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着一袭月白色绸缎长衣,衣领稍微敞开了些许,烛光映照得格外分明,也让华瑶对他惊为天人。
华瑶恍惚一瞬,又轻咳一声:“我回来了。”
谢云潇的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华瑶话音落后,谢云潇把书页合上了,书名为《永州南安县志》。
“南安县”正是解药所在的地方,华瑶也读过了《永州南安县志》。至于书中内容,她早已读得滚瓜烂熟,南安县的地形地貌,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华瑶坐到谢云潇的身边,很认真地说:“下次你不要等我了,也不要在深夜看书了,早点熄灯睡觉吧。”
谢云潇倒是听话。他把书放进了床头柜里。
华瑶的声调更轻柔:“你尚在病中,每天尽量多睡一会儿,我对你也更放心些。”
谢云潇道:“白天已睡了一个时辰。”
华瑶道:“那就很厉害了。”
谢云潇熄灭了烛灯,满室寂静又黑暗,他依旧沉默不语,华瑶也猜不准他的心思。
她牵住他的右手,悄悄地为他把脉:“你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谢云潇捉住她的手腕,她顺势向他倾倒,他忽然抱住了她,力气还挺大的,胜过了寻常武夫,比她想象中强悍不少。
华瑶扯住谢云潇的衣带,和他一同躺倒在床上。她奔波了一整天,直到此时,才真正地放松下来。
她脱掉外袍,换了一身寝衣,伸了一个懒腰,喃喃道:“你不困吗?我好困了……我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
谢云潇揽住她的腰肢,极有耐心地安抚她:“困了就早点睡吧,卿卿,明日事明日毕,今夜不必忧虑。”
华瑶与谢云潇同床共枕已有两年。在她入睡之前,谢云潇经常低声哄她,将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她沉浸于香氛暖意,又尝尽了温柔滋味,往往就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睡得很舒服,也很安稳。
不知为何,今夜此时,她明明已经很困了,谢云潇也哄过她了,她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仿佛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华瑶立刻坐了起来,二话不说就跳下床。如她料想的那般,侍卫赶来告急:“启禀殿下,港口又遭遇了贼兵袭击,贼兵突袭港口,烧毁了一艘战船……”
华瑶心下一惊,却也明白了敌军的计谋。
敌军埋伏在夜色中,分批攻向港口,第一批敌军只是探路者,他们摸清了港口的军阵排布,第二批、第三批敌军就立刻登场了。即便华瑶做足了准备,港口也有精兵强将轮班守卫,战况还是不太顺利。
江边风大浪大,夜晚雾色格外浓重,敌军埋伏在暗处,因时制宜,顺时而动。第一批敌军溃败之后,守卫也存了懈怠之心,这便损失了一艘战船,敌军的纵火之计到底还是得逞了。
华瑶追问道:“敌军有多少人?”
侍卫道:“约
有四百人,均已战死。”
相比之下,启明军的伤亡仅有二十余人,只因华瑶事先演练了多种军阵,又在港口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了地雷,敌军虽能纵火焚船,却无法占据上风,最终全军覆没。
华瑶定了定神,吩咐道:“传令下去,港口守军全军戒严,加派十支巡逻队伍。你私下告诉守军将领,如果再有一艘战船受损,让他提头来请罪。”
港口守军的将领正是陈二守。他跟随华瑶已有一年,华瑶也教导了他整整一年。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曾经也承担过守城之责,从未出过差错。今夜他疏忽大意,致使战船毁坏、士兵伤亡,华瑶准许他戴罪立功,已是格外开恩了。
侍卫听出了华瑶的怒意,也不敢再多言语,连忙领命告退了。
侍卫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华瑶点亮了烛灯,又为自己倒了一杯水。
时值中秋,窗外凉风瑟瑟,室内寒气森森,华瑶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寝衣。谢云潇走到她的背后,给她披上外袍。她转过身来,平静地看着他:“你先睡吧,不用等我,我在桌边坐一会儿。”
谢云潇倒是坦然:“殿下有什么心事,不妨直说。”
华瑶委婉地拒绝了他:“你伤势未愈,我不想让你担忧太多。”
谢云潇与她对视片刻,又移开了目光,不再看她。似是无意,也似是有意,他向她表明心迹:“我终日思念你,也终日替你担忧。”
华瑶突然词穷了:“你……”
谢云潇淡淡地笑了笑。
谢云潇这么一笑,满室烛光也黯然失色,华瑶立刻改口道:“我……”
正所谓“最难消受美人恩”,华瑶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回应他。倘若他无伤在身,她一定会坐到他的腿上,和他说几句悄悄话,但他此时毕竟有些虚弱,她不敢与他过分亲近。
华瑶端端正正地坐好,以一种公事公办的态度说:“我方才在想,敌军拼死也要焚毁战船,一来是为了阻止启明军渡江,二来,他们会在军中散播谣言,说我出师未捷,战船已毁。”
谢云潇还未回话,华瑶捧住了他的右手:“你不要担心,我已有了应对之策。说到底,不就是造谣吗?这有什么难的。”
“胡说八道”向来是华瑶的看家本领。
华瑶振振有词:“今夜,贼兵突袭港口,节节败退,逃到了一艘战船上,忽然天降一道雷火,劈死了上百个贼兵。老天保佑启明军,贼兵已被挫骨扬灰,死无全尸。凡是和我做对的人,全都没有好下场。”
言罢,她还问他:“怎么样?”
谢云潇道:“你在军中威望极高。你大展神威,大显神通,兵将只会深信不疑。”
华瑶小声道:“确实如此……”
话未说完,她又打了一个哈欠。
她语调懒散:“对了,我还想告诉你,今天白天,我收到了若缘寄来的密信。”
若缘既是当朝五公主,也是华瑶同父异母的妹妹。
华瑶透露道: “若缘全家上百口人都被东无杀光了。若缘对东无假意逢迎,东无也留了她一条命。多亏了观逸提醒,我才知道如何传信给若缘。”
谢云潇并不清楚华瑶与若缘的联系。他不禁问道:“你为何传信给她?”
华瑶悄声道:“若缘虽是东无身边的人,却对东无恨之入骨。其实她对我也有敌意,我与她结盟,只为套取她的消息。”
还有一句心里话,华瑶没说出来。
大战在即,华瑶只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之人,打探一切可以打探之事。她从观逸的口中得知了若缘的境况,便能猜到若缘的心思。
若缘看似柔弱,实则刚硬,她遭受奇耻大辱,必定恨死了东无。
华瑶写信给她,与她约定结盟,言辞间极尽客气,她果然答应了华瑶的要求。她的回信也写得恳切,字里行间,更是对华瑶推崇之至。
曾几何时,华瑶也是这般的极力恭维方谨。
华瑶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隐情,但她并未细说,她只告诉谢云潇:“我得到的消息越多,获胜的把握越大。如今的局势对我有利,对你也有利,你就不用劳神了,安心静养吧。”
华瑶和谢云潇说话时,顺手又倒了一杯水。她吹灭了蜡烛,从袖中取出一小包安神药,悄悄地拆开纸包,把药粉撒入水杯,又把水杯递给谢云潇。
谢云潇不假思索:“水里有毒。”
起初华瑶茫然不解,片刻后,她气不打一处来:“你胡说,我才没有下毒,这是汤沃雪给我的安神药,专门给你配的药方,我只怕你晚上睡不着,你却把我的好心当做驴肝肺。”
安神药的配方为柴胡、茉莉、白芍、甘草等等,皆是补气养血、安神定心的草药,药性十分平和。
不过谢云潇不喜欢柴胡的苦味。他闻到了苦味,误以为水里有毒,华瑶因此动怒了。
华瑶直勾勾地盯着他,还等着他的回答,他端起水杯,一饮而尽,倒是让华瑶吃了一惊。
少顷,谢云潇似有困意,华瑶还要把他扶到床上去,他拒绝道:“不必,我尚有余力。”
华瑶随口道:“行了,你别逞强了。”
话音未落,谢云潇竟然把木桌的桌角捏得粉碎。他并未动用内力,只是凭借掌力,就做到了这个地步,华瑶真是为之震惊。
华瑶对谢云潇的观感十分复杂。她把他当作病人,他的武功确实不如从前,但他的力气还是不容小觑,或许他也不想拖累她……她不自觉地倒在床上,躺在谢云潇的身侧。
谢云潇沉沉睡去,华瑶浅眠一个时辰,又从床上爬了起来。
华瑶走出卧房,招来了值夜的侍卫。正好俞广容那边的消息也传过来了。俞广容连夜审问俘虏,费尽一番心思,也用尽了诡计和诈计,终于打探到了敌军的下落。
敌军的主使正是东无。
早在半年前,东无就开始布局了。他派遣精兵强将,陆续抵达秦州,这些兵将扮作流民、农夫、商贩、工匠,潜藏于各行各业之中,总人数难以估量,至少在一千人以上。
事关重大,俞广容亲自前来报信。她把俘虏的供词交代得清清楚楚,也把审问的过程叙述了一遍,并无任何疏漏之处。
华瑶对她赞赏有加,又问:“那两个俘虏,最后是如何处置的?”
俞广容拱手抱拳:“回禀殿下,俘虏已被凌迟处死。”
华瑶当政的这半年来,从未对任何人施用过凌迟之刑,俞广容谈及“凌迟处死”这四个字,却是轻飘飘的。她的种种手段,还未施展完全,已让华瑶大开眼界,她比沈希仪更残忍,比白其姝更阴险。
正好,华瑶正需要一位酷吏。
华瑶笑了:“你没让我失望。”
俞广容又向华瑶深深一拜:“微臣肝脑涂地,也不足以报效殿下知遇之恩。”
随后,华瑶和俞广容商量了彭台县的守城之计,以及排查奸细的办法,若是此法可行,且在彭台县取得成效,将来也会推广到秦州全境。
俞广容领命告退,华瑶仍然站在原地。
俞广容只考虑了秦州,华瑶的思虑更加深远。
华瑶不禁暗暗心想,既然东无已经派兵潜入秦州,那他也能潜入虞州和岱州。先前华
瑶在岱州征收粮食,又把粮食运往凉州和秦州,也是凭借停靠在港口的战船,彼时东无为什么不阻拦她?
父皇病重、内阁掌权之时,华瑶提拔了几个岱州官员,东无也没有从中作梗。
或许东无并未察觉华瑶的动向,又或许是,华瑶的所作所为,正中了东无的下怀。
何至于此?
华瑶皱了一下眉头。她思来想去,仍旧是茫无头绪。
华瑶走回卧房,房中寂静无声。她坐到了床边,谢云潇睡得正沉。
恍惚之间,华瑶竟有一种错觉,她已经登基称帝,谢云潇正是她的皇后。她为国事而发愁,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皇后却已安然入梦了。
华瑶轻叹一口气,又脱掉了外袍,悄悄地钻进被子里,抱紧了自己的小鹦鹉枕。
她背对着谢云潇,侧躺在床上,蜷成一团,小鹦鹉枕也被她紧紧地搂着。她还在胡思乱想,却听谢云潇念了一句:“卿卿?”
华瑶道:“你在说梦话?”
谢云潇道:“刚醒不久。”
华瑶后知后觉:“我把你吵醒了?”
谢云潇答非所问:“我正在做梦,此时此境,如梦似真。”
华瑶才知道他确实是刚醒不久,他似乎还不是特别清醒。
华瑶小声回应道:“你继续睡吧,我也要睡了。”
这三言两语之间,华瑶忽然想到,谢云潇曾经对她说过,东无有意拉拢镇国将军。只这一瞬,华瑶想通了前因后果,终于明白了东无的险恶用心。
北方敌国已经攻入沧州,沧州守军节节败退,必然会向凉州求援。倘若凉州调兵支援沧州,凉州的兵力也会大大折损。先前华瑶往凉州运粮,或许会促成凉州铁骑远征,那远征的结果,多半是以惨败告终。
大梁朝的半壁江山,终究落入敌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