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潇道:“我不信。”
华瑶噗嗤一笑:“你要相信你自己。你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谢云潇忽然俯身挨近她。这一刹那间,她的呼吸比往常更轻了一些。
谢云潇察觉她不同寻常的反应。他拨开了她衣领处的一缕长发,并无任何越过雷池的亲近之举。她一言不发地盯着他,他又在深浓的阴影里站得笔直。他的身形颀长而挺拔,胜似远山青松、月夜修竹。
华瑶漫不经心道:“你离家已久,你的亲属不可能不挂念你,要不这样吧,你今天就写三封家书,分别寄给你的父亲、哥哥和姐姐。”
谢云潇似乎窥破了她的心事:“京城起了内乱,御林军也惨遭劫难,五公主的驸马死于非命,秦州叛军被你率兵击溃……这些消息传到凉州,对你更有利。”
华瑶承认道:“是啊。”
谢云潇处处为她考虑,她的疑心仍未打消。
她不太相信所谓的“父子之情”。她从小在皇宫长大,在她看来,父子也罢,君臣也罢,只要涉及权位之争,人人都会袒露一颗自私自利之心。
她指使谢云潇写信,只是为了挑拨朝廷与镇国将军的关系。偏偏谢云潇也是一个聪明人,他应该已经猜到了她打的是什么算盘。
此时的气氛尽在不言中,华瑶一时词穷。她随手敲了敲墙壁,发出一阵“砰咚砰咚”的响声。她又敲了几下,断定道:“这墙壁的后方……”
谢云潇接话道:“大概有一间密室。”
谢云潇的听力极佳,远远胜过寻常人。他和华瑶做出了一样的判断,华瑶便也不再犹豫。她唤来自己的侍卫,命令众人合力寻找密室的机关,又把沈希仪传召过来,仔细盘问了一遍。
奇怪的是,沈希仪对此毫不知情。无论华瑶如何旁敲侧击,沈希仪也没提到“密室”二字。
沈希仪的神色不似作假,华瑶姑且相信了她,甚至允许她陪伴在自己身边,将库房内的全部财物逐一清查。
沈希仪是算账的一把好手。她和金玉遐一同检阅账目,算账的速度总是比金玉遐更快。
金玉遐钦佩沈希仪的才学,忍不住与她闲聊了几句,越聊越投机。他二人尽释前嫌,相处得分外融洽。
半个时辰之后,华瑶的侍卫迟迟未能找到机关。华瑶的耐心已被消磨殆尽。她打了个响指,她的侍卫就列成一排,同时出剑,全力劈向那一堵墙壁。
华瑶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红砖砌成的墙壁霎时倒塌,碎裂的砖石散落在各处,扬起一大片尘埃,犹如洪流般滚滚而来,又如炊烟般飘飘而去,呛得她一连打了两个喷嚏。
众多侍卫的手里都提着灯笼,交错的火光闪闪耀耀,映红了华瑶的双眼。她仔细地打量那一间密室,断壁残垣之中,竟有五六个锈得发黑的铁皮箱子。
那些箱子的外层镂刻着精巧的忍冬花纹——忍冬又名“金银藤”,这种植物枝繁叶茂,耐寒耐暑,冬夏不绝,岁暮不凋,还有一种清淡甘甜的香气。
据说,前朝的亡国太子偏爱忍冬,东宫的后堂长廊两侧遍布忍冬的花藤,民间就为亡国太子取了一个诨名,叫做“花藤太子”。
华瑶的脑袋里瞬间涌出无数个念头。她瞥了一眼沈希仪,沈希仪的脸色惨白惨白的,似是没料到如此复杂的局面。
谢云潇一剑劈开了铁箱的枷锁。谢云潇的侍卫辛夷快步走上前去,亲手打开了铁箱。那箱子里装满了书画和碑帖,落款“萃雅楼主”,正是前朝太子的笔名。
在谢云潇的授意下,辛夷检查了每一只箱子,搜出来一堆生了锈的刀剑和锁甲,以及古书数卷、古画数幅、黄金二十锭、白银二十锭。
华瑶原本也没指望那几个破箱子藏了什么好东西。她扫眼一看,几乎没瞧见一样值钱的珍宝,兴趣就消减了不少。想来也是,前朝太子被她的祖宗打得落荒而逃,逃难的路上,又能带几件宝贝呢?哪怕太子侥幸来到了秦州,将他珍视的书画封入密室,这密室长久不见天日,纸张上的霉斑都快把墨迹吞噬了,纵然是孤本遗稿也卖不了高价。
不过,坊间传闻一百多年前,前朝太子逃到了虞州的山海县,削发为僧,皈依佛门,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
山海县与彭台县相邻如此之近,华瑶又在彭台县的库房查获了这些古董,她的思绪就像烟雾一样荡开了,交融在无限的疑虑之中。
华瑶轻轻地挪动一步,压低嗓音道:“谁的胆子这么大,私通前朝的叛党,不怕被株连九族吗?”
沈希仪立刻开口:“殿下,请您明鉴,我在彭台县任职五年,从未与叛党有过任何瓜葛。”
华瑶与她对视:“你的品行实属难得,我向来是信得过的。你是彭台县的父母官,也算半个彭台人,此地的风土人情,你最了解不过。”
沈希仪缓缓地弯下腰,态度比往常更恭顺:“承蒙殿下抬爱,微臣不敢怠慢。殿下若有吩咐,微臣无不遵从。”
华瑶欣慰道:“我身边还有个谋士,叫郑攸,待会儿我把他叫过
来协助你。你们戴上手套,收拾一下箱子里的东西,清点造册,再呈给我瞧瞧。”
沈希仪领命而去。
华瑶把辛夷和金玉遐都留在了库房。她和谢云潇一起回到了住处。她内伤未愈,又花费了一下午去处理琐事,身体疲乏极了,迫切地需要休整。
可就在这个时候,华瑶的亲信送来一封急报,说是秦三在邺城对上敌军,战况十分激烈,秦三可能需要援军。
天近傍晚,夕阳衔山,清幽的凉风灌满了华瑶的衣袖。她凭窗眺望,遥见芝江的江水空阔辽远,连接着浩瀚的苍穹,倒映着巍峨的山川。
她的身体轻飘飘的,像是在空中御风而行,心底的各种杂绪都变得很淡了,淡的无处可寻。她平静地命令道:“你回信给秦将军,让她不要恋战。如果战场的形势越来越差,秦将军必须往东撤退,我会安排人马接应她。”
亲信离开之后,华瑶倚靠着窗栏,转而望向了谢云潇。
谢云潇关紧窗户,抬手抚上她的额头,只停留了一个瞬息,他就很自然地把手挪开了:“秦三为何会出现在邺城?”
华瑶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修长的手指:“敌军的暗探早就混入了彭台县,秦三故意放出了假消息。她扮作押粮的官兵,沿着芝江一路向北走,敌军设了埋伏,她也留了后手。昨天中午,秦三打了个胜仗,我命令她率领四千兵马进攻邺城,试探敌军的虚实。”
谢云潇道:“今天中午,你同我说,秦三正在虞州运粮。”
华瑶打了个哈欠。她又困又累,含糊不清道:“嗯,今天中午,我糊弄了你。现在,我对你说了实话,你依然是我最亲近的人……”
自从他们相识以来,谢云潇被华瑶戏弄了许多次,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他不会再为她的三言两语而大动肝火。他更想探究一些不可言状的深意。
谢云潇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华瑶打横抱起,径直送到了床上,还为她盖好了被子。她舒服地叹了口气,搂紧自己的小鹦鹉枕,很快就睡着了。
谢云潇独自坐在床边,稍微看了一会儿她的睡相,指尖将要碰到她的那一刻,他收回了手。她似有所感,脸颊蹭了一下枕头,这般细微的动作由她做来也显得十分可爱,他隐约地笑了笑。
第122章 洒饵垂钩 高阳家没有冤死的人
华瑶这一觉睡得并不踏实。她梦到了一片空旷的战场,遍地都是腐烂的尸骸。血水渗透了土地,也沾湿了她的鞋底。
她站在寒风里,听见远处传来的哭喊声和嚎叫声。于是,她抬起头,向前方眺望,天与地交接的那一条线已被战火烧得通红,红得过于刺眼。
她毫不畏惧,当即拔刀出鞘。
锋芒毕露的刀光之中,渐渐显现出一道身影。此人正是她的兄长,高阳东无。他武功极高,气势极强,染血的衣袍泛着一种诡异的色泽,他的唇边也挂着一抹诡异的笑意。
他对她说:“皇妹才十九岁,这么小的年纪,阅历未丰,乳臭未干,死到临头还不自知。念在你我兄妹一场,我会赐你一条全尸,扒下你这一身好皮,做一盏人皮灯笼,吊在太和殿的房梁上……”
华瑶粗鲁地骂道:“放你爹的狗屁,你在发什么癫?我要把你砍成七段,拼成王八的形状!!”
她提刀猛砍东无的脖颈,刀锋将他的颈骨一齐削断,切口处血流如注,他的脑袋骨碌碌地滚了出去,狂涌的鲜血溅上她的裙摆,她却怔怔地说不出话来。东无的武功比她强得多,她不可能一刀杀了他。她一定是在做梦。这么一想,她登时便从梦中惊醒了。
她睁开双眼,怀里还抱着小鹦鹉枕。
谢云潇站在华瑶的床边,月光将他的影子投到了帐幔上。此时黄昏已过,明月初升,四周一片沉静,华瑶的心情平复了许多。她忍不住问:“你去哪里了?”
谢云潇撩起纱帐:“方才我在隔壁书房,听到你说了几句梦话。”
他坐到了床边,好似不经意般地问她:“你梦见了哪个人,又因为哪件事而动怒?”
华瑶淡淡地笑了一声。她也坐起身来,还朝他伸手,薄绸的袖子沿着她的胳膊滑落,显露一双光洁的手臂,毫无保留地缠上他的脖颈。
与他肌肤相贴之时,她轻声呢喃道:“你告诉我,我讲了哪句梦话呢?”
谢云潇简略地描述道:“你梦里似乎有一个人罪恶滔天,你要把他砍成七段,拼成王八的形状。”
华瑶小声道:“什么王八不王八的,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脏话呢?我来好好地教教你,如何运用你的口舌……”她强行吻住了他的唇,如愿尝到了清冷的香味,渐觉他从她的指尖摸到了她的掌心,摸得她酥酥痒痒的,缠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华瑶向来擅长克制自己的意念。她停了下来,仿佛无事发生一般,不慌不忙道:“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此为止。”
谢云潇站了起来。他略微整理了一下衣领,倒真像是一位尊师重道的好学生:“多谢你为我传道授业,等你痊愈之后,请务必找我做一夜的功课。我一定竭尽所能,回报你的指教。”
华瑶听他这么一说,心头顿时一热。她悄悄地把纱帐掀开,却连他的影子都没瞧见,只瞄到了他飘过门槛的袍角。
谢云潇走入了隔壁的书房。
月亮挂上了树梢,清冽的空气从窗缝中渗进来,谢云潇仍未感到丝毫的寒冷。他点燃了一盏烛灯,坐在灯下写信。他的字迹工整而端正,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一丝不苟。他偶尔也会斟酌措词,落笔却没有片刻的停顿,整篇文章一挥而就,词句严谨,条理分明,真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谢云潇的侍卫秋石站在一旁,望向谢云潇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敬佩。
秋石本来是戚归禾的部下,戚归禾战死之后,秋石改认了谢云潇为主。
戚归禾是骁勇善战的将军,但他也有一个不足之处,他文才少、武艺多,比不得谢云潇文武双全。
凉州人都知道谢云潇是天纵奇才。谢云潇敢作敢为,正直耿介,既是端方之士,又是忠义之臣,正如他的父兄一般铁骨铮铮。倘若有朝一日,谢云潇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那也是凉州人喜闻乐见的一桩好事。
秋石神思恍惚之际,听见谢云潇开口道:“你调派十个人,随你一同去凉州送信,快去快回,路上小心。”
秋石单膝跪地:“属下遵命。”
谢云潇用火漆封好了三封密信,交到了秋石的手里。那三封信的火漆图案各不相同,收信人分别是镇国将军,以及谢云潇的二哥和三姐。
事关重大,秋石不敢怠慢。他收好了信,备好了千里马,当晚就出发了,第二天便渡过了东江,跨过了虞州,直奔凉州的将军府。
*
三天之后,华瑶收到了秦三传来的捷报。
秦三遇到了邺城派出的叛军队伍。秦三依照华瑶的吩咐,把骑兵引到了芝江的江畔,摆出一个名为“却月阵”的阵型,借助江畔的地形缓冲敌军的攻击,最终以四千兵力,大破七千敌军,从而扭转了战局,拿下了邺城。
邺城原本是一座繁荣富丽的城池。自从叛军攻占了邺城,城中百姓大多死在了叛军的乱刀之下。
秦三率兵进驻邺城之后,只见房屋破败、尸骨堆积,可谓是满目疮痍、生灵涂炭。倘若从前的邺城是一位矫健的青年,如今的邺城就是一具徒有骨架的骷髅。
难怪叛军
守不住邺城。
叛军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一座好端端的城池变作了死气沉沉的人间炼狱。
叛军也不愿在炼狱中消磨时间。他们更想集结为一支军队,大举袭击城镇,大肆搜刮钱财,尽情地宣泄一腔愤懑。所谓的“战争”是他们的纠众犯罪。杀戮、淫暴、抢劫、残虐……不再受到法律的约束,种种的酷刑都被他们施加于平民百姓的身上,若非亲眼目睹,秦三简直无法想象那般惨况。她只恨自己来得太迟了。
华瑶看完秦三的奏报,不禁长叹一口气。她当即传令,派人在虞州的城镇散播征兵的消息,又亲自检阅了一遍军队。她一直忙到了当天下午,金玉遐和沈希仪一同前来拜见她,向她秉明了库房的账目。
如同华瑶预料的那般,前朝太子并没有留下太多值钱的物件。那几个铁箱子里的东西加在一起,差不多相当于五千多两银子。
前朝太子性格宽厚,擅长吟诗作赋,说白了就是个翻不起风浪的文人。开国女帝没有对他赶尽杀绝,却也容不得他私藏稀世之宝。他那点可怜的家当,还不够华瑶半个月的军费开销。
不过,五千多两银子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华瑶的手头正缺钱,她不会嫌弃一笔意外之财。她略作思索,又给秦三写了一封密信,命令秦三仔细检查邺城的官府库房。
密信才刚寄出去,华瑶的暗探匆匆赶来,禀报道:“殿下,官道上来了一队兵马,约有一千人,领头人是……是驸马的侍卫秋石。”
华瑶泰然自若:“秋石找来了援军,你该高兴才是。你把驸马叫来,我自有安排。”
话虽这么说,华瑶还是有些疑虑。她知道秋石去凉州送信了。秋石的坐骑是凉州的千里马,日行千里。凉州的延丘与秦州的彭台相距两千多里,这一来一回至少要四天时间,如今才刚刚过去三天,秋石为什么突然出现?他又从哪里找来了一千兵马?
华瑶正思考间,又有一个暗探来报信,说是看清了那一队兵马之中,有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的眉眼与戚归禾颇为相似。
华瑶立刻猜到了她的身份,她应该是谢云潇同父异母的姐姐,戚饮冰。
戚饮冰比谢云潇年长两岁。她武功高强,内功深湛,刀法自成一派,比起戚归禾也毫不逊色。凉州的文人甚至为她写了一首长诗,开篇第一句是“戚家有女初长成,横刀一斩山堑开”。
据说,戚饮冰十二岁的时候,独自一人上山打猎。她左手杀虎,右手猎熊,从头到脚沾满了鲜血。她脸上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肩上扛着虎皮和熊皮,嘴上哼着凉州小曲,悠哉悠哉地走下山,方圆十里内的飞禽走兽都跑光了。
这是何等的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