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396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因此,他准备设置一百六十四个县学,三百个镇学,收容大概三十万学子就读。

  这事情如果成了,东北会成为仅次于江南的文风大区,但这个‘文风’与江南的文风不同。

  朱高煦不需要那么多诗词歌赋,他甚至连策论也不需要,他需要的是能够充当税务官员的基础官吏。

  当然,东北的情况他不准备与外人说,甚至在奏疏中,东北虽然已经设立辽东三司,但当地还是在依照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憋个五六年,他迟早要给江南的乡绅们一点小小震撼。

  想到这里,朱高煦在冕旒之后的双目不断扫视群臣,威慑十足。

  他被敕封为太子,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事情,不过朱高炽这个原世子居然被敕封为燕王,这倒是让人惊掉下巴。

  如果不是朱棣说日后更改封地后再行更改封号,那恐怕就是小宗与大宗之间的争斗了。

  这点,就连朱高煦也是刚知道的,显然这是朱棣临时更改的。

  想想也是正常,朱高炽受封燕王,那是朱元璋的意思,这肯定没人敢反驳。

  不过受封燕王不代表不能更改,况且朱棣这一脉本身就是燕王,如果继续让朱高炽做燕王,就难免扯上礼法之争了。

  所以暂代燕王,等同承认朱元璋的想法,不过后续需要更改,这问题不是很大。

  群臣与诸王想清楚后,便继续眼观鼻、鼻观心。

  毕竟是登基大典,加上朱棣和朱高煦父子都是马上出身,倒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忤逆。

  因此,朱棣的新政得以颁布,但具体怎么施行,还得看地方行省配不配合。

  “退朝……”

  伴随着鸿胪寺卿高唱,群臣也纷纷推金山倒玉柱的唱礼,朱棣、朱高煦二人转身离去。

  父子二人在后殿换回了常服,朱棣一身盘领窄袖袍,朱高煦虽然也是一样,不过二人的花纹区分高低。

  换上盘领窄袖袍,戴上翼善冠后,朱棣给朱高煦的印象,就与后世那幅画像没什么区别了。

  父子二人各自乘坐大辂、金辂前往武英殿,待抵达后下车进殿。

  与此同时,礼部拟定的功臣封赏也在武英殿进行着。

  受了功劳的合计一万六千六百五十七名武官,不过能进入外廷的只有三百四十五人。

  在这三百四十五人里,渤海占据三分之二,燕府三分之一。

  他们依旧穿着原来品级的五官袍服,直到礼部将现场布置完毕,一张金台才被抬出武英殿门口。

  朱棣走出坐下,朱高煦则是拿着圣旨走上前。

  “啪!!”

  锦衣卫的净鞭声炸响,武官们好似收到了讯息,纷纷跪下作揖。

  “以下七人,共获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

  朱高煦拿着圣旨唱礼,同时念出七人名字。

  “英国公张玉,左军都督府右都督。”

  “成国公朱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淇国公丘福,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越国公杨展,后军都督府右都督。”

  “辽国公孟章,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沈国公王义,前军都督府右都督。”

  “宁国公陈亨,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对于受封公爵的七人,所有人都没有太大意外,毕竟这次靖难之役中,他们七人功劳最伟。

  只是功臣们毕竟属于燕府和渤海两派,因此都对对方的功绩有些质疑。

  这种质疑,主要还是以渤海质疑燕府为主,毕竟渤海打下的地盘最大,还直接拿下了京城。

  相比较之下,燕府虽然也杀敌近十万,但始终难以压过渤海。

  好在目前众人还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他们都将目光放到了接下来的册封之上。

  在接下来的册封之中,燕府张武、陈圭、郑亨、孟善、火真、王忠、徐忠、张信、李远、谭渊等十人受封侯爵。

  渤海的崔均、陈昶、徐晟、塔失、多尔和齐、尼玛察、塔剌赤、房宽、陈瑄、杨俅等十人受封侯爵。

  再往下,燕府的郭亮、房胜、谭忠……等十五人受封伯爵,渤海的郑峻、陈懋、孙铖、胡纶等十五人受封伯爵。

  很快,七个国公、二十个侯爵、三十个伯爵的册封结束。

  对于靖难之役功臣和兵卒的封赏,也在朱高煦旨意宣读结束后发放。

  面对那一件件赐服和爵位的金印,所有人都目光灼热。

  瞧着他们,朱高煦想到了南边错过这次功劳的傅让、张纯、林粟等人,不过很快他又嘴角勾勒笑容。

  因为他很清楚,靖难之役结束并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要在提升生产力的情况下,将大明的版图扩大到极致!

《明太宗实录》:“五月壬寅,上于南郊祭祀天地,即皇帝位,年号永乐。”

《明世宗实录》:“五月壬寅,帝敕上为皇太子,敕世子为燕王,三子尚幼,故不敕。”

永乐盛世

第279章 永乐新政

  “其罪有文官五千六百二十七人,武官一千四百七十六人,株连父、母、妻等三族三十六万七千五百二十七人。”“查抄……”

  “等等!”

  六月十五武英殿内,当朱棣听着朱高煦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三十六万七千五百二十七人”的数目时,他以看待怪物的眼神看向朱高煦。

  要知道,即便是洪武四大案相加,也不过也就这个数量了。

  结果新朝刚刚开始,就要株连那么多人,这让朱棣有些心里难安了。

  他本就没有那么残暴,历史上把最罪官妻女充入教坊司,也只是让他们干些洗衣服打扫卫生的活计。

  在官妓并入教坊司之前,他就特赦了建文旧臣的妻女,因此倒不存在让方孝孺七八十岁老母接客的野史说法。

  同样也是因为他并没有那么残暴,因此他看朱高煦就比较残暴了。

  一个株连能株连三十几万人,这些事情日后要是史官写起来,那可都是要写到他头上的。

  “老二,有点过分了吧?”

  朱棣牙疼的看着朱高煦,不过朱高煦却扫了朱棣一眼,然后说道:

  “这三十六万人中还包括了方孝孺、暴昭、齐泰、黄子澄等人的亲人,他们如此作孽,朝廷只是迁徙他们的亲眷前往云南开荒生活,这已经很对得起他们了,如何当得起过分二字?”

  他这个人可最讨厌浪费了,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得吃得干干净净。

  因此进入京城之后,除了朱棣下令杀死的方孝孺等十数人外,其余人他可一个没杀,都等着迁徙他们去云南开发当地,促进当地汉化呢。

  有了这三十多万人进入云南,朱高煦有把握能将云南的汉化工作一举推进到二百年的进度。

  后续这三十多万人只要在云南落地生根,那只需要几十年,云南就会彻底汉化为传统汉地的一部分。

  现在摆在他眼前的问题是,这三十多万人迁移云南,可云南并没有那么多耕地来养活他们,所以朱高煦将目光对准了麓川。

  不过在说麓川的事情之前,朱高煦还得交代自己的抄家结果。

  他低下头,不等朱棣反驳就念叨道:“查抄四万七千六百三十三户,共抄粮二百七十六万一千四百石,钱三百七十九万八千余贯,金两万四千三百二十七两,银五十六万四千二百三十一两六钱,钞二百一十五万六千四百贯,各类宅院古董字画和古籍价值难以估计,起码不下三百万贯。”

  “此外,还抄得田一千二百七十九万六千四百二十四亩三分。”

  说罢,朱高煦合上了文册,将它放在了朱棣的桌上,同时扫视了一眼瞪大眼睛的朱棣。

  “这么多东西?!”朱棣抢起文册翻阅,他没想到这群道貌岸然的老蛮子居然有这么多好东西。

  朱高煦听后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开口道:“这些耕田,在北方的可以划给武官们,在南方的则是可以交给真正的百姓来耕种。”

  “只是这一次查抄,便查出了隐匿的二百余万亩耕地,朝廷的赋税又涨了四十万石。”

  “这些老蛮子,着实可恨!”朱棣红着眼看着那文册内容,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天知道他以前过得有多穷,即便带着二十几万大军备边,手里也只有不到二百万石粮食。

  可这群文官武官的家底,哪怕刨除田地和字画鼓动,单算金银铜钱和粮食,都够他带着二十几万大军,去漠北浪个四五回了。

  “这些钱粮你们准备怎么花?”朱棣看向朱高煦,朱高煦却双手一摊:“自然要钱生钱,不过在钱生钱之前还得收拾建文留下的烂摊子。”

  “宝钞的价格好不容易被爷爷稳住,这下又被建文败坏,如今只能我们父子为他擦屁股了。”

  “金银存入朝廷,不过今年继续实施以钞抵税,并且是在整个江南一京二省实施。”

  朱高煦要继续以钞抵税惠利江南,不过这次他惠利的可不是乡绅了,更多的是百姓。

  朱允炆的滥发宝钞致使宝钞价格走低,百姓对宝钞没了信任,因此朱高煦得来一次大规模的宝钞回收。

  “那得浪费多少钱粮?”朱棣咋舌,他不敢想一京二省以钞抵税会花多少钱粮。

  对此朱高煦轻笑一声,随后开口道:“我算过,如果以一石粮食一贯钞回收,那便能一举回收七百万贯。”

  朱棣已经下旨对天下赋税蠲免一半,也就是说今年包括军屯在内,朝廷的收入不会超过两千五百万石。

  现在朱高煦再利用以钞抵税回收七百万贯宝钞,虽然百姓肯定吃了亏,但起码能回本一点,而朝廷也可以借此稳定提升宝钞价格。

  老朱发出去的宝钞太多了,可以说透支了大明宝钞的信誉。

  朱高煦日后还准备继续用宝钞呢,因此必须把信誉补全。

  反正在他印象里,接下来几年大明基本不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没有必要在意钱粮。

  “你都把钱粮花了,怎么钱生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3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6/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