来弹起琴,指法纯熟,琴声如流水,叫人听而忘忧。
陛下闲暇时偶尔与人对弈,裴婕妤又苦练棋艺,从什么也不懂,到与陛下对弈能有来有往,有胜有负。
吴有禄心里这么一盘点,不由想,原来婕妤娘娘什么都会。
陛下已陪同长公主游览到了虹明池旁落竹亭。
冬日的虹明池,眺望过去,皓白接天,雪天寒彻,池水结冰,那道汉白玉的二十三孔桥横亘池面,远望时,桥与水天相融,濛濛雪雾里,恍若仙京玉桥,绰约迷离。
长公主在落竹亭里坐下,笑道:“走这么久,也的确累了。”
即墨浔也坐下,却望向二十三孔桥上,微微眯眼:“那桥上……”
天色将晚,雪色昏昏,斜日西沉,虹明池上的风物大多朦胧。长公主也跟着他目光望过去,疑惑道:“桥上怎么像是有个人?”
薄薄斜晖里,只见桥上一道绰约身影,似在雪中舞动。
即墨浔本无什么好奇心,长公主说去瞧个究竟,他自要跟去。待走近些,尚未到桥头,已能在水滨望到,二十三孔桥上的人影,是谢疏云。
谢疏云手握一柄雪亮的剑,衣袖雪白翩翩,在风中鼓动,她舞起剑来,身姿轻盈,长公主心想,她的确足够好看,转动时,露出那一双含笑星眸,格外动人。
她或许并未发现他们一行;也可能发现了,只是装作不知。长公主侧过头瞧了眼即墨浔,笑问他:“谢家表妹,不是庸脂俗粉。这剑舞得怎样?”
即墨浔道:“她甚有天分,练来时日不久,兼之刻苦,已到了许多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长公主又笑了笑,道:“肯为你去辛苦学剑,他们是下了心思的。”
即墨浔未置可否,却转过身,说:“皇姐,走吧。”
长公主道:“我说的不对?”
即墨浔淡淡道:“不是为我,是为天子之位。自古以来,为着大位,流血牺牲千千万,区区学剑,不算什么。”
长公主思索着,似乎确是此理,他们瞧中的必然是权势,怎会是单纯为一个人?
她又佯装叹息:“我们阿浔文采武功,难道单论个人,就不值得姑娘们费点心思么?”
即墨浔的身形微微一顿。长公主不知他想到什么。
沿着别的岔路继续散了一会儿步,蓦然间,前边雪林里,响起了幽长渺远的琴音。
谢疏云总不能这样快弃剑换琴,长公主瞧了眼即墨浔,又笑道:“平日里你出来散心,这路上,也会有众多偶遇?”
即墨浔笑了一声:“的确。”
吴有禄心想,何止,若陛下在御花园散心,一旦走漏消息,那么,隔一段路,便要偶遇一位娘娘。后来陛下嫌烦,若出门散心,只带一两个人,悄悄拣人少处散步。
雪林里幽幽琴音低沉宛转,和风声交织在了一起,愈显得哀痛迫切,闻之而悲。
即墨浔淡淡抬眼,雪风扑面,林间万顷翠竹挺拔笔直,为雪覆盖,风过时,则簌簌落雪。
从此处望去,不见人影,他想了想,不是谢疏云,也可能是旁的妃子,若循声过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说:“罢了,皇姐,我们换别处走吧。”
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