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500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宗教的威力,是我没有想到的。”

  她不得不对张坚信承认,甚至有些迷惑,“他们真就一点也不相信道统,精神空虚到宁可去相信宗教吗?”

  “你报告里说,这或许是因为缺少了具体行为规范和精神激励制度,但是……”谢双瑶的眉头皱起来了,“这些完全扫盲,甚至可以说文化水平很高的吏目群,他们也如此饥渴于行为规范……这里女吏目说实话是我最不能理解的,难道少了《女诫》、《女则》,她们就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您的自我意志太坚定了,以至于无法体谅人类的软弱。”

  张坚信的回答则完全体现了他在谢双瑶心底的检定评级,“或者说,恕我大胆猜测——您从小成长的那个宇宙中,也一样缺失了长期的性别典范建设,以至于您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丝毫认知。

  从您的施政中,我可以观察到许多本能的模仿痕迹,我推测,许多您推行的政策来自于元宇宙的再改造,正因为您在这方面没有一点儿布局,所以我才得出如此的结论:

  虽然,从事实来看,人类的确需要典范建设,但这方面的工作在元宇宙也几近空白,所以您连一点准备工作都没有布局,甚至完全忽略了这方面的需求。”

  “然而,人性共通,事实如此,绝大多数时候,人类需要一个庞大的声音告诉他们,到底该如何生活,如果他们从您口中没有得到这样的指导,那么这个时代始终就缺乏最主要的声音,他们难免会转向于宗教。”

  “或许这违背了您的本意,但这也是不得不做的工作——这是知识教也无法代劳的范畴,您必须亲自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您需要他们怎么样去具体的生活,并非是空泛的口号。

  何时成婚,生几个孩子,找什么样的配偶,从事什么工作,甚至死了如何归葬……从生到死,具体而微,人们渴望知道新的标准——什么,才是在新华夏,在买活军处,最理想的人生!”

第1060章 1.5个孩子

  人生在世, 真的需要一个外力来给自己强加以一种标准吗?

  谢双瑶不会说她工作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快乐,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两辈子为人, 她早已悟出了一个道理:所谓的人生, 90%都在忍耐、蛰伏、积累, 不快是家常便饭, 这是难以回避的事情。人所能决定的, 只有剩下的10%,你完全可以因为这10%的不同, 而获得全然两样的体验。

  从求学开始,不适、克制就如影随形, 工作之后, 更不可能事事都遂人心意,尤其谢双瑶还在非洲这里,她要处理的局面, 打交道的种种关系, 和国内比只有更复杂、更□□更残酷。

  在穿越之后那就更是如此了,谢双瑶绝不会说自己对如今的工作成果就完全满意, 有时候她甚至会有意地去关切一些她拯救不了, 无能为力的人,让自己不至于完全沉溺在身边的赞颂之中,客观地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有很多她认为十分该死的人, 谢双瑶也得让他们活下来, 还要确保他们活得很好。

  就算是天子,也不得自在,‘快意事做不得一件’!对这一点,谢双瑶是早已接受的。不过, 即便如此,张坚信所提出的建言,还是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不快,因为这完全违背了她个人的喜好,甚至对谢双瑶来说还有点讽刺:她本人就是规矩的叛逆者,背离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结果有一天,屠龙的少年成为恶龙,现在要她反过来给一个获得自由的群体来定规矩了?!

  如果按她的本心来说,谢双瑶对这世上所有千奇百怪的选择,只要和她没有关系,也不违背她个人的准则,井水不犯河水,她就根本没有干涉的兴趣。同性恋,可以,不婚主义,随便,开放式关系,只要别把我扯进来就行,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完全选择他喜好的人生,别人何必多管闲事呢?

  她推崇的原则,从买地的婚俗也可以看出来了,‘充分知情,自由博弈’。谢双瑶认为,这是一个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一个人怎么活是自己选的,维护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利,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旁人无法代劳。反言之,设若有人想通过婚姻获利,那也是他的自由,他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寻找交易,这是政府完全无法干涉的领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自己寻找一条获利最丰的道路,这是人性的本能,扫盲班也能启迪多数人的智慧,而且还有那么多奋发向上、成就斐然的女吏目,经过数十年内的栽培,女性在各行各业也已经崭露头角,各有作为。有本能、有示范,有平台,难道这还不够吗?

  在她看来,如此优厚的条件业已完全足够了!但可惜,事实是打脸的,甚至不是平民百姓,而是经过挑选的吏目更士,都有向知识教靠拢的强烈意愿,虽然他们自己或许没有明确的意识,但这无疑已经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谢双瑶给予的宽裕条件,的确还不够,精神领域依然空虚,依然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

  “只要标准存在,就是有意义的,不论是愿意遵守的人,还是想要背离的人,都需要这样一根顶梁柱。愿意遵守的人,可以从戒律中得到遵守后的满足,那些生性标新立异,不在乎权威的人,其实也需要权威的存在,来判断自己背离主流的尺度,确定自己的分寸,并从叛逆中获得满足。”

  “标准的缺失,令双方都感到空虚和茫然。社会组织中的人,寻找标准,或许是一种本能。完全无视标准,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天赋,这是自幼即埋藏在躯壳内的厚赠,这样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成就。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张坚信的解释,让谢双瑶有些将信将疑——她知道自己大概算是有这种天赋的人,谢双瑶从小到大当然也接触过一些社会的规训,但她从未受到丝毫影响,对自己有片刻的怀疑。张坚信也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谢双瑶是没有带上任何思想烙印的,她在买活军中推行的思想,根据张坚信的观察,既没有对规训的痕迹,也没有对规训的叛逆,而是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的布局。

  从天界的仙画资料来看,天界当然是存在婚姻的,这就一定存在关于婚姻的标准,而谢双瑶对这种标准并不遵守也并不叛逆,可以推出她从来没有片刻把这种标准放在心上,而是以自己的理解来对这种社会组织形式进行了新的定义。

  这……是很少见的品质吗?感觉不应该是人人都有?真的有些人的精神领域会需要别人放进去的一根标杆,甚至因为标杆的缺失而产生迷茫吗?

  人类的心理,有时真是让人无法理解的玄妙领域,然而事实就摆在这里,和谢双瑶预计的,不但差距甚远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社会心理学也太复杂了……这让理科生很难办啊!

  她原本以为,新道德体系的空虚感,在男性身上会体现得明显一点,毕竟你看那些嚷着‘新伦理’的学子还是男性居多。女子这里,突然间获得了这么多的自由和权利,高兴满足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空虚呢?

  可没想到,这种满足,就算是有,也仅仅是局限于25岁以上的人群,那些在幼小时就进入新生的女性,她们向知识教靠拢的倾向是格外突出的,她们从小就得到了这些新权利,根本就不当一回事了,和那些终于能摆脱旧规矩,在对旧规矩的叛逆中,享受到满足感的年长者比,她们反而特别需要一种新规矩,以此来获得或者迎合,或者叛逆的满足。

  人性真的如此盲从和软弱吗……

  就算在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地验证了这个对人类群体来说或许有些难堪的假设,但谢双瑶每每必须直面人性真实的时候,还是有几分说不出的失望和羞赧,当然更令人不悦的是,对于这些人性的丑陋,她压根无法逃避,只能直面,甚至大多数时候都必须妥协。人性需要什么,就必须给予什么,这是统治的基本逻辑,统治者在某一方面夺走了百姓的自由,那就必须在另一方面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补偿。否则,政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真的要强迫自己去给出一个标准吗?就像是‘白篱笆、独立房子、Mini van、2.5个孩子’?要给到如此具体吗?一个人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结婚生子……

  这不是能用口号和道德标准糊弄过去的一种精神号召,不是张宗子那些人鼓吹的‘新伦理’,这种道德指导,谢双瑶认为是有必要且也可以接受的,毕竟,谁不想对别人的道德指指点点呢?但张坚信提出的不是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他所谈的标杆甚至细致到了住房标准、挫折应对、典型家庭关系——甚至细致到了婚后是否和家里人同住,孩子送托儿所还是让老人帮着照看!是对于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家庭财政规划、娱乐生活的全面标准!

  “其实您并不需要去推行它,只要提出就可以了。有些标杆的存在,只是为了让大家测量自己和完美的距离有多远,以此来确定自己在社交环境中的地位,寻找新的秩序。”

  他的声音不难听,但说的话却让谢双瑶感到痛苦,因为这些都是她最反感的事情——无端端的在人群中区分三六九等,她可以立刻想到,距离标杆最远的人群会接受到的压力和自卑,这一切等于是谢双瑶强加给他们的精神折磨。

  “……事实上,这也是事态和您所预料的背道而驰的原因之一——男吏目的标杆,虽然因为老体系的溃败而垮塌了一部分,但仍有一部分是坚实的,没有被动摇和摧毁,具有千年的传承,在他们的精神领域根深蒂固。以道统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广泛地参与社会劳动,这一部分,不论是在敏朝还是在买地都没有改变。”

  “但对女性来说,她们过往的生活形式被完全摧毁了,这是前所未有的全面摧毁,甚至于到了她们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的程度,她们遇到了挫折该如何去克服,过往的应对已经被完全否定了,这方面的传承甚至不存在了。”

  “教育从家族聚居的言传身教,变成了集中在学校学习,她们和家里人相处的时间变少了,长辈也因为分家而离开了,不再共同居住。对于原本极其依赖后宅的女子教育来说,旧秩序的摧毁影响极大,她们有很多空缺,不是学校教育能弥补的程度,甚至她们自己都不知道缺失在何处。您必须从这些细节上去给她们树立一个新的标准,一个——平均的标准。”

  “这种标准,并非是对优秀典范的强调,而是一种平庸、普通而折衷的状态。优秀的人根本无需您的指导,对这点无需我多说了,您自己的体会最深,对那些平凡普通的吏目来说,提起那些光芒万丈的优秀人才,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更激不起他们奋斗的豪情。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切身的标准,一种易于完成也易于背离的念想。这样,他们所得到的满足,或许就让他们不至于激烈地渴望宗教的补充了。”

  民间的精神状态已经稀碎到这个地步了吗?她还以为一切欣欣向荣嘞,文娱市场一片火热,村里的移风易俗也做得蛮好,如果不是在知识教这里有了不妙的预兆,谢双瑶对于这个问题压根没有一点意识。她一整晚都在回味张坚信的建言,并且和前世的经验做对比,不断地咀嚼着‘对标准的迎合和背离都有意义’这句话。

  张坚信是危言耸听吗?大概不是,仔细想想,这种标准,不就相当于十八线城市,稳定工作,有一套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辆七八万、十来万的国产车,两夫妻一个小孩吗?这大概就是那个世界,在国内逐渐蔓延开的,一种无形的平均标准了。它不是一种优秀的状态,比较平均,但就像是白篱笆MiniVan一样,达成之后也足够让人获得一些基本的满足。

  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推推,大专(或以上)文凭,毕业回乡,二十五岁以前结婚,三十岁以前生孩子……这些都是这种标杆的细化。它的存在让没有达到的百姓感到压力和自卑,让高于它的居民自我感觉良好,同时背离这个标杆的居民很大概率前往大城市谋生。

  这么看,她在买活军的大城市没有感受到这种空虚,也在情理之中的,大城市总是很包容,对百姓的要求也较高,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人多数可以树立坚定的自信,至少在表面上不会显示出强烈的空虚。

  至于说具体到每个人心里,事实上,看社交媒体上诸多伤春悲秋,其实也知道,很多人内心还是承受了背离标准的压力,只是大城市人多事多,这种情绪不会是主流。而且,标杆是多元化的,背离了结婚生孩子回乡的标准,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六边形来说,有一些不合格,另一些则更突出,这也能弥补这些人的自我满足感。

  在买活军这里,尤其是买活军的女性这里,所有标杆都被完全摧毁了,树立下来的新标杆则不多,大概最成功的只有几点:第一,女人一定要工作,第二,女人一定要锻炼身体。这些立下来的东西,执行得是很好的,其余别的标准则一概茫然,女人大概几岁结婚呢?23岁以前是不许结婚,但23岁之后呢?最合适的婚龄是几岁?最合适的育龄是几岁,应当生几个孩子?对另一半有什么要求?房子住到怎样的算差不多,车子呢?衣服呢?孩子的教育呢?

  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的变化,生产力的飞快上升,也让很多自诩会过日子的家庭都陷入了茫然,在这种极快的节奏中难以确定自己的定位。这里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有些问题是女子的标准特别空缺的,其实谢双瑶也不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问题了,在择偶标准这些事上,都可以感受到新女性的无所适从,杰出的人无所谓,平庸的人则被拉扯在自我需要和固有印象之间,反而特别两难。

  这么看来,制定标准似乎已经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了,叫张宗子写几个典型的案例,通过报纸进行宣传推广,目的不在于表彰这种生活的模范性,而在于给大家植入一种,‘这样的生活是正常的’,如此的标准。活可以让笔杆子去干,她来确定一些标准就好。

  谢双瑶知道,这是不能逃避的问题,如果不走这条路,那就必须让知识教去填补空缺,知识教必然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庞然坐大,固然,知识教也绕不开她,但这和她的本意就相违背了,她并不想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这也是她为何没有构思‘两制’制,事实上很多人都对她如此建议过,在老华夏之外的疆域,实施以教治国,这么一来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谢双瑶之前是不假思索地否决了,明白着,两制的结果必然是老华夏遭到知识教的渗透和反制,而且就目前知识教高层的种族构成也根本不适合如此安排。

  这是必须去设立的标准,但是,她依然感到笔尖特别沉重,好像每一笔都是对过去自己的摧毁,谢双瑶自己就没有按任何标准活着,她现在要去给别人制定标准了:27岁结婚?婚后生几个孩子?起码要生两个吧。太可笑了,就算是在原本的世界,她也对生小孩没有什么兴趣,但她现在必须给别人制定一个KPI!

  一个家庭起码要生两个小孩,这是种族保持人数的最底线,实际上这仍是不足够的,如果她还想继续实现自己扩张华夏疆土的计划,汉族人数在预期中必须持续上涨,那么,一个家庭最好是要生四个。

  直到人数达到理想范围时开始,才能倡导生两个,不论何时,生一个都是不能接受的,想想看,两个人只有一个后代,这个现象只需要持续几代人,把观察尺度拉到一个百年的话,族群人数减少的幅度能让人头晕目眩!

  数字永远是血淋淋的,不会因为任何人类软弱的情绪而改变,它好像在嘲笑谢双瑶的虚伪:谢双瑶自己不生,这姑且可以说是为了断绝帝制传承,但平心而论,她希望她的吏目们多生吗?也不希望,在男女同休产假的制度下,一个家庭常态生四个,就意味着一个吏目要脱离工作两年,在高层中这几乎是不可接受的空缺,实际上,通过这个制度和自己的典范,她是在给她的高层吏目慢性绝育,一个——一个已经就是高级吏目生育的极限了。

  这种现状在很多时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谢双瑶安然地享受着这些好处,但下意识地没有面对它的后果:她自己立了一个‘搞事业,无子嗣’的标准,那这标准就是优越的,是高级的,是那些渴望有建树的男女所追求的,但她又需要大量的新生人口,这些人口该由谁来生?自然是那些没那么优越的,没那么渴望有建树,在鄙视链中比较低级的人来生。

  这些人提供了谢双瑶需要的新生儿,但却被定义为低端人口,承受着轻视,更在很多时候承受着高端人口对自身传承的需求——这种架构不能不让她想到《使女的故事》。

  高端人口剥削低端人口的方式永远是多种多样的,生育就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谢双瑶掀翻了源于封建社会的,□□.裸的、张牙舞爪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剥削,但从未意识到或许自己正在亲手建构在买活军社会形式中的一种全新的,群体性的剥削。

  多生是整个社会群体的需求,但在她建构的新标杆中却反而成为了无知、蒙昧和卑微的象征,甚至因此背负了原罪。买地立下的最坚实的标杆,就是人人都要劳动,都要工作,能劳动能工作,就有社会地位,反之就没有,这些多生的妇女,退出了社会劳动,她们在社会评价体系中就是低端,就要承受鄙视。社会又需要多生,又责怪多生的家庭,‘养不好生那么多干嘛,不和野兽一样了吗’?

  但是,养育的代价又的确是沉重的,四个孩子的家庭,在买地倡导分家的大背景下,该如何维持男女同工?没有老人帮忙照看,托儿所能做的毕竟有限。说能兼顾的人多数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任谁都想得到,女人回归家庭养小孩的可能性起码占90%以上。就谢双瑶看到的数据,女强男弱,男人主内的婚书,这些年来的比例只有5%不到,谢双瑶已经考量到了‘男子主内’不体现在婚书上的情况,给富裕出5%了。

  谢双瑶现在就立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平衡上,她一鼓励多生,女子工作率就要崩,一鼓励少生,发展蓝图就要崩。归根结底,养育行为和社会劳动的极大矛盾性,这是一切的根源,但也是她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在后世的生产力水平下都是无解。

  她估计完全解决这件事得到道统实现,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养育行为要么能获得丰厚的社会补偿,要么就根本不需要多少人类劳动,都由机器、AI之类的工具代劳,或者干脆连小孩的制造和生产,都完全不需要人类付出了,养育行为才会重新变得诱人起来。

  否则,生育在方方面面的亏本,始终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让生育意愿不可逆转的降低——社会越发展,越能感受到‘社会’本身就是反自然的产物,‘社会’似乎就是种族最好的绝育器,谢双瑶甚至怀疑到最后,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会不会把‘人类’这个存在形式完全绝育,让人类进化成依靠机器进行繁衍的什么全新的生命形式之类的。

  她不会说自己是多么高尚的人,以高尚而自我标榜者,要承担的道德要求是极高的,但谢双瑶自认也不是什么魔鬼,她为了买活军的发展,进行了无数的利益交换,可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难下决定,她似乎正在亲自制造一批使女,这一切,就开始于她现在写下的文字。

  一个普通的地方州县家庭,男女皆有初级班毕业的文化水平,男子婚龄27,女子婚龄25,育龄在30之前,生育孩子……1.5个。

  随着笔锋在白纸上落下痕迹,谢双瑶仿佛看到了一幕幕生动的画面:社会需要一对夫妻至少生两个,生四个最好,五个尤佳。但标杆是1.5个,吏目、工人这些令人艳羡的高端人口,受到产假的约束,只生一个。多余的生育需求,在无形的调度中会落到谁身上?

  必然是那些不受产假约束的人群……农户,那些普通的农妇,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立女户,没有进城做工,如今人口组成,偏远流民甚至是异族妇女逐渐上升的农妇,她们来多生。这些人总是会有多生的理由的,在如今买地的生活水平之下,农户也有多生的动力。

  这些农妇,她们受到家务和育儿的拖累,劳动参与率低,家庭地位也必然卑微,任何人,哪怕是他们的子女,都可以恨铁不成钢地,理直气壮地责怪她们,“为什么要生这么多?我们的艰苦全因为你们生了这么多!活该!愚昧!无知!简直是令人羞耻!”

  她们的孩子,也感到抬不起头来,在相对窘迫的经济条件之下,他们成为了买活军大发展大扩张的基底力量,他们中出类拔萃的存在,甚至还能拥有阶级跃迁的殊荣,被高端人才,那些连生育的代价都不愿承担的高级人才,挑选为自己精神和政治遗产的继承人。

  并为此感激涕零,对他们报以比亲生父母更热诚的孝心……换来一句轻飘飘的评语,‘谁说孩子一定要自己生的?只要你够优秀,还怕没人给你养老吗?你就只管自己奋斗,提升自己,别傻傻的为孩子付出’……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真诚的,都是理直气壮的,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有充分的理由,在这一切的画面中,没有人需要承担道德枷锁,因为他们从未站在相应的高度。哪怕是上辈子的谢双瑶也是如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这一刻,只有书写下这副未来的军主,预见了一切,承担了一切。在张坚信的逼迫下,她不能再逃避这一切。

  她亲眼见到无数其实没那么可恨的人,懵懂地被送往矿山,再也没有走出来,她知道在买地的繁华背后,其实仍藏着多少默默无闻的血肉,所有的阴暗都掩藏在了矿石之中。这些人是她亲自送进去的,谢双瑶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她牺牲了一批人,换取了更大的利益,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公平。

  但她不能让知识教再如此危险地扩张下去了,这会动摇买活军本就不坚实的一切——她必须着眼于更大的利益,这是个没有十全解法的难题,这是必须承担的罪孽——

  “必须强调男女皆出门工作,承担社会劳动,不劳动者羞耻。”

  她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一个个潦草的字迹从笔锋跳跃出来,4个孩子——怎么承担社会劳动——1.5个孩子,两人合作还能应付,4个孩子,不是牺牲掉养育付出,就是牺牲掉社会劳动,牺牲掉养育,孩子天生天养,死不了的就活下来,获得的将是4个心怀怨恨的孩子,牺牲掉社会劳动,母亲的利益立刻就承受了极大的、全方位的损失,没有人会理解她,因为——“主流只提倡1.5个孩子,谁让你多生的!”

  但她们会生的,她想,多么令人费解,生育是多么亏本的行为,只要有一点点计算的能力,就能算得清这笔帐,社会越发达,养育投入越大,生育就越亏本。

  但她们会生的,谢双瑶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这是她第一次为自己的决定感到些微的良心不安,她注视着一行行文字,就像是注视着一个个身影在时光洪流中走进高耸如云墓碑一般的矿山,是她把她们送进去的,谢双瑶制造了一批属于自己的使女,不论她们来自何方,是不是完美受害人,在这一刻,她身体中被她废弃不用的功能,依旧让她对她们感到了一丝不应有的怜悯。

  她们会生的。一个快速扩张期的社会,总会制造出它需要的人口,这是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的现象,谢双瑶无法理解,这似乎是人类蒙昧本能主宰的区域,她一贯追捧尊奉的智慧,在这个领域作用甚小。

  她知道她们总会生的,谢双瑶会得到她需要的人口,把她喜爱的理念更深地埋入一代人心中。‘女人必须参加社会劳动,不劳动者为耻’,不会有人去较真,去计算如果所有家庭都只生1.5个孩子,他们该如何完成买活军计划中的扩张。谢双瑶知道,能发声的都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的天赋就是选择性失明。

  她依旧会是完美无瑕、高高在上,被所有人赞颂的明主,谢双瑶想,只有我知道,只有我自己知道——

  这是一个艰难的晚上,她第一次产生了一丝恐慌,局势早已无法被她一手掌握,现在,失控等级更上了一层,她从未想过会动摇的东西也正在更改,这一晚,谢双瑶不得不一再拷问自己,她希望看到什么,她真正想要什么。她似乎预见到了许多必须背负的‘必然之罪’,能让这一切真正值得的,只有她最根本的愿望,她必须让她犯下的所有罪孽都物有所值。

  这是买活军军主第一次彻夜失眠。

第1061章 张宗子成婚

  “你要是还不想自寻死路, 那我就劝你还是冷了这条心——别说《绣像移鼠经》的画者,根本就请不到了,就是你能找到旁的西洋画者, 他们也肯为你画了, 这《绣像金萍梅》, 什么《绣像春闺野史》之流,你敢制版, 去哪里找厂子给你印呢?老陆啊老陆,你真是聪明一世, 糊涂一时,敢是在大交易所亏多了, 财迷心窍, 连项上人头都顾不上了?这样的话, 竟也来污我的耳朵!”

  “叶兄, 叶兄且息怒——我以性命担保,这绣像系列的尺度, 绝不会超过《移鼠经》,一样是精致细腻, 含情不露,甚至可被不二斋收录——您这也是小瞧我了不是?真要是那等闽刻艳文, 我何敢来登大雅之堂呢?只是眼看如今《绣像移鼠经》艳称一时,一时间倒有点洛阳纸贵的味道, 深心里也不愿见西洋经文专美于前, 一心想做一套绣像丛书,为我华夏故纸扬威罢了!”

  “你啊你!”

  叶伯池有些无可奈何,拿手指点了点眼前这满脸温顺讨好的中年男人,终究是没好气地把他手里的簿子一把夺了过来, 口中道,“只有一点,你要知道,裸露绣像在买地这里,是不合规矩的,尤其是华夏故地,抓得更严格,《移鼠经文》那都是在南洋印出来的,还是卖到西洋去,根本漏不到我们老地这里来。你若是想着,在老地,用新厂直接印些露骨的绣像,肯定是行不通!”

  “怎会露骨?我都想好了,这丛书中,只需要有一本以这方面的名声略微招徕一二,但绣像绝不会光身露体,只是行动之间略有暧昧而已。其余丛书,大可以择选些谈玄论道的笔记小说,绣像便描绘那神仙场面,只要配得够精细,坊间评价也不会差的——什么《春闺野史》,那叶兄你是把我小看了!除了《金萍梅》之外,丛书之中,《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谁说这不是正经书册来着?再有《红楼梦》,《蜀山剑侠传》,也可加入进来,只要有好画师,还愁卖不掉吗?”

  叶伯池仔细翻阅了一下簿子上的书目,见其品味果然还算光明正大,便微微点头:实际上,把艳情话本单独区分出来,作为一种忌讳的品类,也是买地这里逐渐作兴的规矩。

  在敏朝,话本就是一种比较低贱的创作形式,君不见如冯老龙、凌玄房等小说家,都以笔名刊印,而且比较忌讳把笔名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甚至《金萍梅》的作者,到如今都无法完全确定,便是因为写话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

  直到买地崛起之后,话本之流大行其道,逐渐也变成一种非常正当的职业了,这才在话本内部细分,把绝大多数类别都摆上了台面,唯有讲男女艳情故事,言语过露的一些故事,虽然仍在民间流传,但在官印本上却是不见踪影。虽然没有明言,但书商却也窥见了衙门的态度——话本是可以印的,但有些内容自己删改了会好些。

  这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金萍梅》,因其精确高超的文笔,细致入微的人心世情,以及讽喻的创作态度,被公认为‘以淫写哀’的杰出之作。在坊间是存在新式印刷机的官印版本的。老陆想给金萍梅做绣像,如果能把握好尺度,找新式印刷厂,就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可以预见必定能大卖一笔,给他想要推出的丛书,开个极好的头。

  这里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众人也都可以眼见:自从这大众识字率开始上去了,被老陆蔑称为‘闽刻本’的小册子,在民间就没有断过流传,这些小册子,和从前敏朝的闽刻本一样,纸张劣等,印刷潦草,有些明显是木活字,印个几百本便要报废的那种。

  别字、错字乃至漏印、重印等现象,那是家常便饭了,价格也一点不比买印本便宜——买印本之所以能占据市场,就是因为物美价廉,不但印刷质量体面,而且价格可比闽刻低廉,如此,敏朝的书坊当然活不下去了。

  这些小册子印刷质量无法比,价格还那么□□,在民间却依旧畅销,凭的就是他们刊载的内容,全是被买印扬弃的糟粕,可民间对于这种糟粕的需求又相当的旺盛,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文戏如竹,淫.戏如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君子的理念,不可食无肉,却是从上到下一致的认同。百姓的一大阅读需求,就是获取性上的刺激。官印本没有,他们就自然在民间设法搜求获取了。

  最开始,还是印一些早有的话本,或者从许多集子中截取比较直白的片段来卖,随着买地话本的兴旺发达,‘白话文’大行其道,逐渐的也有明显是新创作,符合如今言语习惯的小册子面世,就叶伯池等人的认知来说,这些册子是很难完全禁绝的,因为它们很多时候都在敏朝的州县印刷,比如买地全取江南之后,距离买地很近,却还在敏朝治下的金陵,其郊外甚至成为这些印坊的一大聚集地。

  有些印坊,干脆就设在买地州县之内,衙门也很难深管,因为买地并无对印书的明确限制,买地的法规,很多时候是参考敏法,这些印坊也基本遵循着敏朝的规矩,凡是论政的、宣扬迷信的、诽谤六姐的,他们绝对不印,只是一些低俗的话本,就是抓了个正着,又有谁说是不许印的呢?谁来判断什么书可印,什么书不可印呢?

  这一块,迄今为止依然规矩不明,衙门是没有依据的,也很难连根拔起,再者说,不过是一些涉于私事的小文章而已,乃疥癣之疾,衙门也很少把大量心力花在这事儿上,因此,遂成半公开的灰色地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5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0/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