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天予昭晖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7 MB   上传时间:2024-10-16 19:33:34

  戚继光又道:“而且鸟铳需要点燃火绳,若遭遇雨雪大风天气,”

  朱翊钧问:“有什么办法能改进一下吗?”

  戚继光道:“兵仗局一直在尝试改造。”

  “兵仗局是什么?”

  朱翊钧知道兵仗局,也是游太监掌管,专门负责造刀、枪、剑、戟、盔、甲、弓、矢等兵器,也负责造宫中所用的铁器。

  戚继光收了鸟铳,与朱翊钧边走边聊。又说起了戚继光那封《请兵破虏四事疏》,朝廷暂时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看起来戚继光似乎也并不着急,呆在神机营反而有些随遇而安。

  朱翊钧说道:“戚将军放心,你的提议非常好,我觉得朝廷一定会支持的。”

  戚继光笑着摇了摇头,为此他可没少去烦张居正:“我觉得呆在神机营也不错。”

  “嗯!”朱翊钧点点头,“那些火器,确实很有趣。”

  戚继光笑道:“我的父亲,曾经也是神机营副将。”

  他的父亲在他十六岁那年就去世了,也是同一年,他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名副其实的少年将军,在登州卫时还没有戚家军,手底下一群老弱病残。

  朱翊钧说:“戚将军,你不会放弃吧。”

  “当然不会!”

  冯保跟在后面,听他们聊天,心想:改装个火绳枪有什么难的,算了我给你们造一把新的吧,让你们看看什么叫革命性的引燃结构和联动装置,高射程、高精度,大威力。

  “大伴!大伴!”

  “嗯……啊,在的,殿下!”

  朱翊钧奇怪的看着他:“你在发什么呆呀,戚将军要走啦。”

  “好!”冯保回过神来,“戚将军这边请。”

  “……”

  冯保早就已经了解过,不光是神机营,其实大明各地的军队,单兵主要装备的火器都是这种鸟铳。为了保证坚固耐用,射击时不炸裂,枪管采用精铁制作。十斤粗铁才能炼出一斤精铁。

  如果大规模更换,军费开支能掏空大明朝好几年的国库收入。

  再说了,他要真画个图纸出来,以现在兵仗局的制造技术,未必能造得出,到时候说不得还有人来质问他,一个天天伺候皇太子的太监,怎么会知道这些,他要如何回答。

  所以,最理想的办法还是先对火绳枪进行一些实用的小改动。

  于是,他画了一张现有的火绳枪的图拿到朱翊钧的面前,说是要和他一起学习和讨论,实则是引导他,按自己的思路,去发现改进的方法,顺便在这个过程中,教他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

  朱翊钧真的很聪明,稍微给他一点启发,他就能发散思维,朝着引导的方向去思考,最终自己得出想要的答案。

  过了几日,戚继光再来清宁宫,朱翊钧把改造后的图纸交给戚继光:“这是我和大伴一起想出来的,也不知道可不可行,戚将军看看吧。”

  戚继光展开图纸,指着枪管上一个装置问道:“这是何物?”

  朱翊钧说:“我和大伴都觉得在这里装一个这样的东西,在射击的时候会更准一些。”

  说着,朱翊钧又抽出另一张图纸,描绘的是□□瞄准目标的角度,而中间多了一个框,正好把目标框在中间。

  其实就是在枪口处加装了一个准星。

  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小改动,如何提高点火效率,减少射击步骤等等。

  戚继光并没有因为他只是个小孩子而轻视他所说的,反而听得非常专注,听完之后收起图纸,躬身对朱翊钧抱拳道:“臣,这就去一趟兵仗局。”

  朱翊钧点点头:“戚将军去忙吧。”

  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朱翊钧也很高兴,转身就扑进了冯保的怀里:“大伴!”

  冯保摸摸他的头,看得出来,能帮助到戚继光,小家伙很开心。

  其实,朱翊钧能帮到戚继光的还不止这些。

  他一直关注着内阁对于那封奏疏的决定,也时常去乾清宫,询问隆庆的看法。

  隆庆一直知道儿子对此事上心,内阁与兵部也有许多支持的声音,张居正也一直在为此事奔走。

  隆庆很看重张居正的想法,之前张居正建议他将兵部侍郎由二人增加到四人,他就拍板同意了。

  最在意的是高拱的看法,但高拱和兵部尚书杨博偏偏是最沉得住气的两个人。

  既不说好,也没说不好。

第125章 隆庆把高拱请回来……

  隆庆把高拱请回来,虽然因为李春芳还在,不能向他保证首辅的位置,但是也绝不能让他受委屈。

  于是,隆庆在让高拱入阁参议机务的同时,还给了他另一重身份——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负责整个朝廷官员的人事任免,内格辅臣负责为大臣的奏疏拟票,若阁臣兼任吏部尚书就会出现,自己任命的官员写奏疏,他自己拟票的情况,那大明朝的主都让他一个人做了。

  为了规避这种独揽大权的情况,一直以来,朝廷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内阁辅臣不兼任吏部尚书。就算严嵩把持朝政的时候,也只是暗地里向皇帝推荐小舅子,没有明着自己来。

  可见隆庆对他的高先生,那绝对爱得深沉。

  现在负责人事任免的吏部尚书,和顶头上司兵部尚书都没有表态,戚继光想要募兵十万的事自然就卡住了。

  这天朱翊钧又在雍肃殿,陪着隆庆批阅奏章。没一会儿,高拱来汇报近期工作,朱翊钧听得比他爹还专注。

  高拱汇报完工作,就准备告退,刚开年,内阁挺忙的,他又刚回来,得在话语权上和李春芳掰掰手腕。

  朱翊钧见他要走,赶紧说道:“高阁老,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忘了说呀?”

  高拱稍微想了想,回道:“臣并无遗漏,殿下可有别的事?”

  朱翊钧笑笑:“有一点。”

  “殿下请讲。”

  朱翊钧问:“高阁老,你为什么反对戚将军关于边防练兵的提议?”

  高拱一愣:“臣并没有反对。”

  朱翊钧说:“你也没有同意,你为什么不同意?”

  “我……”高拱一把年纪,快被他绕晕了,“殿下,不同意的人不是臣。”

  朱翊钧也糊涂了:“那你到底同不同意。”

  “殿下,每年几百万两白银的军费开支不是小数目,不能草率。”

  这话朱翊钧听了很多次了:“那要怎么样才算不草率?”

  高拱说:“至少要有一个期限,从募兵开始,到十万军士、九边各处、京城三大营练成。每一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银两、各项开支都一一列出来。内阁再与六部商议可行性。”

  朱翊钧想了想,他说得也有道理,涉及到国家重大决策,必须要落实到每一处细节。大伴也时常说,小到每天的读书学习,大到国家的军政要务,凡是都得有个计划,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不能看一步走一步。

  “可以,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高拱心说:你个十岁小儿,还跟我在这儿一本正经的提要求。但人家毕竟是皇太子,是储君,储君也是君,君有要求,他这个做臣子的就有义务听着。

  “殿下请将。”

  朱翊钧说道:“戚将军是武将,现在又要协理神机营的事物。”

  “是,”高拱答道,“神机营最近在和兵仗局一起,改造火器。”

  “我知道!”朱翊钧得意的扬了扬下巴,“那些图纸还是我和大伴一起画的。”

  此言一出,隆庆和高拱都露出惊讶的神色。隆庆问道:“你还懂改造火器?”

  朱翊钧摇头:“我不懂。是戚将军专门带了鸟铳来给我演示,说了它的优点,也说了一些不足。我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提了一些建议给他参考,或许对他有一些启发。”

  隆庆笑着看向高拱:“高先生,你觉得如何?”

  这花的意思是让高拱赶紧夸他儿子,高拱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全然忘了加刚才还在腹诽人家是个十岁小儿,张嘴就夸太子殿下志存高远,博闻强识。

  “只是,臣认为,太子殿下已经十岁,早已经到了出阁读书的年纪。”

  一提到出阁,隆庆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他还小,朕不想让他过早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现在也挺好。”

  朱翊钧现在的教育权还掌握在皇帝手里,老师也是由隆庆指派。一旦出阁读书,教育权就要移交到内阁,学什么,怎么学,那就得内阁做主,说不定他的体育课、军事课全都得停,每日就跟经筵一样,学那些史书上的明君。

  话题又扯远了,朱翊钧想起来他还有正事要说:“高先生方才所说的计划,戚将军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所以,内阁应该从户部调派一些精通算学的官员协助他,兵部也要有人帮他梳理各项事宜,兵部侍郎谭,他曾在东南与戚将军共同抗倭,我看他就很合适。”

  隆庆听儿子说得头头是道,不住点头:“说得好!钧儿说得太好了,高先生,就按太子说的办!”

  高拱看了一眼朱翊钧,实在也没想到,小太子不但能改良火器,还能在这件事情上考虑如此周全。

  他没见过隆庆十岁时是什么样,但现在三十多岁的隆庆,也提不出这么有建设性的想法。

  张居正的学生,比他的学生可强多了。

  晚上,朱翊钧坐在炕上,借着一盏烛灯看书。冯保觉得伤眼睛,正要过来陪他做点别的,可刚走近,还没来得及开口,朱翊钧却忽然抬起头来:“大伴,戚将军的官职,是他爹留给他的。”

  “是,他们家祖上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后战死,戚家后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朱翊钧说:“领兵打仗的将军,怎么能世袭呢?”

  冯保笑道:“将门虎子,就像戚将军,多好。”

  “戚将军自然好,但要是世袭官职的人不会打仗怎么办?”

  戚继光只有一个,确实大部分都是混子。

  冯保说道:“殿下放心,若没有军功,朝廷一样不会重用和提拔。天底下,聪明人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经过学习和训练,也能完成自己的工作。”

  朱翊钧放下书:“是,我家的皇位不也是继承吗?指挥佥事也能。”

  “……”

  这话只有他敢说,旁的人不敢接。

  三个月后,戚继光的《请兵破掳四事疏》获得朝廷批准。不仅如此,朝廷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先给他召集了三万兵士,又从浙江征兵三千,全部归戚继光专门训练。剩下的,朝廷再从各地征召。

  五月,隆庆诏令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辽东四镇练兵事务,地位与四镇总督相同,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

  不仅如此,谭纶也升任蓟辽总督。两个曾经在东南一同荡平倭寇的好搭档,未来又将一起镇守蓟辽。

  戚继光上任不久,又向隆庆呈上《练兵条议疏》,详细指出边防军“虽多亦少之原七,不练之失有六,虽练无益之弊有四”,提出加紧招募新兵、专事权等对策。蓟辽总督谭纶也上疏朝廷,赞同戚继光的说法,内阁张居正、高拱全力支持,隆庆也当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这件事让朱翊钧高兴了好几天,事情总算有了最好的结果。

  冯保却提醒他:“殿下,这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3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3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长孙的团宠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