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府衙急得乱转,思量半天,决定从后门溜出,去找霍远山请教。
谁知,霍远山军营这边也开了锅。
屠苏鹤觞等人跪在帐外请命,童让伤还未愈,便爬下病榻半死不活地操起剑,求他发兵。
魏帝此举摆明是在挑衅,霍远山固然气愤,但毕竟年龄阅历在那,知道两军若当真全面拉开架势硬碰硬,他们未必一定讨得到便宜,且眼下南梁正值皇位交替之时,朝中局势未稳,冒然开战,于国于民,都有风险。
他还算压得住火,却不想,这会儿陆衡已拨了一万精骑,就要直插魏都,取魏帝狗命。
冲动乃行军大忌,何况魏人并非草寇,直插一城容易,横跨数城冲入魏都岂不是送命?
霍远山怕他出事,紧忙派人去拦,怎奈陆衡和一众影卫皆不肯作罢,城中百姓亦是群情激奋,最后终于闹得沸沸扬扬,传入了还在出神的青鸾耳中。
谁也没想到,此事倒是叫她给拦下的。
青鸾策马出现在北城门下时,陆衡很是惊讶。
他勒住马,怔忪地看着她:“阿鸾,我还以为你是要与我同去的……”
“我原是这么打算的,可在来的路上,我想通了。”青鸾默了默,道:“他这人……心术太重,心胸又窄,早早就将所有事都算得精准,无论生死,都不会轻易让敌人多占半分便宜,又岂会容魏帝以他之名乱我军阵脚?”
陆衡不解,半晌,却见她唇边浮出一抹苦笑:“这两日我一直在反复思量他最后的话。他说这天下无他,无谢辞,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朝纲亦能稳固,大梁才有重新一统的可能。或许他如此设计,便是在为我们争取时间。”
陆衡怔住,定定地望着她。
屠苏等人对此也是将信将疑。
直到魏帝按捺不住,命人将一封国书送至李昭面前,要以宁晏礼尸骨换回谢辞遗骨,并承诺三年为期不再侵扰南梁边境,众人才惊觉,终究是青鸾将宁晏礼的心思看得明白。
两国交换棺椁那一日,夷城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全城百姓身披丧服出城相迎,陆衡褚冉等人亲自抬棺,一步步踏过风雪,穿过城门,走上曾经血染的长街。
满城除了呜咽哭泣,一时竟无人语。
漫天纸钱夹在雪中打旋儿,被风推上半空。目光穿过盈动的白幡,是一尊雕刻着精致莲花纹的金棺,青鸾身子晃了晃,视线顿时模糊。
可她还是不信。
即便京中为此特派专人校验,通过尸骨后脊的伤确认无误。即便她亲眼所见他彼时伤得多重,也早知他一去便难再回。
但她仍旧无法说服自己。
那个数次将她从死亡里拉出的人,以他的智慧,他的心机,他的谋算,他的手段……
怎可能被困束在那一方金棺之中呢?
风雪中,那道精致的莲花纹越来越近,青鸾手中的桐油伞缓缓滑落。
她仿佛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对她说道:
阿鸾,我回来了。
梨花委地,凄寒赛雪,那人风华竟在视线里逐渐明晰。
两行热泪滑落,青鸾微笑颔首,轻声应道:
“好,我们回家。”。
宁晏礼的死讯虽早已传回上京,但百官真见那雕刻着莲花纹的金棺出现在眼前时,还是不禁难以置信。
那位权势滔天,手段了得,甚至可凭一己之力撼动皇位的侍中大人,真的死了?
然而令他们更为震动的是,李昭竟会亲自出宫扶棺,同时诏告天下,为宁晏礼恢复了本名李衍,并追封为帝,谥号靖武,大藏于茫山皇陵。
此诏一出,京中传闻四起,文武百官不禁在私下里揣测。
当时虽有先帝遗诏,但以宁晏礼的手段,若想趁机夺位也并非难事,他竟放着到手的皇位不要,心甘情愿扶持才十几岁的李昭上位,再联想先帝对李昭淡漠如斯——
难道其实宁晏礼才是李昭的生父?
流言一时间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可也有人很快反应过来,若按当年三皇子的年纪来算,宁晏礼是李昭生父,那岂不是十岁就当了爹?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终究是想不明白,怎会有人甘心把眼看到手的皇位给推了?
东市街角的面铺,缙云闻得旁边一桌正悄声议论宁晏礼的事,气得一把握上了腰间的佩刀。
“尝尝吧,趁热。”青鸾将一碗汤面搁在她面前。
缙云连忙接过她手中的托案,将另一碗撂下,低声道:“女史若是听不得这些闲话,属下这就去让他们闭嘴。”
青鸾抽出木箸,取出帕子擦拭递给她,淡道:“有人念叨,总比被人遗忘的好。”
缙云微怔,双手接过木箸,抿了抿唇道:“……女史说得有理,是属下莽撞了。”
青鸾闻言一顿,拿起桌边的醋壶,默自倒了起来,温声道:“缙云,你不必对我如此。”
自南郡到夷城,又从夷城返京,缙云一直跟在她身边悉心照顾,青鸾几次想要开口,都不知从何说起,眼前倒算个时机。
缙云自是明白青鸾的意思。
她踌躇许久,终于低声道:“……属下奉命照顾女史周全,不敢有误。”
一股酸涩之意涌入鼻息,竟让心脏也跟着酸疼。
青鸾看着面汤被醋色染深,半晌才回过神,抽了抽鼻子道:“那是很久前的事了,如今既已回京,你也无需再将精力放在我身上了。”
宁府上下的事仍由鸦青在打理,凭缙云的细心与身手,继续做影卫,亦或是当个女官,都比守在她身边像个婢女要好上许多。
缙云撂下木箸沉默少顷,眼圈微微泛红:“……照顾好女史是大人最后的嘱咐,属下不敢违背。”
她顿了顿又道:“若女史觉得不便,属下往后可于暗中保护女史。”
心中痛意更甚,青鸾不觉将醋壶捏紧。
这时卖面的老叟佝偻着腰,端了两碟小菜过来,笑盈盈道:“女郎又来了。”
青鸾艰难地换了口气,迅速平复好情绪,微微点头寒暄道:“老丈这铺子眼见着生意越做越好了。”
老叟“哎”了一声,将两碟小菜撂在她和缙云中间,笑道:“多亏之前有位贵人赏了那片金叶子,再加上平日里攒得一些积蓄,便一咬牙盘下这间铺子。要不这入了冬,摊子没法支了,怕是连讨个生活都难喽!”
老叟说着往青鸾碗里一瞧,见醋色极深,不禁叹道:“我记得女郎早先来我那摊子吃面,还吃不得这么些酸哩!”
青鸾挑起面,淡淡笑了笑:“从前喜甜,近来确是更爱吃些酸的,反倒觉得甜多腻人。”
说话的功夫,旁边议论宁晏礼那桌客人已食毕起身。
“你说,当年那三皇子得何其狠心,才敢对自己下那般毒手,竟不惜做了宦官。”
青鸾闻声瞥去一眼,说话人是个瘦麻杆似的长衫书生,讲到“毒手”二字,还用手刀在下身比划了一下。
一旁的是个方头方脑的书生,听瘦麻杆说完,挤眉弄眼道:“什么宦官?都传是个假的,不过是顶个身份,还能自由出入后宫,这等美差换做是你,难道不去?”
“原是为了这个!”瘦麻杆恍然大悟似的,脸上露出一抹令人作呕的淫。笑:“若有此等艳福,确是给个王爷身份也换不来!”
青鸾眼梢一抬,手中木箸掷出,一支嗖地钻到方头方脑的脚下,一支从瘦麻杆脖颈飞过。
“哎呦!”两人同时大叫。
方头方脑正迈门槛,被那木箸滋溜一滑,来了个劈叉。
瘦麻杆更惨,伸手捂着脖子一抹,唰地变了脸色:“流血了!”
他低头一瞅木箸,登时来了精神,转身朝面铺内喊道:“谁干的——啊啊啊!”
青鸾刚要起身开口,就见那瘦麻杆被人腾空拎起,劈着嗓子惊叫起来。
“屠苏?”缙云讶然起身,又看见屠苏身后鸦青:“长史?你们怎么来了?”
屠苏一手拎着瘦麻杆,一手拖着方头方脑:“你们先谈要事,我去去就回!”
说着便抓鸡崽似的将两人带走了。
隔街传来哭唧唧的求饶声,面铺里的人伸头瞅了半晌,见缙云横眼瞪去,才一个个回到自己桌前嗦面。
青鸾又问老叟要了两碗面,转头对鸦青道:“长史特来此寻我,可是有事?”
“女史客气,面就不必了。”鸦青脸上带着明显的疲倦,但还是恭敬道:“日前一直不得分身来探望女史,今日一见,似乎比从前清减许多。还望女史念及大人,珍重自己的身子。”
青鸾垂眸,淡笑了笑,没有说话。
鸦青微叹了口气:“此番来见女史,确有要事。”
“长史请讲。”
鸦青将带来的木匣呈到青鸾面前,拉开抽盖。青鸾看去,里面是满满一大摞帛书,上面整齐密集记录着什么。
见青鸾面露疑惑,鸦青从中取出一部分,在她面前展开:“大人此前已将所有田产宅院都改记在了女史名下……这些日子我已整理出来,此间皆为名册,具体的田契地契尚在府中,只待女史得空,可随时前去查阅。”
“什么?”青鸾倏地抬眼。
第133章 第133章
宁府大门紧闭,匾额上仍蒙着白布。
自回京以来,青鸾其实来过数次,只是每次都不敢走近,只能远远望着这扇府门出神。
鸦青上前,将府门推开,迎她入内:“女史,请。”
看着那扇熟悉的门洞,青鸾轻出了口气,寒冷的空气呼出一团白雾,视线也随之模糊起来。
恍然间,她竟似又见那颀长挺拔的墨影撩起袍摆,端端迈出府门,在走到马车旁时,摆着一张冷脸,回头对她道:“今日破例,准你与我同乘。”
青鸾沉默片刻,提起裙摆,迈上门前石阶。
府中到处都是熟悉景象,青鸾不敢多看,更不敢多想,生怕稍停一步,便再没有继续走进去的勇气。
她随鸦青穿过游廊,来到海棠门后的院落,正是宁晏礼的书房。
架柜上的书籍摆设一切如旧,只是案上再不见常用的笔墨纸砚和整齐叠摞的公文,而是码了十几只上锁的木箱。
鸦青从柜架上拿了一串铜匙,将木箱依次打开:“所有的田契地契钱庄的票据都在这了。”
青鸾上前,从木箱中取出一张地契,其上行文是鸦青的字迹,还盖着官府验契的红印,视线稍移,“卖契人”处落着的,便是那个她许久都不敢提起的名字。
宁晏礼。
铁画银钩的三个字,笔力纵横恣意,带着一丝风流,筋骨却又最为端正工整。
青鸾又从另外一只木箱中拿出一张,同样是由鸦青行文,官府加印,宁晏礼亲笔落下的名姓。
第三张,第四张,第五张……青鸾不断翻看,十几大箱子,几乎每张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