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父母缩回脖子,宓凤娘骂人的功力他们也略有耳闻,她说能骂人不重样,那就真能做到。
后面妻子儿女也跟在后面进了祠堂。
宓凤娘神色肃穆,净手拈香祷念,这才开口:“列祖列宗见证,族老里正明鉴,父老乡亲佐证,这蔡诏先骗后悔,自此逐出我家家门,以正门户。今日孩儿先让他们与祖宗们磕头赔罪。”
说完后眼看着他们磕了头。
蔡诏听这话说得很不像样,原想起来掰扯,但鸾娘扯了扯他衣袖,又跪下拼命磕头,同时放声大哭,让蔡诏半点心思都无,只好老老实实也跟着磕了头。
几人磕完头,宓凤娘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觉得胸中块垒尽消:“自此我宓家鸾娘权当出嫁女,蔡诏自此再无我宓家祖宗保佑,无我宓家宗族护佑。”
蔡诏心里打了个忽:自己做小吏莫非是宓家祖宗保佑的结果?但转念一想,全靠自己能力,与宓家祖宗何干?要不然怎么不见祖宗保佑宓家其他人做官?便又心安理得坦然起来。
眼看着蔡诏几人打算起身,宓凤娘又喝令一声:“慢着。”
“又要作甚?”蔡诏不耐烦抬起头,“大姐我全是看亲戚情分,你莫要蹬鼻子上脸。”
“那倒不是。”叶盏在旁边接话,"今日我娘叫你来,一是理清入赘之事,二是要算账。"
是了,算账。
蔡诏这下不复刚才的淡定:“大姐,这么多年早成了一笔乱账,怎么算?”
“有的算。”宓凤娘从玉姐儿手里接过算盘和一叠账册,“我这几天都在算这个,不是我自夸,我们家那么多酒楼、铺子都能算清楚,还能算不出你这小吏几笔家里账?还是你家有什么金砖银元宝不成?”
围观百姓哄笑起来。
“当初宓家家产尽数归你俩,如今既然只做出嫁女,你便只能留下出嫁女一份,其余的都得照着单子还回来。”宓凤娘向族老行礼,“还请族老大人和那位大人将我家当初留存的奁产底单拿出来。”
“你?”蔡诏这下是真的慌了,他没想到多年前的事还有这么清楚的单子。
“官府对赘婿入赘之事有明确的律法规定,一定要有奁产底单,确保男的不能吃女子绝户,你莫非以为我这个官媒连这些婚嫁律法都不知?”宓凤娘昂首挺胸,“笑话!我可是最好的官媒!”
叶盏翻账册之余还百忙中抽空给娘竖了竖大拇指:果然知识就是力量。
有了财产清单这件事就容易了许多,宓凤娘却不轻易罢休:"非但如此,连这些资产多年来的利息产出都要算,利就算你最低的出息。"
蔡诏哑然。
倒是鸾娘咬咬嘴唇上前:“大姐,我来算。我定不会让宓家吃亏。”
“好好好,我以为你要当一辈子赔钱货呢。”宓凤娘嘲讽了她一句,可看着妹妹哭得红肿的眼睛又将接下来难听的话都咽了下去。
算盘噼里啪啦,玉姐儿清脆的声音念着宓家资产。
人群中冲出两个汉子:“凭什么算?”
他们面庞长得似蔡诏:“你们宓家欺负人!难道我们蔡家没人了不成?!”
说着上前就要推搡宓凤娘和玉姐儿。
叶大富和两个儿子上前将他们困住:“你们站住!”
两个汉子哪里怕这个?挥舞胳膊,人群中立刻窜出来七八个精壮汉子,猛力就要往祠堂里头打砸。
这是蔡家人早就准备好的,打算瞧着情形不好趁机闹事,给宓家人一些教训,反正她家已经是绝户,就是闹事也只能束手无策。
适才下跪那一幕要不是蔡诏竭力使眼色不让他们出现,只怕他们那时候就要按捺不住。
旁边宓家的族人们也不是吃素的,上前围住两人:“大胆!不许在我们祠堂前造次!”
蔡家两个大哥原想趁乱欺负宓家,却没想到周围看热闹的人并不束手就擒,反而几下就被制服擒拿住。
蔡家人求饶的同时又在心里纳闷:为何宓家族人这么偏帮宓家这绝户?
原本乡村里吃绝户是大家吃,按照寻常民情宓家族人应当落井下石才是,怎得会挺身而出?
要不他们蔡家人也不傻,不会就这么冲到宓家祠堂闹事。
这却是他不知道宓凤娘高超的社交手段:又拉又打。能帮的就帮,性子卑劣的就吓唬敲打,反正她家如今在汴京蒸蒸日上,吓唬个把族人是小菜一碟。
族人里头寻利的知道自己子女能拜托宓凤娘去汴京找一份零工,畏威的知道宓凤娘如今是长公主的座上宾,就算有欺负宓凤娘家里没男丁的,也要掂量自己有几根骨头。
此时宓凤娘自然大声感激大家:“多谢叔伯兄弟们仗义相助,回头我自有答谢。”
一听有赏,村民们更是仗义相助,借着人多对蔡家两兄弟又踢又踹,蔡诏上前去解救自己兄长。
鸾娘犹豫,却被叶家大姑拉到了一边,小声劝她:“由着他们去吧。”也不知大姑又跟鸾娘低声说了几句什么,鸾娘便也不往前了。
宓凤娘看着蔡家几人狠狠挨了一顿打后才咳嗽一声:“到底是喜庆日子,也不便闹出难堪。”这才不打几人了。
“喜庆?今日有什么喜庆?”村长好奇问。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蔡诏不做我家赘婿,我来做。”叶大富大大方方站出来。
“你?叶家女婿?”村民们错愕,他们自然都认得叶大富是宓凤娘的夫婿。
“是我。”叶大富嘿嘿笑,“以后就当我入赘宓家,我要改姓宓。”
“你?!”
别说村民了,就是被揍得鼻青脸肿的蔡家几人都惊讶:好好的男子汉一家之主不做,居然要做个低声下气的赘婿?
村中当中有叶大富的亲戚,赶紧开口问:“大富,你做这事我们叶家族老可知道?你弟弟知道么?你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了?说出来我们叶家宗族一定帮你解决。”
族里出一个赘婿,他们自然也不愿意。
“族老知道,不过他拗不过我,我弟弟随便他。我没遇到难处,就是舍不得我浑家。”叶大富嘿嘿笑。
诸人:……
“可你有孩子啊?你就这么出去了,叫你爹娘怎么办?叫你家孩儿怎么办?”叶家宗族里的族人急了。
“我爹娘反正不喜欢我,应当很高兴我脱离家中,至于孩儿嘛。”叶大富摸摸脖颈,“他们也跟着入赘了。如今他们姓氏都变了。”
说着示意孩子们站成一排:“现在他们叫宓璃、宓玉、宓盏、宓金、阮银。”
大家集体错愕,被这石破天惊消息整懵了,一时也没人留意为何银哥儿要单独姓阮。
第145章
叶大富此举在小村子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然而宓家全家全然不将此事放在心里,当众宣布完就一边准备动身往汴京城里去,一边打听哪里有要出售的土地,还问谁家有适龄女儿想去城里做厨娘的。
村里乡亲们自然是先想着利益,出售土地、女儿做工都是大有利益的事情,因此分散了一半注意力过去。
再者宓家族老勒令族人不得非议此事。族老又不傻,宓凤娘全家对族里都大有助力,当然要拉拢过来。
当然也仍旧有指责叶大富的“数典忘祖,背弃了祖宗。”
但想起叶家本来全家都是出格之人,当初丢了女儿倾家荡产寻找之事就足以证明这家脑袋不灵光,倾家荡产找女儿的家庭如今有这般举措自然不足为怪。
叶大富也趁着回乡之际将手里的田产铺子处置一番:原本蔡诏归还的田产需要摸清产出、和佃农们见面、安稳人心。
叶家的田产也要归还,可叶大富刚提出,叶家族里上下立刻拒绝了:“当初你救孩子早就散尽家财,怎么算?”、“再说你家早就分了家,这份田产还回来也是归你房头,要怎么分由你说了算。”
叶家族人也拎得清:财产还回来也是给叶大贵,那人我吝啬孤僻,不会纪村人的好,反倒是以后要仰仗叶大富几口人的地方多得是,何不卖个好?
改完户籍名字,又将各种田产地契、和佃农合约上的名字都改了一遍,宓家人便这么回了汴京城。
处置完资产后便要准备第二件大事——银哥儿的婚事。
阮家这几天很忙,古代上巳节官民都要聚集在河边大洗特洗,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称作大絜。如今虽然不在河边洗涤了,但居民都习惯这几天去澡堂子里洗净这一冬的存货。
是以香水行的生意特别好,阮茂实一家忙得脚不沾地。
刚忙完就有媒婆上门,说要给银哥儿提亲,媒婆说银哥儿要入赘。
阮茂实不信,叶家这就改口了?上次叶大富还左右为难呢,会不会是媒婆传错话?
阮茂实索性自己跑一趟,他想让女儿以后生活更幸福,便不惜自己亲自上门来说服叶家父母,准备了一箩筐的话要说。
谁知刚一开口,叶大富就说:“我没意见,我同意了。就让银哥儿入赘。”
阮茂实先是愕然。
而后大喜,他这人实际得多,不问为什么叶家同意了,而是先拿出早就写好的庚帖要交换,叶大富也拿出了银哥儿的庚帖。
“亲家,这帖子上似乎不太对啊?银哥儿怎么姓宓?”阮茂实翻动庚帖,指出一处错误。
“没错,他随他娘姓了,如今别说他了,就是我也跟着姓宓。”叶大富很是坦然。
阮茂实:?
我只是忙了个清明节,外面的世界都变化成这样了?
他问清楚缘由后心中五味杂陈。高兴自然是第一位,女儿这些天在家闷闷不乐,他做父母的也心疼。
再就是惊愕,而后是感动:银哥儿如今大小也是个马司的正经官员,家底又不薄,说出去只怕许多人家要争着来提亲的,如今却愿意放弃姓氏入赘他家,可见银哥儿这孩子待女儿很有诚意。
当然银哥儿父母也牺牲很大,哪户殷实人家愿意自家做官的儿子入赘?
这一感动许多从前恪守的准则便也松动了,阮茂实一口烧酒闷下去,开口:“这入赘之事我们两家私下知道就好,明面上还是称我家女儿嫁了宓家。成婚后子女自然是姓我家姓氏,银哥儿也不用改姓。不知两位可愿意?”
宓凤娘一下就明白了阮茂实的意思:说到底他也是为自己女儿考虑。
银哥儿顶一个入赘的名头,被人看不起指指点点,被同僚嘲笑,被上司侧目,过日子会艰难万分。
历来赘婿被视为窝囊废,亲戚邻居有无必要都要来踩一脚,那日子不好过。
相反说是阮向笛嫁给银哥儿,阮家有了一个当官的女婿自然会少很多麻烦。
一个被人踩的赘婿和一个做官的女婿,自然是后者更划算。
“怎么都成,孩子们过得好就好。”叶大富乐呵呵答。
两家交换了庚帖,又在祖宗前占卜吉凶后便正式定下了亲事。
定亲宴自然是要大宴宾客,宓家上下也准备了丰盛的定亲宴。
最显眼当属一道“百年好合”最为引人注目:鸽蛋、乌参、绣球鲈鱼、鲍鱼片、百合种种材料烩在一锅,样样吉祥喜庆。
里头的绣球鲈鱼更是一绝:金黄色的鲈鱼被切成细条裹在一起油炸,看着像一个个小绣球。
吃起来也奇妙:鲈鱼绣球剃干净了刺,一口下去满满的饱满鱼肉,外头油炸的外皮咬开后是鲜嫩多汁的鱼肉,鲜嫩的鱼球吃起来嫩且多汁。
肥厚的大乌参在嘴里咬开,咸香的卤汁立刻在嘴里爆浆,浓厚的芡汁裹着乌参肥厚的口感让人感觉舌头都被胶质黏住了,感觉独有的胶质在嘴里流淌,满口生香,浓郁回甘的乌参和卤汁,混合着胶质交织,口感极其丰富。
“这道菜有意思。”旁边的食客点评。
叶盏忙不迭打广告:“我们家酒楼有喜事,这一月都会有折扣,您若是有喜事要办,折扣力度更大,就能点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