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4-10-19 21:11:38

第137章 马车

  进入对面的大厅,杜中宵指着旁边墙上的图画道:“相公,这就是我们这里做的车架。一架车到底需要哪些部件,哪些地方最重要,一切都清清楚楚。”

  图是杜中宵自己画的轴测图,并不详细,但让工人了解车的结构足够。用后世的话说,这里最重要的产品其实是车的底盘,上面的车箱造的很粗糙。

  从墙上的画,郑戬大致看清了大车的构造。其实就是一根长轴,两个车轮,轴嵌在车箱上面。

  这些具体的技术细节,郑戬没有多少兴趣。见里面工匠忙碌,信步走了进去。

  迎面是一座从外面伸进来的水力锻锤,郑戬见了指着对杜中宵道:“此打铁之锻锤极是好用。自那个陶十七到了相州,制了多具,甚是得力。前些日子中书画了图形,发到各路,让依样制造。”

  到相州做了官,陶十七跟以前不一样了,杜中宵这里学来的东西,很多都被他用到实际中。水力锻锤是效果最明显的,朝廷特意画图骗成册子,下发各路。只是有哪些地方真正用了,还值得怀疑。

  见到个熟悉的东西不容易,郑戬凑上前仔细观看。只见一边有匠人把筷子粗的钢条,烧红了之后截断,便有工匠及时捡起来,放入一个圆盘样的模子的窠臼里。放得满了,放到锻锤下,锻锤落下,把里面的短钢条压成小圆柱。拿起模子一抖,放在一边。

  郑戬是个不喜欢说话的人,看不明白,也不向杜中宵询问,只是看下去。

  再后面,又有匠人骑马一般,前面一个小台子,拿起短柱放上去,两边一顶夹住。两腿用力,台子上夹短柱的地方便飞快旋转起来,旁边一个钢尖,把这些圆柱削得光滑无比。

  削完了,后面又有淬火的地方,给这些小圆柱淬火。再后面一道,又是跟前面一样,把小圆柱再次夹起来,只是这次不用钢尖,而是用精细砂布,把圆柱打磨光滑。

  郑戬看得津津有味,一直看到最后,这些小圆柱一一装到带孔的铜架里,装到钢圈里。

  最后看着一个装在一起的圆杯装零件,郑戬问杜中宵:“知军,这是什么东西?用在哪里?看做起来如此麻烦,想来价钱不菲。”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不错,此物确实价钱昂贵。我们卖的车,值钱就值在这些小东西上了。此物为轴承,又名轴受,装在车轴的两端,车轮便就转得飞快,又不费力。”

  这是最简单的圆柱轴承,这个年代的精度不行,只好做得粗大笨重,原理是一样的。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关键在要用上好的钢材,不然不如木轴配铸铁轴套。使用了这种轴承的大车,才能拉几百过千斤货物,不然一匹马哪里拉得动。火山军产的大车,现在多是一匹马拉,好路上大约拉千斤左右。最大的是三套马车,中间一马驾辕,两边各一匹马拖拽,可拉两三千斤。这样的大车,不用轴承,那是动也动不了的。有了轴承,车就经久耐用,不然拉重物,用不了多久车轴就坏了。

  车的载重与轴承密切相关,没有滚动轴承,轴的支撑点被车压得变形,极难拉动。大车需要用多个轮子,分担负荷,便就与此有关。如果轴承技术过关,轮子当然是越少越好,减少了各轴各轮之间寄生功率的消耗。中国北方曾经的三套马车,关键就是胶轮、轴承,三匹普通的马可载重数吨。这个年代胶轮没有办法可想,只能从轴承动手,一车拉千斤以上就非常可观了。如果用上弹簧减震,可以拉得更多些。

  有了这种大车,才有修路的动力,不然把路修得宽敞笔直没有价值。只走手推车,只要羊肠小路就可以了,人背和畜驮更加简单,只要能走路就行。

  杜中宵也是有了实践的教训,才在轴承上下功夫。刚开始制的大车,是用木轴配铸铁套,经过润滑之后轻载还好,一旦重载,马拉起来非常吃力,而且木轴很快磨坏。改用铁轴,价钱上去,润滑的效果却差了许多,轴头全部浸在油里,坏的也非常频繁。

  郑戬点了点头,虽然不大明白,却不询问,接着看下去。

  后面是制车轴,用的熟铁,也接过了一道车削的程序,两头光滑。

  到了最后,把前面制好的轴承砸进车轮留出的槽里,两个轮子装到车轴两端,一台大车的底盘便就制好了。这就是大车最关键的部分,至于车箱,便就是木匠活了。货车不讲究,直接使用杂木制造。

  郑戬看着匠人把装好的底盘从大厅里推到外面,跑得飞快,点头道:“此车看来不错,轮子转得极是轻巧。知军,像这样一辆车,可以拉多少货物?”

  杜中宵道:“回相公,平常不堪骑用的驽马,可拉八百到一千斤的样子。若是用好骡子,可以拉到一千五百斤,远胜牛车。有了这车,货物从火山军到保德军,费了不多少钱。”

  郑戬吃了一惊:“能拉这么多么?如此一天几十里路,马还不就废掉了。”

  杜中宵拱手:“装了这轮子的车可不会如此。一般拉着货物三十里一歇,一日可行六十里,歇一夜之后上路,马便恢复如初。当然,若用骡子,就要更加好些。”

  骡子驾辕马拉套,骡子比马温顺,三套的马车中,中间用骡子,可以省许多力气。在汽车不普及的年代里,这种马拉的货车曾经在中国北方非常常见,支撑起了庞大的物流系统。

  郑戬点了点头,将信将疑。杜中宵说的有两点让他重视,一是可以拉千斤,再一个不用好马。现在河东路运送粮草,多是靠人背马驮,成本高昂得吓人。一人一马拉千斤,日行六十里,向麟府路运输粮草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而且这车不必用好马,河东路这里马匹很多,采买容易。

  没有汽车的年代,马车曾经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长途运输工具,可比于南方的船。本地化的骡马耐粗饲,车夫只要带些少精料,沿途喂干草,就可以奔波数百里,极其方便。如果有了公路,再用上胶轮就更不得了,一车可以载重数千斤。这个年代胶轮没办法,土公路还是可以的。

  郑戬把这数字牢牢记在心里,想着用什么办法,把火山军这里的经验推广出去,让河东路各州多造大车,广修道路。至于这工场里最有价值的,工厂化的生产方法,郑戬直接无视了。

  其实在杜中宵眼里,轴承制造过程的价值还要大于马车。这就是最简陋的工厂,产品单一,工艺简单,如果能把所有的辅助体系,比如设计、管理、生产等等全部配齐,一个标准化工厂就建立起来了。

  一些简单、常用而又非常有价值的零件,都可以这样生产,大工厂、家庭作坊都适用。这样一个体系,对社会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可惜现在杜中宵的地位,仅能制做粗糙简陋的一种轴承,支撑着这里做些粗大笨重的马车。更复杂的东西,就超出能力范围了。

第138章 价格雪崩

  郑戬没有在火山军多待,三日之后便就离开回保德军,由那里渡河去府州。临走之前,留下了一个杜孔目,留在这里总结火山军营田的经验,准备推广到麟府路去。

  送走郑戬,杜中宵急急到了唐龙镇,查清冯原说的到底何事。

  张岊迎进衙门里,落座上了茶,杜中宵道:“部署,前些日子手党项细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岊笑道:“是从党项那边过来的几个落魄强盗,要抢我们在城外的赌场。好在李主管眼尖,看这些人不寻常,与契丹的讹里本商量之后,先下手为强,把他们送到东胜州去了。不必我们动手,契丹人又白得了功劳,人人欢喜。”

  杜中宵点头,想了一会道:“部署,此事做得还是有些不妥。到唐龙镇来的强盗,就该在唐龙镇处置。人送到了契丹,看起来人人得利,只怕契丹人会有想法。”

  张岊奇道:“什么想法?他们正与党项作战,按细作处置正好合适。”

  杜中宵摇头,叹了口气:“说起来是如此。可唐龙镇是什么地方?是我们大宋的地盘。在这里帮着党项人抓细作,让别人怎么想?最怕契丹人得寸进尽,以为唐龙镇他们也有份,忘了只是来赚钱的。”

  契丹在这里的护卫,没有官方身份,耶律不花使用军人,只是省了雇人的钱而已。杜中宵对地方官方的身份非常看重,免得以后契丹人动不好的心思,向唐龙镇伸手。

  张岊却不以为意。宋朝和契丹边界地区的两属地不少,一县之内,就连税赋差役两国都可以分,这点小事算什么。名义上来说,两国是盟国,互相合作是应该的,也一直不少。

  此次杜中宵驻唐龙镇,张岊回到火山军,两人轮换。

  在唐龙镇的日子悠闲得有些无聊,杜中宵经常带着十三郎在城中闲逛,以至于大多数的店铺都认识他。城中管理严格,身份不明的人禁止进入,治安比城外强得太多。

  这一天午后,天气阴沉,又起了风,并不太热,杜中宵带着十三郎出了衙门。难得这样凉爽的好天气,城中的街道非常热闹。这个年代贫苦人家都是一日两餐,午饭只是加餐,食店的生意很是红火。

  营田务的麦子收获了,麦价迅速下降,唐龙镇的面食便宜了许多。各家店铺的饮食,都变成了以面食为主。除了各种饼,包子、馒头也花样繁多,甚至还有人开了一家专门的饺子馆。

  从一个挎篮的小贩那里买了一包桑椹,一边吃着,杜中宵带着十三郎四处闲逛。

  不知不觉走到了市场,反正无事,杜中宵信步走了进去。随着商路开通,大量西域货物都在这里发卖,唐龙镇里住了不少胡商。草原商路比走吐蕃和秦州的商路便捷,比广州的海路离京城近,中原的商人大量在这里聚集,采购从遥远西方来的各种奢侈品。

  进了市场,杜中宵觉得有些异常。今日天气凉爽,市场里的摊位却不多,与往常迥异。杜中宵略逛了逛,正想离去,突然见从柜坊那边涌出一堆人来,群情激愤,吵吵闹闹。

  见事情不寻常,杜中宵让十三郎找来把守市场的吏人,问他怎么回事。

  吏人拱手道:“官人,最近从于阗国来的商队带来了大量乳香,不下二十万斤。他们本是要赚大钱的,不想到了这里之后,价钱下跌,卖不出去。”

  杜中宵道:“市场货物随行就市,卖不出去只好慢慢卖,他们到柜坊那里去做什么?”

  吏人道:“他们的本钱是发债券筹来的,现在价钱跌了,还不起本息,买债券的人如何肯干?柜坊给这些人做担保,只好从这些西域商人那里抽本钱,这不就闹起来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债券可以买卖,是带着金融性的,这是泡沫破了。

  宋人爱熏香,对乳香的需求极大,而且价格高,市面上一斤高可以卖到两贯钱,低也要一贯余。这种货物重量合适,体积不大,又能长时间保存,是长途贩运的理想货物。

  唐龙镇债券的存在,使商人可以快速变现,本钱迅速增殖。不只是于阗国的商人,其他地方的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入到贩运乳香的行列当中。在内地相当于硬通货的地位,让乳香价格坚挺,债券一出便就被抢购一空,前两个月热闹非常。由于大家都认为债券不会贬值,被很多商人当成货币,在唐龙镇和东胜州的商人流通,进一步放大了市场。

  没想到不久之前,京城皇宫突然向外卖了几十万斤乳香,市场突然饱和,价格骤降。乳香突然卖不出去了,债券兑现困难,有了风险,债券的价格随着猛降。连锁反应之下,唐龙镇和东胜州的大多数人商人都卷入其中,便如挤提一般,纷纷抢着兑现。

  唐龙镇有柜坊兜底,无非是把乳香按照市价收下来,按比例兑换债券。在这里发债的商人,不至赔得精光,多少还留有一些本钱。东胜州那里没有柜坊兜底,赔了就是赔了,货卖不出去没人管,先把商人抓起来把债券赔了,不足的低价甩卖货物,连带着唐龙镇这里乳香的价格天天下跌。在东胜州发债券的商不少彻底赔光,还担上了债务。

  没有债券,商人还可以慢慢等着价格升上来,慢慢卖。有了债券,债主急着变现,短时间大量货物被抛向市场,价格雪崩,大量商人卷入其中。

  前段时间繁荣的商业,由于乳香价格突降,这一带的商人一片恐慌。

  杜中宵看了看群情汹涌的商人,点了点头,带着十三郎回衙门了。

  只以乳香贸易来说,这几个月唐龙镇卖出了一二十万斤,没有京城皇宫突然抛售,后面运来的二十万斤也能赚钱。突然一次变故,从事这一行业的商人个个成了穷光蛋,有的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前边赚的钱哪里去了?堆在柜坊低价收来的乳香货物那里。

  柜坊的本钱足,只做担保,不从事金融交易,在这次风波中没有损失,反而利用这次机会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大量乳香。如果后面乳香的价格涨回来,加上收的利息,柜坊可以赚几十万贯。相当于这几个月拼命贩货的商人,全给柜坊白白打工了。

  从发行债券的第一天起,杜中宵就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严禁官府产业买空卖空,禁止从事任何带金融性质的交易。至于主动参与进去的商人,那就没有办法了。

  回到衙门,杜中宵命令军中士卒加大巡逻力度,严禁任何人聚众闹事。又吩咐衙门吏人,主动去询问商人的情况,如果有穷困潦倒的,及时救助。哪怕他们身无分文,也要保证吃饮穿暖,由衙门出钱,直到这场风波过去。这是雪中送炭,让商人对唐龙镇有信心。

  商人的价值一是本钱,再一个就是他们多年的经验和经商的渠道。熬过了这段艰难时间,很多人都能利用经验和渠道东山再起,重新为唐龙镇带来繁荣。到了那个时候,柜坊又可以放债生息。

第139章 善后

  周孔目偷眼看伏案处理公文的杜中宵,犹豫再三,上前小声道:“官人,柜坊的几位主管来了衙门几次,要见官人。因见官人忙碌,小的让他们在偏厅等候。”

  杜中宵抬起头来,问道:“他们来衙门做什么事?”

  周孔目叹口气:“这几日乳香价格暴跌,柜坊因为货主的债券做担保,收了大量存货。现在柜坊那里现钱少了许多,债券都换成了货物,不能收利息,几位主管怕官人责骂。”

  杜中宵笑道:“正常做生意,为何责骂他们?从发债券的时候起,就知道有这一天了。”

  听杜中宵这样说,周孔目心情放松下来,口中道:“虽说都知道可能会出这种事,可这次实在太吓人了些。今天市面上乳香只要二百文一斤,还没有人购买。我听人说,很多西域商人都亏了本钱,有的倾家荡产,不敢回乡,外面人心惶惶。”

  杜中宵道:“人心惶惶是难免的,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不用担心那些商人,他们做生意的,今日赔了明日赚了,见的场面多了。要多关心一下那些随着商人吃饭的贫民,他们随着商人万里奔波,搬运货物,又无多少积蓄,一没有事做很容易坚持不下去。着令衙门的人,这几日多上心,凡是住在城里的,要不时上门查看。如果有遇到难处的,尽量救济。”

  周孔目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事情,觉得很多商人从家财万贯到贫如洗,不知怎么活下去。听了杜中宵的话,略安心了些。

  周孔目出去,杜中宵一个人坐了一会。宋朝大概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统一市场,像香料这种东西,又集中在少数地区贸易,规模很大。一个不小心,就会暴涨暴跌。这种市场投机跟历史上的荷兰郁金香危机不同,泡沫并不特别***香依然是社会上的紧缺货物。最多一年,价格就会慢慢涨上去。

  皇宫突然放出几十万斤乳香,并不是针对唐龙镇的商人,而是惯常操作。做这个决定的时候,皇宫的人只怕根没想什么唐龙镇,就是从南方市舶司收的乳香太多,换钱而已。

  此次动荡并不需要特别担心,只要柜坊本钱充足,保证社会的稳定即可。

  到了偏厅,柜坊的几个主管早等在那里,见到杜中宵急忙起身行礼。

  落座赐了茶,杜中宵道:“这几日乳香商人大多赔钱,地方动荡,你们多用心。”

  在柜坊管事的童主管拱手:“官人,不只是做乳香生意的商人,还有很多商人买了他们的债券,也都赔钱。我们收了乳香,给这些债券兑换现钱,现在本钱有些亏欠。”

  杜中宵道:“这样大额交易,按说并不需要太多现钱,怎么会亏了本钱?你们兑付债券,可以让持债券的人继续把钱存在柜坊,给他们开钱票即可。”

  童主管道:

  “本来是该如此。可因为乳香商人亏得太惨,很多人不敢再做债券生意,连带着有人不信柜坊,非要拿现钱在手不可。现在市面上,金银的价钱已经涨了。”

  杜中宵一凛,正色道:“金银不可出境,不可犯禁!你们一定要盯住了!”

  几个主管急忙称是。新的铁钱制造容易,与铜钱等价是赚钱的,是允许出境的,现在契丹境内东胜州一带,市面都是使用宋制新铁钱。但金银却不同,一直不许带出境外。

  几个主管见杜中宵说得严厉,急忙拱手称是。

  问了现在柜坊的情况,杜中宵道:“遇到如此大的风波,柜坊必然会受到影响,你们不必紧张。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沉住气,双后生意才能做大。阵脚乱了,以后的生意就难做了。”

  童主管道:“官人说的是。乳香价格暴跌之后,东胜州契丹人的柜坊就与我们不同,他们拼命压商人的价格,又拖着不兑别的债券,商人议论纷纷。不少商人宁可把乳香运到唐龙镇卖给我们,再拿钱去赎回债券,也不让东胜州的柜坊兜底。这样一比,我们这里就强得多了。最近有些在那里的商人,也转到了我们这里来,不在契丹人那里存钱了。”

  杜中宵点头:“就是这个道理,生意便是这样一步一步做起来。”

  一边的滕主管道:“不只如此,那些存钱在柜坊的大员外,因为有八方会,得到消息比别人早,手里的债券早早出手,损失比别人少。其他商人看了眼馋,学着存钱到柜坊里入会。”

  杜中宵笑道:“你们看,此次乳香价格暴跌,人心惶惶。但仔细一算,柜坊并没有损失,生意还做大了呢。做这种生意,就是要守得住,不能三心二意。前段日子债券赚钱的时候,如果柜坊跟着做,便就没有今天的好处了。你们手里有大量本钱,最重要的是守规矩,这是最要紧的。”

  几个主管小声议论几句,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此次风波,倒霉的是商人和买债券的,柜坊并没有损失。东胜州的契丹人柜坊,因为守不住规矩,自己买了大量债券,后面又把自己的损失转嫁到其他商人头上,寒了人心,便就失去了大量生意。

  银行业是金融市场的庄家,只要主动避免风险,每次动荡最后得利的都是他们。价格崩溃,资产价格骤降,不管是收回抵押物也好,还是帮助困堆的商户购买资产,都是低价收割。价格起来,把手中的资产再高价卖出去,前面的损失就全回来了。

  此次风波,让唐龙镇的柜坊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过手中大量乳香,挤占资金,让几个主管觉得心慌而已。只要资金不出问题,他们是最后的赢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0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风雨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