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已经生下了成年子嗣, 却还是被大福晋分配改嫁的小福晋和格格,至于那些女奴, 她们的命运几乎不会因为自己的生育产生什么改变, 儿子通常也无力阻止母亲作为财产, 被嫡子们瓜分、继承、买卖……对他们来说,草原的生活极为残酷,很多人早在成年之前就和母亲分离了, 而一分开就是永远的失散。
要不要改嫁?对儿子来说,标准而能让人自豪的答案,当然是‘我已经长大了, 有能力奉养母亲, 母亲之后就跟着我过吧’, 但是, 在女金、鞑靼草原、敏朝地界,甚至包括了买地,统治家庭的婚姻都是严肃的政治事件,尤其是大妃这样的实权福晋,她也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在女眷之中威望尤其的高,她的问话便因此也显得意味深长了,的确,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婚姻在买地的法律上是否能够成立,还要想到,买地衙门基于自己的统治需要,是否愿意见到大妃和大贝勒结婚呢?
在南下的女金人中,大妃对一部分高官女眷是有影响力的,因为按照女金的规矩,大汗管男人,大福晋管理女人,内命妇进宫请安问好,甚至朝觐大福晋,组成军事编制宿卫宫禁,这都是常年的规矩,在战力紧张的时候,她们也要参与到战场后勤中来,这是内外一体动员的,后宫的福晋们也绝不可能每天吃吃喝喝、不不事生产。
因此,除了地位带来的威望之外,南下的女眷很多和大妃有过公事上的合作,也习惯于听她发号施令——但是,这样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大妃完全达不到把整个南下队伍捏在手心的程度,因为她的娘家早已被灭国,没有娘家作为依靠,一向沉稳容让、深孚人望的大贝勒身边,也聚拢了基于亲缘和老关系而来的庞大人群。
两人之间,如果能够合二为一,就等于说是把南来女金这波人群完全收拢了起来,能够最大程度地消弭群体内部的矛盾……这也就意味着,女金依然有一个强有力的向心力在,很显然,他们对于买地衙门的管理,就不会有那么听话了,心理上或许总存在一种对抗的心态,因为他们是有一个群体作为倚仗的,似乎还存在着一些讨价还价的空间。
那么,买地能容得下这样团结一致的女金人吗?这就是这门婚事能否落实的关键点了——如果买地打算把他们放到比较险恶的环境中去,周围有强敌环伺,那毫无疑问衙门必然支持大贝勒和大妃成婚,这对女金人在驻地落脚的帮助太大了。
反之,如果买地打算把女金人化整为零的消化掉,那即便大妃和大贝勒情深似海,他们也决不能成亲,或者说,这是自绝政治前途的愚蠢行为——一定要成亲的话,法律上可能也不是不行,但要做好结婚之后两人都被架起来荣养,接触不到任何实权的准备。
成不成亲,看似是风俗问题,是男女间的勾兑问题,但实则是关系到南来女金前途规划的严肃政治问题,狗獾对于母亲的性格是非常熟悉的——她对大贝勒有好感吗?或许,就像是她对父汗那点子虚无的感激一样,有又怎么样,没有又怎么样?
大妃对哲哲如此赞不绝口,其实就说明这两个女人是一种人……情情爱爱的,哪有生存、利益重要?她讨好大贝勒和四贝勒,只不过是在试探老汗过世之后,自己的政治前景,对现在的母亲,提及什么‘以后由我来照看母亲,您就安心养老’,根本就不是孝顺,而是在消耗母子的感情,把她往远了推。大妃才四十岁,在买地算是年富力强,她迫不及待地提起自己的婚事,就是要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做出最好的谋划……
狗獾不觉得自己能敌得过母亲的意志,当然他也不想,现在,他的计划是要尽量与母亲、大贝勒合作,从女金南下这件事上,为自己汲取到足够的政治资本。他、母亲、大贝勒在这件事上,可以说的确是天然的同盟,至少在这个阶段如此,之后会不会因为局势变化而产生隔阂,那都是后话了。
“前阵子,我和其余叔伯兄弟,也都是四处打听,现在衙门的态度还没定下来呢。”
他也就实实在在地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来的多是女眷,衙门是很欢迎的,但到底是集合居住,还是打散了分散到各处去,甚至是往南洋去送,都还没有定论。主要是不清楚这些女眷有没有亲眷去通古斯、卫拉特了,倘若有的话,真把人送去南洋,那要重新联系上家人的可能性就太小了……也不利于和两地打交道,怕那边心里存着怨气。”
大妃有些诧异,“买地衙门,考虑问题还挺周到的……并不怎么霸道,这和他们在谈判时的性子不像。”
“谈判,那都是对外的,既然接纳了女金内附,收下了苦叶岛的地,那就是自己人了,自然不同。”
狗獾却已经很熟悉买地的做派了,“虽然和议要签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很多程序要走,但既然女金已经拿出了诚意,衙门也不会薄待了的。不过,打散了有打散了的好,抱团也有抱团的不好,若是联系多,不愿去得远,还希望能建立邮政专线的话,听那意思,最大的可能,是在云县培训过后,把人集成团,送到鸡笼岛上去……”
“那里的厂子多,而且也比较集中,女眷务农比较吃力,经过培训,在各个厂子里做工,依旧聚居在一个村落,是较可行的办法,送信也好送,直接从鸡笼岛有船去辽东的,到辽东再中转就行了。通古斯打个大邮包过来,直送鸡笼岛,不容易寄丢,一年至少能保持一次来回通信。”
不要小看一年一来回,这还是有了邮政系统,不然的话,这么远的距离,十年八年能互相报个平安就不错了,甚至大妃带人南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做好了此生不再见的准备的。能通信那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一年一封也好过没有啊!
听着狗獾的叙说,得知买地对南下女金人并无歧视防范时,大妃的眉头逐渐地舒展开了,可接下来,听说女金人抱团的安排,她的脸色很快又严肃了起来,“这么说,我们也得跟着去鸡笼岛了?”
狗獾早料到了母亲的反应,“那是自然的,您和大贝勒,到时候在鸡笼岛安排一个闲职吧,当然,也要看在学校期间的成绩如何,但不论如何,应该轻易是不能离开鸡笼岛的——到时候当然也不想着离开了,族人都在鸡笼岛上,自然不会想去别处。”
那也就是说,政治前程基本是没戏了,买地的新都城似乎是定在羊城,现在已经在大拆大建了,鸡笼岛虽大,但到底开发没有多久,还算是蛮荒之地,狗獾所说的女金村,或者是女金镇,就算建起来了,做个镇长、村长又有什么用?
内附的女金人以妇孺为主,所有人都很清楚,她们若要再嫁,肯定是嫁给汉人,之后也会夫唱妇随地跟随汉人,或者说买地百姓的习俗生活,生下的孩子也会以汉人自居——被降伏了的蛮夷,到汉地来生活,举目无亲,正是希望缔结援手的时候,还要招赘是没道理的,那么,除非后续能从老家带来相当的女金汉子,让他们内部婚配,否则这个村子就算建起来了,十几年、几十年内也会慢慢的式微,最终消失。这个村长能有什么好当头?
如果放到吕宋去,那还好说一些,至少意味着后续买地肯定支持他们运建州汉子过来,用女金人这个民族为核心落脚,和其余本地的番族抗衡,这样的族长还有个当头,现在这样的情况……
大妃的眉头紧皱着,“可千万别让她们知道还能通信,对外嘴严实些!她们若是知道了,定然会希望能和亲眷通信——你说带来的女子,有没有亲戚去通古斯的,这还用得着问吗?光是福晋就多少个了,都是大归回娘家的,她们的丈夫、儿子,不是去卫拉特、通古斯,就是回老家去,要是知道了还能通信,一定想去鸡笼岛,大贝勒是个老好人,他也老了,对自己前途看淡,半点没有雄心壮志,也是愿意跟着去做村长的,哼,这样的话,咱们娘俩可不是沾不到一点好处了……”
虽说亲热地带上了‘咱娘俩’,但其实,完全沾不到好处,只能从头再来的,只会是大妃自己——大多数女金人都被安排去鸡笼岛了,她不愿去的话,孤身留在云县发展,四十多岁的女人了,蛮夷归化,没有一个群体做根基,想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该有多难那?
狗獾心里想道,“大哥是老好人,脾气好,看来母亲之前考虑和他成亲,也是打定主意要发号施令,做个武则天一样的当家福晋,只是让大贝勒当个幌子罢了。她有这样的念头,未必能见容于大哥那几个嫡子,尤其是大哥家的三侄子黑子,按额娘的性格,必定是早就设法把他给打发了。”
这一次大妃南下,并没有带大贝勒的家人前来,狗獾想到这里,一问之下,果然大贝勒的次子、三子都愿意追随黄贝勒去卫拉特,会跟着南下的只有其余几个儿子,成年的则只有长子一人,那也是个面性子,压不住母亲。他不由也是会心一笑,又建言道,“这条路既然不合额娘的心意,倒还有另一个办法,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不如,就让这些随来的女眷,分流往各地去,尽量争取她们都能留在州县,或者是交通方便的镇上——这一点其实也不难,我们女金人和鞑靼人一样,马上功夫强,天生就会伺弄牲口,现在买地,各种牲畜用量大增,和马儿有关的岗位也是激增,这是需要一点胆量和积攒的活计,一般汉人,从小没有怎么养过马的,看到这样的大牲口都是畏惧。倘若咱们带来的这批女子,有一部分能散去各地的工厂做事,另一部分散去养马喂牲口,甚至是做兽医,岂不合适?”
“到那时候,大家都住在交通便利、消息灵通,通信往来也方便的地方了,各自和汉人婚配,融入买地——”狗獾止住了张嘴欲言的母亲,“看似是完全被买地消化,却不是说不能成为额娘您的借力了,到那时候,您成立一个女金权益促进会……不,这个名字不好,您成立一个辽州……辽东……都不好,就叫远辽吧!远辽之地,汉人根本不去,本就是我们女金人的地盘,建州三卫也是敏朝封的,只是建州两个字也敏感,还是叫远辽为好!”
“您成立个远辽权益促进会,鼓励买地这里,各地的女金人互相写信,有难处互相帮助,在一地的女金人,互相作为对方的娘家,没事就去促进会里聚一聚……这是买地衙门完全允许的事情,而居中运营此事的您,不也就天然地成为了女金人在买地的代表了吗?”
“与此同时,您再选拔些好苗子,鼓励他们参军入伍,在军队里也就有了根基,我们女金人长于骑射,是很好的骑兵探子,对买军也有用处,他们自然会重用。如此一来,在本地的根基也就更加牢靠了。”
实际上,这也有助于狗獾在军队中的发展,只是他也并没有明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基于感情,狗獾当然会全力帮助族人在买地安身,但这么多人住下来所产生的好处,也的确应该要分给他一份,如此才能长久。
见母亲面上有些迷惑,似乎还不能完全理解狗獾所形容的方式,狗獾也不着急,“不论如何,外来的番族,都要经过培训,才能获得正式工作,在买地自由行动,在此之前,都是不能轻易离开居住地,做的活也都是上头分配下来的,报酬低微。培训很快就要开始了,额娘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好好观察一下买地的政治,是如何运作的。”
他意味深长地说,“在儿子看来,促进会这个东西,也就是现在,口子还算是放得开的了,总有一天要收紧的。能有机会不受猜忌,自然创办促进会,额娘可要珍惜……远辽方向,六姐应该会重用一批女娘,但长远来看,论政大事时,能出头的,说话能算数的领头羊,也只会有一个。科尔沁的格格,已经有两个出了彩,额娘也该站出来,适当地表露表露自己,可别让科尔沁的女人,占尽了先机……”
第786章 女金的新领袖 云县.狗獾 新人们慢慢……
狗獾的想法不能说有错, 如果单纯走族群代言人的身份,最终远辽、鞑靼方向这一大片地域,所有的番族也只会有一个最大的代言人, 来统合各方的意见, 拿到最高层的会议中去说,哪怕就是在汉人自己内部,大约也是如此,在最高层的利益博弈中, 每一个名额都是异常宝贵的,如果没有别的功绩,仅靠一方地域某民族的代言人身份,那就只有被领导,被统合的份。
就说狗獾自己吧, 他不但有身份,而且有功绩,入买没有多久,就已经在征伐广北中立了大功,可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军方对这批特勤的态度很明确:有功当赏——谢双瑶对战争性质的纠结, 毕竟没有体现到赏罚上来。当时冒着生命危险, 孤身出使的兵士, 职位的上升只是时间门问题。
这就是他的优势了,现在所从事的族人接待、消化工作,如果完成得好, 也都能记上一功,因此,狗獾有充分的理由促使南下女金彻底融入买地, 如果大贝勒、大妃的意见能够统一,那是最好,若是不然,双方在这点上的立场就有些不一致了,成为了潜在的博弈对手。但好在开局相当顺利,至少大妃是认可了不能保持族人聚居的态势,她对于去鸡笼岛做小镇的镇长夫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若是想要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那除了自己的族群属性之外,最好还是要发展另一特长,譬如狗獾,身为番族军人,就占了很大的便宜,虽然很难进入最核心的决策层,也全然没有成为谢六姐继承人的希望——毫无疑问,谢双瑶只会挑选出身汉人、雄才大略的女娘来做买活军的二号人物,甚至更进一步说,这个女娘还必须保持单身,被挑中的可能才会更大。但是,虽然上限是定死了的,但在前期,狗獾被提拔的速度却是要比旁人快,因为提拔他除了他本人的年纪之外,还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对于女金人来说,也是邀买人心的好手段。
提拔之事,已经俨然是近在眼前了,只要把眼前这摊子繁杂琐事好好地安置妥当了,再把通古斯、卫拉特的线牵起来,再把大辽州中,必然存在的大量残余族人,拉拢到买地、敏地军阀、底层军官三方组成的生产链条里,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狗獾知道,自己想不升官都难。到那时候他必然成为辽州事务的有力发言人,没准连四贝勒和二贝勒、三贝勒都要看他的脸色,至于大贝勒,早就不在他的眼界之中了……
因此,他对这摊子事非常上心,那个曾在闽西山区陷入迷惘,夙夜难眠,和一个陌生的輋人少女天南海北地闲谈的少年,似乎已经学会了把一些问题搁置不谈,先专注抓住自己身边那转瞬即逝的机会。狗獾把母亲安置在城北小院之后,不顾天色已晚,还是去城外海边,南下女金人居住的帐篷群那里探看了一番,“大家都还能适应吗?日子有些苦,但等房子都建起来之后,又能好得多了。”
“阿哥有心了!”
在帐篷群这里抓总儿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大妃倚为心腹的堂姐妹,同时也是大贝勒的二儿媳,同样是乌拉那拉氏家出的福晋六十,另一个则是瓜尔佳氏的儿媳,叶赫那拉之女长寿,所谓六十、七十,也是建州常见的吉祥名字,有祝祷小儿平安的意思,当然了,在狗獾面前,则多以辈分来称呼,他是不知道这两人的闺名的。
虽说六十福晋犹如大妃的亲姐妹,是狗獾的姨母,但女金人辈分混乱,亲缘关系不足以阻挡男女之情,如今既然已经成年,两人年纪也都尚轻,那就还得注意着,不能钻暗处、钻帐篷,说话时也要二对一,再带上侍女,光明正大这才不怕人说道。
彼此客客气气地问了好,两个福晋也说起了旅途上的难过:沿海而下,乘船的颠簸叫人难受,虽然女金人也有渔猎的习俗,但在大河上捕鱼,这和长时间门乘船的感觉还是不同的。有些人生了病,浑身不舒服,希望能得到医生的救治,再就是南面的天气,黏糊糊的,现在的帐篷建在海边不远处,潮气很大,也叫人不舒服。
“说是休整三天,三天后就开始上课,半天上课,半天干活……是要帮着造房子吗?造起来的房子我们自己住?此后就要生活在这里了?能不能和管事的说说,我们宁可住到山里去,冷一点不要紧,别这么潮乎乎的就行了。”
这帮女金女眷,大多数人都完全不会说汉语,虽说之前盛京也兴起过学拼音的风潮,但仅限于用拼音来标注女金话而已,在南下的船上,教授的一些汉语的简短词汇,也忘得差不多了,这会儿满脸堆笑,说不出的卑微、紧张,叫狗獾看了心里也有些不落忍。
——这样的面孔,他看得多了,在广北,不知多少当地的架势人家如此忸怩作态,上来搭话,狗獾心里都毫无感觉,这会儿自己的族人如此惶恐,他倒很能感同身受,心想道,“这些姑奶奶,不少都是大归回家的,孩子有些带来了,有些跟着父亲出去闯荡,一家骨肉顷刻分离,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哎,这就是战争,就是天下大势,有什么办法?便是父汗、额娘,也只能去适应。”
“姨母,你们不知道,这就是山里也一样潮湿,不怎么干爽的。”
他也只能和颜悦色地和两个亲戚讲道理,“南边的天气,就是如此,你们帐篷这里,也不算是靠近海边了,还有几里路呢,现在觉得风太潮湿,过段日子也就习惯了。既然来了这里,就是新的日子,一切要向前看。”
他也经常用这话来劝慰那些被迫要搬迁的客户人家,今日方才品出这话中的滋味,在听到的人耳里,该是多么的不咸不淡那!可道理又的确如此,事已至此,去哪里都是要受苦的,南下已经是相对最安全的一条路了,那么一点苦总是要吃的。
“气候就是最大的坎了,只要能适应,日子只有比之前更好的——”说到这里,他自己也觉得这话太干巴了,连两个主事贵妇精神都如此萎靡,别人只有更不安沮丧的,狗獾想了一转,就道,“这样,这休整的三日,我和管事的商量一下,挑选出汉话、拼音学得最好的族人们,愿意剪发易服的,一批十几二十人,分两三批进城转悠一下,叫大家也见识见识买地的繁华,心里多了盼头,就不觉得这几个月的学习班难熬了。”
“没有被选出来的,也不必不平,后来都是有机会的,明日我再给营地送点糖,给大家泡上糖茶来,吃些糖点心,糖也算是药,吃了身上便能舒坦许多了。”
自己这里诉苦几句,狗獾便立刻拿出了态度来,两件事每一件都很实在,很便于两人激励底下的亲眷们,这样的领导最受下属喜欢了,两个福晋面上也都有了些光辉,她们现在不再那样抵触剪发了,“上船之前,也说了要剃平头,和买地的女娘一样,在船上不容易生虱子,当时都挺住了。就是在船上,也觉得能够忍受,可今日一下船便觉得不行了,满头的油腻,太难受了,行动就是一头的汗……这要是不洗头,自己都痒得受不了!也怕生疥疮,要有了癞痢头,那就糟糕了……”
女金人也不是不剪发——不剪发的话,男人的金钱鼠尾怎么来的?女人的盘髻固然不假,可那是在后脑,脑门那块也是经常往后剃的,只是说后头留起的长发,不会轻易剪短,而且每逢修剪都要自己人动手,剪完之后小心收藏罢了。
还在老家时,抵触换发型很正常,来买之后才会发现,这完全是生活的需要,再结合上头一鼓励,估计这么两船人也就都顺利地剃头了,这就是融入的第一步。狗獾点了点头,“正是这个理了,包括此地的百姓,穿得轻薄一些,露出臂膀,也都是因为天气的关系,为了干活方便,两位回头和族人们好好说说,见到服饰和我们女金人、敏人不一样的地方,也不要惊讶抵触,穿成那样要舒服轻便得多……”
“要是咱们这里有族人跟着他们穿,也不要排挤取笑,迟迟早早,大家都是要在一起过日子的,服饰上标新立异,有什么好处?虽然买活军这里多是南人,但也有很多是辽州流民,谁知道有没有和咱们打过仗的?一看你的衣服,就把你给认出来了,怀恨在心,暗地里报复一二,这是防不胜防的事情。咱们女金人到哪里都是守规矩、随大流过日子,万没必要一来就和主家打仗,入乡随俗这就是最好的……”
这话说得,入情入理,两个福晋也不由得信服地点起头来,摸着发髻面色都是凝重,似乎巴不得明日一早就剃了头才敢出去逛。狗獾又问了问,知道近日下船之后,已经有通译来宣布了营地的规矩,便帮着说些宽慰的话。“房子是不要你们造的,那是技术活,你们就算能干重活,也未必盖得好房子。三日后开始上课,课余的劳动,估计还是缝补清洗衣服为主,也就是去关外的洗衣厂、女澡堂那里,帮着干点杂活罢了……来的族人都是干过活的吧?”
一听说不会被发配去盖房子,两个福晋的脸色就更轻松了,都是笑道,“就是大公主都干活,我们哪有闲着的时候?没出嫁前在家也干活,除了种田不敢和汉人比,打猎、驯马、纺织甚至是打仗,我们这都有能手行家。”
“这太好了!”狗獾喜动颜色,也知道福晋们所言不虚——这里很多女眷,都是海西女金的格格,就海西女金那条件,国主的女儿,物质享受都没法和买地的平民比,最多是少做点粗活重活罢了,要说完全脱离劳动,细皮嫩肉、娇娇弱弱,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上马就能跑,丈夫不在家时,遇到野兽毛贼,或者是仇敌寻机而动,她们也要拿得起弓箭,下得了决断,是上阵杀敌还是连夜转移,都要由她们来做主!
这也是一下来得太远,几千里外了,语言又完全不通,这些姑奶奶们才显得惶恐,若是还在老家,怎会问计狗獾?只怕自己就张罗起来了。狗獾心想,额娘未必就能完全拿住这些姑奶奶了,她从前能做主,那是她嫁给了父汗,身份上有差距,可论血缘,全都是亲戚套着亲戚,就只是运气不一样,嫁的男人不一样而已。
额娘颜色好,当时有了优势,可未必这些出身、教育都类似的姑奶奶里,没有颜色一般而更有心计智慧的,那么来到买地之后,眼下无疑就是出头的好机会了。包括科尔沁的哲哲姑侄,眼下的优势,都是因为血缘而来,接下来她们如果来到买地混,少了身份的优势,未必能压得过其余来买的鞑靼女人,将来的龙争虎斗,还有得瞧。
在他来说,当然如果大妃能稳住位置,那是最好,可也不排斥和更新鲜更能耐的女性族人联手,这种族人内部的竞争,是良性竞争,不会不择手段,败者以后老实听话就行了,因此,狗獾并不会防患于未然,现在就为母亲压制将来可能的竞争对手,恰恰相反,他要了一份随从名单之后,还是很认真地询问两个管事福晋,标注着各人的出身、血缘、特长、性格等等,预备着之后和情报局分管女金方向的干事对一对。
现在买地这里,会说女金话的汉人还是不多的,但有些敏感的岗位,女金人又无法做,这反而导致了对外藩事宜,衙门很多时候有点儿混乱和低效——当然,这也是买地衙门自己内部比起来低效,和敏地比,那还是快得不可思议的。狗獾有把握,这份名单对干事应该是有帮助,就等于他这里又落了个人情。
这符合敏朝那边的为官之道,又或者是女金内部的处世之道吗?会不会有点抢着显摆自己的能耐了?狗獾也不知道,买地这里,什么都是新的,官场的文化也是新的,没有任何前例可以参考,只能顺着感觉来。他看了看这份名单,也不由得苦笑一下:不出所料,第一批随大妃南下的女眷,几乎都是乌拉那拉家的亲戚,不是血亲,就是姻亲女眷,所以姓氏特别的集中,估计等大贝勒南下的时候,带来的姓氏才会杂乱一些……
其实,如果要团结一致,是不该这么带人的,这么一来,前后分批南下的女金人族群之间门,隔阂也会更深,不过事已至此,多说也是无益,狗獾也不由得期待起‘电报’来了,要是有这东西那该多好?也不至于和现在似的,信息散碎得要命,很多事情只有见了面才知道,比如说带人来,之前就知道要带,这会儿才看到名单,甚至如果不是自己不问,女金方面都没有制表写花名册的意识……哎,到底发家时间门太短了,文书意识真不如汉人……
心下思虑万千,面上却自然是丝毫不露,狗獾这里自以为自己做得都是简单的工作,可架不住两个福晋望着他飞快落笔的姿态,那娴熟的汉语书写,难掩的惊异与欣慰,交换的眼神中,俨然已经是把狗獾视为主心骨了——已经入夜许久了,还是精神奕奕,办事又能干又爽快,还这么年轻就这么能干,而且还如此勤政……这也就是女金败了,若不然的话,长子分家,幼子继承,大妃几个嫡幼子之中,还真就是狗獾最叫人服气……
便是现在,能跟随狗獾似乎也不错,年轻周全,汉语又好,体贴下情,这都是优点,两个福晋已经在心底思忖着,能不能抢着给他说一门好亲事了,而这个念头,却又在关系不错的两亲戚之间门,几乎是立刻造成了一定的隔阂——都想介绍自己的娘家姐妹,这就又形成了小小的竞争。
灯光下,情绪的变化全在眉眼之中,两个福晋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默片一般演着勾心斗角、火药味十足的打斗,一个人的眼神,在狗獾念叨着某个娘家姐妹的女金语闺名,往花名册上登记时,不由得一亮——这是个人选,可眨眼间门瞧见另一个那心知肚明的嘲笑表情,又被勾起了心火,瞪了回去:我家这闺女不行,你能拿出什么好的?
狗獾还在飞快抄写呢,对头顶的战争一无所知,帐篷里充斥着两种诡异的紧绷,一种是注意力的紧绷,心无旁骛,只想着快点干完活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搬砖,另一种则是情绪的紧绷,两个福晋已经剑拔弩张,简直要亲自上手练‘布库’了。就在这时,帐篷外也传来了一阵骚动,狗獾停了笔抬起头来。
“怎么了?是入口那里传来的——有人要进来?夜都这么深了。”
他有些警惕起来了,手也握到了腰间的刀柄上,直起身掀帘子出了帐篷,呵斥道,“什么动静!”
“是我!”
帐篷那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高声回答,没过多久,大妃气喘吁吁地走到了帐篷跟前。
“你来这里,也不带着额娘!”大妃埋怨着儿子,又很快转向两个助手,关切地问,“怎么样?亲戚们都安顿下来了吧?我已经说过狗獾了,这孩子不懂事,非得要我住出去,可我思前想后,没有这个道理,是我带着姐妹们来这里的,自然是你们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我已经把铺盖带来了,今晚我们三个挤一挤……”
她这一来,自然很快又拿住了局势,言语间又把南下女金的女子们拢为了一体,倒是把狗獾有点从领导人的位置上推下去了,重新成为了大妃的附属品。狗獾背着手,在阴影中站着,看着额娘的一番表演,火光掩映之中,众人各异的情绪表现,好像看了一出好戏,也是若有所悟,沉吟片刻,似笑非笑地挑了挑眉毛。
看来,额娘已经回过味来了,也做出了选择,她啊,还是想争一争——这人一旦动了权欲之心,便连至亲如母子,也少不了提防和戒备……
无所谓,亏不了,他耸了耸肩,举步跟上了母亲一帮人:还是赶快做完名单,回去歇着吧,有六姐,有自己所属的买活军坐镇,还怕额娘她们翻出天来不成……
第787章 商机来了! 云县.小孟 绿豆糕、黄米……
“所以我就劝刘大娘, 我说大娘啊,你这都是敏朝老家的老黄历了,咱们买地可不兴这个道理, 哪有老人活着就分家的?要我说, 咱们小老百姓的,手里那点钱,能够几个孩子花?养大成人就不是恩德了?就该分文不给,大家各凭本事!”
“说得好, 有道理!前些年多艰难的世道,也把他们养成人了,还有什么可挑剔的?还想再要,可真就是贪心不足了!”
“可不是这意思?俗话说得好,儿女都是白眼儿狼, 就没个吃饱的时候,这要是独生户,那也罢了,还少些猜忌,如今这子女多了都是债, 你给谁多一块饼, 别个心里都得怨你呢!到老了, 你偏心的那个不养你, 说是兄弟姐妹平分,其余儿女有话说了,谁拿得多该谁伺候, 可这多吃了一口饼的孩子不认这个理啊——就一块饼的好处,多吃一口我还多长一斤肉不成?”
“说穿了,要不能给家家都供上那八大碗的席面, 还真不如谁也别给,有肉老人家自己吃了,那点积蓄就攒在手里,到老了,谁伺候得好就给谁……甭管哪个子女出息大,出息大,不能在身边孝敬着也白搭!看病自有自家的积蓄,享了谁的晚福,就把余下的那点给谁就是了。越是这样,兄弟姐妹间还越能和睦,没准还真能有几个孝敬你的。”
“说是这样说,儿女遇到着急的时候,向你张嘴你不借,就怕落了埋怨!”
“那儿女张嘴的时候,可知道自家父母的那点草料?都不是什么能耐人,不怨自己,不怨旁人,还怨上父母了?这品性也不好!”
“就是,人生几大急,无非是生老病死,可买地医院那边,若是有命治,药费也不贵,治不好那就是个命,除开这些事,还有什么好意思张口借钱的?买地这里遍地都是钱,钱淹脚目!连腰都弯不下来,这孩子也是废了!”
“那刘大娘可被你劝动了?真就不给钱了?她那几个孩子,我看着也的确都不像好的,也就小儿子还不错些,还是把钱自个儿留着好……”
“可不就劝动了?下午你没瞧见,一屋子都是人,除了我们这样的老街坊,还有里正那些居委会的人都来了,都道我说得好呢!里正还说,我对政策领会得好,自家也开明,又会说理,要聘我做顾问,里坊有事,都得喊我老婆子出面张罗一二。”
“那这话不假哩,太婆说话硬是有道理!”
“太婆自家也打铁硬,家里都是和睦,当家公平,子女都有出息,好福气!”
“可不是,太婆,日后我们家里有事,您也劝一劝,您这话一说,俺们心里就分明了。”
“太婆这话也是道理,咱们小老百姓过日子,可不就是一星一点计算着来?可不能一时糊涂就浪掷了大笔钱财,糊涂涂花了,那真是要心痛死了!”
“刘大娘家也的确不像话,个个都是立不起来的,女儿白养了,给她招赘找了一个,也是吃娘家,夫妻两个都不肯出去做事,生个孩子姓刘有什么用?”
“就是,还不如嫁出去呢,好歹能换点彩礼来,她那儿子也差不多,送出去做赘婿好了,家里还清爽点,唯独就那个小儿子是好的,也被逼得去鸡笼岛了——听说他在鸡笼岛倒是发达了,卖的卤味生意极好的……”
“别说,就刘大娘的手艺也是不差,要不是家里那些灾儿女,买卖好生做起来,未必不能学人家郝嬢嬢香辣酱一样,做出个刘大娘卤味来……”
日暮西山,云县北郊这里,街坊们陆续都捧着饭碗,来到巷子尾临河的大柳树下,或站或坐,或是捧碗蹲着,一边吃着晚饭,一边摆起龙门阵来——这也是多年来乡间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城里虽然也有这样的习惯,但氛围不如北郊这城乡结合部这样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