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陵还没人来换粉条?”帝陵的陵户问。
“可能消息还没传开。”邬二叔说。
此话落地不到一柱香的功夫,陶椿和邬常安带回一队人,他们二人回陵的时候遇到安王陵的陵户运番薯过来。路上交谈后,陶椿得知安王陵的陵长是从录事官那里尝到了粉条,才派人赶牛驮来五千斤番薯,另牵来五只半大的羊羔来公主陵换粉条。
推石磨的男人们还没回家,邬常安喊人过来搬走番薯,再由胡家的族人赶牛羊上山,同时也得知他老丈人和丈母娘带着小闺女过来了。
陶椿和邬常安急匆匆把安王陵的陵户送到客房,给两拨人介绍一番,夫妻俩踩着最后一抹晚霞归家了。
“小两口回来了,陶大哥,你们一家人叙叙话,我先回了。”邬常顺进山巡逻不在家,邬二叔一直在这儿作陪,在陶母陶父面前,他对陶椿满口的夸赞,把陶父陶母哄得神采飞扬。
“邬老弟,今晚在这儿吃饭,我们老哥俩喝一个。”陶父积极留客。
“改天,改天一定,改天我在家置一桌席,邀大哥大嫂去我家做客。”邬二叔握着陶父的手掷了掷,说:“今晚你们一家先聚,明儿去我家。”
“二叔,晚上在这儿吃饭吧。”陶椿也出言相留。
邬二叔摆手,他大步往外走。今晚陶父陶母的心神都在大闺女身上,必定有许多话要说,他若是留下,陶父还要费心招呼他,为了不让他受冷落,不免不能跟女儿女婿叙话。
“弟妹,你跟婶子和陶叔进屋说话,今晚的晚饭我来操持。”姜红玉挥了挥手,笑着催促说:“快进屋,叫你爹娘好好看看他们当陵长的闺女。”
陶椿一笑,她揽着老娘和妹妹进屋。
一进门,陶桃立马调皮地调侃:“陵长大人,恭喜恭喜啊,当官了。”
“同喜同喜,恭喜你有个陵长姊妹。”陶椿厚着脸皮应下调侃。
陶母握着陶椿的手拍了又拍,她乐得合不拢嘴,“你哥回去跟我说,我还当他逗我玩的。丫头,有本事啊,也有运道,这个公主陵旺你。”
陶父接过女婿倒的水,他不住点头,这个女婿选得好,他庆幸去年秋天强行把这二人凑成一对,不然……不对,他闺女有本事,在哪个陵都能混好。
陶父咂一口水,随手放下陶碗,他竖着耳朵听老妻和两个闺女争抢着笑谈。
“爹,这次过来住到五月再回去吧?”邬常安主动找话。
陶父摆手,“我住两天就走,家里还等着要犁地种麦。”
“不是有我哥在?他今年多辛苦一点,你留下多住些日子。”陶椿插话。
陶父还是摆手,“你得空回去。”
“我姐怕是不能长久出门了。”陶桃说
。
陶椿点头,“陵里一日比一日事多,今年烧陶都要挪到夏天烧了,一年四季就夏天清闲点。”
“能者多劳,不能回就不能回,我跟你娘得空过来。”陶父立马改口,“以后帝陵和定远侯陵估计会常派人过来,有过路的队伍,我跟你娘就过来。”
陶椿见他这么说,跟着改口,不再强留他久住,但要留老娘和妹妹在邬家多住些日子。
“你还没见过我家的菜花蛇,赶明儿我跟你姐夫带它去地里钻洞逮耗子,你也跟着去看。”陶椿说,“往后半个月,我们陵里估计会来许多外陵的人,会热闹一阵子,你待我这儿瞧瞧热闹。”
陶桃看向陶母,见老娘点头,她喜滋滋地“嗯”一声。
“婶婶,我能带小姨去作坊玩吗?”小核桃问。
陶椿笑着摇头,规矩是她定下的,她不能不守规矩。
“我跟我姐在一起玩。”来时她哥就交代了,陶桃明白来公主陵要守规矩,不能叫她姐为难。
小核桃心想她是小主人,该留在家里陪客的,但她又舍不得陵里的小伙伴,她好一阵为难,最后她回屋拿来紫色的蝴蝶珍珠发钗送给陶桃弥补她的失礼。
“我婶婶也有,红色的,一样的小蝴蝶。”小核桃献宝似的说,“小姨,送你。”
陶桃为难又尴尬,她都没给小辈送礼。
“收下,不要辜负小核桃的心意。”陶椿替陶桃接过,她替陶桃打圆场,说:“小核桃喜欢吃糖,等你从山外回来,给小核桃捎一兜好吃的糖。”
小核桃惊喜得双眼冒光,她忙拿过发钗往陶桃手里塞,生怕她拒绝了。
“好生机灵的丫头。”陶母惊叹。
陶椿摸一下小核桃的发顶,这丫头去她姥娘家一趟后好似开窍了,如开春后的小草,在这不受约束的大山里野蛮生长,每日都有长进。
“老三,开饭了。”姜红玉过来说,“叔跟婶子还有妹妹累了一天,我们先吃饭,吃饱了再聊。”
“行,先吃饭。”陶椿起身去端菜。
半里外,安王陵的陵户跟帝陵还有定远侯陵的陵户也吃上饭了,三个陵的陵户合一起煮了一锅酸笋粉条汤。没有肉没有蛋,帝陵和定远侯陵的陵户觉得缺了点味道,但安王陵的十个陵户是头一次吃这东西,他们毫不挑嘴,吃得喷香。
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安王陵的陵户甚至把剩下没煮完的十来斤干粉条打包带走了,公主陵的陵户看见了也没有阻拦。
“……那就这么说定了,若是不下连阴雨,半个月后,我们过来取粉条。”帝陵的陵户跟陶椿约定。
陶椿点头,她转头跟安王陵的陵户说:“你们是满一个月了再过来取粉条。”
“为什么?他们就是半个月。”安王陵的陵户不解。
帝陵和定远侯陵是赶的巧,康陵大半个月前送来的番薯做的粉条有四千余斤,康陵取走两千余斤,剩下的再添补几百斤就够给帝陵和定远侯陵了。
“要排队,他们在前。你们秋后要是送来洗干净的番薯,属于你们的粉条能提前十余天拿到手。若是时机赶得巧,当天送来洗干净并晒干水分的番薯,次天就能运粉条回去。”陶椿解释。
“行,我们秋后送洗干净的番薯过来。”安王陵的陵户答应得痛快,他们陵里有河流经过,洗番薯很方便。
第140章 热闹 人蛇抢鼠
“大嫂,我去上工了啊。”香杏捋着头巾缠头,她边走边说:“小毛还在睡,等他醒了,你顺路把他给我送过去。”
杜大嫂应一声,扭头继续搓洗衣裳。
三月底的清早还有点寒意,一早一晚还要穿厚棉袄,出太阳后,晌午又会有点热,这个时节,大人孩子都容易着凉生病。但在作坊干活不用担心这一点,作坊有门有墙能挡风,灶烧起来了,屋里热得穿不住袄。洗番薯的妇人每日都是等到出太阳了,风里的寒气弱了,才会带孩子们出门,跟她们相比,下粉条的人出工就早多了。
香杏绕路回娘家一趟,她热情地跟陶父陶母打个招呼,并出言邀客:“陶叔,婶子,你们二老不急着回去吧?过两天去我家坐坐。咱们好歹是亲戚,你们过来总不能不晓得我家的门朝哪边开。”
“你们都忙,别客气,我们下次过来再上门坐一坐。”陶母拒绝了,她来闺女婆家,哪有叫闺女的姑姐请客吃饭的理。
“再忙也是要吃饭的,过两天我歇半天不出工,在家多做几个菜,你们跟我嫂子还有弟妹她们都过去,我们热闹热闹。”香杏是诚心诚意要请客,她掏心窝子地说:“你们养了个好闺女,我弟妹来我家是我们邬家占便宜,她当上陵长了,我们这几家别提多高兴了。这是我爹娘都早早去了,家里没老人张罗,不然定要请亲家来庆贺一番。其实我早有这个想法,但我年纪轻了,真要随我的性子张罗着替我弟妹庆贺,恐怕陵里会有人觉得我狂妄。恰好你们过来了,借你们的名头,我置桌席在我家热闹热闹,到时候我把我二叔一家也喊上。”
陶母暗暗咋舌,这姓邬的都长了一张巧嘴,她女婿那张嘴是会哄人的,到了香杏这儿,话也是说得滴水不漏。
“行,那我们就后天过去,大后天你叔要回去。”陶母没法再拒绝。
“咋走这么急?好不容易来一趟,多待几天。”香杏劝说。
“家里还有活儿,我得回去犁地种麦。”陶父解释一句。
“我兄弟不是在家?”
“他还替陵里养牛,不得闲。”陶父说。
闻言,香杏就不劝了,她挽上大嫂的胳膊,说:“那就这样说定了,陶叔,婶子,我们去上工了,你们在家就当是自己家,随意点。”
陶父陶母俱笑着点头。
香杏挽着姜红玉离家,远远看见老三两口子在邬二叔家门前站着,人还不少,说得挺热闹。
“大嫂,我姜大伯跟我大娘啥时候来看你?老两口要是来了,我也置席请大伯和大娘,还叫二叔一家作陪。”香杏前脚恭维了弟妹的爹娘,这会儿也不漏下大嫂的爹娘,她笑着说:“虽说你没当上陵长,但我觉得我大哥能娶到你也是我邬家的福气。”
姜红玉忍俊不禁,“得了,这不是你跟我吵架的时候了?少说哄人的话。我的性子你还不了解?我是喜欢争高低的人?没这个想法。我爹娘应当是不会来了,他们比弟妹的爹娘要年长十来岁,受不了路上奔波。”
“骑牛过来嘛,又不用徒步走。”
“你当骑牛是个享福的事?跨坐上去,时间久了,两边腿根又疼又胀,坐久了腰也疼,一整天下来,人都站不直了。”姜红玉摇头。
说着话,二人到了作坊,另外五个人已经先到了,石青和胡家全挑水回来,正在往大陶缸里倒水,胡二嫂她们在抬粉条架子。
山里雾气重,也怕夜里会下雨,所以每日傍晚下工之前,他们要把晒粉条的架子都抬进屋里,早上再抬出来。
香杏跟姜红玉也撸起袖子进屋抬粉条架子,架子放稳当,顺手再把晾晒的粉条翻一翻。
“卉娘,我家后天有客,我后天早上就不过来了,下午客走了再过来干活。”香杏跟胡二嫂交代一声。
“行,我晓得了。”胡二嫂往邬家的方向看一眼,说:“陶叔陶婶今天下午都在家吧?我娘昨儿晓得椿妹子的爹娘来了,还念叨着要去坐一坐,说会儿话。”
“在家,我晌午回去说一声。”姜红玉听明白了话音。
香杏背过身偷偷笑了,真有面子啊。
粉条架子都抬出来了,太阳也出来了,映着霞光,作坊顶上的烟囱徐徐冒出青烟。
大堂哥和二堂哥挑着水桶路过,他们去演武场之前先去河里一趟,挑来四桶水为洗番薯做准备。
“杏妹妹,你今天晌午去我家吃饭。”大堂哥在作坊外喊一声,他解释说:“我爹娘跟老三两口子商量好了,今天晌午请陶大叔一家过门吃饭,你也带小毛过去。我跟你说一声,我娘就不走这一趟了。”
“好,行,正好你们今天请客,我后天请客,没撞一起。”香杏大声应了。
“你们家这几天可够热闹的。”花大嫂跟姜红玉说。
“对,不过比不上陵里热闹。”姜红玉说。
花大嫂点头,“是该热闹。”
陵里的热闹是陶椿张罗起来,她爹娘来了,邬家的亲戚
是该热情点。
“小核桃!”小鹰路过邬家探头探脑,她听见屋里有说话声,忙大喊一声:“小核桃,我们该去赶鸟了。”
“快去吧,我不用你陪。”陶桃推着小核桃出来,她冲小鹰笑一下,说:“你们快去赶鸟吧。”
“我叫小鹰。”小鹰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弟弟走进来,她介绍说:“这是小雀,这是小毛,小毛是我婶婶生的。”
“小鹰你好,我叫陶桃,我是我姐的妹妹。”
“我小姨。”小核桃扬起下巴高兴地说。
“那我们也喊小姨。”小鹰愉快地决定,“你是不是不能跟我们一起去赶鸟呀?那我们陪你玩吧。”
小核桃忙不迭点头,“我们今儿不上工了。”
“那我走了啊,你们就在这儿玩,不准乱跑。”杜大嫂还在路上等着,她交代一句。
“娘,你记得帮我们告假。”小鹰忙嘱咐。
“行行行。”杜大嫂笑着走了,陶椿一句哄孩子的话,这一帮孩子还都当真了,天天一睡醒就惦记着要去上工,粉条不抬进屋,孩子们不回家。
陶父和陶母在仓房后面挖菜地,杜大嫂见了问声好。
陶父陶母脸上忙挂上笑。
太阳的金光驱散霞光,陵里的人都聚到演武场旁边的大棚里干活了,陶椿和邬老三也从邬二叔家里回来了。