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97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4-10-19 21:11:38

  耶律乙辛气得满面通红,看着欧阳修,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他是个武人,又是皇帝贵族,何曾被人这样奚落。要不是这里都亭驿,估计都要暴起了。

第198章 定调

  崇政殿里,听欧阳修讲完,赵祯道:“如此看来,契丹是要强硬到底了?”

  欧阳修捧笏:“回陛下,依臣之见,正是如此。雄州之战,契丹认为本朝早有了防备,是有心算无心。虽我入了,非战之罪,不肯服气。”

  文彦博道:“一败再败,还依然认为自己是强国,契丹人要怎样才服气?”

  杜中宵道:“契丹的军队依靠的是草原,只要不伤其根本,就认为自己实力仍在。依臣所见,这个时候,跟契丹的关系还是停一停。既然谈不拢,那暂时就先不要谈了。命前方刘几,速把俘虏的契丹人送到京师来,明正典刑。另命知雄州马怀德,行文境内,以后治下百姓不许再对契丹缴赋税。凡是拒马河以南百姓,也都不再服契丹差役。其他与契丹交界的地方,也一律从严。”

  听了此话,赵祯一时有些犹豫,没有说话。

  田况道:“微臣以为,雄州一战本朝大获全胜,不必逼契丹过甚。还是对契丹晓以道理,只要他们认错,轻轻放过才是。俘虏的契丹人对本朝没有用处,不如放还为好。”

  韩琦道:“如果契丹人坚持不认错,非要本朝把俘获的人都放回去呢?”

  田况摇头:“不会的。两国谈判,本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此次契丹来的是一文一武,两位使节。耶律乙辛本是皇族,性情高傲,必然不好说话。且等上两日,让契丹人知道本朝态度,那时再与姚景行去谈。依我估计,姚景行不会再这般了。”

  赵祯道:“若是契丹肯服软,倒是可以把俘获的人放回去,没得白费粮食。”

  文彦博点了点头:“若是能够不交战,自然最好。此次契丹越境来攻,全军覆没,本就没有道理可言。若是自认错在契丹,也不必逼人过甚。”

  杜中宵道:“暂时缓和关系也好。不过,契丹越境,雄州打了一场,总不能什么都没有。要想把俘虏放回去,需要契丹放弃所有两输户,本朝境内百姓不对契丹交税,不服差役。沿边州军,从此紧守两国边境,不可再让治下百姓被契丹人骚扰。还有,两国沿边榷场,也要再商议。”

  田况道:“已经大胜,不必再牵扯其他事情了。”

  杜中宵摇头:“前方大胜,总要得来些东西才好。如果不然,只怕失了将士士气。”

  韩琦道:“杜太尉说的是。既然大胜,那就要得些东西。沿边两输户,本就是朝廷忍让契丹。此次他们越境一败涂地,还要拿此事强此夺理,不如就此取消。”

  田况道:“雄州两输户,一年许多粮绢。自两国没有岁币,契丹人看重得很。若坚持不给,只怕契丹人不肯低头。对于朝廷来说,雄州一年才多少粮绢?让给契丹也没有什么。”

  杜中宵道:“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退让了一步,契丹人必然还想要更多,如何是了局?如果契丹真想要粮绢,可以在沿边榷场,让他们用马羊来换。”

  宋朝取河曲路后,有了牧场,契丹对宋朝的马匹贸易渐渐放开。宋朝马匹从河曲路运到河北路,路途遥远,成本高昂,也愿意从契丹买马。更重要的是,契丹的王公贵族,这么多年对宋朝的绢帛已经习以为常,突然间没有了,如何受得了?有维持边境贸易的客观需求。

  田况还想反驳,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此次雄州之战,宋朝胜的干净利落,得到好处理所应当。而且失了一万人,契丹的南京道暂时空虚,确实需要服软。

  赵祯沉吟再三,道:“如此要价,契丹人能接受吗?”

  杜中宵道:“接不接受是契丹人的事,本朝何必为契丹人操心?现在是契丹要和,不是本朝求着他们和,当然不必委屈自己。哪怕此次和,对双方来说,也只是休养生息而已,大战终不可避免。”

  田况道:“只怕逼得紧了,契丹干脆点起全国兵马,倾兵南下。本朝还没有准备好,现在交战,不是好事。若再有两三年,全军整训完了,那时再与契丹交战最好。”

  韩琦道:“微臣以为,现在无论是战是和,朝廷都可以应付。钱粮充足,仅此一条,便就不怕与契丹全面开战。立国时,太祖建封桩库,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凭此恢复燕云。奈何朝廷钱粮一直不足,直到近几年,才钱粮广收,真正充足了起来,此正是有意燕云的时机。”

  赵祯点了点头:“太祖之志,朕何敢忘!好,便就如此回复契丹。俘虏可以放回去,但沿边的两输户就此取消,凡宋境内的百姓,不对契丹缴纳赋税,也不为契丹服役。沿边榷场,倒还可以依先前之状两国贸易。契丹有异议,不可违了此两条!”

  众臣一起拱手称是。赵祯道:“重赏此次参战的将士,优予叙迁。还有,此次被波及的乡民,命雄州妥善抚恤。”又说了一些细节,众臣出了崇政殿。

  文彦博道:“此事还有许多精细处,诸位且移步都堂,我们再商议。”

  到了都堂,众人落座,士卒上了茶来。请了茶,文彦博道:“昨日欧阳内翰见契丹使节,耶律乙辛极是难讲话。据我估计,再去谈话,只怕还是难以说通。要想事情顺利,只怕要着落在姚景行身上。”

  欧阳修道:“耶律乙辛是皇族,身份高贵。姚景行是汉人,只怕做不得主。”

  文彦博道:“所以,此次想让契丹使节认输,其实是很不容易。内翰可以再去见他们,把朝廷的意思说明白。若是再强此夺理,便就不再理会,让他们先住在都亭驿好了。已到年底,朝中不知道有多少大事要忙。晾他们几日,且看如何。”

  富弼道:“已近年关,难道不让他们上殿面圣?”

  文彦博低头想了一会,道:“既然双方谈不到一起去,怎么上殿?让他们住在都亭驿里,以礼相待可也。与契丹交涉的事,可命雄州马怀德,与契丹有司公文往来。”

  田况道:“契丹有使节在这里,有司应该会说,要先与使节谈过才好。”

  韩琦道:“这有何难?直说契丹使节性情桀骜,难以商谈,有司交涉为好。”

  一时之间,众人都没有说话。现在怕契丹使节在这里,不跟使节谈,有司怎么谈判?

  杜中宵道:“这样吧,契丹使节那里,欧阳内翰过去把朝廷的意思讲明白,他们自己思索。若是不能决断,也不必催他们。而由马怀德,与契丹有司谈判。两个方向,总有一个开口的。”

第199章 军校

  雄州官衙,马怀德对张岊道:“枢密院来文,命我与契丹交涉,因契丹南侵,治下所有的两输户以后不交契丹赋税,不服契丹差役。此事不小,契丹必然恼怒,你应注意边境。”

  张岊道:“两输户不过几千,一年能有多少赋税?依我看来,契丹未必多么看重,不过是凭此事对本朝讨个便宜罢了。此次战败,现在幽州兵力空虚,他们如何敢不遵从?”

  马怀德笑着摇头:“太尉,在你看来,这是小事,契丹人可不这样看。自从断了岁币,契丹境内绢的价钱涨了两倍不止。现在本朝的一匹绢,到了契丹,价钱要涨五倍。你想一想,雄州数千两输户,一年赋税要纳多少绢?价钱涨五倍,那是多少钱?不是小数目!”

  张岊吃了一惊,才知道自己想错了。雄州的数千两输户,大户口来说,确实不多,在宋朝也不是大州。但一旦价钱涨上五倍,这个数字可就不小了,相当于一个大州了。

  宋朝给契丹岁币的时候,契丹绢的价格是宋朝两倍。唐龙镇之战后,宋朝停了岁币,契丹绢的价钱扶摇直上。宋朝周边势力,对绢都喜爱非常。一出宋境,绢的价钱就翻着番向上涨。雄州不是大地方,但却是产绢的地方。在宋朝不算什么,在契丹却显得非常重要。

  想明白此节,张岊道:“如此说来,不许两输户向契丹纳赋,对契丹实际影响很大?”

  马怀德点了点头:“不错。幽州治下,对契丹不说,产粮还在其次,最重要的就是产绢。停一个地方,契丹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依我估计,契丹很难同意。”

  张岊道:“枢密院不是说,雄州的榷场依然开着,契丹可以用马羊来换啊。”

  马怀德笑道:“契丹人要卖多少牛羊,才能换来这几千匹绢?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河北路与河东路不同,这里产绢,对契丹尤为重要。”

  张岊点了点头,心里默算了一下,便就明白马怀德的意思。不是具体办事的官员,还真不容易注意这些细节。河东路夺了朔州,契丹并没有如何坚持。因为对契丹来说,失了朔州,只是让宋朝翻过了雁门山,容易进攻大同府而已。契丹本就不善守城,也没有什么。但失去雄州的两输户,就失去了一年数千匹绢的赋税,对契丹的影响可就大了。

  马怀德轻敲桌子,道:“看来,枢密院也没有想到此节,以为这些两输户对契丹没那么重要。如若不然,不会如此草率。一年几千匹绢帛,在契丹可是不小的数目。此次断了他们的财源,契丹哪里是那么好说话的!得了文牒,契丹人非气得跳起来不可!”

  说完,马怀德大笑,

  张岊道:“知州,若契丹人不肯,你的文牒不是白发了?”

  马怀德道:“怎么会是白发呢?此次太尉打得好,契丹人只怕不敢冒然拒绝。幽州一共不足五万兵马,失了一万,处处都是漏洞。只怕此时的契丹,在小心防着本朝打过去呢!”

  张岊想一想,也觉得此事好笑。契丹人南下之前,肯定没有想过失败的后果。到了现在,从上到下只怕都懵了。一万兵马全军覆没,宋朝还要取消治下百姓两输。

  雄州交到契丹的绢帛,一年大约六千匹,在宋朝不是大数目。但到了契丹,价钱暴涨五倍不止,相当于宋朝的数万匹,这就不是小数目了。而且契丹绢帛产量有限,从官员到百姓都喜爱非常,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他们如何肯善罢甘休?

  马怀德站起身来,踱了几步道:“雄州一战,后续还会有许多影响。太尉不可懈怠,当严命属下紧守边境,防止契丹人狗急跳墙。我属下的兵马,过年之后就要到军校去整训,当不得大用了。”

  张岊道:“知州放心就是。我属下五万兵马,哪怕幽州的契丹人全部南下,也让他们有来无回!”

  马怀德点了点头,与张岊仔细商议,雄州治下各地方的防守。

  南易水边,孟学究收拾停当,对家里的妻子道:“北边车站修得急,过年依然不停。听说每日给钱到了一百五十文,这种活计,可是不容易碰到。我与几个同乡一起,到那里做活,家里你多劳累。”

  妻子哄着孩子,口里答应。他们的房子很简陋,屋里寒冷异常,冬天着实不好熬。但只要熬过了这个冬天,来年一切都会好起来,人倒不悲观。

  正在这时,韦信从外面进来,对孟学究道:“学究收拾好了么?我们趁天色早,正好赶路。”

  孟学究道:“天色还早,约了邻村的两个人,到我这里聚齐,一起去。兄弟且坐一坐,饮口茶,说些闲话,等他们一等。”

  妻了上茶来,孟学究与韦信相对而坐,说些闲话。说了一会,便就说到了前些日子的战事上。

  韦信道:“那一日,我听见从车站撤下来的人说,契丹大股兵马入境,直朝我们来了,着实是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些人,契丹必定恨极了,若是被他们抓回去,哪里还有好果子吃?”

  孟学究叹了口气:“是啊,当时哪个不怕?虽然见有兵马过去,可车站那么多人撤过来,还是心里发慌。还好宋军着实能打,竟然让一万契丹骑兵,全军覆没!”

  “是啊,是啊,以前哪个会想到宋军竟如此能打!”韦信听了有些兴奋。“多少年来,契丹在河北路纵横来去,却没想到这次,竟然一个没回去!”

  孟学究道:“自然是不同。你没见现在的宋军,用枪用炮,契丹人根本近不了身。我看以后,契丹人再不是宋朝的对手了。我们这些人住在这里,可经安稳过日子了,不用再担心契丹人来骚扰。”

  说到这里,韦信道:“对了,学究,这几日我听人说,朝廷在南边的河间府,开了一间什么军校还是什么。只要是认字,普通百姓也可以去报考,学成了可以做官呢。哥哥识字,以前只是在村里开个私塾给孩童启蒙,能有什么出息?若是去军校,真学成了,不定有什么前途。”

  孟学究笑着摇了摇头:“我们是北边过来的人,能够得到朝廷收留,有今天日子,已经是难得的福气。什么做官,哪里敢去想那些?只希望像车站这样做工的日子,以后能多一些,多赚一些钱。”

  韦信听了摇头:“哥哥,可不是这样说。就是官府,也说我们是朝廷百姓,而且跟那些两输户还不一样。哥哥识字,说不定就去能考上呢。只要官府收留,其他人能说什么!”

第200章 何不参军

  车站工地,一个公吏坐在桌后,接了保状,看着孟学究几人道:“你们就是夏天时逃来的归正人?前些日子,一万契丹骑兵越境,说是要来找你们呢。好在张太尉盯这里盯得紧,急时带大军来救。如果不是张太尉,这次可是惨了。”

  孟学究行礼:“给诸位官人添麻烦了,多多担待。”

  吏人道:“倒不必客气。朝廷接纳了你们,自然就有接纳的气魄。对了,你们几人?要来这里干多少日子啊?因为契丹兵来,中书对铁路的工期要求得更严了,格外加了工钱。”

  孟学究忙道:“我们一共八人,这里只要发钱,我们就做下去。”

  “好。你这人倒是实在,发钱就工。”公吏一边说着,一边按保状写了名字,交给他们号牌。“这号牌可是对着名字,一点也错不得。以后你们每日做了活,都按号牌发钱。还有在这里的食宿,也是按号牌安排。你们自己分清楚了,查不要出乱子。”

  孟学究满口答应,接了号牌。与几位同乡到了一边,把号牌分了。孟学究识字,又经常与外人打交道,这些事情一向都是他管,乡里的人也服他。

  不一会,来了一个车站的人,领着几个人到了一处窝棚处,道:“你们几人住在这里。记住,这里取暖的用的是煤炭,炉子只能点在外面,烟道通到屋里。切不可在屋子里生火,不然要中煤毒的。”

  孟学究满口答应,送走了车站的人,带着自己几人进了屋子。这窝棚不大,前面一张破木桌,里面是一个大通铺。通铺下面连着外面的炉子,此时没有生火,屋里面寒气逼人。

  韦信道:“这里面着实是冷,待不得人。我们还是上床去,好歹裹上一层被子,暖和一些。”

  孟学究道:“不必。我听车站的人说,外面有火炉,只要点上了,屋里面就温暖如春。你们且收拾一下,我去外面点了炉子。今日无事,且歇一歇。”

  说完,孟学究到了外面。他哪里知道炉子是什么,也不会点。打了个已经住在这里的人问了,试着点了起来。等火起来,看炉里红通通的,便加了煤,重回了屋里。

  韦信道:“哥哥出去这一回,屋里便就热了起来,着实是神奇!活了这么多年,冬天还没有这么热过。这里的东西着实神奇,在这里过冬,可比家里挨冻强得多了。”

  几个人坐在一起说闲话。不一会温度起来,竟然觉得燥热不堪,最后把门打开了。

  阎六郎道:“今日如此顺利,左右无事,不如我们出去买些酒来喝。以后每日一百五十文,拿出十文二十文喝酒,也不耽误挣钱。”

  孟学究道:“我们离家许多里,来这里挣钱,不好吃了喝了。刚刚迁过河来,都没有积蓄,还是节俭些好。等过上几年,不似现在这样艰难,才能有吃有喝。”

  几个男人坐在一起,哪里会老实坐着。一撺掇,也不管孟学究,自有人凑钱买酒。孟学究也没有办法,只好取了二十文钱出来,让人一起拿着去外面买酒来喝。

  不大一会,买酒的简小乙回来。把酒放在破桌子上,道:“刚才去买酒,见酒铺外面,摆了一张桌子。桌子后面坐几个官人,也不知道做什么。我上前问了,才知道原来是帮着河间府的军校招人的。说是只要识字,能够考试过,便就可以到那里去上学。”

  韦信道:“此事我也听说了。听说只要进军校几年学出来,就可以做官了。来之前我还说,学究是难得识字的人,不如去考一考。若是运气好,得个一官半职,不强似现在。”

  简小乙道:“我跟那里招人的吏人说了,我们这里有一个孟学究,读书最多。只是那人问我们是归正人,便就没再说什么。听说朝廷前些年就不招归正人了,想来是有顾虑。”

  孟学究道:“是因跟契丹有默契,凡有对方的逃亡百姓进,必须扭送回去,才不招归正人了。这些年想来是改了,这不就安置了我们?”

  众人一起点头称是,连道自己命好。

  归正人是宋朝对境外的汉人,投奔宋朝之后的称呼。如果不是汉人,从境外逃到宋朝,则被称作归明人。两者待遇差别不大,只是表明身份。自与契丹议和之后,两国便就相约,如果有百姓逃入境内,应当送还回去。这是宋朝对外政策的晴雨表之一,收归正人和归明人,说明与对方官府关系不好。及时送回对方的百姓,则说明两国关系较好。今年与契丹在河东路作战,雄州才收了这些逃亡百姓。

  喝了一会酒,韦信又道:“学究,不如你就在去河间府试一试。若是能搏出功名,做个官,我们这些人也觉得脸面有光。你平常一直说,自己在契丹,异族治下,读诗书也不能考功名,所以日常里读杂书多。现在可是在朝廷治下了,军校不考诗书,不正合适?”

  孟学究笑着摇头:“我现在一把年纪,家里有妻儿要养,哪里能做那些事?去一趟河间府,来回就要十几天。不说路费,你算一算,十几天的工钱,就有一两贯呢。一两贯钱,家里能做多少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0页  当前第3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7/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风雨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